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國赤壁古戰場

鎖定
三國赤壁古戰場,赤壁之戰發生地,位於湖北省咸寧市赤壁市南岸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役中尚存原貌的古戰場。
赤壁磯頭臨江懸崖上,又石刻“赤壁”二字,相傳為周瑜所書,故也有人稱此地為“周郎赤壁”,是赤壁現存最早的文化遺蹟。周郎石像,傲對長江,壯志滿懷指點江山如畫;諸多豪傑,齊聚赤壁,讓這一方土地借周公瑾之勢一飛沖天,在歷史長河中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1] 
其主要景觀有:赤壁摩崖石刻周瑜塑像拜風台鳳雛庵翼江亭赤壁大戰陳列館赤壁碑廊、千年銀杏、三國雕塑園等。
中文名
三國赤壁古戰場
外文名
Chibi ancient battlefield
地理位置
湖北省咸寧市赤壁市赤壁鎮武侯巷6號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年 08:00-17:30(停止售票16:30,最晚入園16:30);《開城迎賓》演出時間為每天上午9:30開演,大雨等惡劣天氣無法演出,不另行通知 [2] 
景點級別
AAAAA級 [3] 
門票價格
135元 [9] 
著名景點
赤壁摩崖石刻周瑜塑像拜風台
建議遊玩時長
全天
適宜遊玩季節
春夏秋都適宜遊覽

三國赤壁古戰場歷史背景

三國赤壁古戰場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址,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領二十六萬大軍南下,勢如破竹,連克新野、襄陽數城,從江陵順長江東下,在赤壁與孫權劉備五萬聯軍發生戰鬥,曹軍戰敗後,退回江北,屯兵烏林(今洪湖縣烏林公社),與孫、劉聯軍隔江相持。
後來,周瑜採用黃蓋的建議使用火攻,向曹軍發動攻擊,當時東南風正急,火船藉助風勢,直衝曹軍陣營,一時之間,曹營火勢沖天,一片火海,曹軍大敗,孫劉聯軍乘機進攻,曹操領餘部經華容道(今監利市西北)向江陵敗走,從而奠定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這一仗也就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經典戰役,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三國赤壁古戰場作戰計謀

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
苦肉計/反間計曹軍經過長途跋涉,身體疲憊,將士已有疾疫。在赤壁與江東兵發生戰鬥,發生挫折,於是,曹操把全軍移於江北,便於進退。與江東兵隔江相持於烏林、赤壁之間。由於長期僵持不下,孫劉聯軍部將黃蓋提出“火攻”作戰計劃。由黃蓋出面,向曹公致書雲欲詐降。曹操因為之前的一系列勝利,把周瑜黃蓋密謀,看成劉琮、蒯越舉荊州歸降,這也嚴重的影響到謀士、軍師荀攸的想法,一般將領更不至疑問,都樂於看到黃蓋從水上來降場面。
火燒赤壁 火燒赤壁
連環計/火燒赤壁建安十三年(208)十一月十三日,黃蓋帶着數十艘滿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的戰艦,乘着東南風急,於江上舉帆,各艦隻順序加快速度,向北岸急駛。曹公與吏士,皆出營立觀黃蓋的來降,只有謀士程昱於東風緊急中發現來艦輕而浮,判定不是運糧船隻,擔心會發生意外,即向曹公提出注意敵人有詐謀問題。但此時已經為時已晚,來船距北岸只有二里之餘,黃蓋指揮的戰艦,同時點火,乘着大風,船駛如箭,衝擊曹軍水寨。水寨火起,船被鐵鏈鎖着,無法拆開。火隨風舞,岸上營寨也都起火,烈焰沖天,曹軍陷於一片火海。南岸孫軍則搖旗吶喊,擂鼓助威。
烏林戰鬥:江北岸曹軍水寨、岸上營陣遭到風火船艦突然襲擊,引起一陣混亂。南岸孫軍也增派部隊渡江,參加戰鬥,擴大戰果。雙方在火焰中發生了激烈的戰鬥。曹將張遼指揮所部精兵,擊退黃蓋的猛攻。徐晃也能亂中鎮定,整軍應戰。但此時,劉備的豫州軍及猛將張飛趙雲各率所部對曹軍發動了猛烈進攻,劉備也親冒矢石指揮戰鬥。曹軍以腹背受敵、損失慘重,乘孫劉兩軍尚未合之際,撤出烏林,向華容道方向轉進。
華容伏兵 華容伏兵
華容伏兵:曹操率領殘部進入華容道後,遇着猛雨、大風,遇到泥濘、堵塞,道不通行。遣羸兵負草填派鋪,騎才得通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 死者滿地遍野。劉軍伏兵錯失最佳攻擊事件。曹操部隊已出險區。曹操撤回江陵,心有餘悸地説:“劉備,吾儔也,但得計(準備和動手)稍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全被消滅)矣。”曹操大軍雖然沒有全滅,但南進大軍卻損耗大半,此時,再也無力一統南北,從而結束了曹孫劉三方的赤壁之戰。 [4] 
戰後影響
赤壁之戰後,出現魏、蜀、吳鼎峙局面,即歷史上的三國鼎立時期。曹操以絕對優勢兵力(26萬左右)對孫劉聯合絕對劣勢兵力 (4-5萬),卻損失慘重。赤壁之戰過程中,出現政治、軍事、外交等各種形式的鬥爭。因此赤壁之戰,就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最有名的戰役之一,為中外人士所矚目。
兵家言: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必數赤壁之戰。中國人認為:到赤壁才知 “道、天、地、將、法”的高妙。外國人認為:到赤壁才能體味東方文化之神秘。
三國赤壁古戰場風景區是中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遺址 [5]  。現已經是通過國家旅遊局驗收的5A級景區,主要景觀有:赤壁摩崖石刻、武財神廟、周瑜塑像、拜風台、鳳雛庵、翼江亭、望江亭、赤壁大戰陳列館、赤壁碑廊、千年銀杏、三國雕塑園等。

三國赤壁古戰場參戰人員

參戰部隊及人員
曹軍
總指揮——曹操(丞相兼冀州牧);參謀長——荀攸(中軍師);謀士——賈詡太中大夫),程昱(奮武將軍);將領——曹仁(行徵南將軍),曹洪 (歷鋒將軍),張遼(蕩寇將軍),張頜(平狄將軍),夏侯惇(伏波將軍),李典(捕虜將軍),于禁(虎威將軍),樂進(拆衝將軍),徐晃(橫野將軍),許褚(校尉)。
孫軍
總指揮——周瑜(左都督);副指揮——程普(右都督),魯肅(贊軍校尉);將領——黃蓋(武鋒中郞將),韓當(中郞將),周泰(別部司馬),淩統(別部司馬),董襲(偏將軍),呂蒙(平北都尉),徐盛(別部司馬),甘寧(都尉)。
劉軍
總指揮——劉備(領豫州牧、左將軍);參謀長——諸葛亮(軍師、中郎將);謀士——孫乾(從事中郞);將領——關羽(偏將軍),張飛(中郞將),趙雲(樂門將軍)。

三國赤壁古戰場地理環境

三國赤壁古戰場地理位置

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位置 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位置
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位於長江中游南岸,北依湖北省會武漢,南臨文化名城岳陽。臨近山崖,褐色的石壁上,一米見方的大字“赤壁”赫然入目。該景區是中國古代著名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遺址,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三國赤壁古戰場氣候狀況

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位於長江中游南岸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温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全年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穩定在《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級標準以內,年平均氣温16.9℃,年平均無霜期247~261天,降雨量1251~1608毫米。

三國赤壁古戰場主要景點

三國赤壁古戰場內主要景點有摩崖石刻、拜風台、鳳雛庵、三國雕塑園等。

三國赤壁古戰場摩崖石刻

赤壁摩崖石刻 赤壁摩崖石刻
在赤壁山臨江懸崖上,刻有“赤壁”二字,字體各長150釐米、寬104釐米,據説當年赤壁大戰之時,孫劉聯軍火燒曹軍戰船,江面一片火海,把江邊崖壁映得通紅,曹軍大敗,孫劉聯軍把酒慶功,酒酣之餘,周瑜提劍在崖壁上刻下“赤壁”二字,因是巨手神筆,力蓋千鈞,字跡竟透過石崖到了山後,映出了反體的“赤壁”二字。據宋人謝枋得《赤壁詩·序》載:“予自江下溯洞庭,舟過蒲圻,見石巖有赤壁二字”。 [7] 

三國赤壁古戰場拜風台

赤壁拜風台 赤壁拜風台
又名武侯宮,位於赤壁山東南處的南屏山頂,是為了紀念在三國演義描述的赤壁之戰中,諸葛武侯在此“設壇台、借東風、相助周郎”而建造的。整個建築面積有310平方米,分前後兩殿廟堂,內殿供有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的全身塑像,袍帶飄逸,栩栩如生。左側有文物陳列館,建於1979年,館內陳列赤壁出土文物1000餘件。右側“東風閣”於1975年建造,供遊人歇憩。

三國赤壁古戰場鳳雛庵

赤壁鳳雛庵 赤壁鳳雛庵
南屏山東南方的金鸞山上,有一座庵堂,相傳為赤壁之戰時,“鳳雛先生”龐統批閲兵書之處,後人於此建鳳雛庵紀念鳳雛先生為赤壁大戰作出的貢獻。現庵堂建於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原為九重大殿,今僅存最上一重,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分三個殿室:第一室供奉有龐統全身塑像,第二室為赤壁圖書館,第三室為接待、休息室。鳳雛庵的右側門牌上有“絕甘兮少”四個字,傳説是赤壁之戰時諸葛亮題贈給龐統的。

三國赤壁古戰場三國雕塑園

赤壁三國雕塑園 赤壁三國雕塑園
雕塑園的石雕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國人物,這些比較有特色的三國人物及文物模型,精緻地擷取的歷史鏡頭,風趣幽默地再現了《三國演義》中所表現的人文主義的美麗浪花,或令人捧腹大笑,或令人啞然失笑,或讓人浮想聯翩;原始樸拙、和諧自然的雕塑模型立於茂林修竹間、石桌邊、石凳旁……內涵豐富,格調高雅,造型流暢,製作精細,使得三國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三國赤壁古戰場所獲榮譽

2021年4月12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表揚為2020年“與愛同行惠遊湖北”活動優質服務景區。 [8] 
2022年10月8日,列入第二批湖北省文化遺址公園。 [10] 

三國赤壁古戰場交通信息

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地址:三國赤壁古戰場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北赤壁市西北38公里處,與江北的烏林相
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地址 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地址
對,距武漢市164公里,距湖南嶽陽90公里。
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交通指南
1、飛機:乘機至武漢天河機場或長沙黃花機場,轉乘高鐵或巴士到赤壁市。
2、自駕路線:上京港澳高速(G4)、武深高速(G4E)到赤壁出口,上214省道往赤壁鎮方向行駛36公里,到達赤壁古戰場景區。
3、高鐵:乘坐高鐵至赤壁北站,乘坐旅遊直通車直達景區 / 前往城南客運站,乘坐至赤壁鎮的19路城鄉公交到達景區(約40分鐘到達),30分鐘一班次。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