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閻行

(東漢末年將領)

鎖定
閻行(生卒年不詳),字彥明,後改名為閻豔,金城人(今甘肅省蘭州市附近),東漢末年人物。 [1] 
初為韓遂部將,建安年間,父母徙居京城。後與韓遂反目,舉兵相攻,不能勝,於是投靠曹操,被封為列侯。 [2-3] 
其事蹟主要見於《三國志·魏書·張既傳》的裴注中。 [13] 
全    名
閻行
別    名
閻豔
彥明
所處時代
東漢末年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涼州金城(今甘肅榆中)
主要成就
幾殺馬超
最高官職
犍為太守
本    名
閻行

閻行人物生平

閻行效力韓遂

閻行,金城人,後改名豔,字彥明。閻行年輕時有一定名聲,作為小將跟隨韓遂
建安初,韓遂與馬騰互相攻擊,馬騰之子馬超也被稱為勇猛,一次,閻行用矛刺馬超,矛折斷了,接着閻行用斷矛擊打馬超脖子,幾乎殺死馬超。 [1] 
建安十四年(209年),韓遂派遣他為使節拜謁曹操,受到曹操厚待,表為犍為太守。閻行請求讓他的父親搬到京城,然後回去見韓遂,向他傳遞曹操的指示:“你起兵的情況有迫不得已之處,我已知道,應當及早來歸順,共同輔佐朝廷。”閻行又勸説韓遂:“我閻行也是為了將軍啊。將軍起兵三十年,人民與將士都已疲憊,所佔據的地方又偏狹,應該及早找到依靠對象。所以在鄴城的時候,我已經稟報曹操我會讓我的父親去京師,希望將軍也能派遣一個兒子前去,以表示對曹操的赤膽忠誠。”韓遂回答:“先觀望幾年!”不過之後還是同意遣子,而閻行則將父母一同送往曹操控制的京師。 [1] 

閻行渭南之戰

建安十五年(210年),韓遂上表討伐張猛,留閻行守舊營。 [2]  [6] 
三國志10 閻行 三國志10 閻行
建安十六年(211年),馬超與關中八位將領商議起兵抗擊曹操,一致推舉韓遂為都督。馬超的父親馬騰此時也在鄴城作為人質。韓遂返回後,馬超對他説:“之前司隸校尉鍾繇曾命我謀害將軍,關東之人已經不可以相信了。現在我放棄我的父親,如父親一樣對待將軍,將軍也應該放棄你的兒子,如兒子一樣對待我。”之後,閻行進諫韓遂,不希望他與馬超聯合,韓遂回答:“現在諸將不謀而合,似乎有天意啊。”於是前往華陰。 [2]  [7] 
九月,曹操進軍渡過渭河,馬超等人向曹操請戰,曹操不許。馬超等人又請求割地送任子和解,曹操用賈詡之計,假意答應,再想辦法離間關中聯軍。當時,韓遂請求與曹操相見。韓遂的父親與曹操在同一年舉孝廉,韓遂與曹操過去又是朋友,於是,兩人來到陣前,馬頭相交,在一起説了很長時間,沒有説到軍事,只是談論京都的往事與老朋友們,高興時拍手歡笑。閻行跟在韓遂後面,曹操又對閻行説:“記得要做個孝子。”曹操成功離間馬超、韓遂後,大破聯軍,韓遂、馬超走奔涼州。 [2]  [8] 
關中戰敗後,閻行隨韓遂逃回金城郡。曹操知道閻行之前的行為,所以只處死了韓遂在京師的子孫,但是又寫親筆信給閻行説:“觀文約的行為,令人可笑。我前後給他寫信,沒有什麼不説,如此怎能容忍他!你父親諫議,自然平安。即便如此,牢獄之中,也不是撫養別人父母的地方,朝廷也不能一直為他們養老。”韓遂知道閻行的父親沒被處死,想設法害死他,以使閻行忠心於自己,於是強迫閻行迎娶自己的女兒,閻行無法推辭,曹操知道後果然開始懷疑閻行。 [2] 

閻行迴歸朝廷

建安十九年(214年),韓遂為夏侯淵所敗,逃奔西平。 [9]  韓遂在西平湟中,令閻行管理西平郡(郡治在西都,今青海省西寧市),於是閻行糾集自己的部下,趁夜攻擊韓遂。但是閻行最終無法得勝,於是他帶着家人去了曹操處,曹操拜他為列侯。韓遂用成公英之計,進入羌中休整。夏侯淵撤退時,命令閻行留後。 [3]  [10]  [11] 
建安二十年(215年),韓遂率羌、胡數萬兵攻打閻行,閻行打算撤退時,韓遂病死,田樂、陽逵等斬下韓遂首級獻給曹操,其舊部成公英也歸順曹操。 [4]  [10]  [12] 

閻行人物評價

《魏略》:“少有健名。” [5] 

閻行親屬成員

妻子
韓氏,韓遂之女。 [2] 

閻行史料記載

閻行的事蹟見裴注《三國志·張既傳》。
《三國志·卷十五·魏書十五·劉司馬梁張温賈傳第十五》裴松之注 [13] 
參考資料
  • 1.    《魏略》:閻行,金城人也,後名豔,字彥明。少有健名,始為小將,隨韓約。建安初,約與馬騰相攻擊。騰子超亦號為健。行嘗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撾超項,幾殺之。至十四年,為約所使詣太祖,太祖厚遇之,表拜犍為太守。行因請令其父入宿衞,西還見約,宣太祖教雲:“謝文約:卿始起兵時,自有所逼,我所具明也。當早來,共匡輔國朝。”行因謂約曰:“行亦為將軍,興軍以來三十餘年,民兵疲瘁,所處又狹,宜早自附。是以前在鄴,自啓當令老父詣京師,誠謂將軍亦宜遣一子,以示丹赤。”約曰:“且可復觀望數歲中!”後遂遣其子,與行父母俱東。
  • 2.    《魏略》:會約西討張猛,留行守舊營,而馬超等結反謀,舉約為都督。及約還,超謂約曰:“前鍾司隸任超使取將軍,關東人不可覆信也。今超棄父,以將軍為父,將軍亦當棄子,以超為子。”行諫約,不欲令與超合。約謂行曰:“今諸將不謀而同,似有天數。”乃東詣華陰。及太祖與約交馬語,行在其後,太祖望謂行曰:“當唸作孝子。”及超等破走,行隨約還金城。太祖聞行前意,故但誅約子孫在京師者。乃手書與行曰:“觀文約所為,使人笑來。吾前後與之書,無所不説,如此何可復忍!卿父諫議,自平安也。雖然,牢獄之中,非養親之處,且又官家亦不能久為人養老也。”約聞行父獨在,欲使並遇害,以一其心,乃強以少女妻行,行不獲已。太祖果疑行。
  • 3.    《魏略》:會約使行別領西平郡。遂勒其部曲,與約相攻擊。行不勝,乃將家人東詣太祖。太祖表拜列侯。
  • 4.    《典略》:及夏侯淵還,使閻行留後。乃合羌、胡數萬將攻行,行欲走,會遂死,英降太祖。
  • 5.    三國志·魏書·劉司馬梁張温賈傳第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5-05]
  • 6.    《三國志·魏書十八·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裴松之注引《典略》:至十五年,將軍韓遂自上討猛,猛發兵遣軍東拒。其吏民畏遂,乃反共攻猛。初奐為武威太守時,猛方在孕。母夢帶奐印綬,登樓而歌,旦以告奐。奐訊占夢者,曰:“夫人方生男,後當復臨此郡,其必死官乎!”及猛被攻,自知必死,曰:“使死者無知則已矣,若有知,豈使吾頭東過華陰曆先君之墓乎?”乃登樓自燒而死。
  • 7.    《三國志·卷六·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第六》裴松之注引《典略》:建安十六年,超與關中諸將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楊秋、韓遂等,凡十部,俱反,其眾十萬,同據河、潼,建列營陳。
  • 8.    《三國志·卷一·魏書一·武帝紀第一》:九月,進軍渡渭。超等數挑戰,又不許;固請割地,求送任子,公用賈詡計,偽許之。韓遂請與公相見,公與遂父同歲孝廉,又與遂同時儕輩,於是交馬語移時,不及軍事,但説京都舊故,拊手歡笑。既罷,超等問遂:"公何言?"遂曰:"無所言也。"超等疑之。他日,公又與遂書,多所點竄,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公乃與剋日會戰,先以輕兵挑之,戰良久,乃縱虎騎夾擊,大破之,斬成宜、李堪等。遂、超等走涼州,楊秋奔安定,關中平。
  • 9.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十九年春正月,始耕籍田。南安趙衢、漢陽尹奉等討超,梟其妻子,超奔漢中。韓遂徙金城,入氐王千萬部,率羌、胡萬餘騎與夏侯淵戰,擊,大破之,遂走西平。
  • 10.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十五·魏書十五·劉司馬梁張温賈傳第十五》:【魏略曰:成公英,金城人也。中平末,隨韓約為腹心。建安中,約從華陰破走,還湟中,部黨散去,唯英獨從。典略曰:韓遂在湟中,其婿閻行欲殺遂以降,夜攻遂,不下。遂嘆息曰:"丈夫困厄,禍起婚姻乎!"謂英曰:"今親戚離叛,人眾轉少,當從羌中西南詣蜀耳。"英曰:"興軍數十年,今雖罷敗,何有棄其門而依於人乎!"遂曰:"吾年老矣,子欲何施?"英曰:"曹公不能遠來,獨夏侯爾。夏侯之眾,不足以追我,又不能久留;且息肩於羌中,以須其去。招呼故人,綏會羌、胡,猶可以有為也。"遂從其計,時隨從者男女尚數千人。遂宿有恩於羌,羌衞護之。及夏侯淵還,使閻行留後。乃合羌、胡數萬將攻行,行欲走,會遂死,英降太祖。】
  • 11.    《續漢書 志第十二 天文下》:明年冬,曹公遣偏將擊涼州。十九年,獲宗建;韓遂逃於羌中,病死。
  • 12.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十一 魏書十一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魏略曰:……郭憲字幼簡,西平人,為其郡右姓。建安中為郡功曹,州闢不就,以仁篤為一郡所歸。至十七年,韓約失眾,從羌中還,依憲。眾人多欲取約以徼功,而憲皆責怒之,言:"人窮來歸我,云何欲危之?"遂擁護厚遇之。其後約病死,而田樂、陽逵等就斬約頭,當送之。逵等欲條疏憲名,憲不肯在名中,言我尚不忍生圖之,豈忍取死人以要功乎?逵等乃止。時太祖方攻漢中,在武都,而逵等送約首到。太祖宿聞憲名,及視條疏,怪不在中,以問逵等,逵具以情對。太祖嘆其志義,乃並表列與逵等並賜爵關內侯,由是名震隴右。】
  • 13.    卷十五 魏書十五 劉司馬梁張温賈傳第十五-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1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