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原城

鎖定
九原城現址(包頭市九原區麻池鎮麻池古城,呂布出生地),最早為春秋戰國時期趙國修築,時間當在公元前300年前後。秦時為九原郡郡治,漢時為五原郡郡治,盧芳稱帝時為都城,是秦始皇所修直道的北止點,唐朝時為中受降城。其遺址位於烏拉特前旗三頂帳房村附近。九原城是戰國時期趙國在其西北邊境興築的軍事重鎮,秦漢時代在這裏設置了五原郡 [1]  因此以五原之名聞名於世
據自治區考古學家考證,人內三頂帳房古城始建於戰國末年,即趙武靈王西擊林胡、樓煩吋所建的軍事城堡,即九原長城、漢之五原郡城、唐朝之中受降城。
中文名
九原城
外文名
Nine of the original city
修建時間
春秋戰國時期
位    置
包頭市九原區麻池鎮麻池古城

九原城歷史變遷

九原城戰國

戰國時期,經過"胡服騎射"改革的趙國大軍橫掃晉北和內蒙古南部,開拓了疆域,把林胡樓煩逐至鄂爾多斯高原和黃河後套以南地區,與其隔黃河相望;把匈奴逐至烏拉山以北地區,與其隔山對峙,並在所佔領的今內蒙古自治區的土地上設立了雲中郡。為了防備山北的匈奴對雲中郡的反攻,趙國沿烏拉山修築了長城,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戰國趙長城的一段。同時,在各個溝通山北的山口修築了屯軍和防禦用的城障,並在其中最大的山口即今稱為哈德門溝的山口的南部地區修建了一座較大的城郭,即是九原城,在城中屯有重兵,使之成為趙國在其西北部的軍事重鎮,有效地保障了雲中郡北部地區的平安。

九原城秦朝

隨着秦國的強大,公元前236年雲中城被秦軍佔領,在此前後,九原城也被秦軍所控制。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於公元前214年命大將蒙恬率領30萬大軍進攻匈奴,佔領了河套地區,公元前215年又渡過黃河,佔領了大片土地,於是,沿黃河修建了三十四座縣城,並以今包頭市以西、後套平原以東、黃河南岸(今鄂爾多斯)以北的廣大地區新設一郡,作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將之命名為九原郡,郡治設在九原城。
為了鞏固統治、防備匈奴,秦朝從公元前212年開始,歷時兩年修建了從國都咸陽附近的甘泉宮直達九原城的長約700公里的直道。公元前210年,大秦帝國的建立者、中國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就在去九原城巡視的途中病死,他活着時沒能到達九原城,死後的屍體在密不發喪的情況下到達九原城,並由直道運回咸陽,走完了他人生最後的一段旅途。

九原城漢朝

西漢建立後的公元前127年(漢武帝元朔二年),九原郡改稱五原郡,下治九原、固陵、五原、臨沃、文國等十六縣,九原城作為郡治的地位沒有改變,由於內地移民的遷入、農業的發展、先進生產方式的使用,大大地促進了這一地區的發展,五原郡成為漢代重要的農墾區,九原城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至公元初年西漢王朝末期,由於匈奴的崛起和西漢的衰弱,以及王莽掌國時錯誤的對外政策,匈奴不斷南下侵襲,迫使九原城一帶居民南逃,城市陷於衰敗之中。在封建軍閥混戰的東漢初年,曾經自稱是漢武帝曾孫的盧芳佔據了九原城及其附近地區,在匈奴的扶持下稱帝,都城就設在九原城。公元36年(建武十二年),眾叛親離的盧芳逃入匈奴。公元39年(建武十六年),盧芳降漢,九原城又重歸漢王朝的統治之下。為了充實邊疆,東漢實行鼓勵人民迴歸本土的政策,當年逃離九原城的居民迴流,城市得到恢復與發展。由於漢朝衰落,至公元2世紀左右的東漢末年,北方遊牧民族強盛,面對着遊牧民族的不斷攻擊,九原城的居民棄城南遷,城市遂廢。至唐朝時,在原址上建立中受降城,一時成為貫通東西南北的交通樞紐和軍事重鎮。

九原城歷史考證

據自治區考古學家考證,認為三頂帳房古城始建於戰國末年,即趙武靈王西擊林胡、樓煩時所建的軍事城堡,即九原縣城、漢之五原郡城、唐朝為中受降城。

九原城秦直道

九原城是秦直道北端的終點,是秦漢時期北疆的軍事重鎮,儘管只剩遺蹟,但也應給立個碑,對其沿革、所發生的歷史事件給予説明,讓人們常常遙想起久遠的歷史,這就是歷史文化的傳承。
秦直道相當於高速公路,全長1800秦裏(合今700多公里),其歷史成就不亞於當時的萬里長城。在當時,邊疆一旦有事,秦王朝的騎兵部隊三天三夜就可以從咸陽趕到九原,中央政府在一週之內就能夠基本完成從軍隊調動到後勤供應等一系列的準備工作。秦直道也是當時聯通中原和北方的一條主要交通幹線,對於促進邊防和內地的經濟、文化聯繫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為秦直道的北端終點,九原城一直是秦漢唐時期的軍事重鎮,是軍隊的集結地,是糧草的集散地,是中原文化與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流之地,也是秦始皇生前最後想去的一個邊疆重鎮。

九原城麻池古城

麻池古城地名,大清國五原郡漚青麻的十三個大池子也。十九世紀西方發達國家尚未發明出手銬前,麻繩是行使國家暴力的通用產品。
《水經注》稱:“五原西南六十里,今世謂之石崖城。……,又東逕九原縣故城南,秦置九原郡,治此。漢武帝元朔二年,更名五原也。……。西北接對一城,蓋五原之故城也……。”這足以充分説明麻池古城為秦九原郡漢五原,城垣高6米,底寬10米,頂寬3-4米,分南北兩城,呈雙菱形,名曰鳳凰雙展翅。北城東西800米,南北550米。南城東西660米,南北675米,比北城向東突出360米,其餘與北城相連。兩城總面積約九十餘萬平米。漢南城,秦北城。
麻池古城是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的一個鎮,東漢時屬五原郡,與呼和浩特市也就是當時的雲中郡原本都是戎狄之地。《漢書。地理志下》雲:“其民鄙樸,少禮文,好射獵。”三國時代愛投降尤愛美人的呂布就出生於此。漢朝年間,朝野上下流行一種比饒舌還拗口的賦,可麻池古城一帶是國家貧困地區,秦朝年間因為離首都實在太遠,統治起來很不方便,就修了一條高速公路:秦直道。官員們在荒無人煙的地方飛馳。
飛馳來飛馳去,換了人間:秦改製為漢。漢的地盤擴展到了漠北,麻池古城便由隸屬九原城變為隸屬五原郡,當時貧困地區,漢武帝他爺爺漢文帝時候,五原郡太守崔寔下鄉去調研,當地百姓因為沒有衣服穿又不愛裸奔就住在草窩裏,看見領導來了,趕緊“衣草而出”,弄的崔大人好一陣心酸,拉着百姓的手説:“你們要相信政府一定會讓你們度過難關的”於是就指示技術人員教會百姓種植青麻等纖維作物。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