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西公園

(黔西市水西公園)

鎖定
水西公園位於黔西市城內,以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2年為明武宗正德年間)修建觀音閣為基礎,民國初年改建為公園的水西公園,位於市區東面的獅子山麓,佔地6萬平方米。園內於元代葬有彝族女英雄奢節的衣冠墓,悠久的歷史沉澱,在園內留下了觀音閣、正德殘鍾、觀文塔、乾隆御賜尚書坊、道光年間吳嵩梁寺碑、觀音閣碑、東山寺詩碑等的古蹟文物。解放後,公園經不斷修繕,新建三角亭、去思亭、半山亭、荷塘石橋、魚池、杜鵑亭等建築。山環水繞,古樹蒼勁,幽靜而雅緻,“每逢花前月夜,高人雅士遊詠其中”,是一處既可休閒娛樂又可觀瞻歷史的旅遊地。
中文名
水西公園
地理位置
黔西市城內 [1]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6:00-22:00
佔地面積
佔地6萬平方米
修建時間
明正德年間

目錄

水西公園景點介紹

李世傑牌坊和雕塑
李世傑牌坊和雕塑 李世傑牌坊和雕塑
李世傑牌坊和雕塑位於水西公園內。李世傑(1716—1794),字漢山,號雲巖,康熙五十五年出生在黔西隱者壩一書香門第,從小好學,博覽羣書,熟讀治政治軍之道,德才兼備,乾隆年間,官至兵部尚書。
乾隆二十二年,李世傑任泰州知州,勤政重農,民稱“李青天”。乾隆二十七年升任鎮江知府,乾隆三十年升任安徽寧池太廣道,四十六至四十七年巡撫河南期間,因黃河決堤數百丈,上令堵缺和疏引,李世傑移駐災區,拯救災民, 査奸吏,儲材料,疏引河渠,勞心勞形,日夜不暇。乾隆四十八年晉升四川總督,五十一年任兩江總督。李世傑治政有方,處理突變,機智果斷,文武兼資,時人譽為“黔中奇男”之一。李世傑為官50餘年,勤政愛民,倍受乾隆器重,先後賜《御製詩》、《時晴齋法帖》及福字如意、壽杖、朝珠、珍珠手串等,病逝後,賜諡《恭勤》。
觀文塔
觀文塔 觀文塔
位於黔西水西公園內的觀文塔,是黔西古城的標誌,該塔始建於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狀似筆鋒。
觀音閣:始建於明朝,是黔西水西公園的前身,曾遭數次兵災,毀於大火,數毀數修,最後一次修復於民國初年,經本縣追隨孫中山革命的姜磻溪先生經手復修,開放遊覽,觀者甚多。後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增加設備,擴大景點,改為“水西公園”。究竟建於明朝何年?碑文失記。有人根據現今尚懸吊在觀音閣側面“殘鍾亭”內的“正德殘鍾”推考,已有500餘年了。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善男信女在觀音閣舉行觀音會,燒香,吃齋飯。
淨蓮寺
原名開元寺、玉皇閣,坐落在黔西市城東郊的東山半山上,廟地面積2500平方米,是神話傳話中的“十柏禪房”,黔西八大景點之一,著名的風景名勝。東山,是獅子山的聯脈部分,縣城環抱在羣山之中,自古流傳“九獅鬧蓮城”的佳話。淨蓮寺就建在回頭獅子口中,好似雄獅咀裏的一顆燦爛的明珠。這裏氣勢雄偉,羣峯相峙,流水繞寺,水綠如碧。寺廟周圍古樹參天,銀柏蒼翠,寺黔有一棵三百多年樹齡的銀杏,枝葉繁茂,白果滿樹。
根據歷史記載,淨蓮寺的前身系開元寺,清朝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開山祖師鐵舌和尚在此建寺,他晚年傳給弟子歸印、智永和尚。鐵舌和尚圓寂後,安葬在左側山上,至今碑記尚存。清朝乾隆年間寺址上建了玉皇閣,於是人們便把開元寺稱叫玉皇閣。民國以來,開元寺歷經年代久遠世事滄桑,廟閣已被毀壞殆盡。直至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該寺才得以修復。1993年黔靈弘福寺慧海大和尚親臨黔西視察,將該寺取名為“淨蓮寺”。淨蓮寺主體工程——大雄寶殿、正門對聯文筆剛柔相濟:“翠柏侯佳賓參觀東山大雄殿,銀杏迎貴客朝仰淨蓮從佛容”。殿內塑有如來佛、文殊、普賢、西方三聖、殿前塑有濟公和尚、玉佛、韋馱等神像。神像神態各異,形象自然,栩栩如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