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和諧發展

鎖定
和諧發展是科學發展觀要義的體現。主旨是關注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和諧發展追求的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和諧發展的出發點和歸宿。和諧發展是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理念的集中體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我國正處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重大轉折時期。這一時期,既是發展的黃金期,也是矛盾的凸顯期,一些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突出,諸如: 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加大; 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醫療、住房、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關係羣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比較突出;體制機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還不健全;一些社會成員誠信缺失、道德失範等等。 [1] 
中文名
和諧發展
性    質
社會理論

和諧發展簡介

也就是説,和諧發展是社會——生態系統的競爭、共生和自生機制的完善結合,環境合理、經濟高效、行為合拍、社會文明、系統健康地發展。和諧發展強調系統物質、能量、信息的高度綜合和合理競爭,共生與自生能力的結合,生產、消費與還原功能的協調,社會經濟環境的耦合,時、空、量、構、序的統籌,以及哲學工程學的完美結合,實現社會關係和生態關係的協調,達到“天人合一”、“人地共榮”的目的。因此,和諧發展可以歸納為:資源共享,適時協同,按需生產,和諧共榮。

和諧發展本質

和諧內涵的本質是共同發展,只有關係和諧才能實現共同發展 [2]  這就是和諧發展。它既明確了目標,又明確了實現目標的途徑。目標是相關事物和諧發展,而不是自由發展和諧發展的途徑相同相成、相輔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促互補、互利互惠的和諧關係,這是社會法則——共生原理。自由發展的途徑是自由競爭、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競爭關係,這是自然法則——優勝原理。生物與生態由遵循自然法則的自然存在,向遵循社會法則的社會存在轉化,是進化。這種進化是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是生物的個體與羣體行為由自發到自覺、由盲目到理智的轉化過程。
發展是硬道理。但必須先弄清楚:我們追求的“發展”究竟應該是什麼?這就需要深入地揭示“發展”的內涵。

和諧發展事物發展

事物的發展,是在對立、轉化、統一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優化自身及與相關事物之間關係的要素與結構,提高自身適應環境、變革事物與促進和諧的功能,為相關事物共存共榮創造與提供更多的有利條件——提高存在的價值追求發展主要是追求提高事物促進和諧的功能與提高相互關係和諧的程度。這就是發展的內涵,是和諧發展觀的基本觀點。事物發展的根本標誌是提高存在的價值,評價那些毫無價值的變化的發展水平,沒有任何積極的實際意義。如果社會生產力能為每個社會成員提供一百輛汽車、一百架飛機、一百棟樓房、一百顆核彈,不但沒有必要,而且可能會破壞和諧,是否會破壞和諧,要看具體條件。
發展是使真理在深度與廣度上更多地變為現實,是使抽象的、觀念形態的真理轉化為具體的、物質形態的真理,是使具體事物提高真理的含量,是提高社會與世界的和諧程度。用和諧發展觀引導社會建設,社會自然要朝着和諧社會的方向發展,引導世界變革,世界自然要朝着和諧世界的方向發展。

和諧發展人的發展

人的發展,是在對立轉化統一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優化人自身的素質結構及與相關事物之間關係的要素與結構,提高適應環境、認識事物、變革事物、駕馭事物、創造事物與創造和諧關係的智能,提高人生價值與精神境界。每個人的發展,都是以他人和過去的社會發展為基礎,以為他人和未來的社會發展創造與提供了多少有利的條件這一客觀實際——人生價值為標誌,不是以擁有的權力、佔有的財富、形成的勢力、獲得的榮譽——名利為標誌,從而在實踐上實現自身與他人、個體與羣體的互助合作、互促互補、互利互惠、和諧發展,實現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具體統一,促進社會和諧與世界和諧。好人,是常做好事——屬性與功能促進和諧發展的事,是能給他人好處的人。能為很多人的生存發展創造與提供很多有利條件的人,是大好人。做事要做有價值的事,做人要做創建和諧的人,這是和諧人生觀的基本觀點。用和諧人生觀教育幹部、培養人,是反腐倡廉的根本大計,是培養創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人。
人的精神境界,等於他的生存發展與多少人和物的生存發展融合在一起這一客觀實際。個人的思想和行為,符合有利於促進與實現人類個體、羣體、整體與自然萬物和諧發展的客觀實際,就是把個人的生存發展與人類個體、羣體、整體與自然萬物的和諧發展融合在一起。
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主要不在物質(生理)結構,而在精神(心理)文明。求生存是人的自然本能,追求生存的深遠意義、廣泛價值、崇高境界、高尚人格,才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本質屬性、能動精神、發展標誌。這是和諧人性的基本觀點。
人的生活質量,在於促進與實現人的發展,最有利於實現人的發展的生活,才是高質量的生活。提高人的生活質量與水平,在於提高人的發展速度與發展水平,不是單純追求高消費,這是和諧生活質量觀的基本觀點。
人的生活幸福,是對發展過程的體驗。不利於發展的物質享受、精神刺激和愉悦活動,不是正常人的真正幸福。這是和諧幸福觀的基本觀點。
人的發展是有條件的。有主觀條件,有客觀條件,有自身條件,有自然與社會條件。人的發展總是在一定條件下實現的,條件與發展,都是具體的、動態的、相對的、辯證的。

和諧發展經濟發展

經濟的發展,是為人的發展,為人類個體、羣體、整體與自然萬物的和諧發展,創造與提供更有利的物質條件

和諧發展文化發展

文化的發展,是為人的發展,為人類個體、羣體、整體與自然萬物的和諧發展,創造與提供更有利的精神條件

和諧發展政治發展

政治的發展,是為人的發展,為人類個體、羣體、整體與自然萬物的和諧發展,創造與提供更有利的社會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社會運行條件 [1] 

和諧發展社會發展

社會的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人的發展,是在對立、轉化、統一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優化社會要素、組織與關係的結構,為人類個體、羣體、整體與自然萬物的和諧發展,創造與提供更有利的社會環境——基礎條件。社會的發展,是人類整體發展的綜合表現,要通過人類個體、羣體及其相互關係的發展來實現。
政治改革經濟改革、文化改革、教育改革各種社會改革,都要用是否為人的發展,為人類個體、羣體、整體與自然萬物的和諧發展,創造與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這一客觀實際——提高價值、發展真理,來衡量、評價、判斷它的科學性、合理性、先進性。這是和諧改革觀的基本觀點。
和諧是共同發展的關係真理是共同發展的事實價值是共同發展的量度發展是為共存共榮增添有利的條件,是提高事物促進和諧的功能與提高相互關係和諧的程度,是對促進和諧關係做的貢獻,又是和諧關係產生的結果,發展與和諧相互依賴又相互促進。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這是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提出來的,是我們黨在重要文件裏第一次響亮地提出這樣的要求。
鄭新立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指出,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什麼這麼説呢?
首先,我國是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發展經濟的目的就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圍繞的中心就是要滿足人民的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發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我們國家人口這麼多,區域發展也很不平衡,有的地方基本生存的需要早就滿足了,像上海城市居民的恩格爾係數已降至37.2%。地區發展水平不一樣,人們的需求也不一樣,我們要努力滿足13億不同層次的人的需要。同時還要看到,實現羣眾的願望,滿足羣眾的需要,維護羣眾的利益,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要細心體察羣眾願望和利益要求的變化,使我們的政策措施更全面、更準確地反映羣眾利益,使我們的工作更好地、更有力地體現羣眾利益。
其次,我們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馬克思曾明確指出,個人的全面發展正是共產主義者所向往的。以人為本,就是指以人為價值的核心和社會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發展作為最高的價值目標,一切為了人,一切服務於人。因此,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只是經濟的量的增長,還包括經濟結構的優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會的全面進步,歸根到底,是為了社會與人的全面發展。
另外,注重以人為本,也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具體體現在為羣眾切實解決生產生活問題上,體現在以人為本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應該看到,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我們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重要保證。關心羣眾生產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紮實了,我們就能凝聚起齊心協力戰勝困難、推進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我們一定要牢記"羣眾利益無小事"這個道理,始終把羣眾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覺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從人民羣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入手,通過發展經濟,不斷讓人民羣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要把人民羣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