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岐中學

鎖定
中山市石岐中學是中山市石岐區一所公辦中學,地處於石岐區康華路東端,沙崗虛公園和北區公園之間。中山市石岐中學始建於1976年9月,原名為“石岐第七中學”,位於石岐蓮塘路36號;1984年3月更名為中山市石岐蓮峯中學;1985年8月搬遷至石岐湖山路2號,更名為“中山市石岐煙墩初級中學”;2003年9月搬遷至現址石岐區康華路1號,定名為“中山市石岐中學”。1996年成為首批中山市一級學校。 學校現有39個教學班,學生1916人,專任教師124人。 [1] 
中文名
中山市石岐中學
簡    稱
石岐中學
創辦時間
1976年 [1] 
辦學性質
公立中學
校    訓
主要獎項
廣東省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 [1] 
廣東省一級學校 [1] 
主要獎項
廣東省綠色學校 [1] 
所屬地區
廣東中山
類    型
公辦高級中學
屬    性
市級重點中學
主要院系
初中
現任校長
田世興
建築面積
29278 m² [1] 
2003年9月整體搬遷至新校址,定名為“ 中山市石岐中學 ” 。新學校完全按省一級學校的硬件標準建造,佔地面積61188.4平方米,校舍總建築面積29278平方米 。 [1] 
圖書館 圖書館
擁有行政辦公樓、教學樓、綜合樓、實驗樓、科技樓、圖書樓、食堂;有42間教室;實驗室、大型多媒體電教室、電子閲覽室等59間功能室;有地理園、生物園、400 米標準環形塑膠跑道運動場、足球場、籃球場;有千兆計算機校園網絡,教室、功能室配有多媒體教學平台,電腦295台,藏書5萬多冊,電子讀物3萬多冊。
幾年來,在上級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石岐中學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田世興校長根據中外教育改革動向,結合學校實際,確定了“以人的發展為本”的辦學理念,“以勤立校、以德立校、科研興校、特色興校”的辦學思路,“育名生、樹名師、辦名校”的辦學目標。努力建設一支“科學、民主、高效、務實、公正、廉潔、服務”的管理隊伍,一支“志存高遠、愛國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 嚴謹篤學、與時俱進”的教師隊伍。

石岐中學辦學理念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學校逐步形成了三大辦學特色。

石岐中學育人特色:

“培養和造就科學與人文融合的高素質的現代人”。為了實現育人目標,學校構建了“學校、家庭、社會、自身四位一體”的德育教育網絡;“ 學、問、思、辨、行”優質課堂教學模式;“學科課程 + 綜合課程(科學類、人文類)的校本課程體系。

石岐中學管理特色:

決策民主化、監督民主化、校務公開化。

石岐中學校園文化特色:

以科學園地和人文長廊為主線營造高品位的育人環境,每年舉行 屬於學生的文學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屬於教師的教育教學教研教改成果表彰的教師節、文娛聯歡的元旦節,使校園文化成為學校精神的傳承和延伸。
學校也由此被評為石岐區推進素質教育目標管理先進學校,榮獲校園文化、科研成果、社區教育工作等先進學校一系列光榮稱號。 學校承擔了 中國教育學會“十五”規劃課題“優質教學研究”的核心子課題《 課程改革與優質教學》的研究,學校還是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素質教育觀下中學數學教學案例研究》的實驗學校;在學校的科研課題研究中,獲市級立項的課題有《創建科學與人文融合的學校精神研究》、《初中英語課程學生學業形成性評價研究》。

石岐中學勉勵口號

田世興 田世興
不苦不累,初三無味;不拼不搏,等於白活!

石岐中學歷史沿革

圖書館(外看) 圖書館(外看)
石岐中學自 1976 年建校,經歷了近三十年的風風雨雨,一次次的搬遷雖已無法在校園裏尋覓往昔,但一任任校長的正確領導,和一輩輩石岐中學人的辛勤和汗水,卻又為我們譜寫了一部艱苦奮鬥的創業史。
1976 年 7 月中山市教育局決定建立石岐第七中學,設址於蓮塘路原是五桂山革命同志開會的舊址(石岐職中校址)。這所舊城區最弱的學校,在李少光、葉青、任幸、陳廣材等四任校長的帶領下,眾教師迎難而上,學校的規模得以擴大。 1985 年市教育局再次決定將學校搬遷到虎口塘煙墩山腳下(湖山路 2 號),並改名為煙墩中學。在孫繼光、阮聖川兩任校長的帶領下,學校的規模日益壯大。至 90 年代,林昆活、司徒文、肖豔君三任校長帶領老師化挑戰為機遇,並抓住機遇為之奮戰, 1996 年成為首批中山市一級學校。為了進一步發展教育事業,為了進一步把學校做大做強。
現擔任校長:田世興
2003 年 8 月,石岐區辦事處決定把學校搬遷至新校址,更名為石岐中學。新學校地處康華路東端,毗鄰沙崗墟公園與北區公園處,環境園林化,校園信息化、設施現代化,為石岐中學日後的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石岐中學學校現狀與前景

學校佔地面積61188.4平方米,校舍總建築面積29278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配套設施齊全。現有39個教學班,學生1916人,專任教師124人。一座建築面積8662.8平方米,投資5500多萬元,高標準現代化多功能的石岐中學體育館正在施工,預計2018年底完工並交付使用,體育館負一樓是地下停車場和人防工程設施,一樓是有8個25米長泳道的游泳館,二樓是多功能體育館,除了開展籃球、羽毛球等體育運動項目外,還可以舉行大型集會和文藝演出,這將極大的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極大的提升學校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能力。
為滿足不斷增長的學位需求,石岐區黨工委、辦事處未雨綢繆,提前謀劃,實施石岐中學擴建工程。佔地近20畝、投資超億元的學校擴建工程已完成前期規劃論證立項等工作,現進入設計階段,將新建一幢教學樓,兩幢學生宿舍;擴建後學校佔地面積可達100畝,規模可達到48個教學班,2400名學生。屆時,學校將實施初一、初二走讀,初三住讀的教學管理模式。一座辦學條件一流,校園環境一流,師資隊伍一流,行政管理一流,教育教學質量一流的現代化優質品牌初中,將矗立在中山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成為中山石岐亮麗的名片,這將極大的為石岐市民提供優質初中學位,滿足市民讓自己的孩子享受優質教育的需要。 [1] 

石岐中學學校大事記

1996年,學校創建為“中山市一級學校”
2005年6月,創建為“廣東省一級學校”
2007年12月被評為“中山市文明單位”
2008年5月被評為“廣東省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
2009年2月被評為“廣東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示範學校”
2010年1月被評為“廣東省體育特色學校”
2011年6月被評為“廣東省綠色學校”
2011年11月被評為 “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2013年4月被評為“廣東省特級檔案綜合管理單位”
2017年12月被評為“廣東省校園足球推廣學校”
2018年1月被評為 “廣東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示範學校”
2018年3月被評為“廣東省基礎教育研究實驗基地學校”
2018年6月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2018年7月被評為“中山市健康促進(金獎)學校” [1] 

石岐中學辦學特色

特色一: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學校積極探索將“數字化校園”作為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核心,打造學校特色品牌。學校堅持以科研為先導,借力“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廣東省首批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推廣示範學校”、“中山市首批微課開發與應用研究實驗學校”項目建設等,教育信息化研究在全市頗具影響。2015年10月第二屆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實驗基地交流研討年會在中山舉行,中學會場設在我校。2016年4月27日時任廣東省教育廳羅偉其廳長來校開展信息化應用調研;2018年被評為“廣東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示範學校”。
特色二:“微心德育”。作為廣東省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開展了“微心德育”特色項目建設,讓傳統德育特色煥發出新的生機。一方面加強心育隊伍建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另一方面打造心理健康教育陣地建設。學校建設了佔地面積近300平方米的心理諮詢中心——順心閣。2016年4月成功創建為“中山市心理健康教育星級陣地”。
特色三:教師隊伍建設(包括校本培訓)。一是注重師德建設,在評優評先、崗位聘任中實行一票否決。在每年教師節表彰項目中專門評選表彰十佳師德標兵;二是注重教師專業發展,其中高級教師50人,佔比40.32%,一級教師65人,中高級教師佔比達92.74%。此外碩士研究生27人,佔比21.77%,大學本科以上學歷121人,佔比97.58%。省名師1人,省教學競賽一等獎獲得者2人,省骨幹教師培養對象2名,市骨幹教師5名。教師敬業精神強、業務水平高、教學藝術精,在市、區範圍內的教育教學中發揮着示範輻射作用。三是注重校本培訓,我校是“廣東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示範學校”,以校本培訓促進教師發展。
特色四:學校實施管理層級扁平化,管理方式制度化、民主化、人本化。一是學校實行分部管理,每一個年級組成一個綜合部,綜合部的管理團隊由一名副校長、兩名行政、兩名年級主任五人組成,從初一新生招生,一直到初三畢業分流,全權負責所在年級的教育教學工作。解決德育教學兩張皮的問題,以及教育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問題。二是實施學科行政負責制,科組建設專業化小型化,提高科組建設專業化水平和管理效能。管理方式制度化就是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依法治校,強化制度的剛性管理;民主化就是通過教代會等方式走羣眾路線,充分體現教師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是第一資源的作用;人本化就是注意管理的柔性和彈性,設身處地為教師排憂解難。
特色五:校園足球。作為中山市“校園足球”種子學校,校園足球活動已經成為學校的重要文化元素。讓足球走進課堂,每班每週開展一節常規足球訓練課;成立足球社團,組建班級、年級、學校三級足球隊;以足球聯賽為載體,開展:踢足球、畫足球、拍足球、寫足球等活動,進一步豐富校園足球運動的內涵,彰顯校園足球運動的巨大魅力。先後被評為“廣東省校園足球推廣學校”和“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1] 

石岐中學辦學成績

石岐中學人本着“以人的和諧發展為本”的辦學理念,發揚“團結、拼搏、紮實、奉獻”的石岐中學人精神,通過十五年的奮鬥與拼搏,學校現已發展成為中山市窗口式優質初中,實現了辦學條件、教學質量、教學管理、校風學風、社會影響的“五大跨越”。自從中山市實施初中教學質量評價以來,學校每年均受獎表彰;其中2007年至今10次榮獲先進學校一等獎,近七年連續獲得“中山市初中教學質量評價先進學校一等獎”。學校先後榮獲:“中國教育學會中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實驗推廣基地學校”;“中美千校攜手項目學校”;“中山市文明單位”;“中山市依法治校示範學校” ;“中山市首批微課開發與應用研究實驗學校”;“中山市‘智慧課室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平台’示範學校”;“中山市‘創客教育’種子學校”;“中山市健康促進(金獎)學校”;“中山市安全文明校園”;“中山市‘掃黃打非’進基層示範點”等30多項省市級榮譽稱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為一所區屬公辦初中,在沒有生源優勢的情況下,石岐中學取得了優異的辦學成績,成為中山市教育均衡化發展的亮點學校,引來全國知名專家學者的關注,成為上海-中山中學校長論壇的東道主;成為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在中山舉行年會時唯一的中學分會場;成為時任廣東省教育廳羅偉其廳長就信息技術應用來中山調研的唯一學校;成為中山市創建教育強市接受國家級督導評估檢查全市第一所受檢學校;或市教育局推薦參觀,或慕名前來,學校先後接待上海、香港、澳門、湖北、四川、山東等各地以及廣東省內其它地級市的教育考察團取經,也多次獲媒體聚焦報道。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上級的正確領導,離不開全體教師的拼搏,離不開學生的努力和家長的配合,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與支持,成績只能代表過去,我們將繼續拼搏努力,朝着“辦學條件好、行政管理優、學生課業負擔輕、教育教學質量高,形成和諧發展教育特色,辦學質量和效益在中山市內領先、在廣東省內有影響的優質品牌初中”的辦學目標奮勇前進。 [1] 

石岐中學校園文化

物質層——以育人為中心,以科學和人文為主線,營造濃厚優良的育人環境和氛圍。 《科學園地》:第一期介紹諾貝爾獎,介紹了諾貝爾的設立情況,介紹了華裔諾貝爾獎得主的情況,如楊振寧、李政道 、朱棣華。介紹諾貝爾獎對世界影響巨大重大發明和發現.

石岐中學第一條 《校園風采》:

介紹學校師生書畫作品,介紹從學生中評選出的文明禮貌之星,介紹“十佳教師”。目的宣傳身邊的人和事,樹立身邊的典型,榜樣就在身邊,消除榜樣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增強榜樣可學的親切感。展示師生的書畫作品,使具有書畫特長的師生,有成功感,並將這種由成功獲得的自信遷移到其它領域,最終成為成功的人。

石岐中學第二條 《世界文化遺產在中國》:

介紹我國故宮、長城等 29 處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景觀。對全校師生進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教育,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作為中國人引以為驕傲和自豪,滲透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歷史教育,人文教育。

石岐中學第三條 《美術長廊》:

介紹國畫、書法,介紹徐悲鴻、齊白石等中國的畫家。

石岐中學第四條《革命英雄》:

介紹了為建立新中國做出貢獻的革命領袖、元帥、戰鬥英雄,為建高國家做出貢獻的勞動模範等。

石岐中學第五條 《音樂長廊》:

介紹聶耳、田漢、冼星海等民族音樂家、介紹黃河大合唱、梁山伯與祝英台等民族音樂、介紹二胡、古箏等民族樂器、介紹京劇、臉譜等民族戲劇等。

石岐中學走廊文化 :

在走廊和過道,懸掛激勵性的名人名言。

石岐中學教室文化:

在教室,懸掛國旗、張貼體現班級特色的格言、兩條激勵性的語言條幅、佈置學習園地和公佈欄。

石岐中學功能室文化:

實驗室、圖書室等功能室,佈置與功能室有關的格言警句。體育文化:在體育場,製作平面體育雕塑,宣傳奧林匹克精神。飯堂飲食文化: 在飯堂,製作大型噴畫珍惜糧食、保護環境、注意衞生、飲食健康等。

石岐中學辦公室文化:

行政樓 行政樓
在辦公室、會議室,佈置教師師德公約、管理隊伍、教師隊伍、服務隊伍建設的目標和要求。

石岐中學校訓

學、問、思、辨、行

石岐中學學 -- 自主學習

學 -- 學習,即從閲讀、聽課、研究、實踐中獲得知識或技能。學習是基礎。學生以學為主,學生到學校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所以把學擺在第一位。不僅要學習,而且要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建立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社會的需要、還是倡導終身學習的需要。

石岐中學問 -- 合作學習

問 --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請人解答。古代先賢孔子説“三人行必有我師”,説明向他人學習的必要性,向他人學習就是一種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和交流,合作交流是現代人最重要的素質之一。

石岐中學思 -- 質疑

思 -- 思考.思考是關鍵。“學而不思則罔”,“行成於思毀於隨”説的都是要思考這個道理。思考是為了質疑,是為了使我們的思維更具有深刻性、廣泛性、靈活性和批判性,是為了使我們學到的知識更加融會貫通,是為了使我們成為知識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石岐中學辨 -- 釋疑

辨 -- 辨別;分辨。獨思難免會走進思維的誤區,所以還需要辨。辨是為 了與他人進行思想交流,“碰”出思想的火花。辨是為了深化思,是為了更好地釋疑。

石岐中學行 -- 實踐

行 -- 行動;行為。行是目的是根本。無論你學的怎麼多,思的多麼深,最終都要落實到行動中。
遠拍 遠拍
學問思辨行既可以作為學習的五個環節,又可以作為學習做人的五個步驟。它們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又是再學、再問、再思、再辨、再行循環往復,不斷提高的過程。
出自《中庸》:
博學之 審問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篤行之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博於問學,明於睿思,篤於務實,志於成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