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前三頭同盟

鎖定
前三頭同盟是指公元前60年,克拉蘇龐培愷撒結成秘密的政治同盟,其目的是一起反對元老院,史稱“前三頭政治”。在克拉蘇和龐培的支持下,愷撒在前59年當選執政官。
公元前73年,羅馬爆發了斯巴達克斯奴隸大起義。在鎮壓這次起義過程中,蘇拉的兩位部將克拉蘇和龐培一度成了羅馬的風雲人物。但是他們因為和元老院的衝突而廢除了蘇拉留下的制度。公元前60年,克拉蘇、龐培與凱撒結成秘密的政治同盟,一起反對元老院,史稱“前三頭”。
中文名
前三頭同盟
性    質
政治聯盟
組    成
愷撒克拉蘇龐培
時    期
羅馬共和國

目錄

前三頭同盟簡介

公元前146年,羅馬進入晚期共和國時期。這一時期羅馬危機四起,奴隸起義和平民運動風起雲湧,共和制統治形式已經過時,帝制的建立是奴隸制發展的必然要求。但由於羅馬共和國為元老貴族所壟斷,改制的阻力極大。
不過在蘇拉和馬略的黨爭中,許多共和制的支持者被殺,反對共和的勢力日益強大。在這種背景下幾個軍事政治強人相繼登上了羅馬政治舞台。他們就是靠鎮壓斯巴達克起家的克拉蘇、憑藉剿滅海盜和勝利結束米特里達提戰爭龐培和野心勃勃的沒落貴族愷撒。
公元前73年,羅馬爆發了斯巴達克斯奴隸大起義。在鎮壓這次起義過程中,蘇拉的兩位部將克拉蘇和龐培一度成了羅馬的風雲人物。但是他們因為和元老院的衝突而廢除了蘇拉留下的制度。
公元前60年,克拉蘇、龐培與愷撒結成秘密的政治同盟,一起反對元老院,史稱“前三頭”。為了鞏固這一同盟,愷撒(前100年—前44年)把自己年僅14歲的女兒嫁給了50歲的龐培。在克拉蘇和龐培的支持下,愷撒於前59年當選執政官。

前三頭同盟分述

前三頭同盟凱撒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即愷撒大帝,羅馬共和國(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區)末期傑出的軍事統帥、政治家。
愷撒出身貴族,歷任財務官祭司長、大法官、執政官、監察官獨裁官等職。公元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秘密結成前三頭同盟,隨後出任高盧總督,在8年的時間裏征服了高盧全境(今法國一帶),還襲擊了日耳曼和不列顛。公元前49年,他率軍佔領羅馬,打敗龐培,集大權於一身,實行獨裁統治。制定了《儒略曆》。
公元前44年,愷撒遭以布魯圖所領導的元老院成員暗殺身亡,享年58歲。愷撒死後,其甥孫及養子屋大維擊敗安東尼開創羅馬帝國併成為第一位帝國皇帝。

前三頭同盟龐培

格奈烏斯·龐培(英語:Gnaeus Pompey Magnus<拉丁語Magnus意為“偉大的”>,前106年-前48年),古羅馬政治家和軍事家。勇悍善戰,兇殘嗜殺,於前三頭同盟中勢力最強。
格涅烏斯·龐培 格涅烏斯·龐培
在公元前70年左右,羅馬共和國爆發了著名的斯巴達克斯起義,一羣以斯巴達克斯為首的奴隸為了爭取自由和反對暴政便集體起義。當時克拉蘇奉命敉平叛亂,成功消滅起義軍主力,又對殘餘的奴隸勸降。
龐培趕到時,見功勞全都落在克拉蘇手中,深心不忿,便把五千多名殘餘奴隸捉來,不分男女老幼,把他們每隔十步便釘在一個十字架上,令他們活活淌血而死。
四年後,龐培率軍平定了敍利亞一帶,並建為行省,權力到達頂峯。在公元前六零年,他與凱撒與克拉蘇秘密結成“三頭政治同盟”跟元老院對抗。後和凱撒發生權力之爭,爆發內戰。他於法薩盧斯戰役進行決戰中被凱撒擊敗後,逃往埃及。
前48年秋季,龐培在凱撒軍的追擊下來到了亞歷山大外海,尋求庇護。年僅15歲的托勒密十三世還很年輕,此事主要由財政大臣波提紐斯處理。 前48年9月28日,龐培雖然覺得事情有異,托勒密迎接的場面既不隆重,還有點肅殺,岸上滿是士兵,加上托勒密還派出艦隊像是監視龐培般。龐培自知無法逃脱,只得乘着對方安排的一艘小船,準備要登上埃及的海岸。
然而迎接他的托勒密軍官在龐培一上岸,就殺了龐培並砍下他的頭,動手的軍官中還有龐培的老部下。托勒密顧命大臣阿基拉斯(Achillas)和盧基烏斯·塞普提米烏斯(Lucius Septimius)動手殺了龐培。 龐培的妻子和孩子在海上看到這件慘案,連忙揚帆逃走,這天剛好也是龐培58歲生日。

前三頭同盟克拉蘇

馬庫斯·李錫尼·克拉蘇拉丁文: M·LICINIVS·P·F·P·N·CRASSVS,約前115年-前53年),羅馬將軍,政治家,在羅馬由共和國轉變為帝國的過程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克拉蘇出身在富有的上流階級,後來又在上級(蘇拉)的默許下迫害政敵、濫用職權,他也是一位成功的黑心奴隸商人,不擇手段的斂財。所以他在一生中聚斂了巨大的財富,所以後人認為他是羅馬歷史中最富裕的人,也是世界歷史中最富裕的人之一。
馬庫斯·李錫尼·克拉蘇 馬庫斯·李錫尼·克拉蘇
克拉蘇是在內戰時期,以擔任盧基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蘇拉手下一名將領,開始政治生涯的。蘇拉上台擔任獨裁官之後,他通過投機不動產,聚斂了大量財富。克拉蘇在鎮壓斯巴達克斯領導的奴隸叛亂之後,在政壇崛起,與對手格奈烏斯·龐培一起擔任執政官。
克拉蘇、凱撒與龐培一起,組成了前三頭同盟,同盟主導了羅馬的政治制度。三人的野心、自負與猜忌令這個同盟不可能長久維持下去。雖然克拉蘇與凱撒是終身盟友,但是克拉蘇與龐培厭惡對方,而且龐培越來越嫉妒凱撒在高盧戰爭中建立的軍功。在克拉蘇與龐培一起再次擔任執政官之後,同盟的成員在前56年召開了盧卡會議,會議穩固了同盟,修補了同盟成員之間的關係。
在第二個執政官任期完結之後,克拉蘇獲任命為敍利亞行省總督。他以敍利亞為基地,向羅馬的長久敵人安息帝國發起了進攻。在這場卡萊戰役中克拉蘇遭到了徹底的失敗,他在試圖前往敵營議和時也中了安息軍的埋伏而陣亡。
克拉蘇的死,拆散了凱撒與龐培的同盟。在他逝世四年之後,凱撒帶兵渡過盧比孔河,開始了對抗龐培與共和國合法政府的內戰。

前三頭同盟瓦解

公元前58年,愷撒赴任山南高盧總督,他利用山北高盧各部落間的不和和日耳曼人入侵高盧之機,經三年苦戰,佔領了大部分高盧的領土。愷撒的聲望和勢力都因此大增,引起了龐培的嫉妒和戒心。
公元前53年,克拉蘇在對安息的戰爭中失敗陣亡,“三頭”剩下了“二頭”。這時,龐培便與元老院相勾結反對愷撒。公元前49年1月1日,元老院作出決議,愷撒在高盧總督任滿後(公元前49年3月1日),必須解散軍隊,如果拒絕,他將被宣佈為祖國之敵。這樣,龐培與愷撒之間的關係完全破裂。
1月10日,愷撒越過分割他管轄的高盧與意大利本土之間的盧比孔河進軍羅馬,從而引發內戰。龐培元老院任命為指揮官前往應戰,但在布隆迪西烏姆之戰被擊敗,繼而倉促逃往希臘。愷撒佔領了羅馬,被任命為獨裁官。但是愷撒放棄了這一臨時性的職位,而當選了前48年的執政官。
不久,愷撒開往希臘與龐培展開決戰,龐培在法薩盧斯戰役中敗北後又逃往埃及。而愷撒又追到了埃及。埃及國王為了討好愷撒,便殺了龐培。
按照前任國王的遺囑,埃及法老托勒密十三世本應該與他的姐姐克麗歐佩特拉七世共同執政,但是他獨攬了大權。克麗歐佩特拉的美貌和才華征服了愷撒,愷撒把她扶上了王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埃及豔后”。
公元前45年,愷撒結束了長達4年的內戰,帶着埃及女王以及他們的兒子凱薩里奧回到了羅馬,成為了羅馬的最高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