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1534年

鎖定
1534年是農曆甲午年,是馬年。年號為明世宗嘉靖十三年,日本後奈良天皇天文三年。
中文名
1534年
農曆時間
甲午年
簡    介
馬年
有關事件
亨利八世的軍隊衝進了英國教堂
年    號
為明世宗嘉靖十三年

1534年大事記

公元1534年,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軍隊衝進了英國教堂,解散了宗教團體,挖掘和搶劫了許多墳墓。他們在約克郡挖掘羅馬皇帝康斯坦丁之父的墳墓時,發現了一盞還在燃燒的燈,康斯坦丁之父死於公元300年,這意味着這盞燈燃燒了1200年!
1534年起,伊拉克被奧斯曼帝國統治。 [1] 

1534年出生

朝鮮明宗(1534年-1567年),是朝鮮王朝的第13代君主,諱李峘,廟號明宗,字對陽,諡號恭憲獻毅昭文光肅敬孝大王,葬於楊州康陵。
明宗是文定大妃的親生兒子,在她34歲誕生,被封為慶源大君。之前,時為王后的文定大妃多次因為金安老的謀害而差點流產,當慶源大君出世,他成為中宗第二個嫡子。
花鑑貞(1534年-1592年)原姓户次,本名直貞,通稱彈正忠、三郎右衞門。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鑑貞是大友家重臣户次鑑連(立花道雪)的一門親族眾之一。户次氏是位於九州豐後的豪族,支配附近的安東、高野、十時等村町,並依附豐後最大勢力的大友家。
(1534年5月28日-1582年6月2日)是活躍於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日本戰國“三天下人”第一位。出生於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勝幡城(一説那古野城)。他成功控制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使織田氏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大致一統混亂近百年的日本戰國時代,但後來遭到部將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斷本能寺,織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名總見院殿贈大相國一品泰巖尊儀,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時追贈為正一位太政大臣。
1534年出生。父親死後、歷經與同母所生之弟的織田信行家督之爭,勝利後成為織田家的主君。於擊破周邊敵對勢力的今川家與齋藤家之後,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並完成上洛(到京都)。之後義昭與信長為敵,並下令給武田家、朝倉家、比睿山延歷寺、石山本願寺等,組成了反信長包圍網信長突破包圍網後,邁向天下布武之路,推行如樂市樂座、土地調查等革新政策。後因家臣明智光秀的謀反(本能寺之變)而自殺。
弗雷德裏克二世(1534年7月1日~1588年4月4日)奧爾登堡王朝的丹麥和挪威國王(1559年—1588年在位)。弗雷德裏克二世為丹麥和挪威國王克里斯蒂安三世之子,母親是薩克森·勞恩堡公爵馬格努斯一世的女兒多羅西亞·馮·薩克森-勞恩堡。與他那謹慎的父親不同,弗雷德裏克二世傾向於軍事冒險。他在年輕時代就與德意志那些爭戰不休的王公們過從甚密。即位後,弗雷德裏克二世試圖推行加強王權的改革,遭到強大的丹麥貴族(以國會為代表)的強烈抵制。
瑞龍院(1534年-1625年5月26日),豐臣秀吉之姊,父親為木下彌右衞門,母親為大政所。本名叫做智,後來出家,被稱為日秀尼。與身為農夫的彌介結婚,但是後來秀吉開始成為一派勢力,大力拉拔自己的親戚,便讓姊夫接受了阿波望族三好家的姓氏,改名為三好吉房。瑞龍院與吉房生有三子,在1591年時,秀吉的獨子鶴松夭折,就收她的長子秀次與次子秀勝為養子。此外,她的異母弟豐臣秀長因為也沒有兒子,就讓她的三子秀保與自己的女兒結婚,成為婿養子。
齋藤利三(1534年-1582年),日本戰國人物,原為稻葉山城步兵大將,侍奉齋藤家當主齋藤龍興稻葉山城織田信長所破後,仕官於織田家,為明智光秀家臣。1582年參與明智光秀發動的本能寺之變,後來在山崎合戰中陣亡。值得一提的是,其女兒是後來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家光的乳孃及被後水尾天皇賜名春日局的齋藤福。

1534年逝世

教宗克萊孟七世(1478年5月26日-1534年9月25日),在位期間:1523年11月26日—1534年9月25日。
伊凡·伊凡諾維奇 (1496年-1534年)俄羅斯的最後一位梁贊大公(1500年-1521年在位)。
伊凡·伊凡諾維奇是梁贊大公伊凡·瓦西裏耶維奇之子,1500年繼承大公之位。他的母親阿格里皮娜·瓦西里耶夫娜實際統治着公國,而她完全聽命於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1508年伊凡三世之子瓦西里三世大公與立陶宛簽訂的條約中,梁贊被當成了莫斯科大公國的附屬物。
在伊凡·伊凡諾維奇成年後,梁贊的大貴族分成了兩派:一派主張擺脱莫斯科的控制,恢復公國的獨立;另一派顯然準備向莫斯科屈服。1516年,伊凡在克里米亞王子波加蒂爾的幫助下,迫使母親歸還權力。他力圖使梁贊擺脱被兼併的命運,結果導致瓦西里三世的加速行動。在獲知伊凡可能與克里米亞汗穆罕默德·格萊的女兒結婚的消息後,瓦西里三世在1520年將伊凡·伊凡諾維奇召到莫斯科。伊凡·伊凡諾維奇受到監禁,梁贊被瓦西里三世派去的總督接管。1521年,他在穆罕默德·格萊進攻莫斯科時成功脱逃。
伊凡·伊凡諾維奇逃亡到立陶宛,從波蘭國王兼立陶宛大公西吉斯孟一世處獲得一小塊領地維持生活,後在那裏度過餘生。他指望依靠西吉斯孟一世和克里米亞汗的幫助恢復政權,但未能實現。
安東尼奧·皮加費塔(1491(一説1480)—1534),出生於意大利維琴察,是麥哲倫船隊的一名船員。負責填寫航海日記。他是活着返回西班牙、首次環繞地球的18位倖存者之一。他不僅能妥善排解糾紛,擅長同土著打交道,而且為這次麥哲倫歷史性航行留下了詳細而珍貴的記錄。著有文學作品《麥哲倫航行日記 》、《剛果王國史》等。在 1522 與 1525 年的航程記錄有四份手抄本被保存了下來:一份意大利語版,三份法語版。皮加費塔保存了一份詳細的航海日記,但原本已丟失。 1534年逝世於出生地。

1534年歷史記載

方獻夫致仕
方獻夫(?-1544),初名獻科,字叔賢,號西樵,南海人。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歷吏部員外郎。初以議大禮受世宗信任,官運亨通,進少詹事,恃寵放恣,累官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兼學士。嘉靖十二年(1533)五月兼武英殿大學士入閣預機務。嘉靖十三年正月進少師。同年四月十三日,見世宗恩威不測,遂乞致仕歸裏。嘉靖二十三年卒,贈太保,諡文襄。有《周易傳義約説》、《大學中庸二原》、《西樵遺稿》。
推行墾田勸農法
嘉靖十三年(1534)八月初一日,户部根據直隸巡按御史李祦奏請,擬墾田勸農之法,即令地方有司查勘荒田,招集流民,給以牛種,督勸耕墾,仍免其欠賦;荒年重加賑給。世宗批准通行天下。
劉源清削籍
劉源清,生卒不詳,字汝登,號東圃,山東東平人。正德九年(1514)進士,授進賢知縣。宸濠反,源清積薪環室,命家人事急即舉火,勿降宸濠。遷監察御史,累官至兵部左侍郎總制宣大軍務。大同兵變黃綰蜚語中傷而被罷歸。嘉靖十三年(1534)十月初二日削籍。
何詔致仕
何詔(1460-1535),字廷,號石湖,浙江人,弘治九年(1496)進士,授南京工部主事,改工部主事,遷員外郎、郎中,出任永平知府,擢廣西參政。嘉靖二年(1523)擢福建右布政使。嘉靖四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保定。不久,召任工部左右侍郎,修會通河,如期竣工。嘉靖八年遷南京工部尚書。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致仕。嘉靖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卒,年七十六。贈太子太保
劉天和建言修河
嘉靖十三年(1534)十一月二十八日,總理河道右副都御史劉天和奏陳:先朝名臣皆不敢引河,試以河水來則激射,至則沖決,退乃淤塞。近來黃河改衝,一支從慮城、蕭陽等縣下出小浮橋口,而於榆林集、候家林二河分流入運河,俱淤塞斷流不入,利去而害獨存。明春糧運在即,今宜浚自魯橋至徐州二百二十里之淤塞,修師家莊至黃家閘之閘座,及行管河郎中、主事修浚諸泉源,與運河接濟。又請徵調山東、河南、南北直隸伕役及議處工價糧食,限各郡縣朝覲官速於回任,以充委用,申明運軍不許多帶貨物,以至淺滯。世宗請工部議覆下詔:以疏通運河系國家急務,各司府軍衞俱聽天和布制,務刻期完工,以圖永久。遂集役十四萬疏浚。嘉靖十四年七月竣工。天和以功遷工部右侍郎兼左僉都御史
王德明罷歸
王德明(1482-1537),字宗周,號一泉,清宛人。正德三年(1508)進士,授封丘知縣,調嘉善知縣,遷户部主事。累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嘉靖十三年(1534)十二月,山西晉府中尉表杆等夜飲大醉,與惡少喧譁。德明下表杆等於按察司,宗室峯起。同月二十三日,德明被罷歸。嘉靖十六年卒,年五十六。
吉囊犯邊
嘉靖十三年(1534)三月十四日,吉囊犯黃甫川(在陝西府谷縣東北),復入花馬池,均為總兵劉文、副總兵梁震所敗。七月,吉囊入犯定邊乾溝(又稱蘆溝,在甘肅靖遠縣東北),總兵劉文擊退。八月,吉囊又擁十萬騎擾固原,亦被擊退。與此同時,俺答於豐州(今內蒙古呼和浩特附近)入河套,與吉囊相率為邊患,歲無寧日。
官軍攻大同。韃靼軍乘機擾大同,被明軍所敗。亂兵懼屠殺,守城死戰。世宗改用掃降之法,乃以捕殺少數為首者結局。韃靼軍攻擾響水波羅堡,又攻固原。大學士方獻夫以世宗喜怒難測,致仕去;張孚敬求去,世宗不許,且加詰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