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十三參

鎖定
五十三參,又比喻虛心求教,不辭辛苦。《華嚴經》〈入法界品〉末會中,善財童子曾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故謂五十三參。
五十三參出自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中文名
五十三參
典    故
華嚴經》〈入法界品〉末會中
釋    義
最初從文殊菩薩處發菩提心
參德雲比丘
又稱功德雲比丘

目錄

五十三參典故

《華嚴經》〈入法界品〉末會中,善財童子曾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故謂五十三參。依〈入法界品〉所載,善財遍歷一百一十城,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此處稱之為‘五十三參’,主因系善財曾兩度聽聞文殊菩薩説法,又於同一時間、地點請教德生童子、有德童女同一法門,故一般作‘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此外,舊譯《華嚴經》中,原先所列善知識僅四十六位,即缺天主光天女(第四十三位)以下九人,直到唐代,法藏等奉敕與日照三藏所傳梵本相對校,才加以補足;智儼《華嚴孔目章》卷四僅列四十六位善知識,即依據補譯前的經典所述。

五十三參釋義

《華嚴經·入法界品》説:善財童子最初從文殊菩薩處發菩提心,次第南行,先後向菩薩、佛母、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天神、地神、主夜神、王者、城主、長者、居士、童子、天女、童女、外道婆羅門等五十三位善知識參訪請教,並依教奉行,終於獲證善果。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善財童子因此成為佛教虛心求法,廣學多聞的典範。如明·高濂《玉簪記·鬧會》:“這壁廂是什麼菩薩?這是五十三參形容改。”
參德雲比丘
(梵 Meghashrī-bhikşu,又稱功德雲比丘、吉祥雲比丘),善財最初受文殊指教,往勝樂國妙峯山,參詣德雲比丘,請教如何學菩薩行,及如何於普賢行疾得圓滿,德雲比丘乃為其解説“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
參海雲比丘
(梵 Sāgara-megha),善財至海門國,參詣海雲比丘,海云為其解説“諸佛菩薩行光明普眼法門”。
參善住比丘
(梵 Supratişthita),善財至楞伽道邊海岸聚落,參詣善住比丘,善住即為其解説“普速疾供養諸佛成就眾生無礙解脱法門”。
參彌伽大士
(梵 Megha-dramida,又稱彌伽良醫),善財至達裏鼻茶國自在城,參詣彌伽大士,彌伽為其解説“妙音陀羅尼光明法門”。
參解脱長者
(梵 Vimuktika-shreşthin),善財漸次遊行十二年,至住林城,參詣解脱長者,長者為其解説“如來無礙莊嚴解脱法門”。
參海幢比丘
(梵 Sāgara-dhvaja),善財至閻浮提畔利伽羅國,參詣海幢比丘,海幢為其解説“般若波羅蜜三昧光明”。
參休舍優婆夷
(梵 Ashā),善財至海潮處普莊嚴國,參詣休舍優婆夷,休舍優婆夷為其解説“離憂安穩幢解脱法門”。
參毗目瞿沙仙人
(梵 Bhīşmottara-nirghoşa,又稱毗目多羅仙人),善財至那羅素國,參詣毗目瞿沙仙人,仙人為其解説“菩薩無勝幢解脱”。
參勝熱婆羅門
(梵 Jayoşmāya,又稱方便命婆羅門),善財至伊沙那聚落,參詣勝熱婆羅門。勝熱平素修諸苦行,求一切智。善財承其教,於登刀山、投火聚時,證得菩薩善住三昧及菩薩寂靜樂神通三昧。
參慈行童女
(梵 Maitreyanī,又稱彌多羅尼童女),善財至獅子奮迅城,參詣慈行童女,慈行為其解説“般若波羅蜜普莊嚴法門”。
(十一) 參善見比丘
(梵 Su-darshana,又稱善現比丘),善財至三眼國,參詣善見比丘,善見為其解説“菩薩隨順燈解脱法門”。
(十二) 參自在主童子
(梵 Indriyeshvara,又稱釋天主童子),善財至名聞國河渚中,參詣自在主童子,自在主為其解説“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明法門”。
(十三) 參具足優婆夷
(梵 Prabhūtā,又稱自在優婆夷),善財至海住大城,參詣具足優婆夷,具足為其解説“菩薩無盡福德藏解脱法門”。
(十四) 參明智居士
(梵 Vidvan,又稱甘露頂長者),善財至大興城,參詣明智居士,明智為其解説“隨意出生福德藏解脱法門”。
(十五) 參法寶髻長者
(梵 Ratna-cūda,又稱法寶周羅長者),善財至獅子大城,參詣法寶髻長者,法寶髻為其解説“菩薩無量福德寶藏解脱法門”。
(十六) 參普眼長者
(梵 Samanta-netra,又稱普眼妙香長者),善財至藤根國普門城,參詣普眼長者,普眼為其解説“令一切眾生普見諸佛歡喜法門”。
(十七) 參無厭足王
(梵 Anala,又稱滿足王),善財至多羅幢城,參詣無厭足王,無厭足王為其解説“菩薩如幻解脱”。
(十八) 參大光王
(梵 Mahāprabha),善財至妙光城,參詣大光王,大光王為其解説“菩薩大慈為首隨順世間三昧法門”。
(十九) 參不動優婆夷
(梵 Acalā),善財至安住國,參詣不動優婆夷,不動為其解説“求一切法無厭足三昧光明”。
(二十) 參遍行外道
(梵 Sarvagāmin,又稱隨順一切眾生外道),善財至都薩羅城,參詣遍行外道,遍行外道為其解説“至一切處菩薩行”。
(二一) 參鬻香長者
(梵 Utpalabhūti,又稱青蓮華香長者、優缽羅華香長者),善財至廣大國,參詣鬻香長者,鬻香為其解説“調和一切香法”。
(二二) 參婆施羅船師
(梵 Vairocana,又稱自在海師),善財至樓閣大城,參詣婆施羅船師,婆施羅為其解説“大悲幢行”。
(二三) 參無上勝長者
(梵 Jayottama),善財至可樂城,參詣無上勝長者,無上勝為其解説“至一切處修菩薩行清淨法門”。
(二四) 參獅子頻申比丘尼
(梵 Simha-vijrimbhitā,又稱獅子奮迅比丘尼),善財至輸那國迦陵迦林城,參詣獅子頻申比丘尼,比丘尼為其解説“成就一切智解脱”。
(二五) 參婆須蜜多
(梵 Vasumitrā,又稱婆須彌多女),善財至險難國寶莊嚴城,參詣婆須蜜多女,婆須蜜多為其解説“菩薩離貪際解脱”。
(二六) 參鞞瑟胝羅居士
(梵 Veşthila,又稱安住長者),善財至善度城,參詣鞞瑟胝羅居士,鞞瑟胝羅為其解説“菩薩所得不般涅槃際解脱”。
(二七) 參觀自在菩薩
(梵 Avalokiteshvara,又稱觀世音菩薩),善財至補怛洛迦山,參詣觀自在菩薩,菩薩為其解説“大悲行法門”。
(二八) 參正趣菩薩
(梵 Ananyagāmin),善財於觀自在菩薩處參詣正趣菩薩,正趣為其解説“菩薩普疾行解脱”。
(二九) 參大天神
(梵 Mahādeva),善財至墯羅缽底城,參詣大天神,大天神為其解説“菩薩雲網解脱”。
(三十) 參安住地神
(梵 Sthāvarā),善財至摩竭提國菩提場,參詣安住地神,安住為其解説“不可壞智慧藏法門”。
(三一) 參婆珊婆演底主夜神
(梵 Vasantī,又稱婆娑陀夜天、婆珊那演底主夜神),善財至摩竭提國迦毗羅城,參詣婆珊婆演底主夜神,主夜神為其解説“菩薩破一切眾生暗法光明解脱法門”。
(三二) 參普德淨光主夜神
(梵 Samanta-gambhīrashrī-vimala-prabhā,又稱甚深妙德離垢光明夜天),善財至摩竭提國菩提場,參詣普德淨光主夜神,普德淨光為其解説“菩薩寂靜禪定樂普遊步解脱法門”。
(三三) 參喜目觀察眾生主夜神
(梵 Pramudita-nayana-jagad-virocanā,又稱喜目觀察眾生夜天),善財於菩提場右邊參詣喜目觀察眾生主夜神,喜目為其解説“大勢力普喜幢解脱法門”。
(三四) 參普救眾生妙德夜神
(梵 Samanta-sattva-trānojah-shrī,又稱妙德救護眾生夜天),善財於會中參詣普救眾生妙德夜神,夜神為其解説“普現一切世間調伏眾生解脱法門”。
(三五) 參寂靜音海主夜神
(梵 Prashānta-ruta-sāgaravatī,又稱寂靜音夜天),善財參詣寂靜音海主夜神,主夜神為其解説“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脱法門”。
(三六) 參守護一切眾生主夜神
(梵 Sarva-nagara-rakşā-sambhava-tejah-shrī,又稱妙德守護諸城夜天),善財於菩提場如來會中參詣守護一切眾生主夜神,主夜神為其解説“甚深自在妙音解脱法門”。
(三七) 參開敷一切樹花主夜神
(梵 Sarva-vrikşa-praphullana-sukha-samvāsā,又稱開敷樹華夜天),善財參詣開敷一切樹花主夜神,主夜神為其解説“出生廣大光明解脱法門”。
(三八) 參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
(梵 Sarva-jagad-rakşī-pranidhāna-vīrya-prabhā,又稱願勇光明守護眾生夜天),善財參詣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夜神為其解説“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脱法門”。
(三九) 參妙德圓滿神
(梵 Sutejo-mandnalarati-shrī,又稱妙德圓滿天),善財至嵐毗尼園,參詣妙德圓滿神,妙德為其解説“菩薩於無量劫遍一切處示現受生自在解脱法門”。
(四十) 參釋迦瞿波女
(梵 Gopā,又稱瞿夷女),善財至迦毗羅城,參詣釋迦瞿波女,瞿波女為其解説“觀察菩薩三昧海解脱法門”。
(四十一) 參摩耶夫人
(梵 Māyā),善財于大寶蓮華座上參詣摩耶夫人,摩耶為其解説“菩薩大願智幻解脱法門”。
(四十二) 參王女天主光
(梵 Surendrābhā,又稱天主光童女、正念光童女),善財往天宮參詣王女天主光,王女為其解説“無礙念清淨莊嚴解脱”。
(四十三) 參遍友童子師
(梵 Vishvā-mitra,又稱遍友童子),善財從天宮下,至迦毗羅城,參詣遍友童子師,別無指示,但言可參善知眾藝童子。
(四十四) 參善知眾藝童子
(梵 Śilpābhijna),善財參詣善知眾藝童子,童子為其解説“四十二字母法門”。
(四十五) 參賢勝優婆夷
(梵 Bhadrottamā),善財至摩竭提國婆怛那城,參詣賢勝優婆夷,賢勝為其解説“無依處道場解脱法門”。
(四十六) 參堅固解脱長者
(梵 Muktā-sāra,又稱堅固長者),善財至沃田城,參詣堅固解脱長者,長者為其解説“無著念清淨莊嚴解脱”。
(四十七) 參妙月長者
(梵 Sucandra),善財參詣妙月長者,妙月為其解説“淨智光明解脱法門”。
(四十八) 參無勝軍長者
(梵 Ajita-sena),善財至出生城,參詣無勝軍長者,長者為其解説“菩薩無盡相解脱”。
(四十九) 參最寂靜婆羅門
(梵 Śiva-rāgra,又稱屍毗最勝婆羅門),善財至城南法聚落,參詣最寂靜婆羅門,最寂靜為其解説“菩薩誠願語解脱”。
(五十) 參德生童子及有德童女
(梵 Śrī-sambhava, Śrī-matī),善財至妙意華門城,參詣德生童子及有德童女二人,二人為其解説“菩薩幻住解脱”。
(五十一) 參彌勒菩薩
(梵 Maitreya),善財至海岸國大莊嚴園中,於毗盧遮那莊嚴藏樓閣前參詣彌勒菩薩,彌勒為其解説種種法要,復開樓閣門,命善財入內。此樓閣廣博無量,同於虛空,善財於此聞不可思議微妙法音,即得無量諸總持門,住菩薩不可思議自在解脱,彌勒復令其參文殊師利菩薩。
(五十二) 參文殊師利菩薩
(梵 Manjushrī),善財至普門國蘇摩那城時,文殊師利遙伸右手,過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財頂,為其解説妙法,令得成就阿僧祇法門,具足無量大光明,復令入普賢行道場,於是善財渴仰欲參普賢菩薩。
(五十三)參普賢菩薩
(梵 Samantabhadra),善財於文殊師利所得三昧已,普攝諸根,一心求見普賢菩薩,於如來前眾會之中,見普賢菩薩坐寶蓮花獅子之座,身上諸毛孔出光明雲,普賢菩薩即伸右手摩觸其頂,為其解説諸法,善財即得一切佛剎微塵數三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