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麴黴菌

鎖定
黑麴黴是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絲孢目,叢梗孢科,麴黴屬中的一個常見種。黑麴黴生孢子梗自基質中伸出,直徑15-20微米,長1-3毫米,壁厚而光滑。頂部形成球形頂囊,其上全面覆蓋一層梗基和一層小梗,小梗上長有成串褐黑色的球狀分生孢子。孢子直徑2.5-4微米。分生孢子頭球狀,直徑700-800微米,褐黑色。菌落蔓延迅速,初為白色,後變成鮮黃色直至黑色厚絨狀。背面無色或中央略帶黃褐色。有時在新分離的菌株中能找到白色、圓形、直徑約l毫米的菌核。分生孢子頭褐黑色放射狀,分生孢子梗長短不一。頂囊球形,雙層小梗。分生孢子褐色球形。 [1] 
頂囊有單層和雙層瓶梗,可與煙麴黴、灰綠麴黴、棒麴黴,以及土麴黴、雜色麴黴和構巢麴黴相鑑別。分生孢子梗光滑,無色至褐色,菌落初為白色,繼而黑色,可與黃麴黴相鑑別。 [2] 
黑麴黴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的糧食、植物性產品和土壤中,是重要的發酵工業菌種,可生產澱粉酶、酸性蛋白酶、纖維素酶、果膠酶、葡萄糖氧化酶、檸檬酸、葡糖酸和沒食子酸等。有的菌株還可將羥基孕甾酮轉化為雄烯。生長適温為37℃左右,最低相對濕度為88%,能引起水分較高的糧食黴變和其他工業器材的黴變。 [1] 
別    名
煙灰麴黴
黑色麴黴
波黑麴黴
長擔麴黴
鳥黑麴黴
真菌界
半知菌亞門
絲孢綱
絲孢目
叢梗孢科
麴黴屬
中文學名
黑麴黴

黑麴黴菌形態特徵

黑麴黴菌 黑麴黴菌
(1)菌叢呈黑褐色,分生孢子為球形,呈黑或黑褐色,平滑或粗糙。菌絲髮達,有隔膜和多分枝。 [3] 
(2)頂部形成球形頂囊,其上全面覆蓋一層梗基和一層小梗,小梗上長有成串褐黑色的球狀,直徑2.5-4. 0μm。 [3] 
(3)分生孢子頭球狀或呈放射狀,形似菊花,直徑700-800μm,褐黑色。蔓延迅速,初為白色,後變成鮮黃色直至黑色厚絨狀,背面無色或中央略帶黃褐色。 [3] 
(4)分生孢子梗由特化了的厚壁而膨大的菌絲細胞(足細胞)上垂直生出,長短不一。 [3] 
(5)黑麴黴的菌絲、孢子頭常呈現各種顏色,如黑、棕、綠、黃、橙、褐等,菌種不同,顏色也不同。 [3] 
培養物鏡下可見菌絲體、分生孢子頭和分生孢子,菌絲有隔膜、透明和內含顆粒,外壁粗糙。分生孢子頭開始為球形,逐漸變為放射狀,黑褐色;分生孢子梗長500-2500μm,徑15-20μm,無色或上部為淺黃色,光滑。頂囊近球形,直徑20-50μm,無色或黃褐色。雙層小梗佈滿頂囊,呈褐色,梗基為(20-30)μmx(5-6)μm,長者可達60-70μm,寬8-10μm,呈放射狀,有時有橫隔。小分生孢子呈球形,直徑4-5μm。由於褐色色素沉積在內壁和外壁呈棍狀或塊狀,故整個孢子表面較粗糙有小刺。 [2] 

黑麴黴菌培養特性

黑麴黴菌 黑麴黴菌
1.沙氏瓊脂上生長快,3d內成熟。開始為白色絨毛狀,逐漸菌落中央出現很淡的黃色,最後變為粗絨狀黑色或黑褐色,背面無色或淡黃色。 [4] 
2.馬鈴薯葡萄糖瓊脂上,菌落特點接近沙氏瓊脂,菌落表面黑色顆粒較沙氏瓊脂上菌落顆粒粗。 [4] 
3.察氏瓊脂上,生長迅速,質地絲絨狀或稍呈絮狀,少數菌株生長較侷限。表面呈暗褐黑色至炭黑色,反面無色或淡黃色。察氏瓊脂上菌落相比SDA和PDA,生長稍慢,菌落表面黑色顆粒稀疏。 [4] 
PDA培養基上菌落生長迅速,10-14日直徑可達25-3cm,菌落初為白色,常有鮮黃色區域,厚絨狀,繼而黑色,背面無色或中央部分略帶褐色。 [2] 

黑麴黴菌生理特徵

黑麴黴菌 黑麴黴菌
(1)可生長的培養基:黑麴黴生產菌可在澱粉類和糖類等培養基上生長併產酸。 [3] 
(2)斜面培養基要求:可在麥芽汁4波美度左右培養。 [3] 
(3)繁殖形式:黑麴黴以無性生殖的形式繁殖。 [3] 
(4)最適温度:生長最適温度33-37℃,產酸最適温度28-37℃,温度過高易形成雜酸。 [3] 
(5)最適pH:生長最適pH3-7,產酸最適pH1.8-2.5。 [3] 
(6)有多種酶系具有多種活力較強的酶系。 [3] 
(7)利用原料能利用澱粉類物質。 [3] 
(8)分解能力對蛋白質、單寧纖維素、果膠等具有一定分解能力。 [3] 
(9)生成檸檬酸方式黑麴黴可以邊長菌、邊糖化、邊發酵產酸的方式生成檸檬酸。 [3] 

黑麴黴菌鑑別要點

根據培養與鏡檢,菌落生長快,黑色或黑褐色,1-4d即可進行鑑定。頂囊球形或近球形,小梗雙層、密生於頂囊全部表面。鏡檢注意與亮白麴黴進行區分,後者菌落顏色為白色,生長慢。幼齡時黃色菌落注意與黃麴黴相區分:前者菌落表面黃色顆粒稀疏、為淡黃色,後者黃色顆粒較粗、密,為金黃色,兩者鏡下差異顯著。 [4] 

黑麴黴菌分佈區域

分佈於世界各地,在各種基質上普遍存在,為實驗室常見污染菌。 [4] 

黑麴黴菌主要價值

黑麴黴菌 黑麴黴菌
黑麴黴是制醬、釀酒、制醋的主要菌種,是生產酶製劑(蛋白酶、澱粉酶、果膠酶)的菌種。生產有機酸(如檸檬酸、葡萄糖酸),農業上用作生產糖化飼料的菌種。可用來測定錳、銅、、鋅等微量元素和作為黴腐試驗菌。 [5] 

黑麴黴菌主要危害

黑麴黴是免疫正常人耳真菌病中最常見分離菌,還可引起免疫低下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可導致真菌性角膜炎等。 [4] 
黑麴黴除能引起麴黴病外,也能產生黑麴黴毒素。 [2] 
乾酪成熟中污染會使乾酪表面變黑、變質,對奶油也會產生變色。 [5] 
黑麴黴菌可引起肺部感染。 [6] 
參考資料
  • 1.    邵麗鷗編.小小洞天 微生物世界 四色:,吉林美術出版社,,2014.01:70
  • 2.    楊守磊主編.臨牀常見微生物鑑定指南:天津科技翻譯出版有限公司,2013.08:88
  • 3.    黃亞東,韓羣主編.發酵調味品生產技術: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06:112-113
  • 4.    盧洪洲,錢雪琴,徐和平主編.醫學真菌檢驗與圖解: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1:120-122
  • 5.    唐豔紅,王海偉主編.食品微生物: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2:114-115
  • 6.    熊光仲,疑難急症救治與病案分析,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