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點絳唇·詠梅月

鎖定
《點絳唇·詠梅月》是南宋詞人陳亮所寫的一首詠物詞,被收入《全宋詞》。上片寫月光映照着水邊梅影,自己小坐窗前,幽情、暗香交織融會。下片寫清輝幽芳伴我入夢,夢中向千里外的友人致意,並表示即使風雨折磨,自己高潔的情操也不會改變。詞人託物言志,借物抒懷,用月和梅飽經摧殘而品格依舊來表達詞人屢遭打擊而毫不屈服的內心品質。 [1] 
作品名稱
點絳唇·詠梅月
作    者
陳亮
創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處
《全宋詞》
文學體裁

點絳唇·詠梅月作品原文

點絳唇·詠梅月
一夜相思,水邊清淺橫枝瘦。小窗如晝,情共香俱
清入夢魂,千里人長久。君知否?雨僝雲僽,格調還依舊 [2] 

點絳唇·詠梅月註釋譯文

點絳唇·詠梅月詞句註釋

①點絳(jiàng)唇:詞牌名,此調因江淹《詠美人春遊》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句而得名。
②水邊清淺橫枝瘦:橫(héng)枝,指橫向生出的梅枝。瘦,指梅的枝條稀疏。“水邊”句,化用林逋(bū)《山園小梅》詩意。其一雲:“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其二雲:“雪後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句意為清澈的淺水池邊橫斜着稀疏的梅花枝條。
③小窗如晝:形容月光明亮,照得窗前如同白晝。晝:白天。
④共:和。
⑤俱:一起。
⑥透:透出,透過。
⑦清入夢魂:即“魂入清夢"的倒裝,指梅和月的靈魂品質進入了我清幽的夢境。
⑧千里人長久:“千里”句,化用蘇軾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句意。意為祝願千里外的知音天長地久。
⑨雨僝(chán)雲僽(zhòu):梅月經受雨和雲的折磨。僝僽:折磨。黃庭堅《宴桃源》:“天氣把人僝僽,落絮遊絲時候。”
⑩倦(juàn):指屢次(遭受雨和雲的折磨)。
⑪格調:品格和情調,此處專指品格。
⑫依舊:像以前一樣,指品格不變。 [3] 

點絳唇·詠梅月白話譯文

整夜思念着遠方的知音,在清澈的池水邊,橫斜着清瘦稀疏的梅花影子。
小窗外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晝一樣,那一縷縷情思、一陣陣暗香,都透出在這幽靜的夜晚。
那清淡的月光,那疏梅的幽芳,將伴人進入夢鄉,夢中很可能見到遠在千里外的長久思念的知音。
你知道不,縱然屢遭風吹雨打的摧殘,梅的品格還是依然如故。 [3] 

點絳唇·詠梅月創作背景

南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冬天,詞人從浙江東陽趕赴江西探望自己的好友辛棄疾,兩人共商恢復中原、抗擊金軍的大計,並且邀請了另外一位朋友朱熹來到紫溪(今江西鉛山南)相聚。詞人與辛棄疾先是一同遊覽了鵝湖寺(今鉛山東北),後來又趕到紫溪等待朱熹相聚,由於朱熹有事未能前來,詞人於是便辭別辛棄疾東歸。詞人走後,辛棄疾作了一首《賀新郎》詞,詞人看到後,就寫了這首詞來贈答。 [3] 

點絳唇·詠梅月作品鑑賞

點絳唇·詠梅月文學賞析

“一夜相思”一句用擬人手法寫梅花,“相思”竟至於“一夜”,體現了詞人孤獨寂寞之狀。“水邊清淺橫枝瘦”一句化用“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詩意,既寫梅花的形象,亦暗寫月。“水邊清淺”是梅生長的環境;“橫枝瘦”形容梅花的風韻姿態;“瘦”字照應上句,是“相思”的結果。“相思”是此詞意脈。“相思”不得,故夢;夢不得,故千里尋人,遙致情懷;尋人致語仍難遺繾綣孤寂之情,遂有問;由問而突出梅花在淒雨寒雲之下傲然挺立的清標風神,從而也就抒寫出詞人堅持正義不怕打擊不屈不撓的人格,完成了意境創造。 [4] 
“小窗如晝,情共香俱透。”這兩句詠月與梅。上句寫月,暗及窗內之人,“如晝”二字描繪了皓潔的月色,月照“小窗”,體現出室內人的難眠之意;下句“情”因“相思”而生,“香”從嗅覺上寫梅花,“透”字自月光轉出,而用“共”、“俱”二字將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情景交融 [5] 
“清入夢魂,千里人長久。”兩句意藴豐富。這裏的“清”既指月亮的清輝,亦指梅花的清香;清輝幽芳伴人入夢,體現了夢境的和諧、温馨。“千里人長久”化用蘇軾《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詞意,寫詞人對遠方友人的祝願,既含有相思之情,又暗中關合一個“月”字,意境綿邈,含蓄委婉。 [5] 
“雨僝雲僽倦,格調還依舊。”這兩句詠梅言志,先以疑問句突出詞情,繼而寫梅花遭受風雨摧殘而格調還依舊”,表現了梅花在風雨中傲然挺立的清標風神。梅花的“格調”,正是詞人高潔品質和堅持正義、不怕打擊、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徵。 [5] 
這首月下詠梅詞,託梅言志,借月抒懷。詞人把梅、月、人有機地結合成一個整體來寫,寥寥數筆,點染出梅花的幽姿清韻、暗香芳魂,也描繪出月亮的清輝,創造了一個清幽温馨而又朦朧飄渺的境界。通篇寫梅月,卻不道出半個“梅”字“月”字,而能盡得其象外之物,環中之旨,脈絡井井可尋,是一首“不着一字,盡得風流’’的佳作。這首詞把梅的品格和詞人的心境表達得曲折盡意,饒有餘味。 [3]  [6] 

點絳唇·詠梅月名家點評

元代文學家盛如梓《庶齋老學叢談》:“佈置開闔,首尾該貫,曲折關鍵,自有成模,未曾隨他規矩尺寸走也。” [7] 
清代文學家劉熙載藝概》:“詠物,隱然只是詠懷。” [8] 
近現代學者姜書閣《陳亮龍川詞箋註序》:“語出肺腑,無少矯飾,亦可見其胸襟懷抱。” [9] 

點絳唇·詠梅月作者簡介

陳亮(1143—1194),原名汝能,後改名陳亮,字同甫,號龍川,世稱龍川先生,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南宋愛國詞人。陳亮力主抗金,一生為抗金事業奔走呼號,他的激憤言論和愛國行動招致主和派的嫉恨,兩次被捕入獄。紹熙四年(公元1193年)考取進士,高居狀元,授予建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的官位,還沒有到任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二歲。陳亮所作政論氣勢縱橫,詞作豪放,著有《龍川文集》、《龍川詞》。現存詞僅七十四首。 [10] 
參考資料
  • 1.    趙伯陶.唐宋名篇吟誦系列·詞情篇.北京:朝華出版社,1999:171
  • 2.    唐圭璋.全宋詞:中華書局,2009:2103
  • 3.    王兆鵬.婉約詞選:鳳凰出版社,2012:208-209
  • 4.    王筱雲 韋風娟等.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 詞曲卷 (1) :百花文藝出版社,1994:724
  • 5.    謝均祥.全宋詞佳句精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446
  • 6.    虞世南.唐詩宋詞元曲·第三卷:中國言實出版社,2002:746
  • 7.    邱陽.龍川詞研究 [D].東北師範大學.2006:6
  • 8.    李軍.論龍川詞的藝術特色 [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898,(2):26
  • 9.    高聚斌.陳亮詞研究 [D].貴州大學.2007:15
  • 10.    趙超鷗.龍川詞初探 [J].浙江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