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乾侯

(中國古代地名)

鎖定
乾侯(幹侯),中國古代地名。周定王時期,黃河下游改道東移,始於黃河故道置乾(幹)侯(在今成安縣境東部)邑,言其地水常涸也,與旱乾之幹音義同。 [1]  春秋時屬晉地,其地處晉魯邊界,為晉魯間交往的重要城邑。《春秋》載“昭公二十八年(前514年),公如晉,次於幹侯”,即指其地。 西晉杜預注曰:“幹侯,在魏郡斥丘縣,晉境內邑。” [2] 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記載:魯昭公(前560年—前510年)出使晉國,曾多次在此留宿。昭公三十二年(前510年),魯昭公避亂,病逝於幹侯,後歸葬魯國
乾侯(幹侯)古城邑於春秋期間存在約一百多年。戰國初城邑廢,其故址在今河北省成安縣城東南三十里。 [3]  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封功臣唐厲為斥丘侯,於幹侯故城改置斥丘城,作為治所。漢武帝改為斥丘縣北齊更名為成安縣,縣治移於今治。
中文名
乾侯(幹侯)
政區類別
城邑
所處年代
春秋
所屬地區
晉國
地理位置
今河北成安縣東南三十里

乾侯乾侯考釋

乾侯乾侯地名釋義

《康熙字典》乾侯釋義 《康熙字典》乾侯釋義
公元前602年,黃河在今成安東一帶自南向北流過,是年,黃河改道東移,,故道成為幹河,但仍有餘脈流過,約在此前後,黃河西岸有‘乾侯’制。 [5] 漢書顏師古注:乾侯,音幹,言其地水常涸也。與旱乾之幹音義同。 [1] 康熙字典》解釋:乾侯,地名。言其水常竭也。今廣平府成安縣,即其地。乾,此當為乾旱、乾涸(簡化字為幹);侯,封邑之説,無有考據,文獻記載,均為城邑。 [6] 
東周時期,黃河下游水患頻發,黃河改道後,於黃河故道設置幹侯邑,取其河水乾涸,永不為害該地之意。

乾侯乾侯的正確讀音

查《康熙字典》,“乾”有兩種讀音:
第一,讀“qian(陽平)”。
【正韻】□渠焉切,音虔。易卦名。【程頤曰】以形體謂之天,以性情謂之乾。【本義】乾,健也。【釋名】乾,進也。行不息也。又馬飾曰連乾。【顧況詩】金鞍玉勒錦連乾。又姓。又州名。古雍州地,唐置乾州。 [6] 
第二,讀 “gan(陰平)”。
【正韻】居寒切,從音幹。燥也。【詩王風】中谷有蓷,暵其乾矣。【左傳僖十五年】慶鄭曰:張脈僨興,外彊中乾。又乾侯,地名。言其水常竭也。今廣平府成安縣,即其地。” [6] 
再查《康熙字典》【酉集下】【邑字部】
乾:【唐韻】古寒切【集韻】居寒切,從音幹。【説文】地名。【正字通】即《春秋》乾侯也。《春秋》石經、《左傳》註疏,皆缺音義。《漢書》注:顏師古音幹,言其地水常涸也。與旱乾之幹音義同。 [6] 
由此可見,“乾侯”之“乾”字的正確讀音應為“gan(陰平)”,取乾燥,水常乾涸之意。今人何時將“乾(gan)侯”讀作“乾(qian)侯”,已不可考。以至於以訛傳訛,習以為常,很少有人更正。

乾侯乾侯的正確寫法

我國在沒有推行《漢字簡化方案》以前,“幹”和“乾”是兩個除了語音相同以外再無干系的兩個字。1956年,推行《漢字簡化方案》以後,“乾燥”的“乾”簡化為“幹”,已與“乾隆”及“乾坤”的“乾”毫不相干。關於乾侯這個地名,今人在讀音和字形兩方面均屬錯誤。如果我們讀“乾qian(陽平)侯”,其實是讀了一個錯誤的音;但當我們試圖糾正錯誤,讀作“乾gan(陰平)侯”時,就會發現,我們又寫錯了字。 [7] 
據上所述,“乾侯”的“乾”字和“乾燥”的“幹”意思完全一樣,按照國家推行的《漢字簡化方案》,正確的寫法應為“幹侯”。近來諸多相關“乾侯”的寫法均未按《漢字簡化方案》進行簡化,仍寫作“乾侯”,以至於一誤再誤,約定俗成,再也難以糾正。 [7] 

乾侯典籍記載

(以下是現代版有關“乾侯”的典籍記載,原文照錄,“乾侯”之誤未曾修改,引用時自行斟酌)
《春秋左傳》
◇昭公二十八年
【經】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葬曹悼公。公如晉,次於乾侯。夏四月丙戌,鄭伯寧卒。六月,葬鄭定公。秋七月癸巳,滕子寧卒。冬,葬滕悼公。 [8] 
【傳】二十八年春,公如晉,將如乾侯。子家子曰:“有求於人,而即其安,人孰矜之?其造於竟。”弗聽。使請逆於晉。晉人曰:“天禍魯國,君淹恤在外。
◇昭公二十九年
【經】二十有九年春,公至自乾侯,居於鄆,齊侯使高張來唁公。公如晉,次於乾侯。夏四月庚子,叔詣卒。秋七月。冬十月,鄆潰。
【傳】二十九年春,公至自乾侯,處於鄆。齊侯使高張來唁公,稱主君。子家子曰:“齊卑君矣,君只辱焉。”公如乾侯。
◇昭公三十年
【經】三十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夏六月庚辰,晉侯去疾卒。秋八月,葬晉頃公。冬十有二月,吳滅徐,徐子章羽奔楚。
【傳】三十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不先書鄆與乾侯,非公,且徵過也。
◇昭公三十一年
【經】三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季孫意如會晉荀躒於適歷。夏四月丁巳,薛伯谷卒。晉侯使荀躒唁公於乾侯。秋,葬薛獻公。冬,黑肱以濫來奔。
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傳】三十一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言不能外內也。
◇昭公三十二年
【經】三十有二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取闞。夏,吳伐越。秋七月。冬,仲孫何忌會晉韓不信、齊高張、宋仲幾、衞世叔申、鄭國參、曹人、莒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城成周。十有二月己未,公薨於乾侯。 [8]   【傳】三十二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言不能外內,又不能用其人也。夏,吳伐越,始用師于越也。史墨曰:“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吳乎!越得歲而吳伐之,必受其兇。”
秋八月,王使富辛與石張如晉,請城成周。天子曰:“天降禍於周,俾我兄弟並有亂心,以為伯父憂。我一二親暱甥舅,不遑啓處,於今十年,勤戍五年。
餘一人無日忘之,閔閔焉如農夫之望歲,懼以待時。伯父若肆大惠,復二文之業,馳周室之憂,徼文、武之福,以固盟主,宣昭令名,則餘一人有大願矣。昔成王合諸侯,城成周,以為東都,崇文德焉。今我欲徼福假靈於成王,修成周之城,俾戍人無勤,諸侯用寧,蝥賊遠屏,晉之力也。其委諸伯父,使伯父實重圖之。
俾我一人無徵怨於百姓,而伯父有榮施,先王庸之。”範獻子謂魏獻子曰:“與其戍周,不如城之。天子實雲,雖有後事,晉勿與知可也。從王命以紓諸侯,晉國無憂。是之不務,而又焉從事?”魏獻子曰:“善!”使伯音對曰:“天子有命,敢不奉承,以奔告於諸侯。遲速衰序,於是焉在。”
冬十一月,晉魏舒、韓不信如京師,合諸侯之大夫於狄泉,尋盟,且令城成周。魏子南面。衞彪徯曰:“魏子必有大咎。幹位以令大事,非其任也。《詩》曰:‘敬天之怒,不敢戲豫。敬天之渝,不敢馳驅。’況敢幹位以作大事乎?”己丑,士彌牟營成周,計丈數,揣高卑,度厚薄,仞溝恤,物土方,議遠邇,量事期,計徒庸,慮材用,書餱糧,以令役於諸侯,屬役賦丈,書以授帥,而效諸劉子。韓簡子臨之,以為成命。
十二月,公疾,遍賜大夫,大夫不受。賜子家子雙琥,一環,一璧,輕服,受之。大夫皆受其賜。己未,公薨。子家子反賜於府人,曰:“吾不敢逆君命也。”
大夫皆反其賜。書曰:“公薨於乾侯。”言失其所也。 [8] 
《史記》
卷三十三 魯周公世家第三
二十五年春,鴝鵒來巢。師己曰:“文成之世童謠曰‘鴝鵒來巢,公在乾侯。鴝鵒入處,公在外野’。”
季氏與郈氏鬥雞,季氏芥雞羽,郈氏金距。季平子怒而侵郈氏,郈昭伯亦怒平子。臧昭伯之弟會偽讒臧氏,匿季氏,臧昭伯囚季氏人。季平子怒,囚臧氏老。臧、郈氏以難告昭公。昭公九月戊戌伐季氏,遂入。平子登台請曰:“君以讒不察臣罪,誅之,請遷沂上。”弗許。請囚於鄪,弗許。請以五乘亡,弗許。子家駒曰:“君其許之。政自季氏久矣,為徒者眾,眾將合謀。”弗聽。 [9] 
郈氏曰:“必殺之。”叔孫氏之臣戾謂其眾曰:“無季氏與有,孰利?”皆曰:“無季氏是無叔孫氏。”戾曰:“然,救季氏!”遂敗公師。孟懿子聞叔孫氏勝,亦殺郈昭伯。郈昭伯為公使,故孟氏得之。三家共伐公,公遂奔。己亥,公至於齊。齊景公曰:“請致千社待君。”子家曰:“棄周公之業而臣於齊,可乎?”乃止。子家曰:“齊景公無信,不如早之晉。”弗從。叔孫見公還,見平子,平子頓首。初欲迎昭公,孟孫、季孫後悔,乃止。
二十六年春,齊伐魯,取鄆而居昭公焉。夏,齊景公將內公,令無受魯賂。
申豐、汝賈許齊臣高齕、子將粟五千庾。子將言於齊侯曰:“羣臣不能事魯君,有異焉。宋元公為魯如晉,求內之,道卒。叔孫昭子求內其君,無病而死。不知天棄魯乎?抑魯君有罪於鬼神也?願君且待。”齊景公從之。
二十八年,昭公如晉,求入。季平子私於晉六卿,六卿受季氏賂,諫晉君,晉君乃止,居昭公乾侯。二十九年,昭公如鄆。齊景公使人賜昭公書,自謂“主君”。昭公恥之,怒而去乾侯。三十一年,晉欲內昭公,召季平子。平子布衣跣行,因六卿謝罪。六卿為言曰:“晉欲內昭公,眾不從。”晉人止。三十二年,昭公卒於乾侯。魯人共立昭公弟宋為君,是為定公。 [9] 
《漢書》
卷二十七中之上
《左氏傳》文、成之世童謠曰:
雊之鵒之,公出辱之。
雊鵒之羽,公在外野,
往饋之馬。雊鵒跦跦,
公在幹侯,徵褰與襦。
雊鵒來巢。遠哉搖搖,
裯父喪勞,宋父以驕,
雊鵒雊鵒,往歌來哭。
至昭公時,有雊鵒來巢。公攻季氏,敗,出奔齊,居外野,次乾侯。八年,死於外,歸葬魯。昭公名裯。公子宋立,是為定公。 [10] 
《水經注》
洹水出山,東逕殷墟北。《竹書紀年》曰:盤庚即位,自奄遷於北蒙曰殷。
昔者項羽與章邯盟於此地矣。洹水又東,枝津出焉。東北流,逕鄴城南,謂之新河。又東,分為二水。北水北逕東明觀下,昔慕容雋夢石虎齒其臂,寤而惡之,購求其屍,而莫之知。後宮嬖妾言虎葬東明觀下,於是掘焉,下度三泉,得其棺,剖棺出屍,屍僵不腐。雋罵之曰:死胡安敢夢生天子也!使御史中尉陽約數其罪而鞭之。此蓋虎始葬處也。又北逕建春門,石樑不高大,治石工密。舊橋首夾建兩石柱,螭矩趺勒甚佳。乘輿南幸,以其作制華妙,致之於平城。東側西屈,北對射堂。淥水平潭,碧林側浦,可遊憩矣。其水際其西,逕魏武玄武故苑。苑舊有玄武池,以肄舟楫。有魚梁釣台,竹木灌叢,今池林絕滅,略無遺蹟矣。其水西流注於漳。南水東北逕女亭城北,又東北逕高陵城南,東絕坰溝,又東逕鸕鷀陂,北與台陂水合。陂東西三十里,南北……注白溝。坰溝上承洹水,北絕新河,北逕高陵城東,又北逕斥丘縣故城西。縣南角有斥丘,蓋因丘以氏縣。故乾侯矣,《春秋經》書昭公二十八年,公如晉次於乾侯也。漢高帝六年,封唐厲為侯國,王莽之利丘矣。又屈逕其城北,東北流注於白溝。 [11] 
《元和郡縣圖志》
●卷第十六
◎河北道
成安縣,上。四。西南至州一百五十里。本漢斥丘縣地,屬魏郡。土地斥鹵,故曰斤丘。其地舊屬鄴縣,高齊文宣帝分鄴縣置成安縣,屬清都尹。周平齊,屬魏郡。隋開皇三年,改屬相州。皇朝因之。
濁漳水,西自滏陽縣界流入。
斥丘故城,在縣東南三十里。本春秋時乾侯邑,漢以為斥丘縣。《左傳》曰:“公如晉次於乾侯。” [12] 
《讀史方輿紀要》
卷十五
成安縣
○斥丘城,縣東南三十里。春秋時晉之乾侯邑。昭二十八年,公如晉,次於乾侯。即此。漢為斥丘縣闞駰曰:地多斥鹵,故曰斥丘。應劭曰:有斥丘在其西南也。高帝六年,封功臣唐厲為侯邑。後漢仍為斥丘縣。初平二年,袁紹屯於斥丘,即此。魏晉以後,皆為斥丘縣治。高齊改置成安縣,移於今治。隋、唐皆因之。五代樑龍德二年,戴思遠襲晉魏州。魏州有備,乃西涉洹水,拔成安,大掠而還。即今縣也。 [4] 
參考資料
  • 1.    漢書注  .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17-03-06]
  • 2.    (晉)杜預.春秋左傳杜注: 金陵書局,清同治4年[1865年]
  • 3.    譚其驤 等.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10月1日
  • 4.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中華書局,1955年
  • 5.    常運鋒.成安縣誌:新華出版社,1996年
  • 6.    (清)張玉書等.康熙字典: 商務印書館,清末[1851-1911]
  • 7.    漢字簡化方案  .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17-03-05]
  • 8.    (春秋)左丘明.春秋左傳: 哈爾濱出版社,2011年
  • 9.    史記  .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17-03-07]
  • 10.    (漢)班固撰等.漢書:中華書局,2005年
  • 11.    (北魏)酈道元等.水經注: 華夏出版社,2006年
  • 12.    (唐) 李吉甫等.元和郡縣圖志:中華書局,1983年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