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L19線

鎖定
L19線,譯名廈門L19路,全稱廈門L19線,簡稱L19,廈門快速公交,即廈門市快速公交系統(BRT),屬於廈門市快速公交運有限營公司。
2008年09月01日起,L19線開通投入運營(縣後站←→國內候機樓站)。
2015年04月15日起,L19線的起訖點調整為(縣後站←→翔雲一路T3候機樓站)。
2017年03月01日起,L18線L19線整合為78路(二中五緣校區站←→翔雲一路T3候機樓站)。
中文名
L19線
外文名
L 19 Xian
譯 名
廈門L19路
全 稱
廈門L19線
簡 稱
L19
開通時間
2008年09月01日
起 訖 點
縣後站←→翔雲一路T3候機樓站
縣 後 站
首班06:30 末班22:10
T3候機樓站
首班06:30 末班22:10
票 價
上車0.5元,全程0.5元
E通卡刷卡
一次0.3元
車輛類型
普通公交
暫停運行時間
2017年03月01日

L19線公交系統

L19線 L19線 [1]
快速公交系統(Bus Rapid Transit)簡稱BRT ,是一種介於快速軌道交通(Rapid Rail Transit,簡稱RRT)與常規公交(Normal Bus Transit,簡稱NBT)之間的新型公共客運系統,是一種大運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稱作“地面上的地鐵系統”。 多年來,機動車輛的迅猛增長導致交通日益擁擠,公共交通的運行環境日趨惡化,廈門市公交發展亦面臨着嚴峻的挑戰。
廈門市實施新一輪跨越式發展,海島型城市向海灣型城市的轉變,對公交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廈門市政府已經制定《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發展快速公交系統廈門市規劃局進行了“廈門快速公共交通系統(BRT)網絡規劃”相關議題的工作。
廈門將建立一個現代化公交技術配合智能交通運營管理,開闢公交專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車站,實現軌道交通運營服務,達到輕軌服務水準的一種獨特的城市客運系統,廈門建設快速公交系統(簡稱廈門BRT)。
廈門市快速公交系統是目前國內快速公交系統建設中級別最高的公共交通項目,創下了多個全國首創紀錄:全國首創多形式組合、全國首創採取高架橋模式、全國首創一次成網。 廈門快速公交最大的特色是在島內鬧市區建設高架橋,島外新開發地段則規劃設置專用道,這樣就保證了快速公交擁有全程封閉的專有路權,克服了城市公交最難解決的與其他車輛及行人相互干擾的弊端。由於一次性開通3條快速公交,優化公交線路,增設鏈接線,廈門快速公交是國內第一個一次成網的BRT系統。

L19線規劃

BRT一期工程共建4條線路即快1線、快2線、快3線、快4線,總投資約30億元。
快4線線路:廈港樞紐站至灌口樞紐站(成功大道線路)。2011年02月03日快4線(廈門快速公交4號線變更為廈門公交機場專線﹝公交機場專線、機場專線﹞(第一碼頭樞紐站←→機場站)。
廈門快速公交1號線島內段15.3公里,廈門快速公交3號線東芳山莊至前埔樞紐站段2.1公里採用高架橋形式。BRT一期工程共建5座樞紐站,其中計劃在島內建第一碼頭、東芳山莊前埔樞紐站3座,島外嘉庚體育館西柯樞紐站2座。快速公交成功大道專線將是對廈門快速公交1號線廈門快速公交2號線的有益補充,同時在公交客運中起着骨幹的作用。這三條快速公交線的建立與快速公交一號線構成廈門市快速公交網絡,將在最大程度上緩解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拓展廈門市城市開發空間,同時對提高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形象,以及對城市整體發展上都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L19線線路歷史

L19線 L19線 [2]
2008年09月01日起,L19線開始投入運營(縣後站←→國內候機樓站)。L19線鏈接線從BRT縣後站出發經縣黃路、枋鍾路、埭遼路到達國內候機樓返回。乘坐L19線鏈接線,沿途可達飛利浦、聯想光電、太古、國內候機樓等。
2011年07月12日起,根據廈門機場3號候機樓地下停車場施工期間的交通組織方案,枋鍾路上的埭遼路口實行封閉,L19線(縣後站←→國內候機樓站)公交線路調整運營方案如下:線路原翔雲路的“機場候機樓”站移至臨時道路上設置,同時在高崎南五路上增設“高崎南五路站”。
1、線路走向:縣後站始發經雲頂北路、枋鍾路、高崎南十二路、高崎南五路、翔雲三路、翔遠四路、臨時道路到新候機樓站。(國內候機樓站始發)返程經臨時道路、翔遠三路、翔雲三路、翔遠一路、翔雲一路、翔遠三路、翔雲三路、金尚路、枋鍾路接原線路運行。
2、增減停站點:增停:高崎南五路站(往機場,新設);減停:埭遼路口站(往機場)。
3、沿途站點:上行:縣後→縣黃路口→枋鍾路→高崎南五路站→國內候機樓。下行:國內候機樓→紫金礦業→空港新元宿→空港酒店→航油酒店→金尚路口→枋鍾路→縣黃路口→縣後。
4、首末班時間:縣後首班05:50末班22:30,國內候機樓首班05:50末班22:30。
5、票價:上車0.5元,全程0.5元,E通卡0.3元。
2011年08月08日起,L19線調整運營方案。L19線(縣後站←→國內候機樓站)縣後始發經雲頂北路、枋鍾路、高崎南十二路、高崎南五路、翔雲三路、翔遠四路、臨時道路至新候機樓站。返程經臨時道路、翔遠三路、翔雲三路、翔遠一路、翔雲一路、翔遠三路、翔雲三路、金尚路、枋鍾路接原線路運行。增停:高崎南五路站(一對,新設);減停:埭遼路口站(往機場)、金尚路口(往縣後)。
2011年10月01日起,鏈接線L19線(縣後站←→國內候樓站)。
首末班時間調整為:首班06:30,從縣後站發車;末班22:10,從縣後站發車。
2013年01月25日起,機場候機樓站移至翔雲三路(航管同側),結合枋鍾路下穿隧道施工期間的公交線路調整方案,L19線路調整如下:線路走向不變,減停:原臨時道路上的機場候機樓站;增停:翔雲三路上的機場候機樓站。
2013年03月26日起,L19線(縣後←→機場候機樓),“國內候機樓站”將更名為“機場候機樓站”。
2015年04月15日起,為更好的方便旅客出行,翔雲一路中段位置(T3候機樓正前方)的北側已增設“翔雲一路T3候機樓站”,T3候機樓片區的公交線路、站點調整。
1、站點更名:翔雲三路的“高崎T3候機樓站”更名為“翔雲三路T3候機樓站”。
2、停靠站點調整:鏈接線L19線的起訖點調整為(縣後站←→翔雲一路T3候機樓站),線路走向不變,增停“翔雲一路T3候機樓站”和南側的“翔雲三路T3候機樓站”。
2016年08月13日起,雲頂北路的“縣黃路口站”更名為“雲頂北路枋鍾路口站”。
2017年03月01日起,優化調整運營方案:L18線(二中五緣校區站←→BRT雙十中學站)與L19線(縣後站←→翔雲一路T3候機樓站)整合為78路(二中五緣校區站←→翔雲一路T3候機樓站),並調整票價為一票制1元。同時,78路雙向減停L19線的“枋鍾路站”。
1、線路走向:上行:二中五緣校區始發,經惠靈頓路、鍾宅路、枋湖北二路、雲頂北路、枋鍾路、高崎南十二路、高崎南五路、翔雲三路、翔遠四路、翔雲一路至翔雲一路T3候機樓。下行:翔雲一路T3候機樓始發,經翔雲一路、翔遠三路、翔雲三路、翔遠一路、翔雲一路、翔遠三路、翔雲三路、高崎南五路、高崎南十二路、枋鍾路、雲頂北路、枋湖北二路、鍾宅路、惠靈頓路至二中五緣校區。
(注:因軌道交通2號線五緣灣站施工需要,78路雙向臨時繞行環島幹道。)
2、停靠站點:上行:二中五緣校區(改停常規公交站點)、惠靈頓路、禾緣社區、禹洲大酒店、鍾宅紅星美凱龍、湖裏行政服務中心、鍾宅、五緣第二實驗學校、湖裏高新技術園、禾山嶺下、BRT縣後、高崎南五路、翔雲三路T3候機樓、翔雲一路T3候機樓。下行:翔雲一路T3候機樓、紫金礦業、空港新元宿、空港酒店、航油酒店、翔雲三路T3候機樓、高崎南五路、雲頂北路枋鍾路口、BRT縣後、禾山嶺下、湖裏高新技術園、鍾宅、鍾宅紅星美凱龍、鍾宅村口(軌道施工臨時增停)、禹洲大酒店、禾緣社區、惠靈頓路、二中五緣校區。
3、首末班時間:二中五緣校區首班06:10末班22:30,翔雲一路T3候機樓首班06:30末班22:10 [3] 

L19線運行路段

L19線(縣後站←→翔雲一路T3候機樓站)
線路走向:
上行:縣後站始發,經雲頂北路、枋鍾路、高崎南十二路、高崎南五路、翔雲三路、翔遠四路至翔雲一路T3候機樓站。
下行:翔雲一路T3候機樓站始發,經翔遠三路、翔雲三路、翔遠一路、翔雲一路、翔雲三路、翔遠三路、翔雲三路、高崎南五路、高崎南十二路、枋鍾路、雲頂北路至縣後站。

L19線沿途站點

L19線BRT鏈接線縣後站[首班06:30末班22:10]←→翔雲一路T3候機樓站[首班06:30末班22:10]
跨段站點:縣後站——翔雲一路T3候機樓
票價:上車0.5元,全程0.5元,E通卡0.3元。

L19線上行

縣後站→雲頂北路枋鍾路口站→枋鍾路站→高崎南五路站→翔雲三路T3候機樓站→翔雲一路T3候機樓站

L19線下行

翔雲一路T3候機樓站→紫金礦業站→空港新元宿站→空港酒店站→航油酒店站→翔雲三路T3候機樓站→高崎南五路站→枋鍾路站→雲頂北路枋鍾路口站→縣後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