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布隆迪西烏姆之戰

鎖定
布隆迪西烏姆之戰,是羅馬內戰中的一場戰役,發生於公元前49年。愷撒渡過盧比孔河之後,龐培等元老院派便東撤到希臘,但龐培本人仍然留守意大利東南部的海港布隆迪西烏姆,希望維持在亞平寧半島的立足點。愷撒迅速率軍南下圍攻布隆迪西烏姆,奪取該城,但龐培仍得以成功突圍。
名    稱
布隆迪西烏姆之戰
地    點
意大利東南部的布隆迪西烏姆(今布林迪西)
參戰方
愷撒軍;龐培軍
結    果
愷撒軍獲勝,但龐培成功突圍
主要指揮官
尤里烏斯·愷撒;格涅烏斯·龐培
發生時間
公元前49年3月

布隆迪西烏姆之戰背景介紹

愷撒與龐培的對抗 愷撒與龐培的對抗
公元前49年,由於談判破裂而矛盾無法調和,凱撒最終決定率軍進逼意大利本土,準備以乾淨利落的準軍事政變,為自己在羅馬共和國內部爭取到一個非常有利的政治地位。由此爆發的大規模內戰,也將徹底改變羅馬人的歷史進程。
凱撒率軍越過盧比孔河 凱撒率軍越過盧比孔河
早在公元前50年,凱撒的昔日政治盟友龐貝已決心站在其對立面,為元老院集團消滅凱撒的勢力。只是迫於許多客觀因素,這個設想註定無法在短時間內獲得成效。因此自第二次布匿戰爭結束,羅馬共和國的基本戰略佈局就是輻射域外而保持核心寬鬆。也就是説,大部分可以迅速集結的兵力,都分佈在意大利之外的省份或殖民據點。至於半島的基本防務,則交由各城市自己的公民衞隊負責。
羅馬共和國的主要武力 都部署在意大利之外 羅馬共和國的主要武力 都部署在意大利之外
這樣的基本格局,註定了凱撒必然在內戰的第一階段收穫速勝。由於長期負責北方的高盧戰事,這位新進的政治明星掌握着近10個軍團的兵力。考慮到當時的羅馬還沒有成熟的輔助軍制度,許多佔領區的次要任務都由同盟或僱傭兵擔當。包括高盧本地親羅馬派貴族提供的重步兵和騎兵,以及從日耳曼等地招募的特殊兵種。將這些人員的數量相加,則凱撒可以出動的部隊數量就更為可怕。
通過高盧戰爭 凱撒擁有了羅馬的最大外省部隊 通過高盧戰爭 凱撒擁有了羅馬的最大外省部隊
此外,得益於馬略軍改與羅馬的城市文明起源,外派軍團往往可以維持完整的獨立運營。執掌大權的軍頭,如果沒有能力籌集口糧和軍餉,根本無力維持軍隊規模。當凱撒在阿爾卑斯山南北撮取大量利益,就不用擔心短期困局會影響麾下的士兵收入。相反,已經習慣軍旅生活的職業化軍人,還期望儘可能延長自己的服役期限。以便通過勝利拿到更多戰利品。至於擔任各級軍官的貴族子弟,就更是將自己的財富自由和政治生涯都押寶在軍事資歷上。這些因素也讓凱撒有足夠的威權籠絡部屬,不忌憚遠方的羅馬城權貴刁難。
元老院的資源優勢 只存在於理論上 元老院的資源優勢 只存在於理論上
相比之下,龐貝與將其推出的元老院勢力,在資源的短期爆發力方面處於下風。為了防止任何軍頭干政,除山南高盧以外的半島區域都不設有常備軍團。眾多民兵組織分散部署,只能在強攻面前維持體面投降。他這些次級軍事力量的存在,與其説要守衞鄉土,更像是為下一次對外遠征預備潛在兵源。負責指揮的城市貴族或元老院空降兵,大都不諳軍務,缺乏指揮大規模兵團的經驗。只要對手在其完成集結前下手,就能瞬間瓦解整個系統。

布隆迪西烏姆之戰前奏

凱撒的南下之路 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波折 凱撒的南下之路 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波折
公元前49年的1月10日,凱撒就有恃無恐地只帶1個軍團南下,越過被羅馬法律視為將領禁區的盧比孔河。此舉當然不是指望靠幾千人就完成兵變,卻足以在整個意大利引起軒然大波。基於前文所説的基本格局,羅馬元老院所能掌控的地方軍都沒有實力予以抵抗。在行軍路線上,凱撒也將重點着眼於東部海岸。那裏有更多可供水路補給的港口,也是龐貝等人可能出逃的必經之路。雖然元老院已下令在全意大利動員,但大部分區域的軍團往往才完成集結,就不得不選擇向凱撒的先鋒隊投降。
迫於凱撒的閃電攻勢 龐貝只能選擇撤退與疏散 迫於凱撒的閃電攻勢 龐貝只能選擇撤退與疏散
面對北方大軍的咄咄進逼,整個元老院都缺乏可靠的應對機制,不得不完全以龐貝為核心。後者雖然在羅馬本土沒有多少軍隊,卻有眾多羽翼分佈在西班牙、阿非利加和敍利亞行省。甚至通過退役老兵們組建的僱傭軍,足以影響盛產糧食的托勒密埃及。加上元老院主動提供的其他外省資源,終究可以在較長時間段內獲得足夠力量。因此,他主動要求剩餘的新軍向南撤退,連同自己一起放棄羅馬城,轉而進駐半島東南的海港布隆迪西烏姆。一些來不及迂迴的大隊,則索性直接坐船橫渡亞得里亞海,到對岸的伊庇魯斯希臘組建反攻大營。更多使者則被同時派往四面八方,去向外省駐軍和當地的同盟國君主下達集結令。

布隆迪西烏姆之戰經過

位於半島東南部的重要港口 布隆迪西烏姆 位於半島東南部的重要港口 布隆迪西烏姆
在一切佈局完成之前,龐貝還是選擇留在布隆迪西烏姆(布林迪西)。由於手頭的兵力已減少到不足1個完整軍團,他還下令釋放和武裝奴隸來為自己作戰。在局勢有更加明朗的變化前,這位年少成名的共和國名將都希望保住在意大利本土的反擊跳板。但凱撒卻不準備給他以多餘的準備時間。在獲得從高盧地區跟進的援軍後,凱撒始終在最前沿區域維持着3個最精鋭的老兵軍團。同時在南下過程中,直接收納兼併了3個新組建軍團。從而在半島保持無可爭議的力量優勢。當發現龐貝繼續躲在東南沿海拖延時間,就調集大部分力量對其實施圍困。
布隆迪西烏姆的地形 很容易遭到封鎖 布隆迪西烏姆的地形 很容易遭到封鎖
此時,龐貝才意識到自己因曖昧決策而陷入危局。儘管凱撒不斷派人來城中勸降,但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就這樣輕易屈服。為了不讓對手輕易衝入海港,就下令以各種隱秘工事加強布隆迪西烏姆的防務。除了用障礙物堵住2條通向海岸的道路,還在城牆外的壕溝內部署大量削尖木樁。為了不讓圍攻者引起警覺,又在上面覆蓋泥土或草皮。連面積有限的城門都遭守軍堵塞。
內戰之初 雙方實際上都沒有可以調遣的海軍 內戰之初 雙方實際上都沒有可以調遣的海軍
不過,布隆迪西烏姆的最大價值還在於海路和港口。這個起源於邁錫尼時代的貿易據點,因錨地入口兩側的海岸形狀而被戲稱為鹿頭。但守軍也因此容易遭外敵封鎖,無法將船隻順利駛向大海。又由於事發倉促,理論上可以調動的海軍大都分散用於其他任務,使得龐貝不能依仗艦隊守衞海口。
一路凱旋的駐高盧士兵 被迫轉為土木作業 一路凱旋的駐高盧士兵 被迫轉為土木作業
長期在高盧作戰的凱撒,也沒有保持常備艦隊的習慣,只能以更加機械的土木工程確保封鎖。分佈在城市兩頭的軍團,開始在濱海淺灘上構築堤壩,進一壓縮航道的活動空間。然後再用兩座配備4條錨鏈的大型木筏堵住深水區,並在後側又安置了第三條大型木筏。軍團士兵則在這些木筏上覆蓋大量泥土,並構造了胸牆等簡單工事。甚至還有2座兩層樓高的瞭望塔,用於監控內港和部署投射武器。
港內的大型商船 成為守軍的重要載具 港內的大型商船 成為守軍的重要載具
眼看自己的退路被完全封鎖,龐貝也針鋒相對地祭出軍事工程技術。他讓人蒐羅出那些停泊在布隆迪西烏姆的商船,將之改造為臨時的高塔戰艦。雖然這些圓船的機動性能堪憂,卻只需要很少的人手操作,並有超過普通槳帆船戰艦的載重能力。龐貝的士兵就在船上搭建三層樓高的瞭望塔,並大量趕製弩炮等遠程機械進行武裝。於是在凱撒方面的土木工事完成前後,這些圓船都會每日趕來交戰。用大量的弩炮、投石和弓箭進行投射,嚴重阻礙圍攻者的作業進度。後者僅僅依靠數量優勢,不斷以人力物力進行補充,緩慢地完成水路封鎖。經過大約9天的不斷膠着,即將把布隆迪西烏姆的出海口給徹底堵死。
凱撒的士兵以大量土木工事封堵海港出口 凱撒的士兵以大量土木工事封堵海港出口
到公元前49年3月,龐貝決心從布隆迪西烏姆突出重圍。他事先留下部分輕裝士兵和精鋭老兵,繼續在城牆上維持堅守假象。私底下則將全部的士兵送上船隊,準備在夜間衝出封鎖線。但城中的居民卻出於自保目的,不斷跑到高處向凱撒方面呼喊消息。龐貝的守軍則因為數量太少和防禦炮樓,根本沒空對他們進行管制。

布隆迪西烏姆之戰結果

凱撒險些用陸軍將龐貝堵在內港 凱撒險些用陸軍將龐貝堵在內港
最終,守城部隊的突圍計劃如期展開。少量留守城頭的士兵,利用提前準備好的小船與艦隊會合,然後順流向着地方浮動工事衝擊。由於航道擁擠,有2艘大船直接撞上了木筏,並因深深嵌入其中而不能脱身。這些船上的士兵也堅持與迅速跑來圍攻的人激戰,直到彈盡糧絕才選擇集體投降。但龐貝和更多部眾還是順利衝過阻攔,頭也不回地駛入亞得里亞海。至於他們先前設下的大量防禦工事,也給凱撒的手下以很大麻煩。雖然經城中居民指點,入城部隊很清楚陷阱位置。但為了拆除和繞開,還是花費了很長時間。

布隆迪西烏姆之戰評價

突圍船隊的塔樓比封鎖者建造得更高 突圍船隊的塔樓比封鎖者建造得更高
這場為期近10天的布隆迪西烏姆之戰,無疑是凱撒在戰略層面的重大勝利。龐貝和元老院中的仇敵,被迫放棄自己在意大利本土的最後一個據點。這等於是給凱撒集團穩定局勢和整合內部資源,提供了寶貴時間。但龐貝在極端劣勢下的指揮部署,也證明其出眾的軍事才能,尤其是在工程學方面的造詣,是凱撒先前對手所不具備的。這在兩人後來的交鋒中,會以更加明顯的方式展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