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ACTL

鎖定
ACTL是靶向性抗腫瘤細胞免疫技術”,簡稱“ACTL™”或“ACTL技術”或“ACTL腫瘤細胞靶向治療”。
中文名
ACTL
外文名
Anti-Cancer Cellular Immunotherapy
意    義
ACTL腫瘤細胞靶向治療
全    稱
ACTL靶向性抗腫瘤細胞免疫技術

ACTL英文解釋

"ACTL™ Anti-Cancer Cellular Immunotherapy"

ACTL技術背景

2011年10月3日,加拿大科學家、美國醫學會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拉爾夫·斯坦曼(Steinman)教授獲得2011年諾貝爾醫學獎。斯坦曼獲獎的原因在於他在“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DC細胞)及其在適應性免疫系統方面作用的發現”。21世紀初,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腫瘤中心劉勇教授在斯坦曼教授的指引下將其研究的以重組腺相關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與斯坦曼教授研究的DC細胞相結合,研發以攜帶某種或數種特定腫瘤相關抗原決定簇基因的重組腺相關病毒轉染DC細胞,在體外刺激患者T淋巴細胞,產生特異性殺傷某種或數種腫瘤相關抗原陽性腫瘤細胞的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細胞),隨後進行相關的臨牀試驗研究,獲得成功。此治療技術稱為ACTL腫瘤細胞靶向治療技術,已獲得5項國際專利保護,由此技術製備的特異性殺傷腫瘤相關抗原陽性腫瘤細胞的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稱為特異殺傷性T細胞(ACTL,A代表特異性抗原)具有高效性、靶向性(即特異性)殺傷某種或數種特定腫瘤相關抗原陽性腫瘤細胞以及PSMA 陽性的腫瘤新生血管內皮細胞的強大功能,對正常細胞無損傷作用。
ACTL腫瘤細胞靶向治療技術臨牀應用的典型例子為斯坦曼教授自身晚期胰腺癌的治療和蘋果公司喬布斯晚期胰腺癌的治療。拉爾夫·斯坦曼(Steinman)教授僅採用了此治療技術,生存時間為4年。
斯坦福大學腫瘤中心,經過數年的臨牀研究,於2010年證明了ACTL特異殺傷性T細胞不僅能夠直接靶向殺傷腫瘤細胞,而且可封閉腫瘤新生血管,發揮間接殺傷腫瘤細胞作用,明顯提升臨牀療效。此項研究成果被2010年美國腫瘤臨牀學會(ASCO)評為2010年度上半年腫瘤生物治療領域最重要的突破。
在美國進行的臨牀研究表明,ACTL 特異殺傷性T細胞不僅有可能逆轉婦科和前列腺等惡性腫瘤對抗激素治療產生的耐藥性,而且有可能逆轉腫瘤細胞對易瑞沙、阿瓦斯丁等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的耐藥性。

ACTL技術治療機理

ACTL™腫瘤細胞靶向治療技術是將無致病性的野生型腺相關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通過基因重組技術改建為攜帶特定腫瘤相關抗原決定簇基因的重組腺相關病毒,感染患者的外周血單核細胞(Monocytes,Mo),經細胞因子誘導,單核細胞轉化為具有強大抗原提呈功能的DC細胞。經此技術獲得的樹突狀細胞DC細胞)在體外刺激患者的T淋巴細胞,產生有效殺傷腫瘤細胞的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所產生的CTL細胞具有腫瘤抗原特異性,即靶向性,僅針對某種或數種特定腫瘤相關抗原陽性的腫瘤細胞以及PSMA 陽性的腫瘤新生血管內皮細胞具有殺傷作用,對抗原陰性的細胞無任何作用。
CTL細胞是CD8+的T細胞亞羣,為一種特異T細胞,對某些病毒、腫瘤細胞等具有直接殺傷作用,與自然殺傷細胞構成機體抗病毒、抗腫瘤的重要防線。CTL殺傷機制有:
①釋放穿孔素,顆粒酶,裂解靶細胞。
②通過FasL介導靶細胞的凋亡。
主要作用途徑 AAV-TAAs轉染DC- CTL靶向性殺傷腫瘤細胞 DC刺激淋巴細胞產生CTL。
應用機理:
CTL殺傷靶向細胞機理 CTL殺傷靶向細胞機理
ACTL ACTL

ACTL臨牀治療流程

ACTL治療流程 ACTL治療流程
ACTL腫瘤治療技術的具體治療流程
第一步:抽取腫瘤患者靜脈外周血(50-150毫升)或採用血細胞分離機直接分離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
第二步:經培養,PBMC被分離為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淋巴細胞繼續培養,備用。rAAV病毒感染單核細胞,並以細胞因子誘導成熟的樹突狀細胞(DC)產生。將成熟的DC與淋巴細胞混合培養,使淋巴細胞誘導成為具有抗原特異性的、殺傷抗原陽性腫瘤細胞的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ACTL)。
最後,將被激活的ACTL細胞回輸給腫瘤患者。
整個過程需要12-14天。

ACTL腫瘤治療優勢

1、創新性:獲得多項歐美及國際專利。
美國專利技術,編號:5,139,941
歐洲專利技術,編號:6,153,436 6,506,600
國際專利,編號:09/634,952
2、安全性:AAV是獲得美國NIH及FDA認證的RG1病毒載體;不良反應小。
3、精準性:腫瘤抗原決定簇誘導CTL精確靶向殺傷腫瘤細胞。
4、高效性:AAV精確轉染率高;體外培養產生的CTL可量化及質量控制;強大的靶向殺傷腫瘤細胞,療效確切,治療腫瘤譜廣。
5、方便性: 只經過一次轉染;臨牀治療週期短(12-14天)。

ACTL腫瘤技術特點

ACTL靶向性抗腫瘤細胞免疫技術在臨牀使用中的相對其他腫瘤治療技術有四大特點,包括:安全性好、感染率高、逆轉耐藥性、大量獲得ACTL特異殺傷性T細胞。具體如下:
1、安全性好
ACTL靶向性抗腫瘤細胞免疫技術採用的AAV野生型腺相關病毒,是美國國立衞生院NIH和FDA允許用於基因治療的最安全的載體,對人體無害。本技術的AAV病毒滴度高達10的14次方(FDA要求臨牀應用的AAV病毒滴度應高於10的11次方),活性強,純度高,無野生型腺相關病毒和腺病毒污染,完全符合臨牀治療的要求。
2、感染效率高
本技術採用攜帶腫瘤抗原基因的重組腺相關病毒能夠高效率地感染人樹突狀細胞(DC),感染效率高達95%。傳統的以蛋白或多肽感染人樹突狀細胞(DC)的效率在15%以下。
3、逆轉耐藥性
ACTL靶向性抗腫瘤細胞免疫技術不僅可避免治療的毒副作用,而且可逆轉腫瘤細胞對抗激素和生物藥靶向治療產生的耐藥性,這是本技術的顯著特點之一。
4、大量獲得ACTL特異殺傷性T細胞
ACTL靶向性抗腫瘤細胞免疫技術被感染的樹突狀細胞在體外能夠有效地激活T淋巴細胞,產生CTL,而且數量巨大,達10的9次方以上。保證臨牀療效好。而傳統的DC細胞試圖在體內激活T淋巴細胞,產生CTL,但患者薄弱的免疫系統微環境使得DC細胞很難在體內激活T細胞產生CTL,而且數量稀少,使療效不佳。

ACTL臨牀優勢

1. 療效確切
ACTL特異殺傷性T細胞治療機理明確,具有高效率連續殺傷癌靶細胞的強大功能,臨牀療效可進行影像學、血清腫瘤標誌物、生活質量、生存時間等客觀指標評價。
2. 可逆轉分子靶向藥的耐藥性
ACTL特異殺傷性T細胞不僅有可能逆轉婦科和前列腺等惡性腫瘤對抗激素治療產生的耐藥性,而且有可能逆轉腫瘤細胞對易瑞沙、阿瓦斯丁等生物靶向藥物治療的耐藥性。(詳見研究部分)
3. 無毒副作用
ACTL特異殺傷性T細胞具有抗原特異性,即靶向性。僅針對某種或數種腫瘤相關抗原陽性的腫瘤細胞以及PSMA陽性的腫瘤新生血管內皮細胞具有殺傷作用,對正常細胞無損傷作用。

ACTL技術適應症

ACTL適應症

ACTL 靶向性抗腫瘤細胞免疫治療的適應症非常廣泛。腫瘤患者如符合以下條件,便可接受治療:
  1. 腫瘤組織MHC-I 類分子(HLA-I 類抗原)陽性。
  2. 至少一種腫瘤相關抗原陽性(請見“腫瘤患者篩選標準”)。
  3. 肝腎功能正常。
  4. 無嚴重貧血。
  5. 停止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外周血白細胞數無偏低。
  6. 較大的腫瘤組織已經去除。
  7. 無嚴重的過敏症。

ACTL適用範圍

ACTL特異殺傷性T細胞適用範圍:
(1)早期患者術中或術後的治療
(2)晚期患者放化療同時治療或放化療後的序貫治療
(3)晚期患者的獨立治療
ACTL專利治療技術應用範圍廣泛,針對某種或數種腫瘤相關抗原陽性的肺癌、乳腺癌、大腸癌前列腺癌宮頸癌卵巢癌、鼻咽癌、食道癌腎癌、膀胱癌、胃癌、胰腺癌、黑色素瘤、淋巴瘤以及多發性骨髓瘤惡性腫瘤進行ACTL腫瘤細胞靶向治療。

ACTL技術獲得專利

ACTL技術獲得專利:
美國專利技術,編號:5,139,941
歐洲專利技術,編號:6,153,436 6,506,600
國際專利,編號:09/634,952
另外值得提醒的是,在中國還有8項專利正在申請中。

ACTL臨牀安全性

經近二十年的全世界廣泛研究證明腺相關病毒(AAV)是一種非致病性病毒,感染人體後,不會導致任何病理變化,這已經為醫學界所公認。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NIH)和食品及藥品管理局(FDA)宣佈,AAV 是用於基因治療的最安全的病毒載體。美國阿肯色醫科大學聯合美國的其它大學所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以及實驗室研究表明,AAV 不僅無致病性,而且可抑制宮頸癌的生長,並可抑制人乳頭瘤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以及艾滋病毒等病毒的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