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MAGAZINE

(英文單詞)

鎖定
“Magazine”(“期刊”或“雜誌”)一詞源自法文Magasin,原義為“倉庫”、“知識的倉庫”或“軍用品供應庫”等。“Journal”一詞在西文中也常等同於中文的期刊或雜誌,創刊於1665年1月5日的《博學者雜誌》(Journal des Scavans)即採用Journal一詞,這在法文和英文中並無區別。在中文裏,Journal有時被譯為或對應以“學報”(Learned Journal),但其本義仍為期刊或雜誌。
中文名
期刊
外文名
MAGAZINE
單詞發音
英 [ˌmægəˈzi:n] 美 [ˈmægəzi:n]
類    別
英語單詞

MAGAZINE翻譯

n.
雜誌; 彈藥庫; 彈倉; 膠捲盒

MAGAZINE複數形式

magazines

MAGAZINE雙語例句

  • 1She used to edit a women's magazine.她曾主編過婦女雜誌。《牛津詞典》
  • 2The new magazine has really taken off.這份新雜誌真是大受歡迎。《牛津詞典》
  • 3He has produced his own sports magazine.他已經創辦了自己的體育雜誌。《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詞典》
  • 4The magazine is still produced in-house.該雜誌仍然在機構內部出版。《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詞典》
  • 5This magazine in no way glorifies gangs.本雜誌決不美化各種犯罪團伙。《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詞典》
  • 6He started the magazine with a schoolmate.他和他的一個同學創辦了那份雜誌。《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詞典》
  • 7The new magazine hits the streets tomorrow.新的雜誌明天發行。《牛津詞典》
  • 8He placed a lonely hearts ad in a magazine.他在一份雜誌上刊登了徵友廣告。《牛津詞典》
  • 9They've brought out the magazine in a new format.他們用新的版式出版這雜誌。《牛津詞典》
  • 10He began a new magazine on post-war architecture.他創辦了一份專論戰後建築的新雜誌。《牛津詞典》
  • 11That's my article for the magazine done and dusted.這就是我為該雜誌寫的文章,已經脱稿。《牛津詞典》
  • 12He has no plans to retire as editor of the magazine.他還不打算從雜誌編輯的位子上退休。《牛津詞典》
  • 13It was first written for serialization in a magazine.那是原來為在雜誌上連載而寫的。《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詞典》
  • 14He was flipping through a magazine in the living room.他在起居室裏快速翻閲一本雜誌。《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詞典》
  • 15Copies of the magazine were withdrawn from circulation.這期雜誌有不少已從市場上收回。《牛津詞典》
  • 16He contributes regularly to the magazine 'New Scientist'.他定期給《新科學家》雜誌撰稿。《牛津詞典》
  • 17She sat reading a magazine, dunking cookies in her coffee.她坐着一邊看雜誌一邊將曲奇餅在咖啡裏蘸一下再吃。《牛津詞典》
  • 18If you've done with that magazine, can I have a look at it?如果你已看完那本雜誌,給我看看行嗎?《牛津詞典》
  • 19The magazine wrongly suggested he was a liar and a hypocrite.該雜誌錯誤地暗示他是個騙子和偽君子。《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詞典》
  • 20She flipped through the magazine looking for the letters page.她瀏覽雜誌尋找讀者來信頁。《牛津詞典》
  • 21The magazine has been celebrating pop in all its myriad forms.該雜誌一直在讚美各種形式的流行音樂。《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詞典》
  • 22He also writes regularly for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magazine.他也定期為《國際管理》雜誌寫稿。《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詞典》
  • 23The magazine 'Hello!' gave rise to a number of me-too publications.《你好!》雜誌帶動了許多效仿它的刊物問世。《牛津詞典》
  • 24He saw the corner of a magazine sticking out from under the blanket.他看到毯子下露出了雜誌的一角。《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詞典》
  • 25The magazine is devoted to anatomizing the inadequacies of liberalism.這本雜誌致力於剖析自由主義的不足之處。《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詞典》
  • 26Her designer clothes were from the pages of a glossy fashion magazine.她的名師設計的服裝取材於一份精美的時裝雜誌。《牛津詞典》
  • 27What perturbs me is that magazine articles are so much shorter nowadays.讓我不安的是現在雜誌文章都短多了。《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詞典》
  • 28He claimed he had been libelled in an article the magazine had published.他聲稱他遭到了那家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的誹謗。《牛津詞典》
  • 29At last, a women's magazine to explode the myth that thin equals beautiful.終於有一家婦女雜誌起來推翻瘦即美的神話。《牛津詞典》
  • 30The management tries to produce the magazine as cost-effectively as possible.管理部門儘可能最有成本效益地的方式製作雜誌。《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詞典》 [1] 

MAGAZINE起源

英文中的Periodical,源於希臘文,原意乃天體星球輪轉一匝之週期,而期刊按規定時間出版,意猶星球輪轉。該詞用作名詞時亦稱期刊或雜誌,用作形容詞時為定期的、週期的,但通常認為Periodical的概念還包括報紙(Newspaper)與雜誌(Magazine, Journal)。Serials則被認為是一種記載各類論文的刊物,有於一年內規定相當時期出版的,亦有不定期出版者,但均有長久之計劃、連續之期數及特殊之名稱、一定之卷期、期數及日期等。
在中文裏,“期刊”一詞由“期”和“刊”兩個字組成:“期”是一個時間概念,指限定的時間或約定的時日,《詩·王風·君子于役》中即有“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的説法,另外,“期”還有約會、希望、必定、定期出版物的次數等含義;“刊”在中文裏有砍、削、刪改、修改之意,《晉書·齊王攸傳》就有“就人借書,必手刊其謬,然後反之”的説法,另外還有刻、雕刻、出版物的含義,《晉書·孫綽傳》有“必須綽(孫綽)為碑文,然後刊石焉”,後者顯然已有排版印刷和刊行的意思。
在中文裏,“期刊”一詞受到來自本國傳統的書、報連續出版物影響以及西方、日本文化的影響,其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要更為複雜些。其稱呼有刊物、報、報刊、雜誌、期刊、叢刊、彙編等多種説法。比如雜誌和期刊,在我國台灣,就有人將雜誌和期刊視為兩種東西,而將雜誌列為期刊的一種,認為“期刊泛指一切連續性出版的讀物,它包括雜誌、報紙和集刊三類。”又比如“報”的定義也很複雜。《中華大字典》稱“報,論也”;李翊灼在40年代認為:“中國學報者,蓋論中國之學者也”,“報之為論”,“論之最難者也”戈公振則把“報”列入新聞學範疇,認為“報”字有“疾急之義”,“惟報字稱謂簡而含義廣,且習用已久,故本書之所謂報,嘗包括雜誌及其他定期刊物而言”。看來,僅就“報”字而言,已是眾説紛紜,莫衷一是。
期刊概念的進化也受到了來自多方面的影響。首先,Magazine一詞譯為中文受到日本的影響。日本慶應三年(公元1867年),柳河春三創辦的《西洋雜誌》(月刊)卷一説:“本雜誌創刊的目的,乃類似西洋諸國月月出版的馬卡仙……”。其中的“雜誌”一詞為最早的中文組合,直到清同治元年(1862年)在上海才見有冠以“雜誌”的刊物,即英國傳教士主筆的《中外雜誌》,而柳河春三所説的“馬卡仙”則譯自當時與日本德川家康幕府接觸頻繁的荷蘭語Magazjin。日語中的雜誌還有“寶函”、“志林”的別名,則似乎又受到中國的影響。
其次,Magazine一詞譯為中文又受到西方傳教士的影響。傳教士所創辦的最早的中文期刊,將Magazine譯為“統紀傳”,而不是譯為雜誌。由英國傳教士馬禮遜(Morrison Robert, 1782—1834)和米憐(Milne William, 1785—1822)在馬六甲編輯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統紀傳》(Chinese Monthly Magazine)即為最早的例證。其中,“察世俗”似為Chinese被生硬地注入宗教意義的音譯,“統紀傳”則含有無所不記,廣為流傳或為某人某事作傳的意思。其實準確的譯法應稱為《中文月刊》或《中文每月雜誌》。
再則,期刊名稱的形成也有來自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將連續出版物稱為“報”,在不晚於唐玄宗開元年間(713—741年)的“開元雜報”,即首開先河,以後宋代的邸報、小報,元明清時代的官報,明清時代的《京報》等繼承了這一傳統。這種“系日條事,不定首末”的“數十幅書”,所記則“數十百條”的雜纂和連續發佈形式,以及“坐觀邸報談迂叟,閒説滁山憶醉翁”的流傳閲讀形式,都對以後的期刊和將期刊稱為“報”,“報刊”等產生重要影響。另外,始於南宋嘉泰年間(1201-1204)的叢書、叢刊編纂、彙輯,並編成順序號連續出版的形式也對中國期刊的形成和“期刊”名稱的形成發生一定影響。最早的中文期刊(也是最早的中文科技期刊)——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蘇州(吳縣)唐大烈編刊的《吳醫匯講》,即繼承了這種連續出版和廣集百家的傳統。
綜上所述,對期刊概念的闡釋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民族或文化體系的不同認識。195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當時146個成員國發出的期刊調查統計,由於對“期刊”概念認識的不同,竟然難以做出統計,遂於1964年提出統一的説法,即:“凡用同一標題連續不斷(無限期)地定期或不定期出版,每年至少出一期(次)以上,每期均有期次編號或注當前期的稱為期刊”。在中文裏,《辭海》明確定義:“期刊,又名雜誌。定期或不定期的連續出版物。每期版式基本相同,有固定名稱,用卷、期或年、月順序編號出版,有專業性和綜合性兩類”。看來,中、西兩大文明對於期刊概念的闡釋,終於有大體一致的説法。歸結起來,期刊概念的屬性,主要包括:一是定期或不定期地連續出版;二是最長出版週期為年刊;三是有固定的刊名和大致相同的版式;四是每期均有出版日期和期次編號。其最顯著的特性是定期或不定期地連續出版。這就是期刊的基本概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