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京姓

鎖定
京姓出自姬姓,春秋時期鄭武公的小兒子共段叔被封於京,簡稱京叔段,他的後裔便以被封的邑名作為自己的姓氏,於是有了京氏。到了漢代的時候,有一個大臣、音樂家叫做京房,因得罪朝內權貴,元帝的時候被捉,投入監獄,後在監獄中死去。他的後代為了避免仇殺,於是有的將京姓改為經姓。故今天的京姓族人較少,望居譙郡(東漢建安年間置,相當於今天安徽、河南二省之間地區)。
中文名
京姓
屬    性
拼    音
jīng
古    拼
ㄐㄧㄥ

京姓歷史發展

京姓姓氏淵源

  • 第一個淵源
京姓 京姓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武公之子公子段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春秋時期,鄭國君主鄭武公姬掘突(公元前?~前744年)之子公子段(公叔段、太叔段、共叔段)被封於京(今河南鄭州滎陽京襄城),其後人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稱京氏。鄭武公是鄭桓公姬友的長子,初任周平王姬宜臼的上卿。他乘護送周平王東遷都城至洛陽之機,先後攻滅了鄶國、虢國,建立了新的鄭國,定都於新鄭(今河南新鄭)。鄭國在春秋初年為強國,後逐漸衰落。共歷二十三君,時四百三十一年,於公元前375年最終為韓國所滅。鄭武公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在他母親武姜氏睡夢中生下的,取名為姬寤生。二兒子名姬段,長大後一表人才,面如傅粉而且有力,唇若深朱卻又善射,武姜氏十分喜歡姬段,所以想立姬段為世子。但鄭武公以長幼為序,沒有答應。鄭武公去世後,長子姬寤生即位,就是鄭莊公。武姜氏偏愛姬段,便屢次在鄭莊公面前替叔段要求封邑:先要制邑(今河南汜水),鄭莊公因為那是一處險塞,不肯給姬段;武姜氏又要京邑,鄭莊公便答應了,封姬段在京,世人稱之為京城太叔。
姬段封於京邑以後,一心想爭奪鄭國君主之位。他第一步先命鄭國的西鄙、北鄙的地方兼屬於自己,不久又把這兩處地方完全劃做自己的領土,一直達到廩延(今河南延津)。第二步他便修築城池,招練兵馬,並與母親武姜氏密謀約好日期,請她做內應,一舉攻破鄭國都城。鄭莊公掌握這些陰謀後,先不動聲色,等待姬段自己暴露反叛之情。姬段和武姜氏自以為得計,積極準備,然後在一切就事時,鄭莊公突然命大夫公子呂帶了二百乘兵車去打京城。姬段沒料到京城裏所有的民眾都背叛自己,一敗塗地,只得逃到鄢邑(今河南鄢陵)。鄭莊公又指揮兵將追打過去,姬段立足不住,遠逃到共邑(今河南輝縣),並在那裏自殺了。在太叔段初封京城的時候,大夫祭仲曾勸諫鄭莊公道:“京城太高大了。把這地方封給太叔是很不妥當的。”鄭莊公裝着很無奈的樣子説道:“這是太夫人姜氏的意思啊,有什麼辦法?”祭仲又説:“她哪裏會厭足,不如提早防備,不要使他們的勢力發展開來才好。”鄭莊公就説:“他們多做不合理的事情,一定會自走到死路上去的,你姑且候着罷!”等到了姬段的勢力漸漸發展的時候,又有公子呂一再勸諫鄭莊公,叫他趕快翦除姬段。鄭莊公卻説:“不必,他們的勢力變得愈雄厚,便崩倒得愈快!”由此可見鄭莊公的處心積慮,要想加重姬段的罪狀,以便一舉將他除掉。可見鄭莊公的手段是何等的毒辣!而後的鄭國所以不致造成分裂的局面,也就靠着鄭莊公的深謀遠慮。
姬段逃奔共邑的時候,其子公孫滑逃到衞國,衞國為了他而起兵伐鄭,曾一度打到鄭都東門,還奪取了廩延。鄭莊公也起用了周王室同虢國的兵馬回擊衞國,以為報復。之後,鄭莊公趁衞國內亂,再次起兵侵擾他們的郊野,回報了當初衞軍圍困鄭都東門一役的仇恨。衞國不服,也用了南燕國(今河南延津)的兵馬去回打鄭國,卻被鄭國用埋伏夾攻之計殺了個大敗。在當年,不僅衞國不是鄭國的對手,就是宋國也被鄭國動用了周王室的軍隊連同邾國(今山東鄒城)之兵打進了外城;宋國雖起兵報復,也沒有得到便宜。這時的鄭國又先向陳國求和,陳侯開始迷信宋、衞兩國,不許,鄭莊公又把陳國打得大敗,逼迫陳國與自己聯姻。當時的齊國看見宋、衞、鄭等國互相攻伐,想來做個和事老,便於温的地方召會三國,在瓦屋的地方結了一次盟。不料口水未乾,鄭莊公就借了宋公“不共王職”的罪名,自説奉了周王的命起兵伐宋。魯國也因宋國不來告警,而與宋國絕了交好。鄭莊公便乘機聯合了魯、齊兩國再伐宋國。魯兵打敗了宋兵,鄭兵奪取了宋國的都邑、防邑,做人情送給魯國,討得魯國的好感。後宋國也聯合了衞、蔡兩國的兵反擊鄭國,三國聯軍卻被鄭國軍隊在戴(今河南考城)打得全軍覆沒,此後鄭國又連次伐宋,把宋國打得喘不過氣來,於是宋國就發生了內亂,國力大衰。這次事件,造就了一代春秋霸主鄭莊公。姬段的後裔子孫中,有以便以原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京氏;有以逃國名稱為姓氏者,稱共氏;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段氏。
京氏、共氏、段氏的這三支族人,同宗同源,皆出姬姓古鄭國。
  • 第二個淵源
源於姜姓,出自春秋初期齊國複姓京城氏,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西周初期,齊國近居京畿之地的住民,取京城為姓氏,複姓京城氏。當年愚公的鄰居中,就有京城氏一家,他去遊學魯國,回來之後成為了一個手工業者,掌握的冶鐵、制車之技可以説是當時先進技術的代表。在愚公移山的過程中,智叟曾命長子“荷擔而從”,而京城氏則命其子“隨焉”。京城氏用銅器製作了挖掘工具交給愚公,提高了愚公的工效。後來在京城氏逝世後,其孀妻有遺男,始齔(七歲),即跳往助之。
京城氏,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京氏者。
  • 第三個淵源
源於改姓,屬於因故改姓為氏。京房,(公元前77~前37年),本姓李,字君明,東郡頓丘人(今河南清豐)。治今文《易》,學於孟喜門人焦延壽,焦延壽後入京,京房隨之,後成為西漢今文《易》學中“京氏學”之開創者。漢元帝劉奭執政時,立京房為博士。京房好講災異,屢次上疏,以災異推論時政之得失。後因其勁奏石顯等人專權,被出為魏郡太守(今河北臨漳)。不久,又遭石顯等舉奏以泄密、誹謗政治等罪名,被慘殺。
李房推律之後,自定為京氏,以求在京畿興旺發達,遂改姓名為京房,其後裔子孫遂以“京”為衍族姓氏。其中有一支族人因避免仇殺,改京氏為經氏,亦世代相傳至今。

京姓得姓始祖

姬段、京城氏、李房。

京姓遷徙分佈

京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兩千位,以譙國、京兆、武威、扶風為郡望。
京氏現有二千八百三十餘人口,其中男性九百六十來人,女性一千八百七十來人。

京姓傳統文化

京姓郡望堂號

  • 郡望
譙國郡、京兆郡、武威郡、扶風郡
  • 堂號
譙國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武威堂:以望立堂。
扶風堂:以望立堂。

京姓宗祠楹聯

  • 六言通用聯
土地述春秋別;占驗明河洛書。
——佚名撰京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代人京相璠,曾著《春秋土地名》三卷。下聯典指西漢頓丘人京房,字君明,本姓李,推律自定為京氏。研究《周易》,善於用災變來解釋時事;又喜歡音律。舉孝廉為郎,官至魏郡太守。著有《京氏易傳》。“河洛”,即河圖洛書,古代儒家關於《周易》和《洪鮑》兩書來源的傳説。《易·繫辭上》説:“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傳説伏羲氏時,有龍馬從黃河出現,揹負“河圖”;有神龜從洛水出現,揹負“洛書”。伏羲根據這圖、書畫成八卦,就是後來《周易》的來源。
  • 七言通用聯
土地述春秋之別;占驗明河洛之書。
——佚名撰京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代人京相璠。下聯典指西漢頓丘人京房。(同上,見上聯釋)

京姓歷史名人

京房,字君明,本姓李。西漢東郡頓邱人,因其愛好吹奏音律,自定京氏,曾任魏郡太守,後來被宦官石顯所害。
京相璠,晉代著名學者、地圖學家。
京鏜(1138 —1200)字仲遠,晚號松坡居士,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士。歷知江州瑞昌縣。
京夫(1942~2008),陝西商州人。著名現代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