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

鎖定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創建於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在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等地設立了委員會、專業研究院、培訓基地、論壇、行業刊物等分支機構,是中國首家集合眾多國內外知名金融衍生品業內權威人士為主體,專注於行業內製度標準的整合與規範,以及產品研究與創新的非牟利機構
作為金融衍生品專業機構,中金院針對整個金融市場進行研究,整合國內外學術界、金融監管資源、彙集業界精英頂尖智慧,形成政府、專家、機構、學術界協同運作模式,凝聚、傳播先進的金融創新理念和成功的監管機制。
中金院的成立是對當前中國金融市場發展中,填充行業性空白的重要需求順應契合,以其自身的專業水準和行業影響力,通過國際化戰略佈局引入世界上最前沿的制度與技術,致力於建設中國領先的金融研究機構和專業人才培養與輸出基地。
中文名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
外文名
Institution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of China
創立時間
2013年
創始人
政協香港委員夏薩沙先生
註冊性質
非牟利性團體組織
決策架構
委員會制,輪席主席制
組成架構
中金院下設各專業研究院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核心價值觀

專業性:中金院在所有運作環節上都將專業性放在首位,這是我們服務好業內機構以及金融衍生品投資者的必備要件,是我們的生存之本。
誠信:我們承諾在事業經營上恪守誠信原則,使我們的每個行為都符合作為金融行業翹楚應該遵守的最高道德準則。
創新理念:我們承載着世界上最新的行業發展理念,用我們的專業知識進行辨識與分析,去偽存真,形成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理論,作為市場實踐之基礎。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定位

中國金融衍生品行業標準制定與輸出者
立志於影響與改善現有國內金融衍生品市場格局,結合世界主要金融市場的成熟體制與經驗,規範行業標準,探尋適合當前中國國情與政策環境的正確發展思路。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願景

促進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健康、平穩、科學而全面地發展
面對國內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的諸多弊端,努力探索,尋找妙藥良方,遵循市場發展規律,創造一個健康而成熟的市場環境。使投資者認識並深刻領悟金融衍生品,專業知識得到有效提高的同時更使其投資利益得到切實保護。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精神

誠信 務實 教育 共贏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社會責任

以國際視角為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提供戰略性研究藍本,讓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跟上世界的腳步,與世界接軌。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標語

領航中國金融衍生品行業
打造先進投資者教育平台
標語解讀: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以專業性為其存在之根本,彙集國際眾位權威專家和具備多年經驗的資深從業人士,引進成熟先進的海外經驗,結合國內市場發展狀況,通過規範市場和行業自律,共同探尋適合中國國情的未來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的正確之路;以海納百川之態,融各家之言,取其精華,進而向投資者傳播最先進和科學的金融知識以及投資策略,共同撐起使廣大投資者切實利益得到有效保護的一片藍天。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內部規範

我們始終將內部研究人員的專業性作為研究院的第一要務,在當今金融行業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階段,我們的專業水平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對於我們的內部人員實行嚴格的內部培訓考核制度,而其標準為業內最高。我們相信,只有近乎苛刻的標準,才能締造真正的精英團隊。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外部關係

中金院的成立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通過良好的合作以及信息溝通,搭建學術交流與研討平台。通過對金融市場發展形勢的專業和前瞻的解讀,憑藉自身強大的團隊力量,力爭為國內金融機構輸送合格人才的同時,更為相關政府部門提供策略指引和政策建議。可以説中金院的成立是中國金融市場不斷髮展的必然產物,順應了時代的召喚。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無論是從市場的標準規範還是專業人才輸出方面,我們都將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發展歷程

1865年,芝加哥穀物交易所推出了一種被稱為“期貨合約”的標準化協議,取代1851年以來沿用的遠期合同,成為人類歷史上最早開發出來的金融衍生品。期貨市場早期的參與者,主要是以對沖遠期風險為目的的套期保值者。事實上,以期貨、期權、遠期、互換等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已經成為了能夠有效管理和降低市場參與者風險的工具。
在金融衍生品150年的發展歷程中,美國一直是“領頭羊”,在這裏有最廣泛的市場和最尖端的技術。我國的金融業正處在蓬勃發展期,而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速度則明顯滯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金融衍生產品本身、金融衍生品市場監管、行業自律和規範。目前國內的金融衍生品產品種類雖然正在逐步增加,但是和歐美以及香港等發達國家或地區相比還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成熟的金融市場體系中,衍生品的種類和數量往往應該遠超過股票、債券等金融產品,而我國在這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僅品種較少,而且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這樣就更限制了產品應用領域的拓展。而金融衍生品的本質是為了分散風險,為投資者服務,由此可見,只有對金融衍生品不斷地的深入研究與創新拓展,才能逐步滿足廣大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我國對金融衍生品的法律監管相對滯後,相關法律體系尚待完善,其中一方面原因是由於缺乏行業發展經驗和不瞭解產品之間的內在聯動性的原因。而這也正是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以下簡稱“中金院”)研究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中金院結合當前國情與發達國家成功經驗,以自身堅實的研究基礎為依託,形成專業性的、具備參考價值和實踐意義的行業報告,進而履行中金院專業引導和策略建議的社會責任。
2000年12月和2007年9月,我國分別成立了中國期貨業協會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兩者的性質都屬於金融衍生品市場中的行業自律組織,而由於管理體制上的原因,監管難度很大,監管效果難以得到有效的發揮。另一方面,目前我國金融衍生品參與者主要是個人和機構,而他們的素質普遍不高,缺乏行業相關知識,容易盲目投資,個別機構在金錢的誘惑下,甚至沒有最基本的職業操守,致使“黑莊”滋生,使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的同時,更擾亂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在美國的監管機構中,政府監管機構有聯邦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以及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此外美國衍生品市場還有全國期貨業協會(NFA)這樣的自律監管組織。根據美國等發達國家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經驗,在發展初期,建立行業自律體系和規範行業行為準則尤為重要。金融衍生品市場有着自身的運行規律,我國在建設金融期貨市場過程中,需要認真學習和借鑑發達國家經驗,但不能盲目全盤照搬,要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加以改造、完善後吸收利用。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逐步完善制定行業的培訓教育計劃、對機構和廣大投資者進行專業教育以及對市場參與者的職業水平考核等措施。而這,也正是我們不懈努力之方向。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成立之目的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規範行業標準

中國金融市場在改革開放的環境下不斷壯大,形成了銀行、證券、保險等功能比較齊全的頗具中國特色的金融機構體系。金融市場在優化資源配置、支持經濟改革、促進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我國的金融衍生品市場也逐漸生成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根據國外發達國家金融市場發展經驗來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對一國金融體系乃至國民經濟都有着及其深遠的影響。我國的金融衍生品市場雖然發展勢頭迅猛,但暴露出的如金融創新能力不足、總體競爭力不強等諸多問題是我們不容忽視的。從國際經驗上來看,這是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過程中難以避免的必經階段,其原因包括政策、法律、金融業整體發展水平、行業經驗等多方面因素,但是行業標準化的缺失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首先,金融衍生產品的其中一個作用就是避險功能,而國內機構提供的衍生品,由於標準的缺失,往往不能滿足企業避險需求,企業往往由於不清楚產品的屬性和具體形成機制,而面臨着巨大的風險。
其次,行業標準缺失直接影響金融衍生品的不斷創新。對普通投資者而言,一些複雜的衍生品已經超出了投資者認知範圍和實際需求,給投資者利益帶來損失的同時,這種過度的創新實際上已經脱離實際需要,對整個金融市場甚至實體經濟都有着不良的影響。
所以,重新審視境內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將行業規範與標準作為首務,是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的成立初衷和必然使命。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改善金融環境

進過短短几年的飛速發展,我國的金融投資環境相較過去已有了極大地改善。但硬件設施與軟件設施發展改善的不平衡,嚴重製約了行業的進一步穩定、健康地成長。一個讓政府和老百姓都放心的良好金融投資環境,不應該只有漂亮的寫字樓和舒適的環境,更重要的是大量良好的金融服務機構和訓練有素的從業人員。
由於行業規範標準的不完善,我國的金融服務機構參差不齊,投資者的利益無法得到有效地保護,同時也給相關的政府監管部門帶來了管理上的難題。強調金融監管和風險控制的同時,提高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業務素質與社會責任感同樣是我們不容忽視的因素。
金融沒有國界,資本永遠流向更高收益的地方,因此,改善我們的金融投資環境,尤其是加強金融機構規範和從業人員教育至關重要。中金院認為,沒有一個好的金融環境的支撐,就談不上具備核心競爭力的金融體系的建立。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人才戰略

金融人才的培養不僅要注重專業素質的培養還應該注重專業精神的培養。以內部培養和外部引入相結合。開放的中國金融市場將面臨更激烈的國際競爭,也對金融人才的業務、管理能力提出了更新的挑戰。金融行業是知識密集型的高智能、高創造、高技術、高風險的行業,既懂得中國金融市場同時又瞭解國際金融市場,綜合素質優秀、語言能力強,同時業務過硬的專業技術人才和中高級管理人才已經成為金融機構追捧的熱點。因此,在全球金融一體化的背景下,金融機構能否合理規劃新形勢下的人才戰略並搶佔人才制高點,將是未來各類金融機構在全球金融一體化環境下塑造國際競爭力的重心。
伴隨金融人才戰略升級,全球金融一體化趨勢下的國內金融人才的教育與培養體系與方式也需要升級和完善,而中國現有的人才培養和職業規劃體系都與市場需求存在着嚴重的斷層,面向全球化視野高端金融人才的教育和培訓以及人才職業評測和規劃都需要全面創新,創建領先的金融資格認證培訓體系以及金融實務教育培訓體系對國際化金融人才的培養已經迫在眉睫。
中金院將彙集金融、銀行、投資機構精英,並匯同頂級金融人才教育、培訓機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職業規劃諮詢、管理諮詢機構等行業專家就當前金融行業精英人才的商業實踐、培訓管理以及高端人才的職業規劃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此同時,我們還將聯合各金融機構、行業翹楚共同打造專注於中國金融人才教育培訓及服務、頗具投資價值的優秀平台。
在我國的金融市場發展過程中,金融人才可以説是整個金融市場有效運轉的重要保證,也是我們的金融企業獲得利益取得成就的重要方面.所以,實施人才戰略勢在必行。中金院着重探討了金融人才戰略的定位思考,並且在此基礎上針對如何建立科學完善的金融人才戰略提出了既有實踐意義的良好建議。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教育權益保護

投資者是金融市場的源泉和基礎。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截至2011年末,我國境內股市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市場。總體看,我國證券市場仍是一個以個人投資者為主的市場,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專業知識欠缺、風險意識淡薄、風險承受能力不強、自我保護能力不足,信息獲取和專業能力上有天然劣勢,權益容易受到侵害,在市場中整體處於弱勢地位。在個人投資者佔比99%以上且識別和承擔風險能力不強的市場上,更加迫切需要加強對投資者權益的保護。信息不對稱的存在必然導致信息擁有方為牟取自身更大的利益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損害,這種行為在金融市場上已不屢見不鮮。
要做好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投資者關係管理是關鍵。投資者關係管理是一項涉及環節多、影響廣泛、專業性較強的工作。做好這項工作必須擁有專業的知識、專業的技能和專業的機構。中金院將把改善信息傳遞的阻隔和不對稱作為研究工作的重點之一,協同市場各方面的資源,加強市場信息透明化的同時,努力探索投資者信息渠道的拓展和無障礙信息溝通模式的研發和推廣。
同時,中金院還非常重視與政府監管機構的合作,為監管機構改進監管理念和提高監管水平獻計獻策,並以其自身的行業號召力引起同業者廣泛響應,形成行業內的制度框架和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各方參與者在投資者保護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逐步建立起有層次、有重點、有合作、有分工的工作體系,各司其職、各盡其力、形成合力,做好投資者保護工作,使投資者教育工作繼續深入有效開展,提高監管部門對投資者保護工作的執行力。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市場分析

為了把握金融衍生品行業發展整體狀況,瞭解行業宏觀發展情況,中金院在成立之初做了詳盡的市場調查與分析。通過估算市場容量和了解投資者需求情況,對金融衍生品的發展潛力進行客觀的評估,研判行業發展趨勢。通過分析宏觀經濟和產業政策走勢,結合產業現行發展、競爭格局等,研判行業發展趨勢,把握市場動向,同時也為產業投資提供決策諮詢。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國內發展歷程

金融市場總體發展穩步推進。1978年12月,中國金融改革開放拉開大幕,這段時間的發展,中央銀行制度框架基本確立,主要國有商業銀行基本成型,資本市場上股票開始發行,保險業開始恢復,適應新時期改革開放要求的金融體系初顯雛形。1985年以後,金融開始向法制化發展,體系更加完善,中國人民銀行領導下的商業銀行的職能開始逐漸明晰,業務範圍開始擴大,銀行金融機構開始建立,資本市場開始發展,股票交易,期貨等陸續規範,使金融體系更加適應市場經濟需求,併為推動經濟高速發展奠定了基礎。進入新世紀,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金融業改革步伐加快,並正式得分步驟的對外開放。2003年3月10日《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批准國務院成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尤其迅速。2006年,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成立,拉開了中國金融期貨市場發展的序幕;而短短4年後的2010年股指期貨市場的建立則標誌了中國資本市場一個嶄新時代的開始。2004年11月,上海證券交易所着手開發股指期貨。2005年4月8日——滬深300指數正式發佈。2006年9月5日新加坡交易推出新華富時A50股指期貨,極大地刺激了中國的證券期貨界,有關方面擔心境外搶先推出國內的指數期貨會使證券市場的定價權旁落,爭奪證券市場定價權的要求更是加速了期指的推出進程。2009年經濟情況逐漸改善,經國務院同意後證監會批准“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成立,開始籌備股指期貨上市工作。2010年2月22日上午9時起中金所正式受理股指期貨交易開户申請。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我國發展狀況

我國衍生工具市場是隨着經濟體制和金融體制的改革發展的,在過去的十多年間經歷了多次的突破和磨難。先後經歷了外匯期貨、國債期貨以及股指期貨交易的失敗。在我國衍生工具市場上鄭州、大連和上海三個商品期貨市場在經歷了1994年和1998年兩次整頓和規範後,取得了在中國發展衍生工具市場的成功經驗。
我國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場上,主要的金融衍生產品交易仍然不足。國債期貨是我國最早進行試點的一個金融衍生工具。1992年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率先推出國債期貨交易,先後共有12個對機構投資者開放的品種。2004年證監會批准了國內多家銀行經營金融衍生品的資格,國內商業銀行紛紛加大推廣個人金融衍生品的力度,推出了多種外匯理財產品。到目前為止,雖然衍生品品種仍然不足以滿足市場需求,但是成長速度和政府的推進力度還是值得期待的。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數據解讀

證券業前景廣闊
114家證券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55.77億元,前三季度累計實現淨利潤263.42億元,87家公司實現盈利,佔證券公司總數的76%。
據統計,截至2012年9月30日,114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1.56萬億元,淨資產為6800.42億元,淨資本為4828.79億元,客户交易結算資金餘額5620.52億元,託管證券市值12.69萬億元,受託管理資金本金總額為9295.96億元。
需求旺盛,空間巨大
雖然我國的證券行業一直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但是仍不能忽視其中存在的問題,中國證券業協會官方網站數據顯示,證券業執業人員總人數為24.75萬人,這是自2011年8月以來,證券業執業人數首次降至25萬以下。行業發展的不均衡性已初現端倪,金融衍生品市場份額有待進一步增加。
反觀期貨發展
過去10年間,中國期貨市場迎來了巨大發展,交易金額翻了35倍,交易量翻了7.5倍,2010年4月掛牌上市的股指期貨作為國內期貨市場清理整頓後的首個金融產品問世,標誌着期貨市場的內涵從商品領域走向了金融領域。保證金規模翻了13倍,期貨公司的整體實力翻了4倍多。
金融市場新寵
期貨新品種不斷問世,繼白銀期貨上市之後,玻璃期貨將會推出,新品種的接二連三以及期貨市場各方的積極籌備漸漸使得期貨市場更加豐富,國際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中旬,股指期貨已累計開户9萬餘户,一季度累計成交2047.7萬手,成交金額15.58萬億元,以單個產品分別佔到了全國期貨市場份額的10%和49%。
從業人員增長
據統計, 2005年期貨從業資格考試報考人數為7383人,2012年9月期貨從業資格報考人數為24435人,截止2012年9月累計報考人次為80658。幾年的時間,不僅從業資格考試報考人數大幅增加,期貨公司從業人員愈加穩定,據協會公告統計,期貨公司從業人員數量為19280人。而2011年,金融業從業人員總計481萬餘人,相信2012年從業人員總數還將有較大突破。
交易規模擴大
CFA 統計顯示,8月份利率衍生品市場共成交2979.2億元, 其中利率互換成交2977.7億元, 債券遠期共成交2筆1.54億元。 匯率衍生品市場方面,8月份銀行間匯率衍生品市場共成交2178.9億美元。
成交量巨幅增長
2011年期指日均成交量為20萬手,日均成交金額為1793億元,而2012年以來,期指日均成交量和成交金額分別達到了39萬手和2900億元。持倉數據顯示,2011年期指持倉量普遍維持在三四萬手左右,2012年期指持倉量增至近10萬手的水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6月份以來,期指持倉量增幅尤其明顯。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SWOT分析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全面快速地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已經成為調整金融市場格局、滿足投資者需求等各方面的共同呼聲。中金院認為,唯有認清方向,清楚自我的優勢、劣勢以及威脅和機會,才能正確探尋發展之路。
優勢:後起之秀
金融衍生品作為“舶來品”,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後發優勢,借鑑國外發展金融衍生產品的相關經驗和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的試點經驗,其中特別是對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發展金融衍生產品的產品選擇路徑的考察。
在這方面,中金院的優勢可謂得天獨厚。
首先,彙集國際最先進的發展理念和經驗是中金院的主要工作之一,中金院的成立初衷就是聯合國內外權威機構和著名學者,探尋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未來發展之路。
然後,中金院憑藉強大的人力資源優勢,將國際先進經驗結合國內實際發展狀況,綜合研判,使我們的發展之路更加順暢,將會更多地避免曲折和彎路。
突出的問題
現貨規模不足。滬深兩市在價格發現機制方面,人為地限制了證券供給量,間接地造成股票價格背離均衡價格。如果衍生工具價格失真,那麼,投資者就難以使用衍生工具對沖風險,市場就會淪為以投機為主導的場所。
市場參與機構的治理水平和專業水平以及政府行政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另外,目前我國證券法律和法規對於金融工具創新留下的空間是極其有限的,這種法律環境難以適應金融創新的內在規律。
最後是金融機構對金融衍生工具的定價能力不足。由於金融衍生工具的開發和交易涉及非常複雜的計算和處理,而國內銀行不具備對金融衍生工具的定價能力。因此,國內銀行還不能成為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做市商,其對衍生工具的交易都要完全同國際大銀行進行對沖交易,而且只能以中間人的方式參與衍生工具交易,結果在規避風險的同時,將產品收益的絕大部分轉讓給了國際大銀行。
究其根本,還在於金融人才,特別是中高端的金融人才的缺失。無論是市場參與機構的管理水平和專業水平,還是金融機構和銀行的衍生品開發和定價能力,其根本保證都是要有相當數量和質量的優秀金融人才。所以,人才戰略才是我們目前最大的短板和劣勢。
牽動全球化金融
隨着金融全球化的發展,國際金融市場日益一體化。各國金融市場的聯繫越來越密切,金融風險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影響也越來越大。開始於東南亞的98年金融危機雖然表面看只是地區性的金融事件,但是,隨着俄羅斯金融危機的爆發,則説明亞洲金融危機已經超出了區域性範圍,具有了全球性的意義。08年金融風暴,更加驗證了金融全球化已經到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金融體系面臨着巨大挑戰,迫切要求我國加快發展和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場。
基礎已漸牢固
我國在更深更廣的層面上與世界經濟進一步融合,金融市場比過去更加開放,逐步實現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我國金融體系面臨更大的風險的同時,同樣給我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首先是我國已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資源能源需求旺盛,國際貿易量大。第二是大宗商品和能源價格安全需要衍生品管理風險。第三是實體經濟的發展和人民財富的積累,需要衍生品為更多的金融產品創新和金融服務提供支持。第四是我國集中性資本增多,外匯儲備、養老、社保、證券投資基金需進行風險管理。第五是可增強金融市場深度和廣度。第六是國內外發展衍生品的經驗和教訓可資借鑑和利用。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市場調查

基本調查(一)
從年齡情況看,25 歲到44 歲的適業人羣構成了個人投資者的主體,但45 歲以上的人士也有不容忽視的份額;教育程度方面。投資者的總體受教育程度較高。職業構成方面。市場中的主要投資者羣體為一般職員和企業管理人員,而且其受教育水平普遍較高。
基本調查(二)
收入和資產構成的調查發現,投資者的年收入水平普遍不高,與此相對應的是,投資者的投資規模相對較高,這種現象降低了投資者的市場風險承受力,也大大提高了股市波動所可能產生的社會風險。
投資行為狀況
股票和基金是投資者們最主要的金融資產,其次是樓市、國債、保險,期貨、黃金外匯等金融衍生品所佔比重比較小。投資期限上看,大多數投資者更傾向於中短期,但回報率普遍不高,大多數維持在30%以內。
投資者的擔憂
個人投資者具有一定的的風險意識,多數投資者不願意承受較大風險,小部分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很弱,而相當大的比例的個人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一般。絕大多數投資者將自身利益受侵害的原因歸結為市場不規範(如內幕交易、價格操縱、虛假信息等)和國家政策變化,同時這也是他們最擔心或最關心的問題。
喚醒金融創新
在對現有投資產品的調查中,幾方面的問題都很突出,但投資者顯然對利潤和信息透明度比較關心;投資者對金融創新熱情不大,一方面説明投資者金融知識的欠缺,另一方面説明國內金融創新的宣傳力度不大。
擴展投資渠道
通過合理安排資金讓資產增值是投資者的主要目的,這也間接反映其多種產品組合投資的需求;這與投資者未來投資計劃和投資渠道有一定衝突,説明多數投資者有投資的要求,但是無法獲得更加有效的投資渠道,同時又不具備能夠專業的知識,使其自主地、合理地安排資金。
交叉分析結果
家庭收入越高,相對儲蓄來講,其投資意願越強,而其投資種類越多樣化,投資組合越趨向合理化;而對於不同預期收益的風險承受呈現正相關比例,而收入越高,越容易接受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定義

金融衍生產品是與金融相關的派生物,通常是指從原生資產派生出來的金融工具。其共同特徵是保證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就可進行全額交易,不需實際上的本金轉移,合約的了結一般也採用現金差價結算的方式進行,只有在滿期日以實物交割方式履約的合約才需要買方交足貨款。因此,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具有槓桿效應。
金融衍生品是目前金融市場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對一國的金融市場完善乃至國民經濟都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金融衍生品正受到世人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是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以後,國內外各大知名研究機構紛紛加大了研究力度。金融衍生品自誕生以來已經經歷了多年的快速成長,國內外已知的產品品種就多達2000種以上,中金院根據產品的性質和特點,劃定了我們主要的研究範圍:金融期貨、金融期權和其他衍生工具。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類別

金融期貨
金融期貨指是交易雙方在金融市場上,以約定的時間和價格,買賣某種金融工具的具有約束力的標準化合約。
利率期貨
所謂利率期貨是指以債券類證券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它可以迴避銀行利率波動所引起的證券價格變動的風險。利率期貨的種類繁多,分類方法也有多種。通常,按照合約標的的期限,利率期貨可分為短期利率期貨長期利率期貨兩大類。
外匯期貨
外匯期貨,又稱為貨幣期貨,是一種在最終交易日按照當時的匯率將一種貨幣兑換成另外一種貨幣的期貨合約。一般來説,兩種貨幣中的一種貨幣為美元,這種情況下,期貨價格將以“x美元每另一貨幣”的形式表現。一些貨幣的期貨價格的表示形式可能與對應的外匯現貨匯率的表示形式不同。
股票與債券期貨
股票期貨是指以單隻股票作為標的的期貨。債券期貨是一個標準化的買賣契約,買賣雙方承諾以約定的價格,於未來特定日期,買賣一定數量的某種利率相關商品。
股票指數期貨簡稱股指期貨。股指期貨就是將某一股票指數視為一特定的、獨立的交易品種。開設其對應的標準期貨合約,並在保證金交易(或槓桿交易)體制下,進行買空、賣空交易,通常股指期貨都使用現金交割。
場外交易期貨
場外交易又稱櫃枱交易,指交易雙方直接成為交易對手的交易方式。這種交易方式有許多形態,可以根據每個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設計出不同內容的產品。
遠期利率、匯率期貨
指以債券類證券或匯率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
利率或外幣掉期
利率掉期,就是兩個主體之間簽訂一份協議,約定一方與另一方在規定時期內的一系列時點上按照事先敲定的規則交換一筆借款,本金相同,只不過一方提供浮動利率,另一方提供的則是固定利率。外匯掉期是交易雙方約定以貨幣A交換一定數量的貨幣B,並以約定價格在未來的約定日期用貨幣B反向交換同樣數量的貨幣A。
金融期權
金融期權是以期權為基礎的金融衍生產品,指以金融商品或金融期貨合約為標的物的期權交易。
場內金融期權
場內交易,又稱交易所交易,指所有的供求方集中在交易所進行競價交易的交易方式。這種交易方式具有交易所向交易參與者收取保證金、同時負責進行清算和承擔履約擔保責任的特點。
利率期權
利率期權是一種與利率變化掛鈎的期權,到期時以現金或者與利率相關的合約(如利率期貨、利率遠期或者政府債券)進行結算。
外匯期權
外匯期權也稱為貨幣期權,指合約購買方在向出售方支付一定期權費後,所獲得的在未來約定日期或一定時間內,按照規定匯率買進或者賣出一定數量外匯資產的選擇權。
股票與債券期權
股票期權,是指一個公司授予其員工在一定的期限內(如10年),按照固定的期權價格購買一定份額的公司股票的權利。債券期權是指購買者能有權利而非義務地以一預定價格買入或賣出一特定數量的債券。若期權被執行,期權的賣方有義務交付特定的證券--實物交付。
股票指數期權是在股票指數期貨合約的基礎上產生的。期權購買者付給期權的出售方一筆期權費,以取得在未來某個時間或該時間之前,以某種價格水平,即股指水平買進或賣出某種股票指數合約的選擇權。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場外交易期權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利率封頂期權

利率封頂是交易雙方達成一項協議,指定某一種市場參考利率,同時確定一個利率上限水平。在此基礎上,利率封頂的賣方向買方承諾:在規定的期限內,如果市場參考利率高於協定的利率上限,則賣方向買方支付市場利率高於協定利率上限的差額部分;如果市場利率低於或等於協定的利率上限,賣方無任何支付義務。買方由於獲得了上述權利,必須向賣方支付一定數額的期權費。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利率保底期權

利率下限期權又稱地面期權或保底期權,即通過固定一個最低利率迴避利率降低的風險。利率下限期權出售者保證購買者可以在一定時期內獲得一個最低利率,購買者支付期權費。如果在結算日參考利率低於期權合約中最低利率,則期權出售者將利差付給購買者。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特價利率期權

指將利率上限和利率下限兩種金融工具結合使用。具體地説,購買一個利率上下限,是指在買進一個利率上限的同時,賣出一個利率下限,以收入的手續費來部分抵銷需要支出的手續費,從而達到既防範利率風險又降低費用成本的目的。而賣出一個利率上下限,則是指在賣出一個利率上限的同時,買入一個利率下限。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其他衍生工具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遠期協議

遠期匯率協議是指按照約定的匯率,交易雙方在約定未來日期買賣約定數量的某種外幣的遠期協議。 遠期利率協議是指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日期,交換協議期間內一定名義本金基礎上分別以合同利率和參考利率計算的利息的金融合約。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金融互換

金融互換是約定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按照商定條件,在約定的時間內,交換一系列現金流的合約。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利率互換

利率互換是指交易雙方以一定的名義本金為基礎,將該本金產生的以一種利率計算的利息收入(支出)流與對方的以另一種利率計算的利息收入(支出)流相。交換的只是不同特徵的利息,沒有實質本金的互換。利率互換可以有多種形式,最常見的利率互換是在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之間進行轉換。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外匯互換

貨幣互換交易,是指交易雙方向對方提供一定金額某種國家貨幣的本金,並在互換交易期限內相互逐期支付利息,在期滿日再將原貨幣交換給對方的一種交易方式。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對沖基金

也稱避險基金或套利基金,是指由金融期貨和金融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與金融組織結合後以高風險投機為手段並以盈利為目的的金融基金。
另外,中金院不僅把金融衍生產品本身的屬性、特點、形成機制等作為研究對象,還非常重視金融衍生產品在實際操作中的定價機制、交易機制、風險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以及金融衍生品在各行業當中的實際運用。例如:銀行、金融機構等在本企業資產管理和境外投資等方面金融衍生品的運用;外貿行業、能源行業等在貿易、生產環節金融衍生品的選擇和避險方法研究等。
與此同時,針對不同產品進行有目的、有層次、有步驟的市場開拓,是我們的重要課題。中金院重視理論的研究,同時也關注金融衍生產品的市場效益的開發。對不同產品,無論從目標人羣的界定、投資門檻的把握,還是從人員素質的要求、服務標準的規範等方面,中金院都將憑藉自身研究能力,制定出相應的市場拓展方法和規範。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會員制度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會員類別

作為一個金融業的專業團體,研究院為不同的持分者提供團體、機構會籍及個人會籍。任何證券公司,投資機構,銀行或其他團體,若希望積極投入業界發展,以提高及維持業界水平為己任,並希望參與本院的政策決定及相關的活動,歡迎申請成為本研究院團體會員。
業界從業人員若符合本院個人會籍的要求,亦可申請成為本院個人會員。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團體會員

研究院管理層配合加上業內機構的全力支持,才能成為業界主要的專業研究團體。研究院所舉行一系列專業活動,如主席聚餐、行政人員簡報會、研討會,以及為客户度身訂造的內部培訓等,都歡迎團體會員及其僱員參與。
申請會籍程序:
申請表格需與下列文件一同遞交
1. 有效商業登記證副本
2. 行業協會所發的牌照或註冊證明書副本(如適用)
3. 公司組織架構
4. 年報或公司概覽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團體會員要求

於金融衍生品領域從事業務的公司或機構符合資格申請成為團體會員。會籍委員會認為,從事與金融衍生品領域的有關業務的其他人士亦可申請成為團體會員。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認可資格

會籍委員會在有需要時會修改認可資格的名單。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個人會員

為滿足從業人員不同的需求,研究院的個人會籍提供了一個以榮譽會員/資深會員為首的多層架構。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榮譽會員

研究院的榮譽會員是為對業界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士而設。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資深會員

研究院的資深會員是為對研究院及業界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會員而設。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會員

業界從業人員若具備所需資格及三年行業經驗,可申請成為本院會員。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副會員

業界從業人員若欠缺足夠的行業經驗或剛入行人士,可申請成為本研究院副會員。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附屬會員

本類別適合其他行業的從業人員或任何對本行業發展感到興趣的人士申請。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學生會員

任何研究院認可之資格考試考生可免費享用本研究院學生會員會籍一年。期間,學生會員若獲取所需資格及行業經驗,可申請晉升為附屬/副會員/會員。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入院要求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附屬會員

1、不需要相關行業經驗。
2、持有副學士學位課程及其他認可資格(如高級文憑)均可申請。
3、全日制大學生均可申請。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副會員

1、不需要相關行業經驗。
2、持有學士學位課程及其他認可資格(如研究院從業員資格證書均可申請)。
3、必須在入院後三年內申請晉升成為普通會員。
4、此類別為研究院的入門級會籍,適合欠缺行業經驗的新入行及年輕從業員申請。副會員在累積到所需的經驗及資格後,可以申請晉升為普通會員。為了鼓勵晉升,副會員須在入學後3年內成功晉升,否則他們將失去副會員的身份。在限期後未有申請晉升或晉升失敗者,可申請成為沒有晉升限制的附屬會員。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普通會員

1、需具備三年相關行業經驗。
2、持有任何一項下列研究院認可資格:註冊國際財富經理(CIWM)/國際註冊投資分析師(CIIA)/研究院金融市場專業文憑/研究院文憑課程考試/研究院高級從業人員資格證書/認可之本地、內地及海外專業資格,均可申請。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資深會員

1、申請人如符合下列資格,可申請晉升為資深會員。
於研究院會員累積七年相關行業經驗;註冊國際財富經理(CIWM)國際註冊投資分析師(CIIA)研究院金融市場專業文憑研究院文憑課程考試以義務性質服務於本研究院的發展上(不少於兩年);現職證券或投資行業高層資深從業人士成為研究院會員至少五年;逾十五年相關行業經驗;在證券及投資行業擔任負責人員;擁有證券及投資行業的認可專業知識;身為公認的財務或投資學者;以顧問身份服務於相關政府委員會;以義務性質服務於本院的發展上(不少於兩年);及在其公司擔任高級職位,並負責制訂決策。本院每年收接受資深會員的晉升申請。(符合資格會員可提出申請,由會籍委員會考慮審批)
2、研究院認可資格持有人士。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榮譽會員

由會籍委員會推選及批准。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申請程序

申請表格需與下列文件一同遞交。
1、學術或專業證書副本
2、詳細履歷
3、公司名片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權利義務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榮譽會員

1、會籍委員會全權決定是否接納榮譽會員的提名及批准其入院。
2、研究院榮譽會員享有研究院個人會員的所有優惠及特權。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資深會員

1、研究院資深會員享有研究院個人會員的所有優惠及特權。資深會員有權在本研究院會員大會上投票。
2、申請人必須符合相應條件,方可申請成為研究院資深會員。申請人可使用提名錶格提出申請,由會籍委員會審議及批核。會籍委員會應在審議有關申請後,將合適人選的申請交予會籍委員會審批。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會員

1、有意成為本研究院會員的人士須具備認可資格,或其他由會籍委員會在有需要時指定的資格。此外,持有以上資格的申請人士須具備三年相關行業經驗。
入院後該團體會員身份的變化或會影響該個人會員身份。以該途徑入院的會員有責任向本研究院報告其受僱公司的團體會員身份的任何變化。該個人會員是否可以繼續成為會員由會籍委員會酌情決定。
2、會員有權在本研究院會員大會上投票。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副會員

1、有意成為本研究院副會員的人士須具備相應認可資格,或其他由會籍委員會在有需要時指定的資格。
2、副會員無權在本研究院會員大會上投票。
3、副會員須於入院後3年內成功晉升,否則他們將失去副會員的身份。在限期後未有申請晉升或未符合晉升資格者,可申請成為沒有晉升限制的附屬會員。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附屬會員

1、有意成為本研究院附屬會員的人士須具備相應認可資格,或其他由會籍委員會在有需要時指定的資格。
2、附屬會員無權在本研究院會員大會上投票。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學生會員

1、學生會員會籍只限於研究院認可資格的考生。
2、學生會員無權在本研究院會員大會上投票。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會籍晉升

個人會員符合其擬晉升會籍類別的資格,個人會員可在層進式會籍架構中申請晉升。倘入院標準要求特定年期的相關行業經驗,在完全達到該年期前,有關申請通常不予考慮。會員有責任書面通知會籍委員會其已取得晉升所需的經驗或資格。本研究院全年受理晉升至附屬會員或副會員或會員的會籍申請。會員須以書面形式提交有關申請。提名晉升至資深會員的申請將由提名委員會每年審查。申請晉升至資深會員的會員須於本研究院指定的截止時間或之前提交資深會員提名錶格。提名及批准資深會員候選人的權力屬於會籍委員會所有。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會籍委員會

會籍委員會於釐定相關經驗時會作出全面考慮。投資服務涵蓋不同的專業領域,而本研究院會員的組成將反映專業領域的多樣化。
根據入院標準要求指定經驗年期,所評估的是累計期間而非連續期間。為決定該等指定經驗年期,會籍委員會有絕對酌情權要求會員申請人按會籍委員會以其絕對酌情權認為合適的時間﹑部分﹑性質及時期獲得相關行業經驗。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推薦入院

推薦人應認識身為專業人員的申請人至少兩年。推薦申請人並非正式程序手續,但為本研究院確定申請人是否適合成為本研究院會員的程序的重要部份。應邀推薦申請人的會員在推薦該申請人前,應審慎評估該申請人是否適合入院。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拒絕

會籍委員會可基於以下一項或多項理由拒絕批准申請人成為會員:
1、申請人不能完全符合本研究院操守及能力的標準;
2、申請人不具備充足經驗以符合本研究院的標準;
3、申請人的經驗並不相關及不能視為相關;
4、申請時所提供的數據或發表的聲明不真實或不準確。
會籍委員會可酌情決定,因任何理由而未能成為會員的申請人,可能符合附屬會員的入院標準。會籍委員會可發出指示,告知申請人是項事宜,以便申請人有機會修改其申請而非被拒絕入院。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上訴

被拒絕入院的申請人,可書面向本研究院的會籍委員會提出上訴。申請人應提供有關申請人的學歷、資格及╱或工作經驗及╱或專業操守的其他數據作為上訴的依據。會籍委員會可傳召申請人面談,但並無要求申請人親身出席的權利。
會籍委員會全面考慮上訴後,將告知申請人上訴是否維持不變。會籍委員會不會給予任何解釋及繼續進行其他通訊。會籍委員會的決定為最終決定。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退休退會

退休不再從事活躍業務的會員仍為本研究院會員。
擬自本研究院退院的會員須於退院生效日期前不少於三十日內書面通知本研究院;除非本研究院不接納退院,否則有關退院於本研究院收到通知後三十日通知期屆滿時或於退院實際生效日期(以較遲者為準)生效。
倘會員因本規則的變動而擬退院,該會員應書面(提出理由)通知本研究院,而有關退院於本學院收到會員的書面退院通知後生效。
就重新申請入院而言,會籍已終止的前會員須根據重新申請時適用的會員要求重新申請入院。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基金

中金院以慎重負責的態度,以教學為出發點,設立教學配套基金,以期實現理論與實踐之結合,讓學員能夠置身於市場之中,實戰是檢驗成效的最佳途徑,這必將極大地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中金院導師都有着多年的實盤經驗,通過基金的運用,不僅可以使學員學到更多實質性的本領,同時導師們的互相討論與建議,必將摩擦出新的火花,提高我們的理論水平。另外,基金的運作成績還將間接增強導師的美譽。
中金院認為,只有理論沒有實踐無異於紙上談兵,基金設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困擾幾乎所有用人單位,而我們現有教育體系根本無法解決的問題。中金院不僅在日常教學中重視學員的實踐能力,在畢業考核中,此項成績也佔有很大比重。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優勢

機構合作
中金院本着平等、合作、互惠、共贏的原則,與國內外權威機構展開良好的合作,給中金院帶來良好發展契機的同時,更能為合作機構帶來更多優質資源: [1] 
1:教育資源。中金院憑藉着強大的資源優勢,計劃在全國範圍內大量開展教學活動,已與多個城市達成初步意向,建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改善國內金融教育體制和格局。另外,中金院的優秀專家團隊成員都來自國內外權威機構或知名學者,這為我們提供了頂尖的智力資源,使我們教育資源的優勢更加明顯。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2年各類中、高等院校以及成人教育院校經濟金融類畢業生將達到123萬餘人,而其中僅有2萬餘人屬研究生以上學歷,絕大多數有再教育需求。巨大的需求給了我們巨大的責任,但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商機。
2:人力資源。教育是為了育人,中金院優質的軟、硬件優勢保證了學院的高素質、高水準。中金院預計每年培養合格學員50000名以上(逐年遞增),並嚴格把握人才質量,寬進嚴出。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必將成為各機構未來發展的堅實的人才基礎。
3:其他優勢資源。中金院合作機構或會員單位包括銀行、知名經紀公司、證券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機構等,資金和項目優勢明顯,將與合作機構展開全方位合作,充分利用既有優勢資源,擴大經營範圍,把我們的事業做大做強。另外,中金院還與政府相關部門展開交流與協作,計劃發展行業協會,在國家規範行業規章制度方面獻計獻策,做行業典範,在監督金融市場秩序方面成為有關部門的得力助手。優質的行業資源和良好的金融市場秩序下,我們將攜手合作機構,共同迎來更好的發展契機。
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正在辦理各分支機構過程中,更多信息將會在稍後披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