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1959年國慶閲兵

鎖定
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10週年閲兵式,受閲部隊官兵身着新式軍服,佩戴軍銜。軍事學院方隊、水兵方隊、步兵方隊、空降兵方隊依次受閲,噴氣式轟炸機和殲擊機從擴建一新的天安門廣場上空飛過。 [1]  受閲部隊由11018人組成15個徒步方隊、14個車輛方隊和6個空中梯隊。 [5]  這次閲兵與5週年國慶閲兵相比,取消了騎兵、三輪摩托車方隊。受閲武器裝備國產化程度大大提高,其中中國自行製造的“五九式”主戰坦克和“紅旗牌”檢閲車首次亮相國慶閲兵式。 [1] 
中文名
1959年國慶閲兵
發生時間
1959年10月1日
發生地點
北京天安門

1959年國慶閲兵閲兵準備

與過去幾次閲兵相比,此次國慶閲兵準備工作進行得比較早。1958年夏,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大規模改建天安門廣場,迎接新中國成立10週年大慶。毛澤東主席指示:改建天安門廣場,要反映出我國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特點,氣魄要大,要使天安門廣場成為莊嚴宏偉,能容納100萬人集會的世界上最大的廣場。
周恩來總理遵照毛澤東主席的指示精神,多次強調,一定要體現出“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題思想和時代精神,並對廣場的規劃,建築物的設計、模型,從指導思想到藝術構思,都作了詳細而明確的指示。9月5日,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召開會議,中共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北京市副市長萬里傳達了中共中央關於改建好天安門廣場和建築好人民大會堂等十大公共建築的通知,還傳達了鄧小平關於修建工程要貫徹少而精,質量要好,藝術要精的指示。
為了做好天安門廣場的規劃設計和施工,北京市發動了全市的城建工作者,並邀請全國著名的建築師和藝術家,參加此次廣場的規劃設計工作,最後形成了一個綜合的改造方案。1958年12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開會討論國慶工程,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出席,周恩來親自介紹天安門廣場的規劃設計情況,會議通過了綜合設計方案。這個方案的主要內容是:天安門廣場是一個莊嚴雄偉的政治性廣場;保留正陽門和箭樓,拆除中華門,其東西兩側分列革命博物館、歷史博物館人民大會堂,其形制、體量和高度,既取決於建築物本身的需要,也要與廣場的整體性,乃至舊有的古建築相協調。
經過數萬建設大軍夜以繼日地艱苦努力,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天安門廣場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一個雄偉、壯麗、寬闊的廣場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全國和全世界人民面前。整個廣場較國慶5週年時擴大了兩倍半,東西寬500米,南北長880米,總面積達44萬平方米,一次可容納100萬人集會活動。廣場中心幹道上鋪砌由橘黃、藍青色花崗石組成的“人”字型路面,長達390米,寬80米,同時能通過120路縱隊隊伍。廣場北面,天安門城樓前面建成了4座紅色的永久性觀禮台,容納量也從過去的1萬多人增加到了2萬多人;東西兩邊分別是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廣場正南屹立着莊嚴肅穆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東西長安街也大為拓寬,天空中縱橫交叉的電線沒有了,嵌在地面上的電車車軌消失了,三面紅牆連同阻礙交通的東、西長安門一併徹底拆除,在東、西側路至各建築物間設置了人行道並進行植樹、綠化,整個廣場是用花崗岩、瀝青混凝土和水泥方磚鋪成,使天安門廣場顯得更為恢宏大氣。廣場上還安裝了幾百座高大的各種形狀各異的燈座,每個燈座上都有九個乳白大燈和十六個聚光燈,到了夜晚亮燈的時候,天安門城樓、廣場周圍和東西長安街上的輪廓,被無數像串聯起來的夜明珠似的電燈勾畫出來,千姿百態,各具風格。
1958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批轉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新中國成立十週年慶祝活動的意見,明確指出,這次國慶10週年慶祝典禮的閲兵式和羣眾遊行,要比往年搞得更加隆重盛大。根據這個精神,京津衞戍區司令部於1958年12月擬製了《1959年國慶首都閲兵方案》,並上報國防部和總參謀部批准通過,任命北京軍區司令員楊勇為閲兵總指揮。之後,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自審定了閲兵方案。
此次閲兵,受閲部隊共計11018人,火炮144門,汽車240輛,各型作戰飛機155架,由15個徒步方隊、14個車輛方隊和6個空中梯隊組成。徒步方隊有軍事學院、石家莊步兵學校等編組的院校方隊,海軍長山要塞區編組的水兵方隊、北京軍區3個野戰軍編組的步兵師方隊。車輛方隊有2個摩托化步兵方隊,空軍空降兵教導師組成的傘兵方隊,122毫米和152毫米榴彈炮方隊,空軍高炮師、雷達探照燈團組成的100毫米高射炮和雷達探照燈方隊,122毫米加農炮方隊,130毫米加農炮和152毫米加農榴彈炮方隊,152毫米自行火炮方隊,100毫米自行火炮方隊。空軍飛行梯隊由1個轟炸機師、4個殲擊機師和高級航空兵學校抽組而成。
過去曾經參加過受閲的騎兵方隊、摩托車和口徑在100毫米以下的地面高炮、高射火炮方隊,這次國慶閲兵取消。
1959年4月9日,閲兵總指揮部向受閲部隊頒發了《1959年國慶受閲部隊訓練計劃》,計劃明確規定了訓練時間及訓練科目,提出了訓練指標和具體要求,擬定了聯合預演計劃,要求單兵動作準確整齊,合乎要領;徒步和車輛方隊做到隊形一致,雄壯有力。
部隊開訓前,閲兵總指揮部組織全體教練員進行了集訓,統一規定動作要領,研究科學的教學方法,並在提前進京投入訓練的步兵師、石家莊步兵學校方隊駐地召開了受閲訓練和行政工作現場會,交流了訓練經驗。
6月1日,受閲部隊開始受訓;7月初,受閲部隊開始正式集中訓練。徒步方隊的訓練較往年更加艱苦。特別是軍事學院方隊。整個方隊全部由團以上幹部學員組成,和其他的方隊成員比起來,年齡無疑不佔優勢,訓練起來難度也大得多。車輛方隊也遇到了難題。為確保“大鐵傢伙”的標齊問題,車輛方隊的司機們一有功夫就湊一堆琢磨,探討解決控制車速、保證整齊一致的辦法,終於在磨合一段時間後掌握了訣竅。
經過受閲部隊全體指戰員的共同努力,國慶10週年閲兵的準備工作一切就緒。 [3] 

1959年國慶閲兵閲兵過程

10月1日上午,首都羣眾興高采烈地朝天安門廣場湧來。此次參加典禮的各界羣眾是前11次國慶閲兵中人數最多的一次,達70萬人。人們手裏捧着各色各樣的鮮花,在廣場中間組成了一個巨大的國徽圖案和“1949-1959”的字形。廣場四周,直徑3米的五彩大氣球高懸起許多醒目的大標語,處處都顯示出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天安門城樓上懸掛着毛澤東的畫像,左右是兩條標語——“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是孫中山的畫像,面朝天安門的兩側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斯大林的畫像。在天安門兩邊的標語塔上書寫着:“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以及具有時代特色的“人民公社萬歲”、“大躍進萬歲”等標語。
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揮帽致意 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揮帽致意 [3]
9時50分,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國家主席劉少奇和蘇共中央總書記赫魯曉夫一起,在歡快的樂曲聲中健步登上了天安門城樓。緊隨其後的有周恩來、朱德、宋慶齡董必武、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周圍的觀禮台上,站滿了來自不同國家、政府的來賓。他們中有各國駐華使節和外交官,有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勞動人民代表團和在華專家,有各國工會、婦女等羣眾組織的代表,有軍事代表團成員,有亞非拉國家的友好代表團等等,四海高朋齊聚天安門。 [3] 
10時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市長彭真宣佈:“首都人民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週年國慶典禮開始!”這時,在雄壯的國歌聲中,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禮炮鳴響,400名少先隊員向人民英雄紀念碑獻花。幾十萬人肅立着,仔細聆聽着——“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經歷了苦難的中華民族已經站起來了,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隨後,舉行閲兵。規模宏大的分列式便開始了。
伴隨着鏗鏘有力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迎風招展的“八一”軍旗,引導着軍事學院方隊首先進入天安門廣場。他們排列着24路縱隊,精神抖擻,齊步前進。學員們身着深藍色陸軍校官禮服,佩戴着金黃色肩章,翻領上繡有彩色圖案,精神抖擻,齊步前進。更引人注目的是,兩位將軍邁着有力的步伐,帶領着這支校官隊伍昂首走進天安門廣場。臨近觀禮台時,兩位年輕的將軍抬臂、敬禮,收腹、踢腿,一舉手一投足,剛勁有力,標準到位,展現出中國軍人特有的風采。
吳華奪將軍連續多次擔任國慶典禮中國人民解放軍受閲部隊的領隊。國慶十週年閲兵典禮上,同樣經過層層選拔脱穎而出的胡定千將軍和吳華奪將軍一起,成為我軍歷史上第一批擔任閲兵領隊的將軍,這兩位親密的老戰友,在長征和抗日時期都一起並肩作戰,今天,他們又並肩走過天安門廣場,在我軍的閲兵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筆。
緊跟在軍事學院方隊之後通過的,是步兵學校、炮兵學校、工程兵學校、鐵道兵學校、空軍學校、海軍學校的學員方隊。一個個方隊充滿着青春活力,隊伍整齊,步伐有力,生氣勃勃地通過天安門,昭示着我軍未來的希望。
之後是水兵方隊,他們身着白色水兵服,佩戴肩章,頭戴黑色飄帶水兵帽,手持國產半自動步槍,刺刀閃閃發光,神采飛揚地走過檢閲台。他們當中,有擊沉、擊傷敵艦船100多艘、俘獲50艘的東海艦隊水兵;還有來自福建前線的水兵,他們在去年秋天的兩個月裏,曾把20多艘國民黨軍艦艇埋葬在台灣海峽。我們祖國“有海無防”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繼水兵方隊之後,是6個步兵方隊。指戰員們頭戴鋼盔,手持半自動步槍,邁着整齊有力的步伐,威風凜凜。緊接着,廣場上傳來一陣馬達轟鳴聲,原來是由72輛解放牌卡車組成的方隊,他們是手持衝鋒槍或半自動步槍的摩托化步兵方隊,和胸前斜挎衝鋒槍、身背降落傘包的空降兵方隊。
伴着雄壯的軍樂聲,機械化炮兵方隊和裝甲兵方隊一波波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閲。他們是122毫米和152毫米榴彈炮方隊,空軍高炮師、雷達探照燈團組成的100毫米高射炮和雷達探照燈方隊,122毫米加農炮方隊,130毫米加農炮和152毫米加農榴彈炮方隊,152毫米自行火炮方隊,100毫米自行火炮方隊。這些大炮,絕大部分是我國自己製造的,其中有威力強大的自動化的高射炮。有一支是人民解放軍重炮兵部隊中建軍最早的部隊,它在遼瀋戰役中大顯神威,在解放海南島的戰役中痛擊敵艦。現在,他們擁有新式國產的大口徑加農大炮,成為無堅不摧的現代化炮兵。
拖着大炮的“五九”式履帶牽引車和九十九輛巨型坦克,組成鋼鐵巨流,發出隆隆的巨響,來到天安門前。“五九”中型坦克,這是我國製造的第一代主戰坦克,當年定型,當年投產,當年裝備部隊並參加國慶閲兵。10月1日,首批國產的32輛T-54A參加了1959年大閲兵,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閲,這也是國產坦克首次向公眾亮相。雖然坦克到達訓練場比較晚,訓練時間短,但在廠方技工的積極幫助下,經過駕駛員對新裝備性能的刻苦鑽研,基本上掌握了新裝備的操作技術,訓練水平大步提高,向世人展示了國產坦克的風采。1959年底,國產T-54A被正式命名為1959年式中型坦克(簡稱“五九”坦克)。“五九”坦克全重36噸,乘員4人,車全長9米(炮向前),車寬3.27米,車高2.4米(至炮塔頂),車底距地高0.42米,最大公路速度50公里/小時,平均公路速度30-33公里/小時,最大公路行程440公里,最大爬坡度為30度,最大側傾坡度為30度,越壕寬2.7米,越垂直牆高0.8米,涉水深1.4米,潛水深5.5米,主用武器為1門100毫米線膛炮,該炮可發射鎢芯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彈藥基數34發,配有紅外夜視儀,在50年代末屬於世界先進坦克之一。“五九”坦克的問世,宣告了中國不能生產坦克的歷史徹底終結,中國的坦克工業發展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正當人們向火炮、裝甲車組成的鐵流招手歡呼的時候,強大的噴氣式轟炸機和殲擊機羣,分成6個空中梯隊,突然出現在廣場上空。這些英雄的戰鷹,排着整齊的5機編隊呼嘯着由東向西飛過,飛行高度350米至500米。與國慶5週年閲兵時相比,編隊由3機增加為5機,飛機總數由111架增加到155架,受閲飛行高度也降低了,展示了中國空軍的實力和中國飛行員精湛的駕駛技藝。駕駛它們的是我國空軍建軍最早的一個師。這個師從成立以來共擊落擊傷敵機88架,湧現出3400多名英雄、模範和立功受獎人員。一時間,廣場上歡聲雷動。人們向受閲部隊歡呼致敬,熱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光輝成就。 [3] 
在慶典閲兵式之後,首都70萬羣眾舉行了空前盛大的慶祝新中國成立十週年大遊行。
羣眾遊行緊隨閲兵式之後,由1.5萬名工人、學生組成的儀仗隊,抬着“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週年”的橫幅大標語,整齊地走在最前面。10個插滿鮮花的金色花籃託着巨大的國徽,象徵着祖國無限光輝美麗的前景;幾幅彩色的圖表,記載着鋼、煤、糧、棉10年來增產的數字。少先隊員、工人、農民、機關幹部、科學工作者、城區市民、大中院校學生、民兵、文藝大隊、體育大隊等依次從天安門前走過,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彙報了10年來各行各業的建設成果:帶着水力採煤機械的礦工,進行了水力切割煤塊的表演,展示了我國採煤技術的新發展;肥壯的豬、羊、奶牛和翅膀可以活動的雞鴨模型,引起人們的一陣掌聲;京劇《穆桂英掛帥》、漢劇《二度梅》、越劇《紅樓夢》等優秀劇目的片段在彩車上展演;多名體操冠軍在汽車和摩托車上分別做着單槓、雙槓、吊環等動作。隨着遊行隊伍行進的紅旗牌、和平牌、北京牌高級轎車,以及拖拉機、飛機、輪船、精密車牀、大型發電機、實驗性重水反應堆靜電加速器迴旋加速器、電子計算機等實物和模型,引起了人們陣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一行行標語、一個個模型、一幕幕表演,勾畫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美麗圖畫。
國慶日的首都像是一個絢麗多彩的大花園,到處是戲劇、音樂和舞蹈。而夜晚的天安門廣場則變成一個“水晶世界”,燈火通明,150多萬民眾在這裏盡情地載歌載舞。人們在傍晚前就帶着二胡、笛管、笙簫、鑼鼓、手風琴、小提琴等中西樂器,陸續湧進廣場。石景山鋼鐵廠和包頭鋼鐵廠的工人們攜手跳舞,慶祝包鋼一號高爐在國慶10週年前夕提前投入生產;在北京大學的舞圈裏,來自歐洲、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留學生,和中國的學生們一塊兒跳着“友誼舞”;在熙熙攘攘的人羣中,藏族姑娘次仁央宗、格桑央京等,面對天安門放聲歌唱。隨着連珠炮般的聲響,節日的禮花凌空競放,首都的夜空頓時五彩繽紛,人們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之中。
為迎接國慶10週年,各地也組織了規模盛大的集會遊行活動。《人民日報》以《七大城市集會遊行慶祝建國十週年》《國慶佳節各地人民集會遊行 歡呼十年巨大成就》為題報道了祖國各地的慶祝活動:穿着節日盛裝的各族羣眾從各個角落湧向街頭、湧向廣場,抬着巨幅字標、圖表、模型和實物,向祖國彙報各條戰線上10年來的輝煌成就,遊行隊伍中,紅旗如林、鮮花似海、鑼鼓喧天、載歌載舞,歡呼的口號聲此起彼落……意氣風發、情緒歡快的遊行隊伍,反映出全國各族人民對黨和國家深沉的熱愛,以及建設社會主義祖國高漲的熱情和滿滿的信心。 [6] 

1959年國慶閲兵閲兵特點

1959年閲兵是新中國成立後的首次“逢十大閲”,閲兵規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大,也是毛澤東出席的最後一次國慶閲兵。 [2] 
這次閲兵,規模比往年大,但用的時間卻只有58分鐘,表明閲兵組織工作比往年更周密、更細緻、更成熟。 [3] 
1959年國慶閲兵中,我國製造的59式主戰坦克第一次接受檢閲。受閲武器裝備的國產化程度大大提高,在受閲的6種型號的火炮中,有5種是中國自己製造的。國慶10週年閲兵,受閲武器裝備的國產化程度大大提高,表明中國國防工業由仿製進入了自行設計製造的嶄新階段。此外,“紅旗牌”檢閲車也首次亮相國慶閲兵式。 [4]  新華社報道説:“向着工業化飛躍前進的偉大祖國,給了人民解放軍各種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受閲中,最新式的自動步槍、大炮、高速飛機,都是祖國自己製造的。”鼓舞人心的語言,反映出短短10年,人民解放軍的武器裝備已經由“小米加步槍”階段,進入了“步槍加飛機大炮”的新階段。正如外電所評論的,這次閲兵向全世界表明,中國軍隊建設經過10個春秋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