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

鎖定
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2021 Pacific Typhoon Season),是2021年西北太平洋與南海水域中熱帶氣旋的活躍時間段。該年台風季為2020年以來連續第二年活躍程度低於平均水平,因雙重拉尼娜現象等因素影響,2021年西北太平洋颱風活躍程度弱於常年平均,颱風生成數量偏少、整體強度偏弱、生成源地偏西偏北但活躍集中度高、羣發性強,個性鮮明,極端強度突出 [43] 
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的首個熱帶氣旋颱風杜鵑於2021年2月18日生成,末個熱帶氣旋颱風雷伊於12月21日消散。該年春季出現極端超強颱風,夏季颱風活躍程度整體較低,秋季前期活躍程度較高、中後期活躍程度較低,冬季則異常出現兩個超強颱風 [43]  。全年共有22個熱帶氣旋獲得國際命名,其中中央氣象台認定的最強風暴為颱風舒力基,最大風速達到其認定的72米/秒 [44] 
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的熱帶氣旋對西北太平洋地區整體造成的災害較常年偏輕,但菲律賓等部分國家地區受災極端嚴重,颱風康森颱風圓規颱風雷伊對菲律賓造成嚴重災害,其中“雷伊”更是成為2013年颱風海燕以來影響菲律賓最嚴重的颱風。中國的颱風災害損失較常年平均水平偏低,但大範圍強降雨影響突出、颱風煙花等遠距離水汽輸送影響顯著 [43]  。此外,該年被除名的3個颱風因影響時間偏晚均不是於次年2022年而是於再次年2023年被提出除名 [45] 
中文名
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
外文名
2021 Pacific typhoon season
首個系統
颱風杜鵑
首個生成日期
2021年2月18日
末個系統
颱風雷伊
末個消散日期
2021年12月21日
JMA命名總數
22
JTWC編號總數
29
CMA編號總數
26(22命名颱風+4熱帶低壓)
CMA最強風暴
颱風舒力基(72m/s)
JMA最強風暴
颱風舒力基(120kt)
JTWC最強風暴
颱風舒力基(170kt)
人員傷亡
至少580死亡
經濟損失
約27.4億美元
除名颱風
颱風康森颱風圓規颱風雷伊
上一年風季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下一年風季
2022年太平洋颱風季

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風季總述

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範圍總述

太平洋颱風季的地域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熱帶氣旋則被稱為颶風,屬於太平洋颶風季範疇。在西北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級以上的熱帶氣旋是由日本氣象廳(JMA)東京颱風中心命名,國際編號為21xx,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會給予該地區其認定的熱帶低壓以上級別的熱帶氣旋以正式編號,通常以三位略縮編號xxW或八位完整編號WPxx2021表示(W與WP指代西北太平洋)。

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活躍特徵

2021年為首峯拉尼娜衰退與雙重拉尼娜發展年,春夏季節處於首峯拉尼娜衰退階段,西北太平洋對流底層盛行氣旋性環流,使得副熱帶高壓北抬,利於熱帶氣旋生成發展並向北移動;8月以後進入雙重拉尼娜發展階段,西北太平洋副高加強西伸,洋麪盛行反氣旋環流,季風槽與對流活動受到抑制,整體背景逐漸不利於熱帶氣旋形成發展。最終2021年成為2020年以來連續第二年台風活躍強度低於年平均水平的年份,在累計氣旋能量指數(ACE)與整體強度等多方面低於歷年統計平均 [43] 
2021年全年最終一共有22個颱風獲得國際命名,生成數量較常年統計平均偏低,為2011年(21個)以來首次最少,颱風整體強度偏弱,生成源地整體偏西偏北,生成的颱風中僅有約一半達到颱風級以上,整體而言是一個明顯不活躍的颱風季。但該年台風活躍集中度較高,羣發性較強,較多台風伴有雙颱風三台風活動,颱風整體個性鮮明、路徑複雜,預報難度較大,個別颱風具有快速增強、極端強度突出的特徵。登陸中國的颱風則呈現數量偏少、強度偏弱但降水影響大、遠距離水汽輸送影響顯著的特點 [43] 
2021年台風路徑總圖 2021年台風路徑總圖

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總述清單

項目
內容
首個熱帶氣旋
首個熱帶氣旋生成日期
2021年2月18日
末個熱帶氣旋
末個熱帶氣旋消散日期
2021年12月21日
國際命名總數
22
JTWC編號總數
29
CMA最強風暴
颱風舒力基(72m/s)
JMA最強風暴
颱風舒力基(120kt)
JTWC最強風暴
颱風舒力基(170kt)
熱帶低壓級及以上總數
26
熱帶風暴級及以上總數
22
強熱帶風暴級及以上總數
15
颱風級及以上總數
11
強颱風級及以上總數
6
超強颱風總數
5
17級以上超強颱風總數
3
人員傷亡
至少580人死亡
經濟損失
約27.4億美元
除名颱風
説明:最強風暴指的是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強度最高的風暴系統,由中心附近最高風速和中心最低氣壓共同判定,不同機構可能有不同的評價結果。
熱帶氣旋包括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六個級別,本欄目中的熱帶氣旋計數以中國國家氣象中心發佈的最佳路徑中認定的二分鐘平均風速為準。

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活躍時間線

  • 前期發展
2021年2月中旬後期,颱風杜鵑在菲律賓以東近海生成,達到熱帶風暴級,迴旋一段時間後以熱帶低壓強度登陸菲律賓中部。4月中旬,伴隨赤道西風爆發,颱風舒力基在菲律賓以東近海生成並發展成為2021年首個17級以上超強颱風乃至有記錄以來4月全球最強的熱帶氣旋,強度之極端達到中央氣象台認定的72米/秒,活躍壽命約達10日。5月中旬,熱帶低壓03W在菲律賓以東棉蘭老島近海生成,不久在棉蘭老島登陸。5月末,颱風彩雲在菲律賓以東近海生成,而後穿越菲律賓進入南海,再向東通過巴士海峽返回太平洋主洋麪,強度達到熱帶風暴級。6月中旬,颱風小熊在南海生成,先後登陸中國海南與越南,強度達到熱帶風暴級。6月下旬,颱風薔琵在關島以西洋麪生成,而後逐漸北上影響日本小笠原羣島,強度達到颱風級 [43] 
  • 中期發展
7月上旬,熱帶低壓07W與熱帶低壓08W分別在菲律賓以東近海與南海生成,前者通過巴士海峽靠近中國,後者先後登陸海南與越南。7月中旬,颱風煙花颱風查帕卡分別在中國台灣省以東洋麪與南海生成,並與彼此發生雙颱風效應,前者最強達到強颱風級,在台灣省以東滯留迴旋後逐漸北上靠近浙江而後西折,在舟山與平湖兩次登陸該省,而後逐漸北上,在中國陸地上長久滯留達95小時;後者則在南海形成小環流並近岸爆發增強達到颱風級,而後進入廣東西部及廣西內陸,後再次南下移入北部灣。7月下旬前期,颱風尼伯特在日本東南洋麪生成並逐漸北上,強度達到熱帶風暴級,而後在較高緯度轉為偏西方向移動,最終在日本宮城縣登陸 [43] 
8月上旬,颱風盧碧颱風銀河颱風妮妲分別在南海、琉球羣島海域與日本東南洋麪上接連生成,形成2021年首組熱帶風暴級以上強度共存的三台風,並都朝向東北方向行進,其中“盧碧”達到熱帶風暴級,“銀河”“妮妲”達到強熱帶風暴級。此後由於副熱帶高壓加強西伸抑制對流活動,8月的颱風活動逐漸趨於平靜,但在此期間颱風奧麥斯的胚胎從中太平洋一路西行進入西北太平洋坎坷發展,於8月下旬在菲律賓以東近海獲得升格命名,而後逐漸轉為東海北上,強度達到強熱帶風暴級,最終在韓國登陸 [43] 
9月,西北太平洋迎來了自4月以來第二段主要的高強度活躍期。9月上旬,熱帶低壓17W在遠洋較高緯海域生成北上。上旬後期,颱風康森颱風燦都分別在菲律賓以東近海與日本以南洋麪生成,前者穿越菲律賓中部後進入南海,最終登陸越南,強度達到強熱帶風暴級(菲律賓與美國則認定達到颱風級);後者在菲律賓以東洋麪出現爆發增強,成為2021年第二個17級以上超強颱風,並在菲律賓呂宋島東北近海達到強度峯值68米/秒,而後逐漸沿中國東南沿海北上,在東海迴旋一段時間後最終向東登陸日本,活躍壽命約達11日。9月下旬,颱風電母颱風蒲公英分別在越南近岸與關島以西洋麪生成,前者短暫達到熱帶風暴級後即登陸越南減弱消散,後者則在日本以南洋麪發展為2021年第三個超強颱風(中央氣象台認定未達17級以上)並在日本近海轉向東北方向移動 [43] 
  • 後期發展
10月上旬後期至中旬前期,颱風獅子山颱風圓規颱風南川分別在南海、菲律賓以東近海與遠洋海域接連生成,形成2021年第二組三台風以及2010年颱風獅子山颱風圓規颱風南川以來首組同名三台風。“獅子山”在南海發展達到熱帶風暴級,而後先後在中國海南省與越南登陸;“圓規”為菲律賓以東近海由菲律賓地方命名的熱帶低壓Maring(菲律賓認定為“圓規”主體)與熱帶低壓Nando合併而成,而後形成巨大環流並保持穩定西行進入南海,在登陸海南前發展達到颱風級,且登陸地與“獅子山”高度接近,兩者登陸僅相差5日之內;“南川”在遠洋海域緩慢發展,期間因強烈垂直風切變影響一度減弱為熱帶低壓,而後逐漸轉向東北方向並取得重新發展,強度達到颱風級。10月下旬,颱風瑪瑙與熱帶低壓26W分別在日本以南洋麪與南海生成,前者北上發展達到颱風級,後者在南海南部西行登陸越南後減弱消散 [43] 
11月,因副熱帶高壓南落加強並擠佔颱風生成源地,西北太平洋長時間處於平靜狀態,隨着熱帶大氣低頻振盪濕區逐漸移入西北太平洋並引發赤道西風爆發,西北太平洋迎來年末最後一段颱風活躍期。11月末,颱風妮亞圖在日本以南洋麪生成,並於12月上旬通過西風槽前極向流出爆發發展為超強颱風級,成為2021年第四個超強颱風。12月中旬,颱風雷伊在菲律賓以東低緯洋麪生成,並西行發展為2021年第五個超強颱風與中央氣象台認定下第三個17級以上超強颱風,而後其穿過菲律賓中部並在南海再度發展為中央氣象台認定下的17級以上超強颱風,隨後逐漸在南海北上減弱,最終於12月下旬前期在廣東近海減弱消散。至此,2021年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活動全部結束 [44] 
  • 時間線表格
生成月份
活躍系統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熱帶低壓03W、颱風彩雲(6月消散)
6月
7月
熱帶低壓07W、熱帶低壓08W、颱風煙花颱風查帕卡颱風尼伯特
8月
9月
熱帶低壓17W、颱風康森颱風燦都颱風電母颱風蒲公英(10月消散)
10月
颱風獅子山颱風圓規、熱帶低壓Nando、颱風南川颱風瑪瑙、熱帶低壓26W
11月
颱風妮亞圖(12月消散)
12月
颱風雷伊、熱帶低壓29W [35] 

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機構業務

  • 中國氣象局(CMA)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台)將熱帶氣旋劃分為六個等級,最弱的三個等級和日本氣象廳所規定的是同樣風速,“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日本稱“猛烈颱風”)和日本氣象廳不同。中國採用二分鐘平均風速來作為持續風速來區分熱帶氣旋等級。
以下是等級表: [36] 
熱帶氣旋等級
二分鐘中心最大風速
蒲福風級
單位:米/秒
單位:千米/小時
單位:海里/小時(節)
超強颱風(SuperTY)
16級及以上
≥ 51.0
≥ 184
≥ 99.4
強颱風(STY)
14~15級
41.5~50.9
150~183
81~98.8
颱風(TY)
12~13級
32.7~41.4
118~149
63.7~80.5
強熱帶風暴(STS)
10~11級
24.5~32.6
88~117
47.5~63.2
熱帶風暴(TS)
8~9級
17.2~24.4
63~87
34.0~47.0
熱帶低壓(TD)
6~7級
10.8~17.1
37~62
19.5~33.5
注:本詞條中描述每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的最高強度以中國國家氣象中心認定的二分鐘平均風速為準。
  • 日本氣象廳(JMA)
日本氣象廳將熱帶氣旋劃分為四個等級,最高“颱風”等級再細化為三種不同的強度,最弱的三個等級與中國氣象局規定風速相同。日本氣象廳是西北太平洋地區的熱帶氣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熱帶風暴及以上等級氣旋會被日本氣象廳命名,採用聯合國亞太經社會/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認證使用的颱風命名系統進行命名。日本採用世界氣象組織建議的十分鐘平均風速作為持續風速來區分熱帶氣旋等級。
以下是等級表: [37] 
熱帶氣旋等級
強度
十分鐘中心最大風速
單位:米/秒
單位:千米/小時
單位:海里/小時(節)
颱風(TY)
猛烈(Violent)
≥53.9
≥ 194
≥ 104.8
非常強(Very Strong)
43.6~53.6
157~193
84.8~104.2
強(Strong)
32.8~43.3
118~156
63.7~84.2
強熱帶風暴(STS)
24.4~32.5
88~117
47.5~63.2
熱帶風暴(TS)
17.5~24.2
63~87
34.0~47.0
熱帶低壓(TD)
≤ 17.2
≤ 62
≤ 33.5
注:日本的“猛烈”“非常強”“強”之説法分別對應中國的“超強颱風”“強颱風”“颱風”之説法,且對於同一強度的熱帶氣旋,由於計量標準不同,颱風級以上的熱帶氣旋定強數值方面日本十分鐘平均風速<中國二分鐘平均風速<美國一分鐘平均風速。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
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採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分級法來區分熱帶氣旋等級,採用一分鐘平均風速作為持續風速來區分熱帶氣旋等級。
以下是等級表: [38] 
熱帶氣旋等級
一分鐘中心最大風速
單位:英里/小時
單位:海里/小時(節)
單位:千米/小時
強颶風(MH)
超級颱風(ST)
五級超級颱風(ST-5)
≥ 157
≥ 137
≥ 252
四級超級颱風(ST-4)
150~156
130~136
240~251
四級颱風(非超級颱風)(TY-4)
130~149
113~129
209~239
三級颱風(TY-3)
111~129
96~112
178~208
二級颱風(TY-2)
96~110
83~95
154~177
一級颱風(TY-1)
74~95
64~82
119~153
熱帶風暴(TS)
39~73
34~63
63~118
熱帶低壓(TD)
≤ 38
≤ 33
≤ 63
注:三級颱風以上等級的熱帶氣旋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中屬於“強颶風”(Major Hurricane)水平,持續風速達到150英里/小時(130海里/小時)以上的熱帶氣旋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非官方分級中屬於“超級颱風”(Super Typhoon)水平。
  • 不同計量標準下的風速換算關係
注:下表的風速數據為各機構在台風公報中所給的最常見的數據,定強依據來自德沃夏克分析法等主要分析方法。本表只反映相對大致對應強度,實際定強並非完全與本表數據一一對應。
以下是對應表: [39] 
熱帶氣旋現時強度指數
CI值
美國一分鐘風速
單位:海里/小時(節)
中國二分鐘風速
單位:米/秒
日本十分鐘風速
單位:海里/小時(節)
風速
等級
風速
等級
風速
等級
1.5
25
熱帶低壓
(TD)
13
熱帶低壓
(TD)
30
熱帶低壓
(TD)
2.0
30
15
35
熱帶風暴
(TS)
2.5
35
熱帶風暴
(TS)
18
熱帶風暴
(TS)
40
20
40
3.0
45
23
45
50
25
強熱帶風暴
(STS)
50
強熱帶風暴
(STS)
3.5
55
28
55
60
30
60
4.0
65
一級颱風
(TY-1)
33
颱風
(TY)
65
颱風
(Strong TY)
70
35
4.5
75
38
70
80
5.0
85
二級颱風
(TY-2)
40
75
90
42
強颱風
(STY)
95
80
45
5.5
100
三級颱風
(TY-3)
85
強颱風
(Very Strong TY)
105
48
110
50
90
6.0
115
四級颱風
(非超級颱風)
(TY-4)
52
超強颱風
(SuperTY)
120
55
95
125
6.5
130
四級超級颱風
(ST-4)
58
100
135
60
7.0
140
五級超級颱風
(ST-5)
62
105
猛烈颱風
(Violent TY)
145
150
65
110
7.5
155
68
115
160
70
165
72
120
8.0
170
75
175
78
125
180
80
8.5
185
82
130

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預測展望

  • 中國
2021年4月2日,在中國氣象局召開的2021年4月新聞發佈會上,國家氣候中心向社會公眾發佈了2021年汛期全國氣候趨勢預測意見。預計2021年全年登陸中國的颱風個數偏多。全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颱風個數為27~29個,較常年(26個)偏多,其中登陸中國的颱風個數為8~10個,較常年(7個)偏多,颱風的總體強度為中等到偏弱,颱風路徑以西北行為主,可能有北上台風影響,對華東沿海和華南東部沿海影響較大 [34] 

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風季名單

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綜述

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中國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錶,然後按順序循環重複使用。命名錶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中國香港、日本、老撾、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等成員國提供,每個國家或地區提供10個名字。這140個名字分成10組,每組14個名字。按每個成員國英文名稱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按順序循環使用,同時,保留原有熱帶氣旋的編號。
名稱方面,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責任範圍(PAR)以內的熱帶低壓及以上級別的熱帶氣旋,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AGASA)都會給予其菲律賓當地命名,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有時一個西北太平洋颱風會有兩個不同的英文名(國際名及菲律賓名)。另外由於中國氣象局、香港天文台、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採用同一翻譯名,而中國台灣省氣象部門的譯名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同一個熱帶氣旋也可能會有兩個不同的中文名。

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國際名單

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是由日本東京颱風中心命名(即國際命名)。當該熱帶氣旋被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風暴後,就會使用下列名單中的名稱。名稱是根據以下名單而定,不按年度劃分。風暴名稱是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小組的成員提供,14個成員國和地區各自提交10個名稱,並以該國英文名稱按字母順序排列。在2021年的風暴名稱中,新名稱“舒力基”” 小熊“” 查帕卡“” 妮亞圖“分別取代已被除名的“彩虹”“巨爵”“茉莉”“莫蘭蒂”,同時已經使用過的名稱中,“薔琵”“煙花”“獅子山”“雷伊”分別取代已被除名的“凱薩娜”“芭瑪”“婷婷”“凡亞比”。2021年的風暴名稱與2003至2004年、2009至2010年及2015至2016年部分風暴名稱相同。 [4] 
2021年共有3個颱風被颱風委員會通過除名,分別為颱風康森颱風圓規颱風雷伊,都是因菲律賓災害除名。但是這3個颱風由於影響時間偏晚,確定除名方案時間偏晚,均不是在2022年台風委員會第54次屆會,而是在2023年台風委員會第55次屆會被菲律賓提出除名 [45] 
以下是名單: [4]  [36] 
分列位次
總位次
名稱來源
英文名稱
中文名稱
國際編號
名稱釋義
名稱更替情況
7-2
86
中國大陸
Dujuan
2101
一種花
---
7-3
87
朝鮮
Surigae
2102
一種鷹
鳴蟬→彩虹→舒力基
7-4
88
中國香港
Choi-wan
2103
天上的雲彩
---
7-5
89
日本
Koguma
2104
小熊星座
巨爵→小熊
7-6
90
老撾
Champi
2105
一種花
凱薩娜→薔琵
7-7
91
中國澳門
In-fa
2106
煙花
芭瑪→煙花
7-8
92
馬來西亞
Cempaka
2107
以其芬芳的花聞名的植物
茉莉→查帕卡
7-9
93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Nepartak
2108
著名的勇士(Kosrae語)
---
7-10
94
菲律賓
Lupit
2109
殘酷
---
7-11
95
韓國
Mirinae
2110
宇宙的銀河
---
7-12
96
泰國
Nida
2111
女士名字
---
7-13
97
美國
Omais
2112
漫遊(Palauan語)
---
7-14
98
越南
Conson
2113
古蹟
---
8-1
99
柬埔寨
Chanthu
2114
一種花
---
8-2
100
中國大陸
Dianmu
2115
神話中的雷電之神
---
8-3
101
朝鮮
Mindulle
2116
一種小黃花
---
8-4
102
中國香港
Lionrock
2117
香港一座遠眺九龍半島的山峯名稱
婷婷→獅子山
8-5
103
日本
Kompasu
2118
圓規星座
---
8-6
104
老撾
Namtheun
2119
老撾的一條河流
---
8-7
105
中國澳門
Malou
2120
一種呈現環扎㝎、非常堅硬、還有各種顏色的寶石
---
8-8
106
馬來西亞
Nyatoh
2121
一種在東南亞熱帶雨林中生長的樹木
莫蘭蒂→妮亞圖
8-9
107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Rai
2122
雅浦島上的石頭貨幣
雲娜→凡亞比→雷伊

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菲律賓名單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AGASA)使用自己一套命名法,作於該國風暴責任範圍內的熱帶氣旋命名之用。與日本氣象廳不同,只要該熱帶氣旋會很間接地吹襲菲律賓或會影響周邊國家的話(不論強度高低,熱帶擾動以上強度級別,不包括熱帶擾動),就會使用以下之熱帶氣旋名字。名單每四年循環使用一次,故2021年名單與2017年名單相同。其中,新名稱“Uwan”和“Verbena”分別取代已被除名的“Urduja”(颱風啓德)和“Vinta”(颱風天秤)。
以下是命名錶: [5] 
基本名單
菲律賓名稱
國際名稱/編號
菲律賓名稱
國際名稱/編號
菲律賓名稱
國際名稱/編號
Auring
Jolina
Salome
未使用
Bising
Kiko
Tino
未使用
Crising
熱帶低壓03W
Lannie
Uwan
未使用
Dante
Maring
Verbena
未使用
Emong
熱帶低壓07W
Nando
94W
Waldo
未使用
Fabian
Odette
Yasmin
未使用
Gorio
Paolo
未使用
Zoraida
未使用
Huaning
Quedan
未使用
-
Isang
Ramil
未使用
增補名單(基本名單使用完畢時使用)
菲律賓名稱
國際名稱/編號
菲律賓名稱
國際名稱/編號
菲律賓名稱
國際名稱/編號
Alamid
未使用
Ernie
未使用
Isko
未使用
Bruno
未使用
Florante
未使用
Jerome
未使用
Conching
未使用
Gerardo
未使用
-
Dolor
未使用
Hernan
未使用

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活躍系統

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國際命名系統

  • 颱風杜鵑(Dujuan,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熱帶風暴杜鵑 衞星雲圖 熱帶風暴杜鵑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2101
JTWC編號
01W
菲律賓名
Auring
起編日期
2021年2月17日
停編日期
2021年2月22日
CMA數據
熱帶風暴(23m/s) [2] 
JMA數據
熱帶風暴(40kt) [40] 
JTWC數據
熱帶風暴(45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杜鵑”(Auring)已經於當地時間2月22日上午9時在菲律賓北薩馬省的巴塔格島登陸,登陸強度為熱帶低壓級別,正向着阿爾拜-索索貢地區(Albay-Sorsogon area)移動。 [3] 
颱風杜鵑在菲律賓共造成1人死亡,4人失蹤。 [6] 
熱帶風暴杜鵑 路徑圖 熱帶風暴杜鵑 路徑圖
  • 颱風舒力基(Surigae,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舒力基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舒力基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2102
JTWC編號
02W
菲律賓名
Bising
起編日期
2021年4月14日 [1] 
停編日期
2021年4月24日
CMA數據
超強颱風(72m/s) [2] 
JMA數據
猛烈颱風(120kt) [40] 
JTWC數據
五級超級颱風(170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21年4月14日凌晨,颱風舒力基在菲律賓以東洋麪生成。早晨5點鐘其中心位於菲律賓馬尼拉東偏南方約1940公里的洋麪上,熱帶風暴級,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8級(1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98百帕。 [7]  16日上午8時增強為颱風級(12級,33米/秒)。2021年4月17日14時,中央氣象台將颱風舒力基升格為超強颱風級。 [8]  4月17日,颱風舒力基達到巔峯(17級以上,68米/秒)。 [9] 
超強颱風舒力基 路徑圖 超強颱風舒力基 路徑圖
  • 颱風彩雲(Choi-wan,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熱帶風暴彩雲 衞星雲圖 熱帶風暴彩雲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2103
JTWC編號
04W
菲律賓名
Dante
起編日期
2021年5月31日
停編日期
2021年6月4日 [13] 
CMA數據
熱帶風暴(23m/s) [2] 
JMA數據
熱帶風暴(23m/s) [40] 
JTWC數據
熱帶風暴(45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21年6月1日,第3號颱風“彩雲”(熱帶風暴級)的中心早晨5點鐘位於菲律賓馬尼拉東偏南方約950公里的洋麪上,就是北緯9.8度、東經128.2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8級(20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95百帕,七級風圈半徑90至120公里。 [14] 
熱帶風暴彩雲 路徑圖 熱帶風暴彩雲 路徑圖
  • 颱風小熊(Koguma,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熱帶風暴小熊 衞星雲圖 熱帶風暴小熊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2104
JTWC編號
05W
起編日期
2021年6月12日
停編日期
6月13日 [1] 
CMA數據
熱帶風暴(20m/s) [2] 
JMA數據
熱帶風暴(35kt) [40] 
JTWC數據
熱帶風暴(35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南海熱帶低壓已於6月12日16時加強為2021年第4號颱風“小熊”(熱帶風暴級),中心位於北緯19.0度,東經108.4度,也就是在海南省東方市西部近海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18米/秒)。
預計,“小熊”中心將以每小時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略有增強,並將於13日上午登陸越南北部。海南省氣象局於2021年6月12日16時40分繼續發佈颱風四級預警。 [16] 
熱帶風暴小熊 路徑圖 熱帶風暴小熊 路徑圖
  • 颱風薔琵(Champi,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颱風薔琵 衞星雲圖 颱風薔琵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2105
JTWC編號
06W
起編日期
2021年6月23日
停編日期
6月27日 [1] 
CMA數據
颱風(33m/s) [2] 
JMA數據
颱風(65kt) [40] 
JTWC數據
一級颱風(65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颱風“薔琵”於2021年6月23日上午8時在西北太平洋麪上生成 [15]  ,於6月26日上午8時加強為颱風,於6月27日晚20時減弱變性為温帶氣旋並被中央氣象台停止編號。
颱風薔琵 路徑圖 颱風薔琵 路徑圖
  • 颱風煙花(In-fa,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強颱風煙花 衞星雲圖 強颱風煙花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2106
JTWC編號
09W
菲律賓名
Fabian
起編日期
2021年7月18日
停編日期
2021年7月31日
CMA數據
強颱風(42m/s) [2] 
JMA數據
強颱風(85kt) [40] 
JTWC數據
二級颱風(95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颱風“煙花”於2021年7月18日獲得命名,於7月21日被中央氣象台升格為強颱風,於7月25日中午前後被中央氣象台認定以颱風級(35米/秒,968百帕)強度登陸浙江舟山沿海,成為2021年登陸中國最強的颱風,又於7月26日第二次登陸浙江平湖沿海,成為有記錄以來首個兩次登陸浙江的颱風,其後在陸上長久滯留(達95小時,為1949年以來最長)並逐漸北上減弱變性為温帶氣旋,最終於7月30日晚被中央氣象台停止編號。
颱風“煙花”路徑圖 颱風“煙花”路徑圖
  • 颱風查帕卡(Cempaka,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颱風查帕卡 衞星雲圖 颱風查帕卡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2107
JTWC編號
10W
起編日期
2021年7月19日
停編日期
2021年7月24日
CMA數據
颱風(38m/s) [2] 
JMA數據
颱風(70kt) [40] 
JTWC數據
一級颱風(80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颱風“查帕卡”於2021年7月19日8時被中央氣象台升格為熱帶風暴,7月19日23時被中央氣象台升格為颱風,7月20日21時50分,“查帕卡”在廣東省陽江市江城區沿海登陸,7月24日23時被中央氣象台停止編號。
颱風查帕卡 路徑圖 颱風查帕卡 路徑圖
  • 颱風尼伯特(Nepartak,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熱帶風暴尼伯特 衞星雲圖 熱帶風暴尼伯特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2108
JTWC編號
11W
起編日期
2021年7月23日
停編日期
2021年7月28日
CMA數據
熱帶風暴(45kt) [2] 
JMA數據
熱帶風暴(45kt) [40] 
JTWC數據
副熱帶風暴(40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颱風“尼伯特”出身於2021年7月台風煙花東南部雲系形成的季風槽中催生出的一個擾動系統,於7月23日獲得命名,並逐漸北上向日本靠近。但此後其因熱帶性質不純於7月26日被中央氣象台提前停止編號(最佳路徑中恢復認定其熱帶性),不久亦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全程認定為副熱帶氣旋。再於7月28日早晨被日本氣象廳認定於宮城縣石卷市附近登陸,並於當天下午被其認定轉化為温帶氣旋,其殘餘系統最終在日本海減弱消散。
熱帶風暴尼伯特 路徑圖 熱帶風暴尼伯特 路徑圖
  • 颱風盧碧(Lupit,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熱帶風暴盧碧 衞星雲圖 熱帶風暴盧碧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2109
JTWC編號
13W
菲律賓名
Huaning
起編日期
2021年8月4日
停編日期
2021年8月9日
CMA數據
熱帶風暴(23m/s) [2] 
JMA數據
熱帶風暴(45kt) [40] 
JTWC數據
熱帶風暴(45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21年8月2日17時,南海熱帶低壓在廣東湛江近海海面上生成 [17] “盧碧”於2021年8月4日上午8點鐘被中央氣象台升格為熱帶風暴 [18]  ,8月5日11點20分前後在廣東省汕頭市南澳縣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9級(23米/秒) ,並於8月5日16時50分前後在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沿海再次登陸。8月6日下午5時,颱風“盧碧”減弱為熱帶低壓。同日的晚上,颱風“盧碧”減弱後的熱帶低壓在福建東部近海加強為熱帶風暴級。
熱帶風暴盧碧 路徑圖 熱帶風暴盧碧 路徑圖
  • 颱風銀河(Mirinae,強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強熱帶風暴銀河 衞星雲圖 強熱帶風暴銀河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2110
JTWC編號
14W
菲律賓名
Gorio
起編日期
2021年8月5日 [1] 
停編日期
2021年8月9日
CMA數據
強熱帶風暴(25m/s) [2] 
JMA數據
強熱帶風暴(50kt) [40] 
JTWC數據
熱帶風暴(55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颱風“銀河”於2021年8月5日在琉球羣島附近海域生成。於8月9日在日本以東洋麪變性為温帶氣旋。
強熱帶風暴銀河 路徑圖 強熱帶風暴銀河 路徑圖
  • 颱風妮妲(Nida,強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強熱帶風暴妮妲 衞星雲圖 強熱帶風暴妮妲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2111
JTWC編號
15W
起編日期
2021年8月5日
停編日期
2021年8月8日
CMA數據
強熱帶風暴(25m/s) [2] 
JMA數據
強熱帶風暴(55kt) [40] 
JTWC數據
熱帶風暴(55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颱風“妮妲”於2021年8月5日在日本東南洋麪生成,於8月8日在日本以東洋麪變性為温帶氣旋。
強熱帶風暴妮妲 路徑圖 強熱帶風暴妮妲 路徑圖
  • 颱風奧麥斯(Omais,強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熱帶風暴奧麥斯 衞星雲圖 熱帶風暴奧麥斯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2112
JTWC編號
16W
菲律賓名
Isang
起編日期
2021年8月20日
停編日期
2021年8月23日 [19] 
CMA數據
強熱帶風暴(25m/s) [2] 
JMA數據
熱帶風暴(45kt) [40] 
JTWC數據
熱帶風暴(55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颱風“奧麥斯”的前身是一個於2021年8月上旬在中太平洋形成的熱帶擾動,隨後其移入西北太平洋並穩定西行,但受制於多重不利因素僅能掙扎求存並持續十餘日,於8月20日晚間在菲律賓以東洋麪獲得日本氣象廳升格命名。而後其逐漸轉向西北行進並有所發展,再逐漸移入東海、北上轉向並逐漸減弱,於8月23日晚間登陸韓國南部沿海,成為72年以來發源自中太平洋的首個登陸最西的颱風。此後其逐漸轉化為温帶氣旋並隨盛行西風東行,最終趨於消散。
熱帶風暴奧麥斯 路徑圖 熱帶風暴奧麥斯 路徑圖
  • 颱風康森(Conson,強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強熱帶風暴康森 衞星雲圖 強熱帶風暴康森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2113
JTWC編號
18W
菲律賓名
Jolina
起編日期
2021年9月6日
停編日期
2021年9月12日 [22] 
CMA數據
強熱帶風暴(28m/s) [2] 
JMA數據
強熱帶風暴(50kt) [40] 
JTWC數據
一級颱風(65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颱風“康森”於2021年9月6日下午14時被中央氣象台認定在菲律賓以東近海生成。而後其迅速增強達到菲律賓認定的颱風級別(但中央氣象台僅認定為強熱帶風暴級),並於9月6日晚間在菲律賓東薩馬省赫楠鎮附近登陸。後其穿越菲律賓中部羣島進入南海並保持偏西方向行進,強度先有所發展而後逐漸減弱。其減弱後的熱帶低壓於9月12日下午登陸越南中部沿海,最終於當晚20時被中央氣象台停止編號。
強熱帶風暴康森 路徑圖 強熱帶風暴康森 路徑圖
  • 颱風燦都(Chanthu,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燦都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燦都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2114
JTWC編號
19W
菲律賓名
Kiko
起編日期
2021年9月7日 [20] 
停編日期
2021年9月18日 [21] 
CMA數據
超強颱風(68m/s) [2] 
JMA數據
猛烈颱風(115kt) [40] 
JTWC數據
五級超級颱風(155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燦都”於2021年9月7日8時在西北太平洋洋麪生成,於9月8日5時加強為超強颱風,於9月18日8時被中央氣象台停止編號。從9月7日8時生成後短短21個小時便從熱帶風暴一路加強為超強颱風,生命史80%時間維持超強颱風,超過80個小時,最強時近中心風力68米/秒,中心氣壓905百帕,為2021年夏季以來西北太平洋最強颱風。
超強颱風燦都 路徑圖 超強颱風燦都 路徑圖
  • 颱風電母(Dianmu,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熱帶風暴電母 衞星雲圖 熱帶風暴電母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21W
JTWC編號
2115
起編日期
2021年9月23日
停編日期
2021年9月24日
CMA數據
熱帶風暴(18m/s) [2] 
JMA數據
熱帶風暴(35kt) [40] 
JTWC數據
熱帶風暴(35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21年9月23日下午,南海熱帶低壓正式加強為熱帶風暴,編號成為2021年第15號颱風電母。2021年9月24日凌晨1時30分前後,熱帶風暴電母在越南中部廣南省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8級(18米/秒,熱帶風暴級),中心最低氣壓為998百帕。
熱帶風暴電母 路徑圖 熱帶風暴電母 路徑圖
  • 颱風蒲公英(Mindulle,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蒲公英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蒲公英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2116
JTWC編號
20W
起編日期
2021年9月23日
停編日期
2021年10月2日
CMA數據
超強颱風(60m/s) [2] 
JMA數據
猛烈颱風(105kt) [40] 
JTWC數據
五級超級颱風(140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颱風“蒲公英”於2021年9月下旬初在西北太平洋洋麪生成發展,於9月23日獲得升格命名。此後其逐漸朝西北方向行進並持續發展增強,於9月26日發展為超強颱風並達到強度峯值,但旋即因陷入鞍形氣壓場而滯留原地,攪動大量冷海水上湧而一度減弱。後其逐漸擺脱不利影響並再度發展成為超強颱風,再逐漸轉向東北方向行進並掠過日本近海,逐漸減弱變性為温帶氣旋,期間被名古屋大學飛機實測得932百帕的風眼氣壓。其於10月2日下午被中央氣象台停止編號,此後其轉温系統繼續朝東北方向行進,最終於白令海峽附近趨於消散。
超強颱風蒲公英 路徑圖 超強颱風蒲公英 路徑圖
  • 颱風獅子山(Lionrock,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熱帶風暴獅子山 衞星雲圖 熱帶風暴獅子山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2117
JTWC編號
22W
菲律賓名
Lannie
起編日期
2021年10月8日
停編日期
2021年10月10日 [23] 
CMA數據
熱帶風暴(20m/s) [2] 
JMA數據
熱帶風暴(35kt) [40] 
JTWC數據
熱帶風暴(45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21年10月8日5時,92W加強為2021年第17號颱風“獅子山” ,8日22時50分,颱風獅子山的中心在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沿海登陸。10月10日晚,第17號颱風獅子山停止編號。
熱帶風暴獅子山 路徑圖 熱帶風暴獅子山 路徑圖
  • 颱風圓規(Kompasu,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颱風圓規 衞星雲圖 颱風圓規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2118
JTWC編號
24W
菲律賓名
Maring
起編日期
2021年10月8日
停編日期
2021年10月14日 [25] 
CMA數據
颱風(33m/s) [2] 
JMA數據
強熱帶風暴(55kt) [40] 
JTWC數據
熱帶風暴(60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颱風“圓規”於2021年10月8日下午由菲律賓以東洋麪的熱帶低壓(菲律賓認定為Maring與Nando兩個熱帶低壓,Maring吞併Nando,美國認定為93W與94W兩個擾動,但日本認定為一個系統)獲得升格命名而來。此後其逐漸轉為穩定西行,於10月11日晚間登陸菲律賓卡加延省富加島,於10月13日早晨被中央氣象台升格為颱風,並於同日下午被中央氣象台認定以颱風級強度登陸海南省瓊海市沿海(最佳路徑中降為強熱帶風暴級)。其減弱後的熱帶低壓於10月14日晚間登陸越南北部沿海,並於當晚被中央氣象台停止編號。
颱風圓規 路徑圖 颱風圓規 路徑圖
  • 颱風南川(Namtheun,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颱風南川 衞星雲圖 颱風南川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2119
JTWC編號
23W
起編日期
2021年10月10日
停編日期
2021年10月17日 [27]  (CMA初報10月13日停編)
CMA數據
颱風(33m/s) [2] 
JMA數據
強熱帶風暴(50kt) [40] 
JTWC數據
熱帶風暴(55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颱風“南川”於2021年10月10日上午在西北太平洋遠洋海域獲得升格命名,與颱風獅子山、颱風圓規形成三台風,並形成與2010年案例同名三台風 [24]  ,但也受到因前二系統活躍產生的強烈風切變的影響而一直難以發展。其在13日下午減弱為熱帶低壓並被中央氣象台提前停止編號,但此後其強度重新發展,並持續活躍與加強,於10月16日在北緯30度附近加強至中央氣象台事後重新分析後認定的颱風級,而後逐漸減弱變性為温帶氣旋,最後在盛行西風的作用下東行至北美並再度發展成為一個炸彈氣旋,給北美太平洋沿岸帶去強風雨雪天氣,最終於10月22日被其西部東行的温帶氣旋合併吸收。
颱風南川 路徑圖 颱風南川 路徑圖
  • 颱風瑪瑙(Malou,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颱風瑪瑙 衞星雲圖 颱風瑪瑙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2120
JTWC編號
25W
起編日期
2021年10月25日
停編日期
2021年10月29日 [26] 
CMA數據
颱風(40m/s) [2] 
JMA數據
颱風(75kt) [40] 
JTWC數據
二級颱風(85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21年10月25日上午,菲律賓東部洋麪上的熱帶低壓25W升格獲編成為第20號颱風瑪瑙,同日下午中央氣象台起編升格為熱帶風暴。10月26日下午14時加強為強熱帶風暴級。10月28日凌晨2時加強為颱風級,14時達到巔峯強度。2021年10月29日晚20時在日本以東洋麪變性為温帶氣旋,中央氣象台對其停止編號。
颱風瑪瑙 路徑圖 颱風瑪瑙 路徑圖
  • 颱風妮亞圖(Nyatoh,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妮亞圖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妮亞圖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2121
JTWC編號
27W
起編日期
2021年11月30日
停編日期
2021年12月4日 [28] 
CMA數據
超強颱風(55m/s) [2] 
JMA數據
強颱風(100kt) [40] 
JTWC數據
四級超級颱風(130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颱風“妮亞圖”於2021年11月30日獲得升格命名,而後在太平洋暖池能量與北部温帶氣旋協助高空流出的加持下逐漸發展增強,得益於靠近西風槽帶來的極向流出的急劇增強而於12月3日發展為超強颱風,而後在寒潮作用下迅速減弱變性為温帶氣旋,中央氣象台4日8時對其停止編號。
超強颱風妮亞圖 路徑圖 超強颱風妮亞圖 路徑圖
  • 颱風雷伊(Rai,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主詞條
超強颱風雷伊 衞星雲圖 超強颱風雷伊 衞星雲圖
國際編號
2122
JTWC編號
28W
菲律賓名
Odette
起編日期
2021年12月13日
停編日期
2021年12月21日 [30] 
CMA數據
超強颱風(62m/s) [2] 
JMA數據
猛烈颱風(105kt) [40] 
JTWC數據
五級超級颱風(150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颱風“雷伊”於2021年12月13日在西北太平洋的低緯洋麪上獲得命名。起初其發展較緩慢,後在菲律賓以東近岸水域以及穿越菲律賓進入南海後兩度出現快速增強並達到中央氣象台認定的17級以上超強颱風、日本氣象廳認定的猛烈颱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定的五級超級颱風水平,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影響南沙羣島最強、影響南海最晚的超強颱風以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評級下首個於12月在南海達到五級超級颱風評級的颱風。最後其在南海北上靠近中國華南並逐漸減弱消散,於12月21日被中央氣象台停止編號。
超強颱風雷伊 路徑圖 超強颱風雷伊 路徑圖

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其他系統

  • 熱帶低壓03W(Crising)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JTWC編號
03W
熱帶低壓03W 衞星雲圖 熱帶低壓03W 衞星雲圖
菲律賓名
Crising
起編日期
2021年5月12日
停編日期
2021年5月14日
CMA數據
熱帶低壓(15m/s) [2] 
JTWC數據
熱帶風暴(35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熱帶低壓於2021年5月中旬在菲律賓棉蘭老島近海生成,而後西行登陸並減弱消散,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定其達到熱帶風暴強度 [10-11]  ,日本氣象廳亦一度對其發出過烈風警報但最終未將其升格命名。事後中國氣象局亦將其認定為熱帶低壓。
熱帶低壓03W 路徑圖 熱帶低壓03W 路徑圖
  • 熱帶低壓07W(Emong)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JTWC編號
07W
熱帶低壓07W 衞星雲圖 熱帶低壓07W 衞星雲圖
菲律賓名
Emong
起編日期
2021年7月5日
停編日期
2021年7月6日
CMA數據
熱帶低壓(15m/s)(初報最佳路徑未收錄) [2] 
JTWC數據
熱帶低壓(30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
熱帶低壓07W 路徑圖 熱帶低壓07W 路徑圖
  • 熱帶低壓08W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JTWC編號
08W
熱帶低壓08W 衞星雲圖 熱帶低壓08W 衞星雲圖
起編日期
2021年7月5日
停編日期
2021年7月8日
CMA數據
熱帶低壓(15m/s) [2] 
JTWC數據
熱帶低壓(30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
熱帶低壓08W 路徑圖 熱帶低壓08W 路徑圖
  • 熱帶低壓12W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JTWC編號
12W
熱帶低壓12W 衞星雲圖 熱帶低壓12W 衞星雲圖
起編日期
2021年8月2日
停編日期
2021年8月3日
CMA數據
未收錄
JTWC數據
熱帶風暴(35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
熱帶低壓12W 路徑圖 熱帶低壓12W 路徑圖
  • 熱帶低壓17W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JTWC編號
17W
熱帶低壓17W 衞星雲圖 熱帶低壓17W 衞星雲圖
起編日期
2021年9月1日
停編日期
2021年9月4日
CMA數據
熱帶低壓(15m/s) [2] 
JTWC數據
熱帶風暴(35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
熱帶低壓17W 路徑圖 熱帶低壓17W 路徑圖
  • 熱帶低壓Nando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JTWC編號
94W(擾動編號)
菲律賓名
Nando
起編日期
2021年10月7日
停編日期
2021年10月8日
發展過程
路徑圖
該系統為合成颱風圓規的菲律賓地方命名的兩個熱帶低壓之一,儘管菲律賓認為Maring為“圓規”主體,但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認為該系統為“圓規”主體。而日本氣象廳在初報中則將Maring與Nando合視為一個系統。日本氣象廳與中國氣象局的最佳路徑也顯示此兩家機構認定Nando為“圓規”之主體。
  • 熱帶低壓26W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JTWC編號
26W
熱帶低壓26W 衞星雲圖 熱帶低壓26W 衞星雲圖
起編日期
2021年10月22日
停編日期
2021年10月28日 [29] 
CMA數據
熱帶低壓(15m/s) [2] 
JTWC數據
熱帶風暴(35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
熱帶低壓26W 路徑圖 熱帶低壓26W 路徑圖
  • 熱帶低壓29W
基本信息
衞星雲圖
JTWC編號
29W
熱帶低壓29W 衞星雲圖 熱帶低壓29W 衞星雲圖
起編日期
2021年12月15日
停編日期
2021年12月17日 [31] 
CMA數據
未收錄
JTWC數據
熱帶低壓(30kt) [41] 
發展過程
路徑圖
-
熱帶低壓29W 路徑圖 熱帶低壓29W 路徑圖

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風季影響

每年太平洋颱風季熱帶系統的活躍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一定影響。下表列出所有於2021年在西北太平洋活躍的熱帶氣旋相關影響數據,包括該熱帶氣旋影響地區、登陸地區、人員傷亡以及經濟損失總計等。括號內的名稱為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所使用的當地命名;未獲日本氣象廳國際命名的熱帶低壓,則採用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提供的熱帶氣旋編號(如果有)或中國國家氣象中心提供的熱帶低壓編號(如果有)或菲律賓本地命名(如果有)。
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的熱帶氣旋對西北太平洋地區整體造成的災害較常年偏輕,但菲律賓等部分國家地區受災極端嚴重,颱風康森颱風圓規颱風雷伊對菲律賓造成嚴重災害,其中“雷伊”更是成為2013年颱風海燕以來影響菲律賓最嚴重的颱風。中國的颱風災害損失較常年平均水平偏低,但大範圍強降雨影響突出,颱風煙花等遠距離水汽輸送影響顯著 [43]  ;間接影響方面,颱風煙花颱風查帕卡共同參與了7·20河南暴雨水汽輸送環節 [46] 
2021年太平洋颱風季熱帶氣旋影響數據
熱帶氣旋名稱
影響地區
登陸地點
人員傷亡
經濟損失
(Auring)
菲律賓
菲律賓中部
1人死亡 [6] 
329萬美元
(Bising)
菲律賓
10人死亡
1050萬美元
熱帶低壓03W
(Crising)
菲律賓 [11] 
菲律賓棉蘭老島
未知
48.6萬美元
(Dante)
菲律賓 [12] 
菲律賓中部
11人死亡 [12] 
639萬美元
中國、越南
中國海南、越南
1人死亡
987萬美元
日本小笠原羣島
未知
未知
熱帶低壓07W
(Emong)
菲律賓、中國
未知
未知
熱帶低壓08W
中國海南、越南
中國海南、越南
未知
未知
(Fabian)
菲律賓、中國
中國浙江舟山、平湖
6人死亡
132億元人民幣 [42] 
中國、越南
中國廣東陽江
3人死亡
425萬美元
日本
日本宮城縣
未知
未知
熱帶低壓12W
日本
未知
未知
(Huaning)
中國、日本
中國廣東、福建、台灣省;日本西部
6人死亡
2.27億美元
(Gorio)
日本、北美太平洋沿岸
未知
未知
北美太平洋沿岸
未知
未知
(Isang)
韓國
韓國南部
未知
1300萬美元
(Jolina)
菲律賓、越南
菲律賓中部、越南
22人死亡
3610萬美元
(Kiko)
菲律賓、中國、日本
日本西部
未知
3000萬美元
越南、泰國等
越南
8人死亡
未知
日本
未知
未知
(Lannie)
中國、越南
中國海南瓊海、越南
6人死亡
4700萬美元
(Maring)
菲律賓、中國、越南
中國海南瓊海、越南
44人死亡
2.45億美元
熱帶低壓Nando
合併入颱風圓規(Maring)
北美太平洋沿岸
未知
未知
日本小笠原羣島
未知
未知
熱帶低壓26W
越南
越南
未知
未知
日本小笠原羣島
未知
未知
(Odette)
菲律賓、中國、越南、馬來西亞 [32-33] 
菲律賓中部
410人死亡
10.2億美元
熱帶低壓29W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
54人死亡
7000萬美元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