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場九驛

鎖定
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貴州都指揮使馬曄,因故污辱襲貴州宣慰使職的奢香。奢香忍辱負重,上京面見朱元璋,狀告馬曄。朱元璋召回馬曄,定以“開邊釁,擅辱命婦”之罪,將其下獄,並賞賜奢香金銀及絲織品等物。奢香為報答朱元璋的恩典,願刊山通道以給驛使往來。奢香回到貴州後,一面宣揚朝廷的威德,使人心安定,一面履行諾言,親率各部,組織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披荊斬棘,開闢了以偏橋(今施秉縣境)為中心的兩條驛道:一條經水東(今貴陽東北)過烏撒(今威寧)達烏蒙(今雲南昭通);一條向北經草塘(今修文縣內),六廣(今修文六廣鎮)至黔西、大方到畢節二鋪迢迢500餘里,史稱“龍場九驛”。龍場九驛各自名稱
“龍場九驛”按次序分為:龍場驛、六廣驛、谷裏驛、水西驛、西溪驛(也叫奢香驛)、金雞驛、閣鴉驛、歸化驛和畢節驛。
中文名
龍場九驛
建造時間
(1384年)建
功    績
交通要道
建造者
奢香

龍場九驛詳細介紹

龍場驛:為水西九驛中的首驛,奢香夫人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建。驛址在離貴陽38公里的龍場,即今修文縣城。明正德初年,時任兵部主事的王陽明謫為貴州龍場驛丞,到達龍場後,因驛站年久失修無法安身,王陽明就在離驛站南1公里的龍崗山洞穴中居住,在謫居邊垂、環境十分艱苦的情況下,他潛心悟道,研習《易經》,頓悟“格物致知”之旨,奠定了他心學理論的基礎,“龍場悟道”成了王陽明心學的發祥地。1941年5月,張學良將軍被蔣介石軟禁於陽明祠,寫下了“龍場願學王陽明,權把貴州作荊州”的詩句。“玩易窩”陽明洞等已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崗廣場,陽明園,陽明山莊,成了旅遊休閒勝地。“王學聖地”成了修文縣旅遊文化的一大亮點。龍場驛至六廣驛之間的蜈蚣坡現尚存一段古驛道。
六廣驛,自龍場驛始,經蜈蚣坡、小橋到六廣河邊、是修文與黔西的交界處。驛站即今修文六廣鎮,六廣河邊建有民族風情園,遊船及風味山莊。是六廣河大峽谷旅遊勝地,跨過六廣河大橋進入黔西縣素樸鎮境內的靈博山,是王陽明作象祠記的地方,遺址尚存。
谷裏驛,從六廣驛西行過六廣河,經五顯台、百花箐,一碗水、五里壩。(即今黔西縣的素樸鎮至鐘山鄉谷裏鎮)。《環宇通志》載:“谷裏驛在六廣驛之西”、《大定府志》載:“明谷裏驛在(黔西)州東30裏,亦九驛之一也。尚存的朵泥橋及2公里左右的古驛道現被沙壩河水庫淹沒。新修的貴畢高等級公路貫穿谷裏全鎮,帶動了第三產業的高速發展,青龍煤礦拉動了地方產業的興起,青龍茶香飄萬里。
水西驛,古驛道從谷裏經楊柳塘、打鼓寨、官莊到黔西城(即今黔西縣城)東南2裏即水西驛,改革開放以來,黔西縣城面貌煥然一新,縣城內有水西公園觀農台景點及武廟、萬年台等文物古蹟供遊客觀賞。
西溪驛:也叫奢香驛。《方輿紀要》載:“金雞東又50裏即奢香驛也,在黔西州南40裏大渡橋側。從水西驛西行經箐頭,以那壩(野壩)、新鋪塘(清鋪塘)、楊家海、松樹溝到西溪。西溪河邊海拔低氣温高,西橋斷雪”即為黔西“古八景之一”。奢香在河邊建有寒宮,每年冬季在此避寒,故此驛也叫奢香驛。《大定府志》雲:“(大渡河)橋側即舊奢香驛,亦號西溪驛,實黔大分疆之處。”明貴州提學副使吳國倫在《次奢香驛園詠其事》中讚道:“我聞水西奢香氏,奉詔曾謁高皇宮,承恩一諾九驛通,鑿山刊木穿蒙茸……中州男兒忍巾幗,何物老嫗亦青史……帳中坐叱山川走,誰道奢香一婦人!”
金雞驛:從西溪西行經大渡河橋 ,到大方縣境,至幹堰、簸箕箐、烏西、羊場壩、路穿巖即到金雞驛。《方輿紀要》載:“畢節驛東南30裏,有歸化驛,又東南30裏曰閣鴉驛,又50裏曰金雞驛。” 金雞驛在大方縣城南30裏。《大定府志》載:“傅汝懷《金雞驛記》:奢香所開金雞驛,今小屯石牆院其遺址也,址之外古道猶存。址之下石罅中有棗樹一,在監生劉瑩存廂房角。鄉老相傳不知植於何時,圍3尺許,不加長,皮半剝落,然不枯,仍結實。鄉人愛護之。未裁驛時,左右有通祥寺,大寺院各祠廟。今雖鞠為土田,居者猶習呼其名不改也。驛之東有山曰果寶,其巔可望數百里。上有樹,夏初開白花,實似荔枝而無殼,甘可食,俗亦呼為荔枝。花開之多寡,可卜年之豐歉,上嘗興雲氣,其聚散可驗陰晴雲雨,近今稱金雞處,仍連及而名之”。
吳國倫在《飯金雞驛》詩中贊曰:“金雞山頭金雞驛,空庭芳草平如席,瘴雨蠻雲天杳杳,莫怪金雞不知曉。為君遠遊將底為,脱粟之飯甘如飴。”
閣鴉驛:從金雞驛西行經九里箐、大定城(即今大方縣城),響水小閣鴉(現屬大方縣大寨鄉),《大定府志》載:大定城西15裏閣鴉塘“《方輿論要》雲:明閣鴉驛。閣鴉洞在大方西南近畢節之閣鴉驛,落折河水自畢節流經此,謂之閣鴉江,流頗盛,渡江而北至大方,有閣鴉洞、俗名牛鼻子洞。懸崖絕壁,下臨巨川,舟行至洞中,深廣不可測。登臨以梯乃得上。夷人常保此以為大定之障蔽。《滇記》。“由閣鴉至大方洞凡三十有四,而閣鴉最險。”閣鴉黃粑是享譽縣內外的地方風味食品。
閣鴉現尚存一條長約5公里,寬約4米的石板路——閣鴉古驛道,已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離古驛道不遠的大方縣城北郊的雲龍山下建有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的奢香墓奢香博物館,館前塑有奢香夫人的青銅雕像。
歸化驛,從閣鴉驛過落折河、雙山、老塘、沙子哨即到歸化驛(今大方雙山、歸化鎮)。《大定縣誌》載“大定西65裏歸化塘,即龍場九驛之第八驛歸化驛”。距畢節縣城30公里,如今的貴畢高等級公路進出口收費站即建於此。600多年前,奢香夫人帶領部屬踏勘修築的龍場九驛驛道線路竟然與如今的貴畢公路大部分路段不謀而合,見證了奢香夫人的智慧和膽略,有人作詩讚曰:“閣鴉過來到歸化,龍場九驛在第八。古驛道上贊奢香,智慧膽略耀中華。”
畢節驛:從歸化驛西行經梨樹坪,到畢節二鋪,頭鋪即為畢節驛——龍場九驛的最後一個驛站。清代詩人林仲清、許應衡在《抵畢節》詩中雲:“九驛途窮役未停,荒城到客雨冥冥。銅符扼險依三蜀,鐵柱臨關鎖七星。虛擬 軒能問俗,且隨童冠一傳經。攬衣空館微吟好,郭外羣峯繞案青。”

龍場九驛龍場九驛功效

奢香主持開闢的驛道,成為縱橫貴州以達雲南、四川、湖南邊境的交通要道,改變了貴州險阻閉塞的狀況,溝通了邊疆與中原內地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聯繫,增進了漢民族與西南各兄弟民族的交流。奢香大力引進中原地區先進的耕織、文化技術,接納漢儒,興辦宣尉司學,獎勵耕織,倡導各民族平等共存,促進了貴州的經濟開發和社會進步。“龍場九驛”成為奢香為國為民建樹輝煌的一座豐碑。
龍場九驛是連接西南各地的要道,是促進水西與外地經濟文化交流的樞紐,是增進民族團結,促進國家統一的一曲凱歌,奢香夫人的功績永垂青史。
現代詩人陳匡世在《水西雜詠》中讚頌奢香:“君門萬里獻奇功,蜀道崎嶇九驛通。不道蠻荒一苗女,居然巾幗丈夫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