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鎖定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國歷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直屬事業單位,是我國曆史學領域的國家級學術機構和研究中心,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斷代史和專門史學科的研究工作。
1954年,中國科學院建立了歷史研究所第一所、第二所。1960年2月26日中央批准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一所和第二所合併為中國歷史研究所。197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歷史研究所由此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下屬機構之一。郭沫若侯外廬、林甘泉、陳高華、李學勤、陳祖武、卜憲羣等先後擔任歷史研究所所長。此外,陳垣、顧頡剛、向達、謝國楨、沈從文、賀昌羣、尹達、楊向奎、王毓銓、胡厚宣、孫毓棠、張政烺、楊希枚等一大批著名史學家先後在我所工作。
2019年,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歷史研究所更名為古代史研究所。現任黨委書記趙笑潔、所長卜憲羣。 [1] 
中文名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
簡    稱
中國社科院古代史所
研究領域
公元1840年之前的中國歷史
主要任務
中國古代史的研究、追蹤與分析
著名人物
郭沫若尹達沈從文 [2] 
所長姓名
卜憲羣研究員
曾用名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歷史沿革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國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在歷史研究所工作 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在歷史研究所工作 [3]
1954年中國科學院建立了歷史研究所第一所、第二所。歷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長由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兼任,尹達任副所長;第二所所長由陳垣兼任,副所長為侯外廬向達熊德基
歷史研究所第一所主要研究對象為中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魏晉南北朝以前封建社會的歷史。第一所設有先秦史、秦漢魏晉南北朝史兩個研究組。歷史研究所第二所主要研究隋唐以後到1840年以前的中國封建社會史。第二所設隋唐史、蒙元史、明清史、思想史四個研究組。
1960年2月26日中央批准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一所和第二所合併為中國歷史研究所。第一所和第二所合併後的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仍由郭沫­若先生兼任,尹達、侯外廬任副所長;之後,熊德基、白天、東光也先後擔任了副所長。
1977年,中央指示,哲學社會科學部從中國科學院中獨立出來,單獨建制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由此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下屬機構之一。
習近平會見赴中央政治局授課的歷史所研究員 習近平會見赴中央政治局授課的歷史所研究員
2012年,歷史研究所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開始實施歷史所創新工程計劃,按照創新工程設計的目標和任務,歷史所將圍繞六大領域進行創新項目的研究工作。
這六大領域是:一、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及其中國化創新研究;二、中國古代國家與社會創新研究;三、中國古代思想與文化創新研究;四、古代區域與民族問題創新研究;五、中國歷史文獻的創新整理與研究;六、中國古代史研究前沿追蹤與分析。 [4] 
2014年6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京舉辦“建國以來的中國古代史研究暨歷史研究所成立60週年座談會”。 [5]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科研條件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人員編制

據2018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該所共有在職人員133人,其中研究員(含相當職稱)41人,副研究員(含相當職稱)40人;離退休人員123人。 [4]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部門

據2018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下設6個斷代史研究室,6個專門史研究室,有5個非實體的研究中心依託在相關學科的研究室,有6個全國性的學術團體掛靠在歷史研究所。 [4] 
斷代史研究室:先秦史研究室、戰國秦漢史研究室、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宋遼金元史研究室、明史研究室、清史研究室
專門史研究室: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室、思想史研究室、歷史地理研究室、中外關係史研究室、文化史研究室、社會史研究室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設施資源

  • 館藏資源
據2018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歷史研究所圖書館內現藏有各類圖書雜誌60餘萬冊(件),其中珍善本有3800餘種,近5萬冊,收藏之豐富為國內外同類專業圖書館中所少有。 [4]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科研成就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科研成果

1977年—2013年,歷史研究所有多項科研成果獲得部級以上獎項。其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1-8屆)51項,中國社會科學院離退休人員優秀科研成果獎(1-3屆)10項,國家圖書獎4項,五個一工程獎1項,首屆國家社科基金優秀科研成果獎1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優秀成果獎1項,吳玉章基金委員會歷史學特別獎1項、郭沫­若歷史學獎(1—4屆)21項,胡繩青年學術獎4項。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4項。另外,獲得歷史研究所優秀科研成果獎(1-8屆)的有148項,還有多項成果獲得了國家古籍整理獎、中國圖書獎。 [4]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史料出版

學術刊物 學術刊物
自1977年以來,歷史研究所完成的重要集體科研著作有:《中國史稿》(1—7冊)、《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史》(先秦、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遼宋西夏金、元等分冊)、《中國經­濟通史》(先秦、秦漢、元代、明代卷)、《中國軍事制度史》(6卷本)、《清代全史》(10卷本)、《清代人物傳稿》多卷本、《宋明理學史》(上、下卷)、《甲骨學一百年》、《甲骨文合集釋文》(1—5冊)、《唐代文化》(上、中、下)、《中國經­學思想史》(先秦—清)、《中國古代文明與國家形成研究》、《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孔子與二十世紀中國》、《明代政治史》、《晚明社會變遷:問題與研究》、《敦煌典籍與唐五代歷史文化》、《中晚唐社會與政治研究》、《中國史學史》(上中下)、《乾嘉學派研究》、《元代文化史》、《商代史》(11卷)、《簡明中國歷史讀本》等;學術資料整理和其它重要成果有:《甲骨文合集》(13冊)、《甲骨文獻集成》(40冊)、《甲骨文合集補編》、《徽州千年契約文書》(40卷)、《英藏敦煌文獻》(14卷)、《英國所藏甲骨集》(上下)、《居延新簡》(上下)、《尹灣漢墓簡牘》、《乾嘉學術編年》、《天一閣藏明抄本天聖令校證》(上下)、《元典章》(4冊)、《域外漢籍珍本文庫》、《榕村全書》、《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藏甲骨集》(3冊)、《俄羅斯國立愛米塔什博物館藏殷墟甲骨》、《中國史稿地圖集》(上下)、《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中國歷史大辭典·合訂本》等。
歷史所研究員還參加了《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卷》、《中國歷史大辭典》的組織和編寫工作及國家級項目《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歷史地圖集》的編繪工作。 [4]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術期刊

《中國史研究》和《中國史研究動態》雜誌均創刊於1979年,《中國史研究》為季刊,是刊載中國古代史及史學理論研究成果的專門性學術刊物,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多次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期刊,並被列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名刊建設工程期刊。
反映中外學術界研究中國古代史情況的《中國史研究動態》為雙月刊(2011年前為月刊),截至2013年12月,已出版402期。
歷史所各研究室也大都有自己的集刊,分別為:《甲骨文與殷商史》、《簡帛研究》、《隋唐宋遼金元史論叢》、《明史研究論叢》、《清史論叢》、《歐亞學刊》、《絲瓷之路:中外關係史論叢》、《形象史學研究》、《中國哲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本所概況

古代史研究所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在中國古代史研究各領域的指導地位。按照中國古代史研究“國家隊”的要求,努力把古代史所建設成為我國中國古代史研究領域的學術重鎮,引領國內外中國古代史研究發展方向。目前,古代史研究所已經發展成為集斷代史研究、專門史研究於一體,着力於基礎研究,兼顧應用對策研究的歷史研究專業性機構。研究時段上起原始社會,下迄1840年以前的中國歷史。現設有先秦史、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十國史、宋遼西夏金史、元史、明史、清史、古代思想史、古代文化史、古代社會史、古代中外關係史、歷史地理、古代通史等14 個研究室。同時設有綜合處、《中國史研究》編輯部、圖書館等管理和科研輔助部門。有7個非實體研究中心,其中院級6個,所級1個。有6個全國性的學術團體掛靠我所。辦有各類學術期刊(集刊)13種。
多年來,古代史研究所秉持求真務實的優良學風,先後推出了《中國史稿(1-7冊)》《中國思想通史(1-5卷)》《中國史學發展史》《甲骨文合集釋文(1-5冊)》《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國封建土地制度史(第一卷)》《中國軍事制度史(6卷本)》《乾嘉學派研究》《清代全史(10卷本)》《中國古代歷史圖譜(12卷17冊)》《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史(先秦、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遼宋西夏金、元等分冊)》《商代史(11冊)》《中國婦女通史(秦漢卷、元代卷、清代卷)》《中國經學思想史(先秦-清)》等一大批在國內外學界產生良好反響的研究成果。 [1]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人才培養

197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成立,研究生院下設歷史系和歷史系學位評定委員會,由院、所雙重領導。 [6] 
歷史系的博士生、碩士生導師,主要由所內研究員擔任。
歷史所博士後流動站成立於1994年,設站的一級學科為:中國史。二級學科為:中國古代史、專門史(思想、文化、社會、中外關係)、歷史地理、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歷史文獻學
自設站以來,共招收了國家資助、項目博士後以及聯合招收博士後36名,已出站27名,其中留所工作13名。出站的博士後在各自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成績,成為科學研究、教學的學術帶頭人或骨幹。 [4]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部門領導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歷任領導

時間
所長
副所長
黨委書記(分黨組書記)
黨委副書記(分黨組副書記)
1954-1960年
郭沫若(第一所)
尹達
-
-
陳垣(第二所)
侯外廬、向達、熊德基
-
-
1960-1966年
郭沫若
尹達、侯外廬、熊德基、白天(1963年任職)、東光(1963年任職)
-
-
1977-1982年
侯外廬(1980年任職)
尹達、梁寒冰、熊德基、林甘泉
馬建民(1980年任職)
吳友文(1980年任職)
1982-1985年
林甘泉
酈家駒、陳高華
梁寒冰
李經元(1984年任職)
1985-1988年
林甘泉
李學勤、陳高華、週年昌
林甘泉
李經元
1988-1991年
陳高華
週年昌、李祖德、張弓
-
-
1991-1993年
李學勤
週年昌、李祖德、李新達
林甘泉
盧鍾鋒
1993-1998年
李學勤
李新達、童超、陳祖武、劉榮軍(1997年任職)
盧鍾鋒
李新達(至1997年)、劉榮軍(1997年任職)
1998-2008年
陳祖武
盧鍾鋒(至2000年)、劉榮軍、辛德勇(至2004年)、卜憲羣(2006年任職)、郭平英(2002至2008年)
盧鍾鋒(至2000年)、劉榮軍(2001年任職)
劉榮軍(至2001年)
2008-2014年
陳祖武(至2008年)、卜憲羣(2010年任職)
劉榮軍(至2013年)、閆坤(2013年任職)、卜憲羣(至2010年)、王震中、楊珍、崔民選(2011至2013年)
劉榮軍(至2013年)、閆坤(2013年任職)
-
2014年至今
卜憲羣
閆坤、王震中、楊珍
閆坤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趙笑潔 [1] 
所長:卜憲羣 [8] 
副所長:王震中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