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PTEN基因

鎖定
PTEN基因(gene of 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又稱為MMAC1(mutated in multiple advanced cancer 1)和TEP1(TGF-regulated and epithelial cell -enriched phosphatase)。定位於染色體10q23.3,由9個外顯子組成,編碼由403個氨基酸組成的蛋白質,具有磷酸酯酶的活性。PTEN蛋白可通過拮抗酪氨酸激酶磷酸化酶的活性而抑制腫瘤的發生發展。實驗表明,將野生型PTEN基因轉染到該基因異常的膠質母細胞瘤後,腫瘤細胞的生長、侵襲能力受到明顯抑制,發現其對腫瘤細胞的酪氨酸激酶FAK(focal adhesion kinase )的活性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此外,PTEN蛋白還可通過特異性地使IP3的第三位磷酸去磷酸化而間接地抑制胰島素誘導的磷酸肌醇-3激酶的活性,而IP3是胰島素調節細胞生長信號通路中的重要的第二信使,可見PTEN蛋白在細胞生長信號通路中起作用。
中文名
PTEN基因
傳代方式
體外培養

PTEN基因研究歷史

抑癌基因存在的根據最早,由於雜交細胞核型不穩定,在傳代過程中,不斷出現染色體丟失,當丟失了某些來自正常細胞的染色體後,又恢復了惡性表型。這一實驗説明在正常細胞的染色體上存在有抑制細胞惡性表型或組織腫瘤形成作用的基因。抑癌基因存在的另一證據是來自於Knudson據兒童散發型和遺傳型視網膜母細胞瘤的遺傳學分析,提出著名的腫瘤發生的“兩次突變假説(two hit hypothesis)”。抑癌基因存在的第三個證據是在腫瘤細胞中經常發現有等位基因的雜合型丟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現象,精確的染色體定位的LOH分析可提供抑癌基因存在位點的重要線索,並據此發現新的抑癌基因。
抑癌基因大多屬於一類對細胞增殖產生負調節作用的基因,其促癌作用一般是在兩個等位基因都丟失或失活後才顯示出來,故發現和分離都比較困難。從1971年Knudson提出兩次突變論,1978年Francke發現13號染色體特定部位的缺失,到1989年Rb基因的全部克隆,前後經歷了近20年的時間。20世紀90年代由於實驗室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基因分離技術的改進,使得抑癌基因研究中面臨的障礙得以克服,分離和鑑定工作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已被克隆的抑癌基因和未被克隆的候選抑癌基因已達30餘種,而且新的抑癌基因還在不斷被發現。

PTEN基因基因特徵

(一)PTEN基因的結構與生物學特性
(二)PTEN基因異常與腫瘤
[1] 
研究已經發現,PTEN基因異常可存在於膠質母細胞瘤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癌腎癌卵巢癌乳腺癌肺癌膀胱癌甲狀腺癌、頭頸部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種腫瘤中,被認為是繼p53基因後,另一改變較為廣泛、與腫瘤發生關係密切的抑癌基因。PTEN基因主要通過等位基因缺失、基因突變和甲基化方式使其失活
對PTEN基因與腫瘤發生的關係已有了初步瞭解,其與多種腫瘤的發生發展關係密切,但對其確切的作用機制以及作用信號通路仍在繼續研究之中。
參考資料
  • 1.    董子明.基礎腫瘤學: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