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穀母

鎖定
五穀母是非常古老的中國民間信仰。潮汕人把五穀神稱為“五穀娘”、“五穀母”。這與大家稱大地為母親的道理一樣,源於母性社會的女性崇拜。 [1] 
五穀神在潮州稱為“五角母”,據説畲語中“谷”、“角”相同,五穀指稻、黍(小米)、稷(高粱)、麥、豆。潮州先民在繼承畲胞崇拜青龍之後,又崇拜起五通神。潮州先民和現今鳳凰山畲胞所拜的十月十五“五角主”神人應該是畲族祖先。 [3] 
中文名
五穀母
性    質
中國民間信仰
原    名
五穀神
來    源
母性社會的女性崇拜
生    日
每年農曆六月十五日
諧    音
稱五角母

目錄

五穀母五穀娘

神農大帝(五穀母) 神農大帝(五穀母)
每年農曆六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潮汕俗稱五穀母生日。五穀母又稱五穀大帝、五穀神、五穀爺,諧音稱五角母。一説是神農氏,一説是五穀之神。何以“五穀母”有兩次神誕,也有兩説:一説潮汕是水稻一年兩熟,為報答神恩,故行夏秋二祭,時間定在兩次收成後的月中即農曆六月十五和十月十五;一説五穀神誕原來是六月二十六日,滿清入關後,清王朝為探測民心,試行政令,遂定十月十五為五穀神誕,令民易時祭拜,人們終於照辦。於是,這個節日也就流傳下來。 [1] 
五穀豐登 五穀豐登
中國民間供奉的“五穀母”像多為神農氏,樣子是男的。傳説神農氏是男的,因教人種五穀(古時指“稻、黍、稷、麥、菽”五種糧食作物,後延伸為糧食的代稱),被評為五穀爺。為何“五穀爺”在中國民間被稱為“五穀母”,這是糊塗案,誰也説不清楚。不過,中國民間把觀音大士稱為觀音娘,以及潮汕民間把“父是天,母是地,老婆玉皇上帝”作為口頭禪,可以看出一點個中因由。
中國民間舊俗,每年六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早晚稻收成後,拜祭五穀母都在每個家庭中舉行,平常沒有設神位,拜祭時有的設在飯桌上,有的設於米缸前,有的直接在收割完的田地裏,農民用米筒裝滿白米,筒口封上紅紙,供插香燭用,便算是“五穀母”爐,也有掛“五穀母”像進行祭拜。而在老澄海縣(包括汕頭市區)和老潮陽縣不少鄉村神廟也設有五穀母的神案和金身,龍湖區新津街道每年的農曆正月廿一都會請五穀神的金身,在當地的紀社、辛社、東社、西社南社、北社轄區巡遊安境。農民祭祀的供品除三牲或五牲、果蔬外,祭品裏還有用米粉和花生做成如穀穗狀的“穀穗”,澄海一帶還用米粉作餡皮,用糯米飯拌上白糖和白芝麻做餡,做成挑稻草用的扁擔狀的“尖擔粿”。香案上還要擺上5碗新米飯、5杯茶、5杯酒。焚香禮拜時,用“五穀豐登,米糧充足”的禱祝語來答謝穀神。當然,隨着社會的發展,如今的祭拜形式越來越簡單,但這習俗還仍然保留着。
除了這兩個日子,每逢兄弟分家,要在分家那日拜五穀母,表示從此另開爐灶,請五穀母保佑年豐人壽等。碰到家裏有歡喜事,即進宅,娶親,遊神賽會等也都要拜五穀母。
很多人會把潮汕的這些風俗誤解為迷信,其實潮人拜“五穀母”就是一種感恩的文化心態。每年農忙過後,農民閒下來喘了一口氣,望着歸倉的果實,想到應該向帶給他們生活資料的先輩表達敬意和謝意。在中國的傳説中,神農是向人類傳播耕種的先聖,於是,潮汕人自然將他奉為神明來祭奉,日子就定在收成勞動果實之後的農曆六月十五和十月十五。在這兩個日子裏,長輩會年青一代講述了神農等先聖為民造福的故事,教育下一代人長記祖德祖恩,不忘根本。

五穀母俗語典故

潮汕民間還流傳着一個非常有趣的“五穀爺告無狀”的掌故。傳説五穀爺被呼為五穀母,弄得他不尷不尬,便寫了一紙狀詞呈訴觀音菩薩,望給其評理,討還公道。觀音看完狀詞後笑着説:“我這觀音大士,不也被人稱觀音娘麼?算啦,只要慈悲為懷,是男是女,又有何關係呢?只要受百姓尊敬便夠了。”五穀爺聽後,心裏仍不舒服,又上書給玉皇大帝,並把觀音大士被稱為觀音娘娘也寫上去。玉帝看後大笑:“卿所奏二例屬實,然稱男稱女,於本人無損,也無傷大局,何必耿耿於懷?豈不聞潮汕人有句口頭禪‘父是天,母是地,老婆是玉上皇帝麼!’朕可當百姓的老婆,何況你等呢?!”五穀爺只好點頭謝恩下凡。從此“五穀爺告無狀”也就成了一句俗語典故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