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埃爾温·隆美爾

鎖定
埃爾温·隆美爾(德語:Erwin Rommel,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納粹德國陸軍元帥,軍事家。
1910年7月從軍,一戰時隨軍開赴法國,後又在東線與羅馬尼亞人和意大利人作戰,被德皇授予藍馬克斯勳章。一戰後曾擔任過步兵營長、陸軍學院教官。1938年,隆美爾任元首大本營司令。1940年2月,任德軍第7裝甲師師長,使該師贏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1941年1月,希特勒挑選隆美爾中將任駐非洲軍團軍長。他到達北非後,不到兩個月,就扭轉了北非戰局的初期局勢,被提拔為上將。1942年6月,被晉升為德國陸軍元帥。1944年,隆美爾被捲進了密謀推翻希特勒的計劃中,在希特勒的逼迫之下服毒自盡,時年53歲。
隆美爾綽號“沙漠之狐”“帝國之鷹”,與曼施坦因古德里安一起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 [1] 
中文名
埃爾温·約翰尼斯·尤根·隆美爾
外文名
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
別    名
Desert Fox(沙漠之狐)
Imperial eagle(帝國之鷹)
國    籍
德國
民    族
德意志人
出生地
符騰堡邦海登姆市
出生日期
1891年11月15日
逝世日期
1944年10月14日
畢業院校
但澤皇家軍官候補學校
政    黨
納粹黨
主要成就
迅速扭轉北非戰局的初期局勢,創作《步兵進攻》,發展進攻力學
軍    銜
陸軍元帥

埃爾温·隆美爾人物生平

埃爾温·隆美爾早年經歷

1891年11月15日,埃爾温·隆美爾出生在德國南部符騰堡州斯瓦比亞地區布倫茨河畔的海登海姆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年輕的隆美爾的願望是成為一名工程師。
1908年,隆美爾進入格蒙登皇家現代中學讀書,為期兩年。
1910年7月19日,他遵照父親的意願參加了符滕堡王國皇家陸軍,在當地的第124步兵團當軍官候補生。
1911年3月,被送進但澤皇家軍官候補生學校進修,為期8個月。在這裏,他與未來的妻子露西相識。
1912年1月,被授予陸軍中尉軍銜,並開始在124步兵團負責新兵訓練工作,為期2年。
1914年3月1日,被派往烏爾姆第49野戰炮兵團的一個炮兵連服役。8月5日,乘火車開往德法邊境,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9月,因用一支空步槍與三名法國士兵孤身奮戰而晉升陸軍上尉,並獲得了一枚二級鐵十字勳章。因左腿受傷而住進醫院。
1915年1月,離開醫院回到戰場。兩星期後,獲得一枚一級鐵十字勳章。10月,被派往伍爾登堡山地營擔任連指揮官。
1917年的隆美爾 1917年的隆美爾
1916年,隆美爾與露西結婚。同年夏,調離西線戰場,前往羅馬尼亞
1917年,任上尉連長。1月,在羅馬尼亞,因作戰勇敢被授權指揮一支執行衝鋒任務的先遣隊。8月10日,在羅馬尼亞的俄德戰場上左臂受傷。9月26日,被調往意大利北部。11月,在經過庫克山和蒙特山等戰鬥後,攻下隆格諾恩鎮。年底,被德皇威廉二世授予一枚代表着德國軍人最高榮譽的功勳獎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隆美爾第一次參加戰鬥時,他率領3名士兵擊敗了20名左右法軍的進攻。在喀爾巴阡山一次戰鬥中,隆美爾率領部隊沿着一條罕為人知的山路,連續運動50小時,俘獲敵人5000多人,火炮30門。隆美爾兩次負傷,四次獲得軍功勳章。
1918年1月,被派往第64集團軍司令部擔任參謀。11月,德國戰敗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2月21日,離開參謀位置,回到步兵團,重新擔任連指揮官。
從1919年起,他歷任步兵連長、德累斯頓步兵學校戰術教員、戈斯拉爾市獵騎兵營營長、波茨坦軍事學校教員、維也納新城軍事學校校長等職。同年3月,隆美爾到康士坦士湖的弗朗德里查斯芬指揮一個內務安全連。
1920年春,參加鎮壓蒙斯蘭特和威斯伐尼亞工人起義的行動。10月1日,被調往斯圖加特的13步兵團擔任連長。在那裏,他足足待了9年。
1928年,兒子曼弗雷德出生。
1929年10月1日,被派往德累斯頓步兵學院擔任教官。
1930年,晉升陸軍少校
1933年10月,被提升為德國中部哈茲山區駐紮在戈斯拉的第17步兵團第3營的指揮官。
1934年,第一次與希特勒在戈斯拉相遇。
1935年,晉升陸軍中校,被調到著名的波茲坦軍事學院擔任教官。
1936年9月,成為希特勒警衞部隊的指揮官。
1937年年初,所著《步兵進攻》的出版,受到了希特勒的重視。2月,晉升陸軍上校,兼任希特勒青年團作戰部的特別聯絡官。
阿道夫·希特勒與埃爾温·隆美爾 阿道夫·希特勒與埃爾温·隆美爾
1938年,德奧合併後,被希特勒派往新維也納的馬利德希亞軍事學院任校長。
1939年3月,擔任“元首大本營”的指揮官。8月,晉升陸軍少將,並負責德國為入侵波蘭而建立的元首戰時司令部的指揮工作。8月25日,率領元首戰時司令部的警衞營開赴前線。9月3日至26日,負責希特勒到波蘭前線視察的警戒工作。10月2日至5日,二赴波蘭,參加勝利閲兵儀式。
1940年2月,擔任第7裝甲師師長。5月至7月,第七裝甲師在法國戰役中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攻無不克,被稱為“魔鬼之師”。
翌年2月轉任非洲軍司令後,立即對攻入利比亞的英軍發起反擊,迅速扭轉被動局面。後歷任駐非洲裝甲集羣、裝甲集團軍和集團軍羣司令。1942年1月晉上將。同年6月指揮德意聯軍攻克圖卜魯格,將英軍逐至埃及境內,被譽為“沙漠之狐”,晉元帥。同年11月因兵力有限和補給不足,在 阿拉曼戰役中被B.L.蒙哥馬利指揮的英國第8集團軍擊敗,退守突尼斯。 [13] 
1943年2月,德國組建非洲集團軍羣,下轄德國第五裝甲集團軍和德國—意大利第一裝甲集團軍,隆美爾任總司令。2月14日,向艾森豪威爾的美軍發起進攻,重創美軍。3月9日,離開非洲,被調回大本營。他曾對他的兒子曼弗裏德説,他已經失寵了,並認為不能再希望得到任何重要位置。於是,他開始寫回憶錄。3月11日,被希特勒授予騎士十字勳章上佩戴的鑽石。7月15日,擔任駐北意大利B集團軍羣總司令。7月25日,率B集團軍羣調防希臘。11月21日,正式離開意大利。12月1日,開始巡視西線沿海陣地。 [2]  B集團軍羣司令部改駐法國,隆美爾被命令負責沿海要塞工事的構築,即“大西洋壁壘”。

埃爾温·隆美爾被迫自殺

1944年1月10日,隆美爾正式擔任西線B集團軍羣總司令。6月4日,回德國為妻子過生日。6月29日,執意要談政治問題被希特勒趕出會場。7月17日,隆美爾乘車視察前線返回途中遭美軍飛機襲擊,他被摔出車外而負重傷。7月20日,在反對希特勒的集團暴露後,希特勒逮捕了一些軍官。在被逮捕的軍官中,有隆美爾的老戰友和下級,隆美爾曾經親自向希特勒要人。因此,他也成為了希特勒懷疑的對象,他被指控為謀殺希特勒的同案犯。8月1日,召開記者招待會,宣佈自己還活着。9月3日,被解除B集團軍羣總司令一職。10月1日,向希特勒寫了一封長信,表明自己的忠誠。10月4日,陸軍榮譽法庭在其缺席的情況下確定了其參加密謀活動的罪行。10月14日,希特勒派人送毒藥給隆美爾,並傳達了希特勒的允諾:如果服毒自盡,將對他的叛逆罪嚴加保密,併為他舉行國葬,其親屬可領取陸軍元帥的全部撫卹金。否則,將受法庭審判。隆美爾選擇了前者,服毒自盡。10月18日,德國為其舉行國葬。陸軍元老格爾德·馮·倫德斯泰特元帥致悼詞,在悼詞中他高度評價道:“他的心屬於元首。”希特勒為其送葬。此時此刻,希特勒還在利用隆美爾的聲譽為其搖搖欲墜的第三帝國效勞。

埃爾温·隆美爾主要影響

埃爾温·隆美爾指揮藝術

隆美爾勇敢過人,意志堅強,善於隨機應變和施展計謀,以“沙漠之狐”著稱。縱觀其軍事生涯,其軍事指揮藝術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強調攻擊速度
隆美爾認為:快速攻擊有許多好處和優點。一是這種攻擊能給對方造成心理恐慌,促成好打之勢,能擊碎對方的心理防線,用高速衝破對方,使其來不及抵抗。為此,他為了快速進攻,經常藐視種種危險和阻礙。1940年5月,他率第七裝甲師進攻法國不久,便冒着暴露側翼和後方的危險,大膽向前推進,高速度脱離了兵團。他説:“對敵人精神上的打擊,能夠大大補充這種危險帶來的損失”。為了保證衝擊速度,隆美爾帶領全師一個星期沒有睡覺,靠這種快速進攻,隆美爾沿塞納河揮師西進直指魯昂,席捲了法軍右翼,最先抵達了大西洋,在聖瓦勒雷俘獲了未來得及從海上撤退的上萬名英軍官兵。他以一天行軍220英里的高速度在攻擊中佔領瑟堡,抓獲了兩、三萬名俘虜。比希特勒要求的前進速度快了二十多倍。第七裝甲師在閃電式入侵法國的戰役中,俘虜97000名官兵和大量物資,而僅僅損失42輛坦克,為此贏得了“魔鬼師”的稱號,隆美爾本人被授予法國佔領區師級指揮官的第一枚鐵十字騎士勳章。
二是隆美爾認為快有助於速決和全殲敵人,關鍵在於不容對方有一刻調整之機。在非洲作戰時,不給英軍絲毫喘息的機會,越是對方疲憊、驚慌、混亂後退,他越要拼命反擊,以便贏得更大戰果。即便他的部隊跑到能量的極點,哪怕是隻有隆美爾和兩、三輛坦克,他仍高喊:追上他們。直到用盡全身力氣,跑不動為止。1942年1月,隆美爾為了實現攻克埃及開羅的計劃,不顧上司之命和給養困難,決定繼續攻擊。當時,沙漠颳起了風暴,接着又下了瓢潑大雨,他卻全然不顧,僅帶八輛坦克和裝甲車,追擊前方以縱隊退卻的印度師,繳獲了幾百輛坦克,重創了英軍之後,隆美爾率裝甲軍團在不到三個星期裏,前進了600多英里,征服了昔蘭尼加。6月,在十四個小時攻克了要塞重鎮託布魯克,俘虜32000人。接着又一直推進到埃及境內的阿拉曼,儘管裝甲軍團僅剩十二輛可供戰鬥使用的坦克,他還是命令部隊向前攻擊。可見,隆美爾在對方驚慌失措之時,所採取的連續衝擊戰術為他贏得了意外的戰果。 [6] 
二、重視到最前線指揮
隆美爾認為:親臨第一線能夠及時地根據變化的情況靈活指揮。他説:“要想制定一個比戰鬥打響的第一天控制得更好更長久的作戰計劃是不可能的”。基於此因,在歷次指揮作戰中,他總是衝在部隊的最前面。“在任何一個戰鬥最激烈的地方出現,親臨指揮,不用花費大量時間等待別的指揮官——尤其是敵人——所相信的情報”。以便準確掌握戰場全局,根據戰情需要調整部署,作出比較適合實際的決定。他經常帶領指揮部的一小部分成員,坐幾輛敞篷車奔駛在前線各地,在現場確定什麼地方需要炮兵支援,什麼地方該投入增援部隊和給養物資。一次非洲軍攻擊到比爾拉發後,坦克燃料用盡,給養髮生危機。在前線指揮的隆美爾得知後,親自組織1500輛裝載軍需物資的卡車運輸隊,向比爾拉發駛去,恢復了非洲軍的常態。在前線,隆美爾經常在各陣地出現,計算散兵坑能容納幾名擲彈手,確定大炮的位置。他像一名普通士兵一樣迅速卧倒,渾身濕透而又沾滿泥土地站起來繼續指揮作戰。在非洲軍第一次進攻託布魯克的戰鬥中,英軍的坦克突破了德軍的右翼,並衝向德軍逃竄的給養卡車隊,卡車後面是一片混亂中的牽引大炮和高炮部隊。在這危急的時刻,隆美爾出現於幾門重型高射炮前,穩住了慌亂手腳的指揮官和炮手,指揮高射炮平射,擊毀了英軍坦克,解除了危險。
其次,在前線勇敢無畏地指揮作戰,能激勵部隊地鬥志。隆美爾認為:“在前線以無所畏懼地行為來指揮作戰,是受人尊重地騎士風度”。1940年5月,隆美爾率裝甲師跨過拉巴希運河時,右翼機槍營被法軍狙擊手以密集地火力攔阻在鐵路一線。這時,隆美爾登上了鐵路路基,挑戰似地筆直站在對方炮火中,給第四、第七反坦克連指明射擊目標,炮手和炮兵指揮官一個接一個地頭部中彈倒下,隆美爾卻不受對方狙擊火力地影響,以鎮靜無畏地行動指揮部隊消滅了對方地狙擊手。在指揮部隊進攻中,隆美爾所乘地坦克總是衝在最前面,又總是筆直地站在坦克上,大聲激勵士兵向前衝鋒。1942年5月,德軍欲追擊撤退地英軍,但又猶豫不決選擇哪條路線,前鋒坦克連地指揮官在送話器裏對師指揮官喊道:“沿哪條道路前進”。師指揮官尚未作出答覆,師副官道:“那條路,隆美爾在那裏,跟着他。”隆美爾確實在那裏,筆直地站在車上,正穿過戰場上瀰漫地硝煙和密集地炮火衝在裝甲部隊地最前面。“這位將軍總是把他那奇怪而又不可思議地力量傳到官兵身上,甚至直接傾注到每一位士兵身上。”這種奇怪而又不可思議地勇敢無畏構成他地資本,使他在多次危困中得以挽回敗局。
再次,不僅鼓舞了士兵的鬥志,也培養了下級指揮員。他在西線對法國作戰時,對戰地記者説:“在這場戰爭中,指揮官的位置就在這裏,就在前線!我不相信那種椅子上的戰略,讓我們把它留給總參謀部的那些先生們吧!”他對那些不適合前線戰場需要的指揮官怒氣衝衝地喊道:“你應該回德國去。”對一些勇敢的指揮官,則調整他們去前線。一次進攻戰中,有位少將指揮官沒有到前線,他來到這位少將的帳蓬前敲門,責問少將是否知道戰場情況,並説:“英國人正在逃跑。”少將紅着臉登車到了前線,少將喊道:“跟我來,前進!敵人正在逃跑。”起初,達不到隆美爾要求的指揮官很多,後來在他的影響下,便發生了很大變化,作戰中所屬軍官們都能在現場調整部置,並筆直地站在自己的汽車上,以此鼓舞士兵們。 [6] 
三、慣用騙術
隆美爾是個善於造成大量假象迷惑對方,掩蓋自己企圖的行騙高手他多次對部下強調,我們不應該過早地向敵人暴露自己的真實目的,不能把一個具有戰場主人標誌的精明決定隨便暴露給敵人;我們要讓敵人猜測我們的弱點——也就是説讓他們猜測我們的實力,因而,在多次作戰中,隆美爾都施展詭計,使對方受騙上當。1940年5月16日,隆美爾率第七裝甲師到達切豐特恩森林,為了儘快闖過這片森林,以便在天黑前到達馬其諾防線地帶,導演了一出好戲,他命令坦克指揮官們穿過森林,但卻不放一槍,令坦克內的炮手電報員,裝彈手和指揮官一律坐在坦克上搖動白旗大聲喊叫隆美爾本人也坐在一輛坦克上,事實上敵人被這支慶祝狂歡節似的隊伍弄得目瞪白呆,他們沒有向我們開炮,而只是轉過身來驚惶失措地看着我們。第七裝甲師很快穿過森林,到達指定戰場在北非作戰中,有一次為了抵禦英軍重型坦克的進攻,命令士兵把殺傷力巨大的毫米高射炮隱藏起來,再把砍倒的電線杆堆集在一起,刷上油漆,放在顯眼的地方。結果,英軍果然上當,派飛機轟炸了假目標。當英軍坦克發起衝擊時,隱藏的四門高射炮給英軍造成了極大傷亡。為了增強聲東擊西的真實感,隆美爾不惜花本錢,下大氣力搞欺騙行動,以便在對方薄弱的地帶放上強大的兵力,在其疏忽之下發起攻擊。年月,從班加西向東發起攻擊前,下令禁止炮兵用胡亂發射的炮火進行回擊,所有卡車在白天向西運動,然後,在黑夜掩護下,再讓車輛調轉車頭駛回前線,坦克和大炮都做好了偽裝把進攻的命令寫在通往前線的所有客棧的通告牌上,在進攻即將發起時又把一些建築物和海上的船隻點燃藉此暗示軸心國的又一次撤退開始了而此刻隆美爾的裝甲軍團已向英軍側翼發起了攻擊,並以損失三輛坦克,三名軍官和十一名士兵的微弱代價,取得了擊毀英軍”輛坦克和裝甲車門大炮,俘獲名英軍士兵的重大勝利。為了重新向埃及推進,隆美爾用上了蓄備已久的欺騙工具:把飛機發動機安裝在改裝成坦克的卡車上,再安上一個大風扇似的螺旋槳。隆美爾命令我們必須把手頭所有的車輛用來揚起灰塵,以便使敵人誤認為是我們的主力進攻前,安裝螺旋槳的十輛卡車在英軍正面陣地前遙遠的沙漠中開始兜圈,怪天的塵埃遮住了西沉的太陽,使英軍誤以為德軍主力在那裏集結隨即,德軍又從英軍側翼攻擊,把英軍擊退到埃及境內。英軍因隆美爾能根據沙漠地形,氣候特點,巧施騙術,靈活指揮作戰,常常變被動為主動以少勝多,而稱他為“沙漠之狐”。 [6] 
四、注意創新
隆美爾是一個專心致志、全神貫注于軍隊生活的指揮官,他對無聊的事漠不關心,但對與軍事有關的東西則不放過,不侷限於書本,他能根據實際情況創造發明出新的戰術及理論。主要有:
1.煙火開屏
在入侵法國的戰鬥中,為了找出那些村莊有敵軍駐守,他發明了著名的煙火開屏——整個裝甲團一起開火,以此引誘敵方暴露自己的位置。如果敵軍駐守的是一片森林,乾脆長驅直入,各種武器一齊射擊,不分青紅皂白地衝進去。煙火開屏給隆美爾帶來許多好處,“事實證明,要取得勝利,最重要的是重創敵人。我所命令的那種所有武器一起開火,闖入敵陣以及不到敵人破壞我們的坦克不停火的辦法是十分有效的。這樣做雖然消耗了許多彈藥,但減少了坦克的損失和人員的傷亡。敵人對這種辦法毫無對策,甚至連許多重型坦克也紛紛投降”。據此,隆美爾總結出一條經驗:兩軍對陣,誰先用火力壓制住對方,誰就往往可以獲得勝利,在靜止時等候戰況發展的人常常總是被對方擊敗。因此,即使不曾發現對方準確目標,也要用煙火開屏,先發制人。
2.編隊前進
在部隊向前攻擊中,整個裝甲師形成盒式隊形,坦克擔任前鋒和側翼,反坦克營和偵察營居後,核心是指揮部和步兵團。進攻時,坦克在前噴射火焰,破壞對方的裝備,壓毀鄉村農舍,負責開路,輕型運輸車緊跟着坦克在齊腰深的玉米地裏沿着被壓出的道路前進,整個裝甲羣以不可抵抗之勢,跨過開闊和起伏不平的鄉村地區。他認為在這種現代戰爭中,步兵同裝甲部隊密切配合,能發揮出空前的能動性和打擊力量。在攻擊法國時,隆美爾用這種陣容,以平均每天80英里的速度前進,取得了許多勝利。戰後這一理論受到了各國軍隊的重視。
3.海灘作戰
隆美爾在防守大西洋壁壘時重申:最好是在灘頭就殲滅大規模入侵的敵軍。他説“敵人一進攻,我們的後勤補給就無法把飛機、汽油、火箭、坦克、大炮和彈藥送上前線,這就要求我們排除在陸地範圍內作戰的可能性。有效的防禦是在海灘地帶,只有那裏,敵人的力量最為薄弱。”按此思想,隆美爾創造了帶韌性的多層次海岸防禦體系。他要求,在對方的登陸艇靠攏海灘之前,等待敵人的必須是排成陣勢的水雷,暗伏在水下的樁子與障礙物;海灘後面是遍佈地雷的死亡地帶;其後是嚴陣以待的步兵和大炮;最後是精鋭的裝甲師坦克和大炮均已挖壕固守,各就各位,隨時可以用炮火轟擊海灘。海灘障礙物包括:四方體鋼筋混凝土、多層次排列楔形反坦克混凝土、右角是把鋼樑焊接起來的犬牙交錯的捷克式環形築壘陣地以及其它怪狀障礙物等等。隆美爾在這些障礙物上又搞了新發揮,命令士兵把地雷緊緊捆在怪形障礙物上,同時插上鋒利的“鐵刺”和參差不齊的鋼板,使其像罐頭刀那樣,可以把登陸艇的船身撕裂。為了克服海上水雷的短缺,用萬顆廢炸彈嵌在水泥障礙物上,並在其上部安置一塊木板作為臨時觸發器,以炸穿登陸艇的底部。為了防止快速登陸,隆美爾又命令部隊在海灘上對着海面架設強力探照燈,設想在登陸艇碰上障礙物之前,就用燈光把對方照得眼花繚亂,以阻擋其行動。隆美爾還把自海岸伸出六里長的地帶引進海水,淹沒田野。所有海內障礙物、水雷、強力探照燈,海灘地雷及攔河築壩的一片渾洋同海岸防守部隊交織成一體,構成了一個海灘死亡地帶。這種韌性防禦體系對防止盟軍登陸起到了一定阻礙作用。
艾諾·瑪·林特倫説:隆美爾根本不是一個偉大的戰略家,他缺乏總參謀部所必需的那種訓練;這就使他必然陷入一種極為不利的處境.格德 · 馮 · 倫斯德陸軍元帥曾評價隆美爾‘只配當一名師長,不可能比這更高了’.他的部下格哈德馮 · 施維林將軍也説:‘從他的過失裏學到不少東西’ . 1941 年希特勒給在北非作戰的隆美爾規定的任務是鞏固陣地並牽制英軍.任何必須的有限的進攻行動均不得超過小股部隊的兵力.而隆美爾為了贏得正面戰場的勝和,沒有服從那些限制行動的命令,從的黎波里一直打到託布魯克,戰線拉長 l , 000 多英里,造成德軍兵力、物力和精力的三大危機.當德軍進攻埃及境內的阿拉曼時,緩慢而易遭襲擊的卡車運輸隊便不能保障前線作戰,德軍在英軍強大的攻勢下只好潰退.為了保存實力,隆美爾帶着七萬多人在沒有受到嚴重損失下行程 2 , 000 多英里,從埃及退到利比亞,又退到突尼斯.並把戰略全局拋到一邊,想放棄非洲到意大利,最後退至阿爾卑斯山一線作戰.隆美爾作為獨擋一面的高級指揮員,僅僅為非洲軍團的利益.使巴爾幹半島首先暴礴在盟軍進攻之下.又使德國南部遭受盟軍的戰略轟炸,導致意大利在 1943 年脱離軸心國.這些不能不説是一個高級指揮員所犯的重大錯誤.綜上所述,隆美爾在軍事史上的地位完全出於戰場上的成功.也就是出於其戰術天才,而非出於其戰略創見。 [6]  [6] 

埃爾温·隆美爾西線作戰

隆美爾在裝甲車上 隆美爾在裝甲車上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終於發動了準備已久的侵略戰爭。在西線,德軍採取閃擊戰術,只用了十幾天的時間便越過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繼而侵入法國。在向法國的進攻中,隆美爾擔任第4軍團第7裝甲師師長,負責突破繆斯河向瑟堡入侵的任務。越過法國邊界後,隆美爾的前衞部隊一直尾隨撤退的法軍第1、第4兩個騎兵師前進到達繆斯河,位於地南特和豪克斯的兩處橋樑已被法軍炸燬,隆美爾的裝甲師渡河受阻。
1940年5月13日,隆美爾不顧法軍炮火的轟擊,來到岸邊,瞭解敵情,尋找渡河位置。他發現法軍在河西佔據着有利的隱蔽地形,用重炮封鎖繆斯河,使德軍很難找到他們的準確位置;這裏的所有渡河工具幾乎都被法軍擊毀,只要德軍一出現,就有被殲滅的危險。經過現場偵察,隆美爾認為只有用強大的炮火壓住西岸所有被懷疑是敵軍隱伏的地區,方能使德軍渡過繆斯河。
於是,隆美爾調來炮兵,在渡河前又下令燃燒沿岸一帶房屋充作煙幕。然後,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開始強渡。強渡時,隆美爾乘坐第一批船,直接進行指揮。當在西岸建立了一個立足點之後,隆美爾又立即返回東岸,來到第2步兵團的渡河點。第2步兵團有一個連的工兵正在架設一個八噸式的浮筏,他立即命令改換為十六噸式。隆美爾下達這一命令的目的,是要讓一部分戰車儘早渡河,不然,已經到達西岸的步兵將會遭到法軍的戰車與大炮的襲擊。不出所料,載運戰車的浮筏還沒有抵達彼岸,法軍已經發動了反擊。第二天上午,第一批十五輛戰車在西岸登陸。隆美爾即指揮河西岸的德軍向廕庇在森林裏的法軍進攻,掩護後續部隊渡河。德軍突破繆斯河防線,給法軍造成了嚴重威脅,法軍遂放棄繆斯河防線向後撤退。隆美爾率領先頭部隊緊緊追擊從繆斯河撤退的法軍,他以戰車團為先鋒,用炮兵作掩護,快速前進,把友鄰部隊遠遠地甩在後面。

埃爾温·隆美爾先發制人

1940年6月5日起,隆美爾的裝甲師已經開始從索穆河北岸向南岸發起進攻。索穆河上的公路橋,在法軍撤退時已經被炸燬,只有兩座鐵路橋和兩座旱橋沒有破壞。隆美爾在向索穆河南岸發動進攻前,首先以強大的炮火對這幾座橋樑作封鎖性的射擊,當佔領這四座橋後,即令戰車、其他車輛和步兵迅速通過。6月6日,隆美爾的裝甲師已在索穆河南岸像演習一樣,以疏開的戰鬥序列,越野前進。裝甲車打頭陣,一面走,一面戰鬥,前進的速度恰好使步兵可以跟得上。這一天,德軍前進了十二英里,第二天前進了三十英里。隆美爾裝甲師於6月20日攻到色當,把法軍打敗 [1] 
隆美爾在對法作戰中總結出一條經驗:在兩軍對戰中,誰先用火力壓制住對方,誰就往往可以獲得勝利;在靜止時等候戰況發展的人,常常總是會被對方擊敗。因此,即使不曾發現對方準確目標,也要先發制人。他認為時間的集中重於空間的集中,速度足以抵消數量的優勢,彈性可視為奇襲的工具。
隆美爾喜歡首先利用88mm高炮打擊敵方坦克,緊接着指揮大規模坦克集羣進行衝擊。

埃爾温·隆美爾沙漠之狐

1940年6月,正當法西斯德軍進攻法國的時候,意大利則一面向英法宣戰,一面乘機出兵北非,進攻英屬埃及和索馬里,企圖奪取蘇伊士運河,控制地中海直通印度洋的通道。12月,英軍開始反攻。意大利軍隊被迫向利比亞境內撤退。1941年初,英軍在利比亞的託布魯克登陸,對從埃及撤退的意軍進行夾攻,經過兩個月激戰,意軍十個師被殲。1941年2月6日,德軍決定派一個輕快師、一個裝甲師去援救意軍。隆美爾被任命為援救意軍的德國非洲軍的軍長。
從2月11日起,隆美爾開始到非洲戰場瞭解情況,發現英軍已經佔領了本海齊,並準備向提波里坦尼亞境內進攻。於是,隆美爾首先命令意軍必須堅守塞爾提海灣地區的提波里坦尼亞防線。因為這條防線既可以防止英軍繼續深入,又可以使德國空軍在非洲有一個可供作戰的必要空間,以便向英軍發動閃電式的進攻。但是,面臨的問題卻是兵力不足。如果等待德軍的兩個師全部到達,再阻止英軍的進攻就太遲了,只有一個團,提波里城的意軍在遭到失敗之後士氣又大為低落,多數軍官已經捆好了行李,希望能夠早日撤回意大利;為了阻止英軍的繼續進攻,隆美爾決定利用現有兵力,包括即將到達的第一批德國援軍在內,並已要求空軍對本海齊港口發動一次空中攻擊,炸燬英軍通向本海齊的運輸路線,破壞英軍的增援。隆美爾的計劃遭到意方的反對,意大利的一些軍政官員在本海齊地區置有產業,不願意向那裏轟炸。意軍則不相信能守住塞爾提地區和阻止英軍進攻。意軍在隆美爾的堅決主張下,轟炸了英軍通向本海齊的運輸線,1941年2月14日派出一個師向塞爾提增援。同一天,德軍的先頭部隊--第三偵察營和一個戰防炮營也到達了提波里港,二十六小時後就開到了最前線,隆美爾正式接管了前線的總指揮權。
埃爾温·隆美爾
埃爾温·隆美爾(19張)
1941年2月底,隆美爾獲得敵方一個新情況,英軍王牌第7裝甲師撤回埃及,進行休整和補充;它的戰區由剛從英國調來、都是新兵的第2裝甲師的一半兵力來接管。澳軍第6師也調換了第9師,而該師有一部分因補給上的困難還未開到前線。英軍敢於這樣作,是因為他們認為德國前來支援的兵力很少,不敢貿然行動。與英軍的想法恰恰相反,隆美爾沒有等待德軍全部到齊,便利用英軍調防、輕敵的有利時機和條件,採取了大膽的進攻行動。此時,德軍第5戰車團和意軍一個師已經開到前線。1941年3月15日,隆美爾把德國和意大利的軍隊組成混合縱隊,從塞爾提向穆爾祖赫發起進攻,迅速向南挺進了四百五十英里。這次行動,給了英軍意想不到的打擊,同時還獲得了在非洲條件下作戰怎樣進行裝備和如何長途行軍的經驗,為以後的進攻打下了基礎。
1941年3月24日清晨,隆美爾指揮德軍又攻佔了艾阿格海拉地區的要塞、水源地、飛機場,英軍撤到阿吉打比亞地區。英軍撤到阿吉打比亞地區後,即佔領了可以控制這一帶高地的梅爾沙隘道以及比爾鹽水沼地以南的高地,並在那裏構築工事,準備固守。這時,隆美爾面臨的問題是,等待兵力在5月底到齊之後再進攻,還是馬上就行動。如果等待後續部隊到齊再行動,那麼,就急需解決水源問題,因佔領地區的水源已經枯竭。同時,還會使英軍利用這段時間構築起堅固的工事,其結果將使德軍付出更大的代價。不然,就只能使用現有兵力向梅爾沙隘道進攻,以求在一鼓之下擊敗敵人。隆美爾決定不給英軍喘息機會,以最快的速度去打擊敵軍,變被動為主動。
隆美爾在前線視察 隆美爾在前線視察
3月31日晨,在英軍立足未穩的時候,德軍開始向梅爾沙隘道進攻。雙方經過一天的激烈戰鬥,德軍於傍晚佔領了該隘道,第二天,德軍又向阿吉打比亞發起攻擊,也是用了一天的時間便佔領了阿吉打比亞周圍的地方。在這次戰鬥中,隆美爾為了不讓敵軍知道自己的實力,他用汽車改裝成許多假戰車,迷惑敵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於隆美爾靈活使用機械化部隊,不給敵軍喘息機會,所以,不到一個星期,英軍就從昔蘭尼加的西界陣地後退了二百多英里;不到兩個星期,英軍從昔蘭尼加的東界後退四百英里,只剩下了一支被圍困在託布魯克的部隊。德軍因為隆美爾指揮作戰靈活,能夠根據沙漠地形、氣候等特點用兵,常常以少勝多、從被動變為主動,而稱他為“沙漠之狐 [2]  ”。
1942年的隆美爾 1942年的隆美爾 [3]
為何隆美爾以劣勢兵力卻幾乎能每戰必勝?主要原因是他能認清沙漠戰爭的特殊性質。北非是裝甲兵的理想戰場,誠如隆美爾自雲:“在一望無涯的沙漠上,摩托化部隊能發揮其最大威力。”英國人則深受所謂“步兵心靈”的影響,所以雖享有數量優勢但還是不能發揮其應有的功效。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隆美爾本人又是一位著名的步兵戰術專家,其所著《步兵攻擊》一書早已成為權威名著,但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卻一躍成為裝甲名將,所以其心靈的彈性實不可及。事實上,他不僅善於運用裝甲兵,而且更善於運用步兵來配合裝甲兵。誠如其自雲:“裝甲部隊為摩托化軍團的核心,其他部隊都是輔助性的,應繞着核心旋轉。應儘量用戰防武器來消耗敵方裝甲,而把自己的裝甲兵保留供決定性打擊之用。”
英軍兩次攻擊(“簡短作戰”和“戰斧作戰”)的失敗又暗示戰術趨勢已有新改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防禦相對攻擊居於優勢,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此種趨勢完全倒轉過來。裝甲兵的閃擊幾乎勢如破竹,令人以為攻擊必然能夠壓倒防禦。但隆美爾卻證明,即令在北非沙漠那樣開闊地區中,對於防禦戰術若能作巧妙運用,也仍能擊退優勢敵軍的猛烈攻擊。這也正是所謂“機動防禦”觀念的萌芽。事實上,攻擊與防禦是一體的兩面,善戰者必須同時運用而不可偏廢。一般人還有一種誤解,以為沙漠地區是無險可守,實際並非如此。儘管是沙漠,其中還是有若干要點,例如隘道、山脊、要塞等,可用作防禦的基礎,尤其正因為可守之地甚少,遂更增加這些要害的戰略價值。整個北非戰役幾乎都是以這種據點來作為發展的基礎。 [3] 
1942年的隆美爾與希特勒 1942年的隆美爾與希特勒
英軍撤到託布魯克後,丘吉爾與參謀長委員會密商時,指出:“放棄託布魯克要塞看來是不可思議的。”於是,向此地派了大量的增援部隊,以加強防守,雙方形成了拉鋸戰。1942年6月,德軍才攻克託布魯克要塞。希特勒為了獎賞隆美爾這一次勝利,把他提升為元帥。當時的隆美爾只有51歲。
埃及阿拉曼戰爭博物館中的隆美爾半身像。 埃及阿拉曼戰爭博物館中的隆美爾半身像。
不久,英軍派蒙哥馬利中將來與德軍交戰,此時德軍彈藥和糧食都已經不足了,因此在阿拉曼戰役中蒙哥馬利擊敗了德軍,此後,德軍在非洲戰場便連遭到敗績 [2] 

埃爾温·隆美爾歷史評價

隆美爾登上《時代》週刊 隆美爾登上《時代》週刊
時任英國首相温斯頓·丘吉爾:這個人一到北非,便以閃擊戰術屢敗我軍,不僅挽救了處於危險中的意大利軍隊,而且還扭轉了整個北非戰場的戰略態勢,僅數月的時間,他就吞噬了我軍在北非戰場上的所有戰果,並把戰線推到阿萊曼地區。為此,人們都稱他為“沙漠之狐”。一個勇敢的對手在同我們作戰,雖然我們雙方在戰爭的格鬥中相互攻殺,但請允許我説,他是一位偉大的將軍。 [4] 
德國歷史學家弗蘭茨·梅林:①埃爾温·隆美爾就是在軍事上為法西斯軍國主義者對外侵略擴張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的典型代表。隆美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的名將,深得希特勒的器重。……在德國入侵法國時,他指揮的第七裝甲師進展神速、挺進最遠,被稱為“魔鬼之師”;在北非戰場上,他指揮德國的非洲軍團在兵力相差懸殊,戰場環境惡劣的情況下屢敗英軍,並一度進抵阿拉曼、逼近埃及的開羅城;在盟軍大規模反攻時,他又成功地組織了千里大撤退,被稱為“沙漠之狐”;在擔任B集團軍羣司令時,他主持修築了著名的“大西洋壁壘”,並指揮了諾曼底抗登陸作戰。為希特勒的心腹愛將,他為納粹德國付出了犬馬之勞,立下了赫赫戰功,成為德國國防軍26位元帥之一。②從某種意義上説,隆美爾是歷史上的幸運兒。他不僅在生前就已紅遍德國、婦孺皆知,而且在希特勒納粹政權覆滅後,其他法西斯幫兇一個個變得臭名昭著,被世人所唾棄的情況下,隆美爾的名聲反而扶搖直上。 [5]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馬駿:①“戰術巨人、戰略侏儒”這個特點,和隆美爾的成長經歷有關。……隆美爾軍事生涯中最厚重的崗位卻是在戰術一級。即使他那本風靡一時的《攻擊中的步兵》,也是戰術教材。儘管他進入過統帥機關,但只是希特勒的警衞軍官,沒有參與過戰略謀劃。因此,隆美爾作戰,戰術方面的確打得有聲有色,但是戰略方面卻欠缺許多。②軍事領域充滿了細節。那些看起來非常偶然的細節往往會影響軍人的一生。忽視細節,就是忽視自己的命運。隆美爾的一生或許證明了這一點。 [11] 

埃爾温·隆美爾軼事典故

埃爾温·隆美爾執子之手

隆美爾夫婦 隆美爾夫婦
隆美爾和夫人露西·莫林(後名露西·隆美爾)女士的愛情故事也為人們所稱道,從中也可窺得這位“沙漠之狐”真實的一面。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隆美爾的愛情觀,可以用“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青年時代的隆美爾性格堅毅,靦腆內向,不吸煙,不飲烈酒,不近女色,始終過着嚴謹的斯巴達式的禁慾生活。1911年3月,隆美爾被送進但澤皇家軍官候補生學校進修,為期8個月,而他卻很少去體驗這座海濱城市燈紅酒綠的夜風景。那時的但澤常常舉行軍官舞會,這些青年學生以及一些當地名門的女兒都會被邀請參加。在一場夏日的舞會中,隆美爾認識了一位名叫露西·莫林的17歲少女,並對之展開瘋狂的追求。露西是來但澤學習語言的,她身材小巧,有着拉丁血統、略顯堅毅的臉龐和黑色的頭髮,舞跳得十分出色。她一開始並不喜歡隆美爾,認為他過於嚴肅,和自己活潑的性格並不相稱,但當隆美爾戴起單片眼鏡惟妙惟肖地模仿其普魯士的軍官們時,她還是被他逗得哈哈大笑。兩人迅速陷入熱戀當中。根據露西女伴的回憶,“隆美爾把露西寵得幾近嬌縱,他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最親愛的露,有什麼要求你就説吧’,到後來,簡直把她寵得像一個潑婦。如果她不喜歡她的哪個女伴,其他人就必須一起排斥。”這樣看來,也不難理解當1944年隆美爾夫人和高斯的夫人發生口角後,隆美爾為何不留情面地把高斯趕了出去。
在軍校的學習生活中,隆美爾除去日常的學習、操練,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在了給露西寫情書上。這個習慣即使是在日後逐日吃緊的北非戰場也沒有改變。在北非,隆美爾每天都要給露西寫一封信,有時甚至是幾封。有的信工工整整,傾吐着閒暇時光的思緒,有的則寫在文件、日曆等部隊用品的背面,往往由他口述,副官執筆。在戰爭結束後,露西保留着北非期間隆美爾給她寫的1000餘封信。這些信後來被美軍搜查走了。有趣的是,由於落款統統是“你的埃爾文”,所以這些信件並沒有被歸入隆美爾的材料中,而是另開了一個“埃爾文”的户名。直到戰後很多年,這些信件才輾轉回到露西手中。

埃爾温·隆美爾私生傳言

據英媒披露稱,1910年,還是下級士兵的隆美爾在南德服役,愛上18歲的少女沃爾布加·施德默。隆美爾曾發動了綿綿不絕的情書攻勢。據沃爾布加72歲的外孫約瑟夫·潘透露稱,這批情書共包括150封信件和照片,當時由於納粹政府擔心私生女會影響到隆美爾的仕途,而封鎖了所有信息。
1928年,當她得知隆美爾的妻子露西懷孕後,沃爾布加吞食了大劑量藥物自殺。家族對外解釋是:沃爾布加死於肺炎。沃爾布加自殺後,女兒格特魯德成了隆美爾與沃爾布加唯一的聯繫,格特魯德與隆美爾通過書信來往,來了解她的父親和母親。 [12] 

埃爾温·隆美爾幾件小事

隆美爾體質羸弱,不得不通過以後的鍛鍊來強健體魄。在斯圖亞特當連長時,他不僅要求他的士兵不停地運動,順便也捎上露西不讓她閒着。他讓露西去河裏學習游泳和划船,害得露西第二天就瘸着腿抱怨:“我游泳時就像一隻旱鴨子!”有一次她不小心把船弄翻了,撲騰在水裏,這次意外讓他差點失去了她,從此他再也不逼着她學游泳了。不過在假期裏,隆美爾又改變了主意,他強拉着露西去滑雪,而露西對這種艱苦的運動充滿厭煩,她乾脆抱着膝坐在雪裏一動不動,不停地向隆美爾抱怨“天氣可真冷!”無可奈何地隆美爾只得把她送回家去。
不僅如此,他還花了不少時間教育獨生子曼弗雷德。再波茨坦陸軍學院任教官時,他命令8歲的曼弗雷德學習游泳,他讓孩子爬上跳板的頂端後再往下跳,並把所有的學院召集起來觀看以“培養曼弗雷德的勇敢”。曼弗雷德大喊:“我不想往下跳!”“為什麼?”小傢伙理直氣壯地説:“我珍惜自己的生命!”“沒關係,我帶着游泳圈哪!”“萬一游泳圈炸了怎麼辦?”“那我會下去救你的!”隆美爾漲紅了臉,大聲吼道。曼弗雷德再跳台上注視着父親:“你穿着馬靴呢,除非你把它脱掉。”隆美爾拒絕了,曼弗雷德從跳台上走了下來,和露西一樣,游泳事件不了了之。
還有一次,隆美爾把兒子帶到軍事學院學騎馬,可孩子太小了,腿太短,只能把雙腳塞進馬鐙皮帶裏。馬掙脱了繮繩,拖着只有一條腿掛在上面的曼弗雷德跑了30米遠,孩子頭上劃破了一個口子。隆美爾嚇壞了,他悄悄塞給了曼弗雷德一塊硬幣:“回家後,告訴你媽媽這是你從樓上不小心摔下來的”。很顯然,騎馬計劃也泡湯了。
1944年,隆美爾負責大西洋壁壘的防務工作。一次,他從前線歸來,正巧碰到一羣空軍女官兵們。當時的隆美爾在國內是全民偶像級人物,經常收到女孩子寄來的巧克力和情書。女兵們看到崇拜的元帥就在眼前,把他圍在屋子裏讓他簽名留念。這些漂亮姑娘身上濃郁的香水燻得他有些難以自制,他突然推開她們衝了出去,他的參謀長奇怪的問他怎麼了。“這些姑娘實在是太迷人了,我幾乎難以自制。但我不能背叛露西,露西已經成為了我的生命,背叛她就是背叛自己的生命”。

埃爾温·隆美爾戰後故事

隆美爾之墓 隆美爾之墓
隆美爾被希特勒秘密處死後,露西沒有時間沉浸在失去摯愛的悲痛中,她不僅要帶着家人避免盟軍的轟炸和進攻,還要不斷提防着來自德國蓋世太保的調查,他們生怕她走漏了隆美爾真實的死因。 她把丈夫的重要文件都埋在了地下,其餘分散着藏起來,但仍有一部分文件沒有躲過盟軍的搜索和小偷的光顧。直到二戰後,這些文件才重見天日,被美軍奪走的也歸還了大部分。李德哈特根據這些文件寫成了著名的《隆美爾戰時文件》。

埃爾温·隆美爾給家人的信

隆美爾簽名 隆美爾簽名
隆美爾本是個愛家的軍人,和大部分軍人一樣會定時地寫信回家,寫的信主要是給妻子的,只有極少部分是給兒子曼弗雷德的。信中有對軍隊的直接描述,行軍計劃,以及對希特勒的部分描述,這些都是歷史學和軍事學的寶貴材料。一次隆美爾的信被敵軍獲得,不過敵軍沒有及時閲讀,隆美爾慶幸的同時之後寫信也謹慎了。而正是這些給妻子的信成了研究二戰軍事,德國軍事體系,以及隆美爾軍事戰術的重要資源。

埃爾温·隆美爾主要作品

隆美爾用過的相機 隆美爾用過的相機
《步兵攻擊》是一部關於步兵戰術的軍事著作,於1937年出版,是隆美爾根據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作戰經歷撰寫而成的。出版後立即引起了德國軍方的重視,隆美爾正是因為這本書而獲得了希特勒的重用。《步兵攻擊》在西方被廣泛應用到軍事院校的教學領域,美國在1943年曾出版過此書的刪節本,作為陸軍戰術的教學之用。書中的核心思想就是進攻,指出步兵的進攻要以猛烈火力作為支援,因此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就要用火力壓制對方。在作戰方法方面,該書認為最好的戰術就是欺騙敵人,用心理戰摧毀敵人的信心和鬥志也是行之有效的。該書還強調了協同作戰、偵察和警戒以及修築防禦工事的重要性。 [10] 
隆美爾戰時文件》又名《隆美爾文件》,由英國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編輯整理出版。該書彙集了隆美爾自1904年的法國戰役至1944年底的戰時筆記、日記和書信。全書共5篇23章,約52萬字。其中第8、20、21、22章分別由拜爾林和曼弗裏德執筆補寫。該書記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隆美爾在非洲指揮作戰的詳細過程和1943年意大利戰役的經過,對隆美爾在西線作戰情況和他最後的日子作了比較詳細的介紹。該書對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軍隊的作戰指揮和閃擊戰理論及其戰術運用,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9] 

埃爾温·隆美爾人際關係

拜見希特勒 拜見希特勒
埃爾温·隆美爾的祖父和父親是教師,後來都成為中學校長。母親是原符滕堡行政長官的女兒。隆美爾有個哥哥曼弗雷德(Manfred)與姐姐海倫娜(Helene)和弟弟蓋哈德(Gerhard)、卡爾(Karl),其中曼弗雷德在年幼時即去世。

埃爾温·隆美爾人物爭議

矛盾中糾纏
隆美爾
隆美爾(19張)
在私人生活和職業生涯方面,隆美爾一生充滿了矛盾,內心充滿了彷徨。埃爾温·隆美爾本想成為一名工程師,但是當教師的父親卻讓他去參軍。他服從了。“本來我父親是個幻想者,是個軟弱的人,只有在軍隊裏他才被鍛鍊得堅強了。”父親一開始讓他把他送去炮兵部隊,無奈炮兵不收留看起來體質羸弱的隆美爾。老隆美爾想辦法為兒子寫了一封推薦信,在信中把他描繪為一名“體格健壯的運動員”。直到一番折騰之後隆美爾才被符騰堡步兵124團所接受,開始了自己的軍人生涯,不久後被送往但澤皇家軍官候補生學校,在那裏收穫了他的中尉軍銜和愛情。
1933年當帝國總理的希特勒覺察到隆美爾喜歡追求聲望和榮譽後,便利用了他的這種心理。1934年,希特勒和隆美爾在戈斯拉爾第一次會面,一部彩色電影顯示了希特勒是如何檢閲一支儀仗隊的。在希特勒身後是一位戴着鋼盔的矮小、瘦弱的軍官(隆美爾),他把希特勒襯托得特別高大。1939年,在德國國防軍襲擊波蘭前不久,隆美爾被提拔為元首大本營的指揮官,並且沒有經過總參謀部的培訓就被晉升為少將。
反抗希特勒
運籌帷幄 運籌帷幄
早在北非戰役期間,隆美爾就預料到德國將會輸掉這場戰爭。地中海上的補給線已不再起作用,因為盟軍破譯了德國密碼並將德國軍艦一艘艘地擊沉。這時從柏林發來一道命令,讓他們堅持下去。隆美爾沒有聽從,他大罵希特勒:“這簡直是瘋了!”隆美爾又冒了一次險。他把非洲軍從幾千公里以外撤回,這成為了戰爭史上閃光的一頁。
1943年3月初,隆美爾不得不離開非洲。希特勒授予他騎士勳章,但是“沙漠之狐”自己清楚:“我已經失寵了。”
1943年11月,隆美爾出任法國西線陸軍B集團軍羣司令,主要負責加強“大西洋壁壘”的防禦工事。據説他還組織人員加固法國沿海的防務以阻止盟軍登陸。隆美爾已看出“敗局已定”,儘管如此,他還是飽滿的精力和熱情去執行新的任務。雷米確信:“對現實形勢的估計和對希特勒的忠誠,這兩者之間的矛盾折磨着隆美爾,使他內心飽受煎熬。”
直到最後隆美爾還希望説服希特勒下台。這位元帥一直把一份列舉了元首錯誤決定的備忘錄帶在身邊,直至他被迫服毒身亡的那天。
末路英雄之死
隆美爾 隆美爾
“沙漠之狐”是納粹分子還是抵抗運動的鬥士?傳記作家雷米説:“埃爾温·隆美爾兩者兼具。”但這樣説並不準確,因為他至死忠於第三帝國,他被人誣陷了。
1944年10月14日12點,蓋世太保的劊子手把隆美爾在黑爾林根的住所包圍起來。一輛大卡車擋在路口。為了防止隆美爾外逃,慕尼黑斯圖加特之間的公路也被封鎖了。陸軍人事署長布格道夫和侍衞長梅塞爾帶來了隆美爾的死亡邀請。他們彬彬有禮地對隆美爾説,希望和他單獨談一談。
幾分鐘後,隆美爾獨自走出書房,面如死灰。過了一會兒才緩緩對家人講:“我在一刻鐘之內即將死去,死在自己人手裏是很令人傷心的。但是這座房子已經被包圍,希特勒指控我犯了賣國罪。總算是他的好意,顧念我在非洲的戰功,已准許我服毒自盡。兩位將軍已經把毒藥帶來了,只要三秒鐘即可生效。如果我接受,他們不會像平時慣例那樣誅連家屬,也就是你們而言。他們也不會加害我的僚屬。”他又繼續説,“只要有一點風聲透露出去,他們就認為無遵守協議的必要了。”
兒子問他:“難道我們不能自衞嗎?”
“那完全不在考慮之列。寧可死一人,而不要大家在亂槍中喪生。況且,我們也沒有充足的彈藥。”
他只有十分鐘的告別時間。他加快語速説:“他們一切都已經有了最精密的準備,我死後還可以受到國葬的榮典。我已經要求在烏爾姆舉行。在一刻鐘之內,你,艾丁格,就一定會接到一個從烏爾姆瓦格納醫院打來的電話,説我在途中因為中風死去了。”
隆美爾套上褐色的非洲軍團的制服,把小狗鎖在書房,環視四周後,帶走了他最後的榮譽——元帥權杖。
隆美爾坐在車後座的右邊,車門被關上,奔馳車開動了。駛出500米後,他們停在一個有礫石坑的小樹林裏。布格多夫將軍要求梅塞爾將軍和司機多澤離開,5分鐘再回來。
後來司機回憶説:“我看到隆美爾坐在汽車後座上,顯然生命垂危。他毫無知覺地癱倒,抽噎着……他嘴裏還殘留着氰化鉀。”
非洲丟失了。隆美爾自從非洲回來之後,希特勒交給他兩把元帥權杖。希特勒私下向隆美爾描述過一種新的“神奇武器”。這能夠把一個成年人從3公里之外的馬上震下來!(希特勒還在夢想着計劃中的原子彈)
隆美爾的遺體
隆美爾的遺體(2張)
盟軍攻入法國後,隆美爾計劃除掉希特勒以實現和平,“然後我就開放西線”。但他沒有直接參與刺殺希特勒的行動,他覺得“死希特勒可能比活希特勒更有危險”。刺殺希特勒的前3天,隆美爾還乘坐敞篷車視察諾曼底前線。兩架英國噴火式戰鬥機對他發動突襲。隆美爾跳起來,緊緊抓住了擋風玻璃——就像在非洲一樣。炸彈炸壞了隆美爾的汽車,他從車上滾下來,鮮血直流。副官把這個失去知覺的人拖到擔架上:他頭顱破裂,面頰骨粉碎,據説他的左眼永遠不能再睜開。
在病牀上得知刺殺希特勒的行動失敗,元首還活着。聽到這個消息後他面如土色。
隆美爾的傳記作家雷米對《圖書報》説:他一生的悲劇是:1、當英軍襲擊阿拉曼時,他不在非洲;2、當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時,他在家慶祝妻子的生日;3、當7月20日刺殺希特勒時,他躺在戰地醫院裏。
希特勒在格拉夫·施陶芬貝格1944年7月20日的炸彈行刺中劫後餘生。
約德爾將軍曾經説過:“隆美爾元帥的叛變對元首的打擊很深。但是他不想在德國人民面前把一個曾給他帶來巨大聲譽的隆美爾推向法庭。” 而事實上,如果宣佈一個對元帥忠心耿耿的大將軍的背叛,無疑於有打亂和動搖軍心和民心的反面作用。
1944年10月14日12點,隆美爾被迫服下氰化鉀。
少年時的隆美爾(右二) 少年時的隆美爾(右二)
隆美爾的兒子曼弗雷德擔任斯圖加特市市長22年之久。《圖片報》問他:“隆美爾元帥事先知道1944年7月20日對希特勒的刺殺嗎?”曼弗雷德回答道:“他不知道。把一切寄託在刺殺希特勒的成功上,這對父親來説太危險了。他認為死希特勒可能比活希特勒還危險。”《圖片報》又問:“你父親留下了什麼東西?”曼弗雷德回答道:“英雄的光環、沙漠戰爭、騎士精神、對手的認可,在正義一方留下了悲劇性的結局。”

埃爾温·隆美爾人物榮譽

隆美爾紀念館
隆美爾紀念館(7張)
德意志帝國符騰堡勳章(Württembergische Goldene Verdienstmedaille):一級(金質),1915年2月25日授予
德意志帝國巴伐利亞軍功勳章(Militärverdienstorden):四級(佩寶劍)
德意志帝國 符騰堡菲特烈勳章(Friedrichs-Orden):一級(佩寶劍)
德意志帝國符騰堡軍功勳章
德意志帝國鐵十字勳章:二級,1914年3月22日授予
德意志帝國 鐵十字勳章:一級,1915年3月22日授予
德意志帝國藍馬克斯勳章:1917年12月10日授予
德意志帝國重傷勳章:1918年授予
德意志第三帝國鐵十字勳章(1939年型):二級,1940年5月17日被授予
德意志第三帝國 鐵十字勳章(1939年型):一級,1940年5月21日被授予
德意志第三帝國騎士鐵十字勳章,1940年5月27日被授予
德意志第三帝國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1941年3月20日被授予(全德軍第10位)
德意志第三帝國橡葉佩寶劍騎士鐵十字勳章,1942年1月20日被授予(全德軍第6位)
德意志第三帝國鑽石橡葉佩寶劍騎士鐵十字勳章,1943年3月11日被授予(全德軍第6位)
隆美爾元帥的勳章 隆美爾元帥的勳章
德意志第三帝國重傷勳章:一級(金質),1944年8月7日被授予
德意志第三帝國裝甲兵勳章(Panzerkampfabzeichen):二級(銀質)
德意志第三帝國聯合飛行偵查勳章(Flugzeugfuhrer-Beobachter Abzeichen mit Brillianten):一級(鑲鑽石)
意大利王國英勇勳章:二級(銀質),1941年4月22日被授予
意大利王國殖民星章(Ordine coloniale della Stella d'Italia),1941年4月28日被授予
意大利王國軍事勳章(Ordine militare d'Italia):第二級(大軍官級),1942年1月15日被授予
羅馬尼亞王國米歇爾英勇勳章(Ordinul Mihai Viteazul):第三級與第二級,1944年7月10日被授予
兩次於國防軍日報上被提及(1942年6月26日與1943年9月10日)

埃爾温·隆美爾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德國休米特著有《隆美爾將軍》,作者曾是隆美爾的部下,跟隨隆美爾參加過北非沙漠之戰。作者以其親身經歷及其所掌握的第一材料,把隆美爾的軍事生涯、與眾不同的性格以及充滿戲劇性變幻的一生,作了淋漓盡致的描述。 [7] 
影視形象
時間
片名
飾演者
1951年
電影《沙漠之狐
詹姆士·梅遜
1962年
電影《最長的一天
威爾納·亨茲
1966年
電影《將軍之夜
克里斯托弗·普盧默
1971年
電影《沙漠之狐隆美爾》
沃夫岡·普雷斯 [8] 
1988年
電視劇《戰爭與回憶》
哈德迪·克呂格
2012年
電影《隆美爾
烏爾裏奇·圖克爾
遊戲
遊戲《閃擊戰:燃燒的地平線》(Blitzkrieg: Burning Horizon):2003年發售,德國CDV公司發行
遊戲《戰鬥任務:非洲軍》(Combat Mission: Afrika Korps):2003年發售,德國CDV公司發行
遊戲《巴頓對隆美爾》(Patton Versus Rommel):1987年發售,美國藝電公司發行
遊戲《沙漠之狐》(砂漠の狐):1988年發售,日本Kemco公司發行
遊戲《沙漠中的隆美爾》(Rommel in the Desert):1982年發售,美國Columbia Games發行
非洲軍的第二版軍歌即為《我們的隆美爾》(Unser Rommel)。
參考資料
  • 1.    Macksey, Kenneth,.隆美爾評傳:黎明文化, 1983
  • 2.    Liddell Hart, B. H.. 沙漠之狐隆美爾(The Rommel Papers),: 星光出版社,(此書為2001年的重印版本). 1953
  • 3.    鈕先鍾.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回顧與省思: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 4.    李治文編.世界上下五千年 下:吉林攝影出版社,2003.01:第715-716頁
  • 5.    弗蘭茨·梅林原著;郭輝編譯.隆美爾 沙漠中廝殺的狡狐:京華出版社,2004.01:第2頁
  • 6.    李國斌.試評“沙漠之狐”——對隆美爾軍事指揮藝術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1993:48-51.
  • 7.    安朝中主編.中外當代名書奇書介紹 讀書買書藏書指南: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1.09:第186頁
  • 8.    沙漠之狐隆美爾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8-25]
  • 9.    《讀書辭典》編委會編.讀書辭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9.11:第500頁
  • 10.    周曉孟,沈智主編.國人必知的1000部中外名著:萬卷出版公司,2010.10:第238-239頁
  • 11.    馬駿.馬駿別解二戰風雲人物:光明日報出版社,2006.12.01:第210-211頁
  • 12.    德陸軍元帥隆美爾"情史"多 "沙漠狐"實為"愛情鼠"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4-03-06]
  • 13.    隆美爾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4-04-1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