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卡爾·馬克思著經濟學哲學著作)

鎖定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Economic and Philosophic Manuscripts of 1844》)是德國思想家卡爾·馬克思未完成的經濟學哲學著作。手稿在馬克思生前沒有發表,直到1932年才首次全部發表。 [1] 
該書是馬克思進行政治經濟學和哲學研究的最初成果,包括相互關聯的三個手稿。第一手稿是關於工資、資本的利潤、地租的研究和分析;第二手稿是對私有財產及其運動的分析;第三手稿是對私有財產、分工、貨幣的進一步研究,並由此所引發的馬克思的共產主義觀念、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觀念以及對黑格爾哲學的系統清理。 [2] 
該書是哲學與經濟學的第一次結晶,開創了哲學指導下的經濟學研究道路以及以經濟學為基礎的哲學發展道路,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理論正是以這種結合為基礎的。同時,該書也是馬克思一生政治經濟學批判研究的起始點,被阿爾都塞譽為“《資本論》的先聲,《資本論》的草稿,或《資本論》草圖。” [2] 
作品名稱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外文名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 Manuscripts of 1844
作    者
【德】卡爾·馬克思
類    別
經濟學哲學著作
首版時間
1932年
字    數
約11萬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內容簡介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由寫在三個筆記本中的手稿組成:筆記本I共27頁,主要包括對亞當·斯密學説中的工資、資本的利潤和地租這三個經濟學範疇做比較分析,揭示了亞當·斯密學説的矛盾,詳細論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勞動問題;筆記本Ⅱ只保留下四頁(第40—43頁)手稿,前面都已散佚,主要論述了有關私有財產問題;筆記本Ⅲ則是頁碼並不連貫的散張,主要是關於私有財產和勞動、私有財產和共產主義的論述,對當時的各種共產主義理論的考察和評述,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有關分工和貨幣的兩個片斷,還有一篇《序言》。在該書中,馬克思從唯物主義世界觀和共產主義立場出發,對涉及哲學、政治經濟學和共產主義理論的各種歷史文獻和思想觀點進行了系統的批判性考察,並且在剖析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資產階級經濟學中,提出了新的經濟學、哲學和共產主義的理論觀點。 [1]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作品目錄

筆記本I
【私有財產和勞動】
工資
【對筆記本Ⅱ第XXXIX頁的補充】
資本的利潤
【私有財產和共產主義】
地租
【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
【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
【私有財產和需要】
【筆記本Ⅱ】
【增補】
【私有財產的關係】
【片斷】
【筆記本Ⅲ】
【分工】
【對筆記本Ⅱ第XXXVI頁的補充】
【貨幣】 [4]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創作背景

1844年4月至8月,馬克思在巴黎寫了《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它是馬克思從哲學領域逐步深入到經濟領域研究人的解放問題的重要思想成果。自《萊茵報》時期開始的理論與現實的碰撞,到《德法年鑑》時期的徹底反思,馬克思確認了國家與法都植根於市民社會之中。因此,要理解社會現實必須要運用經濟學來解剖市民社會。到達巴黎後,馬克思接觸了大量社會主義思想,近距離感受了現實的工人運動,這使他更加領悟到現存世界的批判絕不僅僅是個理論問題,而是與現實密切相關的實踐問題,要解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需要進行無產階級革命。同時,恩格斯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的發表也推動了馬克思去進行政治經濟學研究。1843年10月,馬克思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廣泛的政治經濟學研究之中,先後仔細閲讀了包括亞當·斯密大衞·李嘉圖讓·巴蒂斯特·薩伊詹姆斯·穆勒、弗·斯卡爾培克等在內的15位古典經濟學家的19部經濟學著作,寫下了政治經濟學研究的第一批手稿。《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正是馬克思深入研究了政治經濟學之後的一份心得,不僅批判了對現實永恆化理解的國民經濟學觀點和對現實思辨理解的黑格爾觀點,而且比較系統地闡釋了人學思想、異化勞動理論、共產主義觀等,形成了關於國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多方面問題的基本觀點。 [1]  [5]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作品思想

首先,馬克思對資產階級經濟學做了深刻的批判。他指出,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把資本家的利益當作最後的依據,竭力美化資本主義,宣揚工人階級和資本家的統一,力圖永遠保持資本主義制度。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在論述中把虛構的情況作為他們理論的出發點,離開了具體的歷史事實,不瞭解經濟運動的實際聯繫與運行規律,因而“沒有向我們説明勞動和資本分離以及資本和土地分離的原因”。在批判的基礎上,馬克思提出了自己研究資本主義的任務和方向,即以現實的經濟事實為出發點,不僅要深入研究使工人陷入貧困並淪為機器的資本主義制度,還在此基礎上對資本主義的發展做了科學的預言,即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度將“是整個關係的頂點、最高階段和滅亡”。 [1] 
其次,馬克思批判地改造了德國古典哲學的異化概念,提出了異化勞動理論,並將其與資本主義的社會關係結合起來,初步論證了共產主義的必然性。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的異化思想,但其並不是從抽象思維出發,而是從經濟關係,特別是從資本主義私有制出發,形成了異化勞動思想。而通過對異化勞動的剖析,馬克思揭露了資產階級社會中資本與勞動的不可調和的對立,闡明瞭私有財產的存在和異化勞動之間的關係,以及異化勞動給工人階級和整個人類帶來的災難性的後果。因此,必須消除異化勞動,使社會從私有財產的統治下解放出來,而這些只有通過工人解放這種政治形式才能完成。對此,馬克思強調指出,這必須有現實的共產主義行動,“歷史將會帶來這種共產主義行動,而我們在思想中已經認識到的那正在進行自我揚棄的運動,在現實中將經歷一個極其艱難而漫長的過程”,從而對共產主義進行了初次的闡發。 [1] 
最後,馬克思在手稿中還論述了勞動實踐對於人類文明和歷史進步的偉大意義、指出整個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同時,他在批判黑格爾唯心主義的同時,也闡發了黑格爾辯證法的積極成果,並借鑑了這一辯證法思想,從而在異化勞動理論架構內構築了人類歷史發展的三大階段,即勞動未產生異化的階段、異化勞動階段和揚棄異化勞動的階段,並對自然史、人類史以及美的規律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見解。 [1] 
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第一次系統地研究了資本主義的工資、資本的利潤以及地租三種財富分配形式,並在對私有財產的追問中,發現了勞動者的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最重要根源,發現了人類史本質上是在勞動基礎上的發展史,從而創立異化勞動理論,對國民經濟學以及黑格爾唯心史觀展開了全面的批判,提出了現實的人的學説,以生產為基礎的社會結構理論,以及以財產為形式的社會階段理論,揭示了階級衝突的本質及其揚棄這種衝突道路。雖然馬克思這時期還沒有提出完整的剩餘價值學説,還沒有從生產的角度揭示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但是馬克思已經亮出了自己終生研究的主題,為馬克思的經濟學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2]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作品影響

雖然《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對一些問題的闡述還留有明顯的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痕跡,但這並不妨礙其成為馬克思主義形成過程中的標誌性著作。該書從生產勞動實踐出發闡述經濟學的一系列問題,並在深入批判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黑格爾哲學和空想社會主義學説的基礎上,闡明瞭一系列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該書運用異化勞動論證了共產主義條件下對異化的克服,得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結論等,都顯示《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光輝起點,是人類社會“歷史之謎的解答”。 [1]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發表在西方現代哲學界、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界、蘇聯東歐思想界、當代中國思想理論界,都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引起人們對於手稿中思想的一次次詮釋,顯示出它的重要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6]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作品爭議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自問世以來,圍繞它展開的爭論從未停止過,學者們甚至由此把馬克思的哲學分為“青年馬克思”與“成熟時期的馬克思”兩部分。推崇它的人認為,該書中的思想是“概括馬克思的全部精神的唯一文獻”,“顯示了馬克思主義的真正隱秘的含義”,對論證“新馬克思主義具有決定的意義”,是“馬克思的中心著作”。另一些“正統的”馬克思主義學者則對該書持另外的態度,認為只有成熟時期的馬克思著作才是代表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的著作;認為該書是馬克思早期不成熟的觀點。 [6]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出版信息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在馬克思生前沒有發表,直到1927年,俄國馬克思主義研究者達·梁贊諾夫將手稿第3部分整理後,發表在俄文版《馬克思恩格斯文庫》第3捲上,後重印於1929年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3版上,標題為《〈神聖家族〉的準備材料》,但是並沒有引起廣泛注意。1929年在巴黎出版的《馬克思主義評論》法文雜誌上以《關於共產主義和私有制的札記》和《關於需要、生產和分工的札記》為標題發表了一些片斷。1932年,德國社會黨人S.朗茲胡特和J.P.邁耶爾對手稿進行整理後,用原文發表在《卡爾·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早期著作)》第1卷中,標題是《政治經濟學和哲學》,這個版本略去了手稿的第一部分。同年,《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國際版)第1部分第3卷首次用原文全文發表了手稿,標題是《經濟學哲學手稿(1844年)》。手稿中文有兩個《全集》版本,即《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2卷的版本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卷的版本。單行本共有三個,即197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劉丕坤譯本,1985年人民出版社根據《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2卷譯文排印的版本,以及2000年人民出版社根據《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卷譯文排印的版本。 [6]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作者簡介

卡爾·馬克思 卡爾·馬克思
卡爾·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生於普魯士萊茵省特里爾城。先後在波恩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最後在耶拿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從事新聞工作,擔任過《萊茵報》的主編。1844年,他創辦《德法年鑑》,發表一系列文章,標誌着他的世界觀轉變完成。同年和恩格斯在巴黎會見,結下終身友誼。不久因從事革命活動被驅逐,遷居布魯塞爾。1847年,他加入共產主義者同盟,並同恩格斯一起起草了影響廣泛的《共產黨宣言》。1848年,他回德創辦《新萊茵報》參加鬥爭,再次遭驅逐。他先到巴黎,後定居倫敦。1867年,他最重要的著作《資本論》(第一卷)出版。1864年,他創建了第一國際。晚年,他繼續撰寫《資本論》。馬克思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他創立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為全世界工人階級所接受和實踐,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3] 
參考資料
  • 1.    徐光春主編. 馬克思主義大辭典[M]. 武漢:崇文書局, 2018:283-284.
  • 2.    孫承叔著. 資本與歷史唯物主義[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5-6, 14.
  • 3.    張琦編. 歷史文化常識全知道[M]. 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 2018:307.
  • 4.    馬克思著;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8:目錄頁.
  • 5.    丁東宇編著.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M]. 黑龍江大學出版社, 2018:1.
  • 6.    莊友剛主編;車玉,楊思基副主編. 馬克思主義原著選讀 第2版[M]. 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