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謀而合

鎖定
不謀而合,漢語成語,拼音:bù móu ér hé,意思是指事先沒有商量過,意見或行動卻完全一致。出自《搜神記》。 [1] 
中文名
不謀而合
拼    音
bù móu ér hé
近義詞
不約而同 異途同歸 不謀而同 不期而遇 殊途同歸 殊塗同歸 異口同聲 異曲同工 [4] 
反義詞
言人人殊 見仁見智 眾説紛紜 [4] 
注    音
ㄅㄨˋ ㄇㄡˊ ㄦˊ ㄏㄜˊ
出    處
《搜神記》

不謀而合釋義

謀:商量。合:符合,一致。事前沒有商量過而彼此意見或行動卻完全一致。也作“不謀而同”。 [4] 

不謀而合出處

晉·幹寶《搜神記》卷二:“二人之言,不謀而合。” [2] 

不謀而合例句

宋·蘇軾《朱壽昌梁武懺贊偈》:如磁石針,不謀而合。 [2]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七:“古今人下筆,往往不謀而合。”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一:“ 秦媽媽 的意見和我們的意見可謂是不謀而合。” [5] 

不謀而合成語辨析

近義詞】異口同聲、殊途同歸、不約而同……
反義詞】眾説紛紜、言人人殊、見仁見智 [2] 

不謀而合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動作、想法一致。

不謀而合成語典故

東漢末年,關中地區大亂,軍閥混戰韓遂馬騰各自爭霸,曹操鍾繇去監督他們,命他們各派一子到京城做人質。後來馬超韓遂等惶惶不安,決定共同對付曹操,推舉韓遂為都督。韓遂的部將閻行反對起兵“現在關中各將不謀而同,好像老天命定如此”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