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山縣

鎖定
黑山縣,隸屬遼寧省錦州市,位於遼寧省西部,錦州市東北端。地處東經121°49′至122°36′,北緯41°29′至42°08′之間。全縣面積2498平方千米。 [4]  黑山縣處於温帶半濕潤區內,屬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截至2021年10月,黑山縣轄2個街道、15個鎮、4個鄉,另轄1個鄉級單位。 [14]  縣人民政府駐黑山街道。 [15]  截至2022年1月,黑山縣人口64.38萬人。 [16] 
上古時期,唐堯之世,黑山即為冀州之域。1954年,屬遼寧省錦州市轄縣。黑山縣地處五個大中城市中間,連接東北與華北,地理位置獨特,交通便捷。主要的風景區有蛇盤山旅遊區、龍灣水庫旅遊區、蓮花湖影視基地等。
2020年,黑山縣地區生產總值120.1億元,增幅2.5%。 [5] 
中文名
黑山縣
外文名
Heishan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210726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遼寧省錦州市
地理位置
遼寧省西部,錦州市東北端
面    積
2498 km²
下轄地區
2個街道、15個鎮、4個鄉,另轄1個鄉級單位
政府駐地
黑山街道
電話區號
0416
郵政編碼
121400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64.38 萬(2022年)
著名景點
南湖公園
黑山阻擊戰紀念館
火車站
大虎山站黑山北站
車牌代碼
遼G
地區生產總值
120.1 億元(2020年)

黑山縣歷史沿革

唐堯之世,黑山即為冀州之域。禹平水土,置九州,黑山在虞。
夏商時代,為營州屬境(據《大明一統志》:廣寧以西為幽州,廣寧以東之地為營州)。殷制九州,與舜時異,而黑山仍屬營州。戰國時期,屬燕國遼東郡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統一中國後,分全國為三十六郡,黑山境仍屬於遼東郡(今遼陽市)。
西漢,屬幽州刺支部遼東郡。東漢,屬遼東屬國,三國,屬幽州昌黎郡(今義縣)。
西晉,屬平州(今遼陽)昌黎郡(今義縣)。東晉十六國前燕、前秦、後燕仍屬平州昌黎郡。南北朝時,黑山地屬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北魏置營州於龍城(今朝陽市),領昌黎等郡,黑山為營州昌黎郡(今朝陽)屬境。
唐貞觀初,因山河形勢之便,分全國為十道,並改置柳城(今朝陽)為營州,黑山為河北道營州所轄。其後因渤海侵據,安東都護府內遷至遼東地區,旋治遼東城(今遼陽)又遷新城(今撫順市北);天寶二年(743年)又遷遼西故郡城(今義縣大淩河東岸)。
黑山天主教堂-東北野戰軍十縱28師指揮所
黑山天主教堂-東北野戰軍十縱28師指揮所(4張)
遼代,屬東京道顯州奉先軍。遼神冊元年(916年),太祖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都皇都(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羅城);遼會同十年(947年),改國號為遼,改皇都為上京。南以今天津海河、河北霸縣、山西雁門關一線與北宋對峙。黑山地屬遼國。遼置顯州(治所在今北鎮西南)並設山東縣(今北鎮)。
金,屬北京路廣寧府,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置望平縣。元屬廣寧府路,境內設望平縣。
明,屬廣寧衞。
清入關後,本境分屬廣寧縣(今北鎮)。當時東北三省實行將軍制,廣寧縣隸屬奉天省盛京將軍統轄。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分廣寧、承德。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嗣後,清政府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清除鞭長莫及之弊,始在廣寧、新民分治,置官設縣,名為鎮安縣(並於小三家子設鎮安分縣)。
民國三年(1914年)1月,因與陝西鎮安縣同名,後改為黑山縣,隸屬於奉天省遼瀋道,民國八年(1929年),屬遼寧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奉天省 [17]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錦州省
1949年,屬遼西省
1954年,屬遼寧省錦州市轄縣。

黑山縣行政區劃

黑山縣地圖 黑山縣地圖
截至2021年10月,黑山縣轄2個街道、15個鎮、4個鄉:黑山街道大虎山街道芳山鎮白廠門鎮常興鎮姜屯鎮勵家鎮繞陽河鎮半拉門鎮無樑殿鎮胡家鎮新立屯鎮八道壕鎮四家子鎮新興鎮太和鎮鎮安鎮英城子鄉段家鄉大興鄉薛屯鄉,另轄1個鄉級單位:遼寧省錦州市小東種畜場 [14]  黑山縣政府駐黑山街道。 [15] 

黑山縣地理環境

黑山縣位置境域

黑山縣位於遼寧省西部,隸屬遼寧省錦州市,在醫巫閭山東40千米,遼河西60千米,古柳條邊南45千米,渤海北50千米。地理座標北起北緯41°28′,南止北緯42°08′,西起東經121°49′,東止東經122°36′,東距瀋陽市136千米,西距錦州市127千米。東與新民、遼中接壤,西與北鎮為鄰,南與台安連界,北與阜新毗鄰。東距新民縣城75千米,遼中縣城70千米,南至台安縣城40千米,西距北鎮縣城30千米,北至阜新市75千米。黑山縣區域面積2498平方千米。 [10] 

黑山縣地形地貌

黑山縣,縣境成鏵形,東西橫距最長為66千米,南北縱距最長為75千米。縣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可分為西北部丘陵區,中部平原區和東部低窪易澇區。境內以平原為主,佔48.3%,其它為窪地、丘陵、山地;繞陽河、東沙河和羊腸河均自北向南,穿境而過,匯遼河後注入渤海,形成一水二山七分田的自然格局。 [10] 

黑山縣氣候

黑山縣屬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主要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日照充足。春季乾旱少雨,大風較多,升温較快;夏季高温炎熱,降水集中;秋季降温迅速,冷涼少雨;冬季嚴寒少雪。
黑山縣年平均氣温8.6℃,7月份月平均氣温最高,為24.0℃;1月份月平均氣温最低,為-10.0℃。無霜期165天。年平均降水量為556.3毫米,但時空分佈不均,其中5-9月降水量468.3毫米,佔全年降水量的84.2%,縣內降水量分佈的空間趨勢是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遞減。年雷暴日數為27.1天。黑山縣的風力資源和光能資源均很豐富。全年盛行SSW風,年平均風速為3.5米/秒。年平均日照時數可達2550.4小時,農作物的生長期有147天。 [20] 

黑山縣水文

黑山縣河流縱橫。主要河流有繞陽河及其支流東沙河、羊腸河等。河牀坡量小,含沙量大。

黑山縣自然資源

黑山縣土地資源

黑山縣土地總面積2481平方千米,可耕地面積205萬畝,在冊耕地面積165萬畝,人均耕地面積3.25畝,土地資源相對較為豐富,墾殖率達58.57%。 [20] 

黑山縣水資源

黑山縣水資源總量為4.255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672立方米/人,畝均水資源量為260立方米/畝。
黑山縣境內主要河流有繞陽河、東沙河、羊腸河,均屬季節性河流。年均徑流總量為13993萬立方米。地表水有5座水庫控制,總庫容11950萬立方米,佔地表徑流量的85.4%。調節容量為1770.93萬立方米,年取水量62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36950萬立方米,可開採量為29804萬立方米,開發利用率達80.66%。 [20] 

黑山縣礦產資源

黑山縣礦產資源主要有煤和膨潤土等。煤炭儲存5億噸,主要分佈在八道壕地區,其特點是埋藏深、煤層薄、灰分高、易自燃。 [20] 
膨潤土是黑山縣的優勢礦產資源,貯量達5.6億噸。其特點是質量優、儲量大、用途廣、易開採。 [20] 

黑山縣人口

黑山縣綜述

截至2022年1月,黑山縣人口64.38萬人。共有24個民族,以漢族人口最多。黑山縣各民族的人口數量是:漢族487315人,佔78.90%;滿族120783人,佔19.50%;蒙古族4941人,佔0.8%;回族3566人,佔0.58%;錫伯族709人,佔0.11%;朝鮮族160人,佔0.03%;此外還有壯族44人;高山族29人;彝族27人;維吾爾族16人;侗族10人;達斡爾族10人;苗族9人;布依族8人;藏族7人;白族、傣族各6人;土家族5人;塔吉克族4人;佤族3人;羌族、鄂温克族各2人;哈薩克、黎族各1人。 [16] 

黑山縣各民族人口介紹

漢族
自戰國燕設置遼東、遼西兩郡時,黑山縣境內即有漢族聚居。燕王大喜及太子丹,因避秦而奔遼東後,漢族的遷入逐漸增多。這從黑山出土的“刀幣”可證明黑山的漢族原始於戰國。據走訪調查,黑山境內的漢族,多自燕(河北)、齊(山東)、魏(河南)等地遷來。清時將原住本地的一部分漢人編入旗籍,稱為漢軍旗人;將後由山海關內新遷和撥來墾荒的漢人又編入民籍,稱為漢人。
滿族
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定都北京後,派滿八旗兵常年駐防黑山,其官兵隨遷家屬也相繼搬來本地。此外境內由滿族王公貴族圈佔的莊田很多,其經營人均由族人充任,其家屬也都遷至本地。也有一部分滿族人,從入關後,因生計困難,而遷回本地的。此既黑山境內滿族之始。
回族
黑山境內有回族人居住,始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原為一常姓回民遷入姜家屯居住。此為黑山境內回民之始。以後黑山、新立屯、半拉門等地,先後乃有回民來居。
蒙古族
黑山北界與蒙古族居住區接壤,早年只隔一道牆。因地近毗鄰,蒙古族人民經常到黑山縣境之白廠門、新立屯等地經商交易、交往頗多,自清時已有蒙古人民搬來黑山居住。
朝鮮族
黑山境內本無朝鮮族。建國後,有因工作調來黑山,也有與本地人為親屬,遂遷來黑山,境內才有朝鮮族。 [16] 

黑山縣經濟

黑山縣綜述

2020年,黑山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23.6億元,增長2.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下降3.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8.1%。 [19] 

黑山縣第一產業

截至2020年年底,黑山縣結構調整取得突破,“三變改革”實現全覆蓋,資源變資產超2億元。種植花生、獨頭蒜等經濟作物41萬畝。新增設施農業3323畝。牧原和新希望六和8個養殖場全面投產,標準化規模養殖率達80%。發放耕地地力補貼1.6億元。建設高標準農田24.2萬畝。農機總動力達78.8萬千瓦。新增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5户、農民專業合作社92家、家庭農場212個、種糧大户70户。 [5] 

黑山縣第二產業

截至2020年年底,黑山縣黨政主要領導帶頭開展“走請”活動25次。盤活閒置土地407畝、廠房4.2萬平方米。新開工1000萬元以上項目25個。懿興新型材料、浦源血紅蛋白等10個項目投產達效。芳希化工脱硝劑項目即將試生產。萬程膨潤土深加工等14個項目正在建設。成功爭取到40萬千瓦風電指標,與央企國家電投東北公司簽訂了總投資28億元的開發協議,又向着“百萬風場”目標邁出了堅實一步。
一批企業逆勢而起。新聖源與日本最大冷凍食品企業日冷集團實現合作,併成功晉升“小巨人”企業,日昇隆木業等4户企業實現“小升規”,新增“個轉企”125户。鴻運煤礦安全生產許可證獲批,產值突破5000萬元。落實穩崗補貼等672萬元,“春錦計劃”發放貸款4229萬元,減税降費1.3億元。 [5] 

黑山縣第三產業

截至2020年年底,黑山縣新建惠翔綜合市場試運營。全縣出口額實現正增長。實施了101高地遺址保護及展示工程。段家鄉蛇山子村、小東鎮小東崗村獲評遼寧省“遊客喜愛的美麗鄉村”。 [5] 

黑山縣交通運輸

黑山縣公路

黑山地處五個大中城市中間,連接東北與華北,地理位置獨特,交通便捷,四通八達。國道102線穿越黑山縣的7個鄉(鎮),總里程達66千米;省道211、304、307縱橫交錯,鄉以上公路總里程達604千米。年公路客運量達350萬人次,貨運量800萬噸。形成了以國省公路為主幹、縣鄉公路為分支的較為便利的交通運輸網絡。
黑山客運總站日均客流量達5000多人次。可乘車直達北京、瀋陽、大連、錦州、阜新、鞍山、撫順、遼陽、本溪、營口、葫蘆島。

黑山縣鐵路

全縣共有大小火車站17個,其中大虎山站新立屯站為遼寧主要樞紐站,其中沈山鐵路大虎山站客貨運輸已實現了陸海空聯運。沈山鐵路大鄭鐵路高新鐵路新義鐵路京哈高速鐵路貫穿境內。
大虎山站,原名打虎山站,站址在黑山縣大虎山街道,現為二等站,建於1900年。在瀋山線上行方向距北京站728千米,下行方向距哈爾濱站684千米,在大鄭線下行方向距離雙遼站370千米。
大虎山火車站 大虎山火車站

黑山縣社會事業

黑山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1月,黑山縣有各級各類學校101所,其中省示範性普通高中1所,一般普通高中2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青少年活動中心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公辦幼兒園6所,子強學校1所。黑山縣有義務教育學校共87所,其中初中6所,九年制學校2所和79所小學(中心小學22所,村級小學43所,教學點14所)。在校學生41653人,其中小學23973人,初中11152人,高中6528人。小學入學率達到100%,無輟學現象;初中年輟學率0.33%,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9.1%。
義務教育學校有教職工3583人(小學2205人),專任教師2537人(小學1695人)。專任教師中,副高職稱558人,佔22%;中級職稱1578人,佔62.2%;初級職稱401人,佔15.8%。任職資格合格率達100%,小學、初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均為100%。小學專任教師具有專科以上學歷比為90.2%,初中專任教師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比為82.5%。標準化職教中心現已成為了遼西辦學條件最好的樣板;歷經百年有着濃厚文化氣息和人文精神的北關實驗校經近幾年的改擴建後盡展名校風範;2010年落成的南關校彰顯了黑山縣教育的現代化發展;兩所高標準、大規模、現代化初級中學的全面建成,標誌着黑山縣教育資源得到了最大的整合,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實現“三通兩平台”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全覆蓋。 [11] 

黑山縣醫療衞生

截至2022年1月,黑山縣醫療工作崗位有3377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36人,佔總數的1.07%,中級職稱218人,佔總數的6.46%,初級職稱1615人,佔總數的47.82%。
黑山縣預防保健有386人,佔全縣人口總數0.06%,其中高級職稱2人,佔總數0.51%,中級職稱53人,佔總數13.73%,初級職稱214人,佔總數55.44%。 [13] 

黑山縣社會保障

截至2021年10月末,黑山縣共安置就業14279人,普惠制就業4912人,勞務輸出23797人,失業保險參保企業單位351户、參保職工25080人,醫療保險擴面8000人、工傷保險擴面1771人、生育保險擴面1882人,養老保險擴面1.2萬人。 [12] 

黑山縣歷史文化

黑山縣地名由來

黑山縣,明代名鎮遠堡,清初又叫小河山、小黑山。縣城東北隅有小黑山,古上帝廟建於其巔。該山雖不甚高,但登臨其上,遠望羣山,近瞻縣街,如在足下。黑山之名系依此山而得。黑山自古即屬華夏版圖。
黑山縣是中華民族溝通關內外的咽喉要道,是關內外進行政治經濟聯繫和文化藝術交流的必經之路。黑山縣半拉門鄉是東北二人轉的發祥地之一。從歷史上藝人的流動情況來看,遼北、吉林、黑龍江一帶著名唱手,有不少都是黑山縣人,或者和黑山縣藝人有師承關係。黑山縣對普及和推廣東北二人轉功不可沒。

黑山縣民俗文化

二人轉
二人轉,發源於黑山,是特定的歷史環境形成的。黑山地處遼西走廊,是通往關內外的咽喉要道,是京城通往東北各地的必經之路。黑山地處廣寧新民交界,官府管理疏漏,這裏又有各類的集市貿易,有較好的演出市場,於是這裏就成為各色藝人落腳謀生的第一站,並與本地的唱秧歌兒、鳳柳兒調等本地藝術碰撞融合,漸漸形成了早期的二人轉。
黑山二人轉藝術具有世代相承的特點。十餘支師承體系,300來年傳承不斷,傳人遍及遼、吉、黑三省及河北、內蒙等部分地區。建國後,黑山成立了東北第一家二人轉專業劇團,培養出了李秀媛等新中國二人轉表演藝術家。
1997年遼寧省文化廳命名黑山縣為二人轉基地縣,是遼寧省獲此殊榮的縣。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黑山二人轉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18] 
皮影戲
皮影戲是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劇種。北方皮影早年一般都用驢皮製作,所以俗稱驢皮影。
黑山皮影早在金代就有出現,但真正有所傳承發展的大約始於十八世紀末期,有200多年的歷史。屬於灤州皮影派系,是在吸收河北樂亭皮影技藝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的唱腔發展起來的。
黑山早期的皮影藝人肖勇,生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姜屯鎮王甸子村人。師承河北樂亭皮影藝人伍秀儒。
2007年7月,黑山皮影戲被列入第二批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8] 
滿族剪紙
黑山的滿族剪紙全稱為“醫巫閭山滿族剪紙”,是以表現滿族原始的薩滿文化以及民間風俗為主要內容的剪紙形式,流傳於醫巫閭山周邊的滿族地區,不僅保留了剪紙藝術的原生態,而且融入了滿族民間生活之中,如窗花、掛箋、喜花、生命樹、祭樹、靈幡等等;不僅是節慶、婚禮、祭祀等活動中烘托氛圍不可或缺的文化符號,又是日常生活用品、服裝、鞋帽的裝飾刺繡圖樣。它不用繁瑣、細密的剪法,不求精緻、準確的造型,以簡約的造型和樸拙古茂的神韻取勝。其中藴含的民俗文化信息已經成為研究歷史上中國北方各民族與漢民族文化融合過程與形態的珍貴史料。
2006年,錦州市政府申報的滿族剪紙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錦州市的醫巫閭山滿族剪紙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8] 
善德寺廟會
新立屯善德寺始建於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另有一説是同治八年)。清光緒七年(1881年),由當地的大户立德堂牽頭,聯繫士紳、商賈及百姓集資把原來的一座小廟擴建成規關帝廟,取名“善德寺”。早年的新立屯鎮交通便利,商賈雲集,其農貿市場、牲畜市場在東北三省赫赫有名。由於商賈們對關公信守“忠、義”的推崇,同時為自己的行商討個吉利,興起了廟會活動。他們或祈福、或購物、或看熱鬧,武術、雜耍等民間藝術也在此盡展風采,這是新立屯廟會的最初源頭。
善德寺廟會是以善德寺為依託,以祭祀活動為動因,以集市為表現形式,融藝術、遊樂、經貿為一體的社會文化現象。從準備活動,到廟會全程,都有一套完整的程序,請關老爺看戲是善德寺廟會特有的表現形式,一般由商家贊助邀請戲班在大市場搭台唱三天大戲,關公神像出巡後在戲台前落座,大戲才可開場。三天後再將神像請回廟內,廟會才告結束。
2007年2月,善德寺廟會被錦州市人民政府列為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18] 
端午節走百步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已有2000多年曆史。一般認為是源於對屈原的紀念。如今已成為東亞文化圈的大中華地區及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等國家的重要傳統節。
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如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蒿、佩香囊等等,但黑山地區還有一個獨特的端午習俗——走百步。
走百步取其諧音“走百病”,一般是從端午節這天的日出之前開始,隨着太陽的升起而結束。意為隨着太陽的升起而走,讓太陽帶走百病,保佑身體健康。由於走百步是在端午節這天進行,所以和端午節相關的商機也隨之產生,在人們行走的路邊會有一些小商小販出售節日紀念品及食品等等。 [18] 
泥塑彩繪
黑山史氏傳統泥塑彩繪的創始人史廣和,1868年出生,黑山芳山鎮人,擅長民間工藝美術及泥塑彩繪。其子史寶海,在前人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實踐總結出一套全新的彩繪及雕塑工藝,形成了史氏傳統雕塑彩塑的獨特風格。在北方彩塑領域頗具盛名。
史寶海晚年參與了瀋陽故宮的彩繪修復及遼寧省農業展覽館的雕塑工作,其技藝為業內專家所高度推崇,稱之為可與天津“泥人張”齊名的民間工藝美術大師。
如今,史寶海的孫子史延林、史延春兩兄弟很好地繼承並發展了史氏傳統泥塑彩繪技藝,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史延林、史延春的彩塑作品在藝術表現上更加尊重時代風貌,追求形神兼備,注重造像上的人性探求,生動而有意味;其色彩雖明麗但不火爆,和諧而不單調;通過準確的造型、生動的形象、優美的動態、流暢的紋飾,生動地刻畫了造像的個性特徵。
2011年7月史氏傳統泥塑彩繪被省政府列入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8] 
瑪瑙雕
黑山的瑪瑙雕,主要是以瑪瑙為主要原料,具有自身獨特藝術風格的雕刻藝術,亦稱黑山瑪瑙雕。
由於黑山北部出產瑪瑙,所以黑山瑪瑙加工業歷史悠久。據黑山縣誌記載,明代黑山就有了瑪瑙加工行業。黑山的六合、火石嶺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有瑪瑙料開採,七十年代成立了以瑪瑙雕刻為業的六合玉器加工廠,雕刻、創作各種瑪瑙藝術作品。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黑山瑪瑙雕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
2009年4月,黑山瑪瑙雕被省政府列入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8] 

黑山縣風景名勝

黑山縣綜述

黑山縣有位於姜屯鎮的蓮花湖,顯露出一派江南水鄉景色。宛如長龍的蛇盤山坐落在距縣城25千米處的芳山鎮境內。它以獨特的風姿著稱於黑山地區,是黑山縣著名的自然景觀。另有黑山阻擊戰烈士陵園。其佔地3萬多平方米,優越的自然環境締造了黑山縣的自然景觀。

黑山縣具體景點介紹

蓮花湖
蓮花湖位於黑山縣姜屯鎮東北4千米處。在土城子村旁,有一塊近千畝的水面,湖內數萬株自然生長的蓮花亭亭玉立,碩大的綠葉上滾動的水珠晶瀅透澈,粉中透白的蓮花散發着迷人的芳香。水中菱角一串串,水下魚兒成羣結隊,竹杆支撐着小船在湖面滑行,碗口大的蓮子被撞得擺來擺去。
龍灣水庫
張三丰祠
張三丰祠(7張)
龍灣水庫是錦州地區最大的一座水庫,設計庫容2400萬立方米,水利庫容2300萬立方米,年平均水面一萬多畝,水域寬闊。從1998年接待遊客2萬人次猛增到2000年的10多萬人次。
張三丰故里
據史料載,在西岸修一座土城,金大定九年在土城設望平縣。據説太極拳的創始宗師張三丰就出生在這裏。張三丰祠位於黑山縣城東部約20千米的姜屯鎮。一代道教大師、武當宗師張三丰,是遼東懿州梁魚務人,即今遼寧省錦州市黑山姜屯鎮土城子村,是中國全真派道教創始人張三丰的出生地,張三丰祠就座落在風景秀麗的蓮花湖畔。
黑山阻擊戰烈士陵園
黑山阻擊戰烈士陵園佔地3萬多平方米,其中黑山阻擊戰紀念館為300平方米,主要展出的是有關黑山阻擊戰的圖片及實物。遼瀋戰役的關鍵在錦州,而黑山阻擊戰成功地阻截了廖耀湘兵團,對遼瀋戰役的最後勝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同時遼西圍殲戰也在黑山打響,為以後的淮海和平津戰役奠定了基礎。
鎮遠關
鎮遠關位於遼寧省黑山縣白土廠。當地人稱雙棒台,實際為關城被毀後南關門和北關門遺址。北關門兩側長城仍存有兩米多高的土築城牆。關外有晾馬山墩台和清柳條邊遺址。
蛇盤山
黑山縣 黑山縣
蛇盤山位於遼西黑山西北部距縣城25千米處的芳山鎮境內。它以獨特的風姿著稱於黑山地區,是黑山縣著名的自然景觀。蛇盤山主峯海拔302米,佔地面積16萬平方米。山上清代名勝古蹟“多寶塔及摩崖造像”現屬於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望海寺、清風洞、二郎宮、卧鳳橋、卧龍溝、站班松、魁星樓、石林、碑林等文物和景點。政府通過多渠道投資修復的“大雄寶殿”、“二僧殿”、東西配殿、天王殿、鐘鼓樓等佛事活動場所。
遼代古墓羣
黑山縣發掘一處遼代早期古墓羣。共出土珍貴文物近20件(套),其中青銅陰陽人面像為罕見文物。此次發掘的古墓羣位於黑山縣八道壕鎮前紅石槽子村西北1千米處,共有3座墓室,初步推斷為家族墓羣。根據古墓的結構以及出土繩紋磚的特徵,考古人員認定古墓羣屬遼代早期。

黑山縣地方特產

黑山縣銀白杏

銀白杏分佈在黑山縣白廠門滿族鎮。果實圓形,縫合線顯著,果頂平有凹,在乾旱山地平均單果重59.1-71.8克,最大果重80.0克;果皮底色淺黃白,蠟質中等,茸毛中多,厚度中等,較脆,難剝離;果肉黃白色,近核部位肉色白,汁中等,肉質細,纖維較少,味酸甜,有香味;離核,核扁圓,甜仁。6月中旬成熟。樹勢強健,樹姿半開張,以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枝結果為主,豐產,有大小果現象。栽培時可選串枝紅、葫蘆杏等為授粉品種;修剪時要儘可能多培養中短果枝;因果實有近核處先熟的特點,所以採收不宜過遲。

黑山縣蘋果梨

蘋果梨原產于吉林省延邊地區,是東北地區優良品種梨之一。黑山縣從1960年開始引進栽培,現已發展到400萬株,15萬畝,是黑山果樹主栽品種。蘋果梨在黑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實成熟。平均單果重256克,最大可達750克,果形為不規則扁圓形,果皮綠黃色,貯後變黃色,陽面具鮮紅暈,果點大,果心極小,果肉細,鬆脆,石細胞少,汁多,味甜偏酸,含可溶性固形物11?13%;品質上等,耐貯藏,可貯藏次年5、6月,貯至3月以後酸味減少,風味更佳。黑山年產量在2000多萬公斤。

黑山縣花生

黑山縣是東北花生之鄉。花生果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內含豐富的脂肪和蛋白質。據測定花生果內脂肪含量為44%-45%,蛋白質含量為24-36%,含糖量為20%左右。並含有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含量也很豐富,特別是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有促進腦細胞發育,增強記憶的功能。花生種子富含油脂,從花生仁中提取油脂呈淡黃色,透明、芳香宜人,是優質的食用油。花生油很難溶於乙醇,人們可以通過將花生油注入70%乙醇溶液加熱至39~40.8度,看其混濁程度,來鑑定花生油是否為純品。

黑山縣榮譽稱號

2019年,黑山縣被列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1] 
2020年5月29日,黑山縣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2] 
2021年,黑山縣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3] 
2021年7月15日,黑山縣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6] 
2021年11月3日,黑山縣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7-8] 
2021年,黑山縣入選遼寧首批省級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