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B集團軍羣

鎖定
B集團軍羣(HeersgruppeB)德國戰略軍團,曾三次組建。①法蘭西戰役中德軍的戰略戰役軍團。1939 年10 月組建。費多爾·馮·博克任司令。
中文名
B集團軍羣
外文名
HeersgruppeB
類    型
戰略軍團
所屬國家
德國

B集團軍羣法國戰役

B集團軍羣前期策劃

波蘭戰役結束後,德國國防軍陸軍司令部按照納粹德國元首、總理阿道夫·希特勒的要求,擬定了黃色方案
根據1939年10月19日陸軍司令部(和阿道夫·希特勒)下達的第一個進軍指令,德國陸軍企圖利用強大的右翼兵力,通過荷蘭比利時北部,擊潰可能位於比利時的法國英國、比利時、荷蘭的軍隊。 [2]  這支兵力由N集團軍級支隊和B集團軍羣(司令為費多爾·馮·博克大將)組成,於下萊因和北艾費爾展開。其中,B集團軍羣由三個集團軍編成。按照設想,N集團軍級支隊將負責擊敗荷蘭軍隊,而B集團軍羣的三個集團軍則從比利時呂蒂希(今列日)南、北兩側,經比利時北部向前推進。 [3] 
1939年10月29日,陸軍司令部對第一個進軍指令做了修改。根據新指令,B集團軍羣所屬的第4集團軍、第6集團軍為第一線,第2集團軍、第18集團軍為第二線,由呂蒂希兩側向前推進,而荷蘭則被排除在作戰目標之外。後來,荷蘭再次被納入作戰計劃中,並由第18集團軍應對。而B集團軍羣的南側則由A集團軍羣負責。 [3] 
1940年2月20日,陸軍司令部再次下達了第三個進軍指令,將原本配屬B集團軍羣的第2集團軍分給A集團軍羣,同時將隸屬於B集團軍羣的第4集團軍交由A集團軍羣指揮。 [4] 

B集團軍羣戰鬥過程

1940年5月,轄格奧爾格·馮·屈希勒爾指揮的第18集團軍和瓦爾特·馮·賴歇瑙指揮的第6集團軍,共23個步兵師、3 個坦克師和1個騎兵師,集結在亞琛以北德比、德荷邊界附近。擔任進攻荷蘭和比利時北部,吸引英法軍主力進入*KW 線,爾後與A集團軍羣協同合圍英法軍主力於敦刻爾克。1940 年6 月,轄第4、第6、第9集團軍和克萊斯特的坦克集羣,共48個師和3個坦克軍,在阿布維爾(Abbeville)-亞眠-線突破*魏剛防線,渡過塞納河向南發展,從西南面迂迴巴黎。法國投降後於同年9月司令部遷住蘇德邊境,後改組成德國中央集團軍羣司令部。

B集團軍羣斯大林格勒戰役

斯大林格勒會戰中德軍的戰略戰役軍團。1942 年4—7 月由德國南方集團軍羣分編而成。司令原為費多爾·馮·博克元帥,由於博克元帥不同意冒進伏爾加大彎曲,被魏克斯取代。初轄馬克西米連·馮·魏克斯大將的第二集團軍、弗里德里希·保盧斯裝甲兵上將的德國第六集團軍。赫爾曼·霍特大將的坦克第4集團軍、亞尼大將的匈牙利第2集團軍。1942年6月底實施沃羅涅日進攻戰役,同年7月中旬起參加斯大林格勒會戰。第6集團軍全軍覆滅,第二集團軍被擊潰,意大利第8集團軍和匈牙利第2集團軍接近被全殲。1943年2月集團軍羣被解散,司令部轉預備役

B集團軍羣駐西線兵團

駐守意大利北部的德軍戰略戰役軍團。1943年8月組建。司令為隆美爾。下轄第10集團軍(馮·菲廷霍夫·謝爾裝甲兵上將)和14集團軍(埃貝哈德·馮·馬肯森大將),共6個步兵師、2個坦克師和1個摩托化旅,配置在意大利北部。同年9 月解除當地意軍武裝並佔領意大利北部。同年11月兩個集團軍轉隸C集團軍羣
司令部則調法國。初轄漢斯·馮·薩爾穆特大將(HansvonSalmuth,1888—1962)指揮的第15集團軍,弗里德里希·多爾曼大將(FriedrichDollman,1882—1944)指揮的第七集團軍和獨立第八十八軍,共38個師。擔負防守西歐,抵禦盟軍的登陸進攻。1944年諾曼底登陸戰役期間增轄傘兵第一集團軍。1944年12月又增轄第五坦克集團軍和黨衞隊第六坦克集團軍,參加阿登戰役,遭重創,後退守萊茵河西岸。1945年3—4 月主力(約瑟夫·哈爾佩大將的坦克第5集團軍和馮·燦根步兵上將的第15集團軍)30萬人在魯爾戰役被盟軍合圍,4—5 月其餘部隊被盟軍殲滅。 [1]  司令先後為埃爾温·隆美爾元帥(1943.8—1944.9)和瓦爾特·莫德爾元帥(1944.9—1945.5)。
參考資料
  • 1.    李巨廉、金重遠 主編.《第二次世界大戰百科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7月:第853頁
  • 2.    馮·埃裏希·曼施泰因 著,戴耀先 譯.失去的勝利 曼施泰因元帥戰爭回憶錄: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5:75
  • 3.    馮·埃裏希·曼施泰因 著,戴耀先 譯.失去的勝利 曼施泰因元帥戰爭回憶錄: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5:76
  • 4.    馮·埃裏希·曼施泰因 著,戴耀先 譯.失去的勝利 曼施泰因元帥戰爭回憶錄: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