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建華

(原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校長)

鎖定
黃建華,男,1936年4月5日出生於廣州市,漢族,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首任校長。
2019年12月12日,獲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表彰。 [1] 
中文名
黃建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廣州市
出生日期
1936年4月5日
畢業院校
中山大學
職    務
廣州翻譯協會會長
發表論文數目
31(截至2019年7月) [2] 

黃建華人物生平

1961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畢業後留中山大學任教。1970年調廣州外語學院,歷任講師、副教授,西語系副主任、主任、副院長等職。1977年末至1981年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任譯審。1986年晉升為教授。1993年任博士研究生導師。1989年起任院長。1995年廣州外語學院與廣州外貿學院合併組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即任新大學校長。2000年6月任期屆滿。現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廣州翻譯協會會長。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辭書學會副會長兼全國雙語詞典專業委員會主任、廣州翻譯協會理事長、全國法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國際詞典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編委;曾任亞洲辭書學會(ASIALEX)首屆會長。
他在學術上的主攻方向是詞典學研究。其論著《詞典論》1989年獲廣東優秀社科科研成果二等獎。他主持撰寫的《英俄德法西日語文詞典研究》1994年獲廣東優秀社科科研成果二等獎;“七五”原國家教委科研項目合作研究成果《雙語詞典學導論》1999年獲廣東優秀社科科研成果二等獎。此外,出版譯作和文學作品多種,其中主譯世界學術名著《自然法典》等4種,出版社科譯著《此時此地》等數種。1986年被國家人事部評為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198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並獲獎章;1994年獲法國政府頒發二級教育勳章;1999年被評為南粵傑出教師;2001年9月,被中國教育工會全國委員會評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
罹癌老教授終圓“詞典夢”
辭書,是各類出版物中編纂難度最高的品種之一。在白雲山下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79歲的退休教授、知名法語專家黃建華(見圖,雷雨攝),經過16年的努力,完成了一部約六百萬字的《漢法大詞典》初稿,年內出版在望,這也是目前國內最大型的漢法詞典。
讓人驚歎的是,黃建華編纂詞典期間經歷重病折磨,兩度住院,2012年被確診為肺癌第IV期,但他以同病魔賽跑的精神,終於完成了皇皇鉅著,創造了晚年銀髮奇蹟。在教師節前夕,黃建華教授接受了南方日報獨家專訪,暢談編纂心得和從教之路。
皓首窮經十餘載編詞典
“編《漢法大詞典》是社會需要,也是奉命之作。”1998年,黃建華即將從廣外校長的行政崗位退下來之前,接到國家任務,毅然承擔主持編纂《漢法大詞典》的重任,其時他已逾花甲之年。
從校長崗位退下來後,黃建華一心撲進詞典的編纂工作中。編漢法詞典首先要找一本語言規範的漢語詞典,黃建華就找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打底,然後再逐個詞條收入新的詞彙,包括方言詞彙、港台詞彙甚至科技詞彙進行擴充。
“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卻很費斟酌,既要面向中國人,也要照顧外國人學漢語。”黃建華説。“越是生活中活用的詞彙,就越得收進去。”對於一些拿不準如何翻譯的詞,黃建華就從英語詞典中找,如果英語詞典還找不到就要請教外國人。“編詞典費神就費在這裏。”
10多年間,無論寒暑,他堅持每天上午8時30分到辦公室,晚上11時30分離開,幾乎把所有節假日的時間都花進去,每年只有除夕那一天才給自己“放假”。
“編纂辭書不同於做買賣,它是一項浩瀚的大工程,遠不是一年半載能見成效。”黃建華説。
病魔來襲毅然繼續戰鬥
經過努力,黃建華的編纂詞典工作已完成一大半。可是在2007年,72歲的黃建華在一次體檢中被確診為肺癌。經過住院、手術開刀、吃藥、治療之後,黃建華的身體已十分虛弱。可是身體稍一恢復,他便仍然堅持每天伏案工作。
2012年,黃建華漸覺頸部、肩部、胳膊不適,最後發展到疼痛難忍,讓他食不知味、夜不安寢。他再度住院,確診為肺癌第IV期,癌細胞已轉移至骨頭,醫院亮起了紅燈。此時,黃建華的家人、友人紛紛勸説他立即停止工作,全心治病休養。
在關鍵時刻,是放棄工作還是繼續戰鬥?黃建華選擇了後者。他説:“我編詞典雖已完成一大半,業績亦相當可觀,但別人很難接手,沒有最終完成,前面做得再多,都是枉然。”他繼續以嚴謹敬業的學術精神,以平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一邊接受靶向治療一邊工作,進行最後衝刺。
10多年皓首窮經,黃建華常常苦中作樂:“編詞典困難與樂趣相輔相成,最大樂趣就是當你克服了一個困難,找到一個恰當的翻譯,心裏真是很爽。”功夫不負有心人,黃建華最終完成了這部六百萬字左右的《漢法大詞典》,圓了他10多年的“詞典夢”。
“當詞典交稿那一刻,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感覺自己很幸運。”坐在堆滿了字典、書章和稿紙的辦公室裏,面容清癯、滿頭銀髮的黃建華説。很難想象,眼前這位説話笑眯眯的慈祥老人,竟然與癌症鬥爭了7個年頭。
勉勵青年教師專注學問
讓廣外師生感念不已的是,黃建華在帶病工作的同時,還熱心對青年教師“傳幫帶”,為青年教師多次作“科研與人生”專題講座,與現場教師分享他獨到的見解和心得。
黃建華師從著名詩人、翻譯家梁宗岱,改革開放之初他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當譯審,1995年廣外並校後他擔任首任校長。黃建華卻總是謙虛地笑稱自己“先天不足,後天欠補”。黃建華還以自己幾十年的切身體會,勉勵青年教師淡泊名利,專注學問。他的一位學生告訴記者,老師一生總結出了二十四字箴言——淡泊名利,專注學術;嚴謹謙遜,勇於突破;關注健康,合理安排。 [3] 

黃建華南粵楷模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首任校長黃建華,歷時16年編出國內最大型漢法詞典,日前被授予“南粵楷模”稱號。昨日,廣外舉行學習“南粵楷模”黃建華師生座談會。黃建華説,自己追逐名利之心沒那麼強烈,更關注的是詞典能通過不斷修訂得到長時間的延續。 [4] 
黃建華教授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首任校長,79歲的他已經滿頭銀髮。從事教育工作55年來,他培養了一大批法語人才;他歷時16年編纂出版了《漢法大詞典》,其中有7年還要與癌症抗爭。詞典出版後引起社會強烈反響。據悉,該詞典收詞11萬餘個,是目前國內最大型的漢法詞典。

黃建華出版圖書

黃建華所獲榮譽

2014年,獲評“廣東省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
2015年,獲評“南粵楷模”。 [5] 
2019年12月12日,獲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表彰。 [1] 
2021年9月8日,入選廣東省第四屆優秀社會科學家入選名單公示。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