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麪包蟹

鎖定
麪包蟹是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動物。 [3]  麪包蟹頭胸甲背部甚隆,表面有5條縱列的疣狀凸起,側面有軟毛;額窄,前緣凹陷,鰲腳形狀不對稱,右邊的指節較為粗壯,步腳細長而光滑。 [4]  麪包蟹因甲殼圓大,像一個麪包,故得此名。 [5] 
麪包蟹主要分佈於太平洋海域。 [5]  麪包蟹喜歡在夜間活動,會向上遊覓食,白天會將自己埋在沙子裏。 [6] 
麪包蟹的蟹黃和蟹殼可作為藥用,蟹黃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療腳癬,而蟹殼有理氣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來治療胸痛病症。 [7]  此外,麪包蟹還可食用,比較有名的麪包蟹做法有清蒸麪包蟹、黃金面包蟹和英式麪包蟹。 [6] 
別    名
麪包蟹
中文學名
黃道蟹或饅頭蟹
拉丁學名
Calappa sp.或Cancer sp.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甲殼動物亞門
軟甲綱
亞    綱
真軟甲亞綱
十足目
亞    目
腹胚亞目
黃道蟹屬
分佈區域
太平洋海域
食    性
偏肉食性

麪包蟹外形特徵

麪包蟹
麪包蟹(5張)
麪包蟹的頭胸甲背部甚隆,表面具5條縱列的疣狀突起,側面具軟毛;額窄,前緣凹陷,分2齒;眼窩小;前側緣具顆粒狀;後側緣具3齒;後緣中部具1圓鈍齒,兩側各具4枚三角形鋭齒。 螯腳形狀不對稱,右邊的指節較為粗壯,腳收縮時則緊貼前額。步腳細長而光滑。雄性腹部呈長條狀,第三至五節癒合,節縫可辨,第六節近長方形,第七節鋭三角形。雌性腹部呈闊長條形,第六節近長方形,第七節三角形。
頭胸甲為淺褐色;眼區具一半環狀的赤褐色斑紋;螯腳腕節和長節外側面具一赤褐色斑點;步腳尖端為褐色。雄性頭胸甲長62.0毫米,甲寬83.0毫米;雌性頭胸甲長70.0毫米,甲寬93.0毫米。 [1] 

麪包蟹生長習性

棲息於水深30-100米的沙質或沙泥質底。麪包蟹主要地理分佈於太平洋海域,在香港水域亦可發現。

麪包蟹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藥用部位:蟹黃蟹殼
採製 採收:多在夏、秋於沙灘或巖岸石縫中採捕加工:捕後洗淨,取蟹黃鮮用;取殼洗淨,曬乾備用
功能:蟹黃有清熱解毒、殺蟲之功效主治腳癬等症;蟹殼有理氣止痛之功效。
主治:胸痛等症。

麪包蟹常見菜譜

麪包蟹清蒸麪包蟹

原料:螃蟹四隻,鹽、黃酒、薑末、醬油、白糖、味精、麻油和香醋各少許。
做法:
麪包蟹
麪包蟹(7張)
1.將螃蟹用牙刷或毛刷對着水沖洗刷乾淨(我將大夾上泥毛剪掉),放在盛器裏,肚皮向上(防止蟹黃外流)。可加一點鹽,味道更鮮美;
2.將薑末放在小酒碗內,加熬熟的醬油、白糖、味精、黃酒和麻油攪和。另取一小碗,放醋待用;
3.將螃蟹上籠,用火蒸15--20分鐘,至蟹殼呈鮮紅色,蟹肉成熟時取出。上桌時隨帶醋和調汁。
桔紅色的蟹黃、白玉似的脂膏、潔白細嫩的蟹肉,讓人垂涎三尺

麪包蟹黃金面包蟹

麪包蟹
麪包蟹(2張)
選用海蟹“稜子蟹”,此蟹肉質較單薄,殼與肉之間留有空隙,非常適合與麪包一起。麪包裹住蟹,再在其中加入芝士和牛奶,熟後奶香四溢。切開酥脆的麪包,瞬間冒出熱騰騰的帶有芝士香味的熱氣。蟹肉完全吸收了芝士與牛奶的香味,殼隙間充斥着醬汁,一口咬下去,醬汁滲透蟹肉,實在誘惑非常。而外圍的麪包還可以當主食享用,不油不膩。
煮蟹法
洗淨蟹後,置入盛滿滾水的鍋內,加大姜一塊,猛火煮之。一般半斤以上的二十分鐘,六兩以下的十五分鐘。
蒸蟹法:水燒至大滾時,將蟹肚朝天放入蒸籠中,上置洗淨抹乾之紫蘇葉,蒸十五到二十分鐘。
麪包蟹
蘸料:用一碗半醋,三碗半醬油,六匙砂糖,姜四節剁茸隔水燉二十分鐘即可。
材料:蟹一隻、蒜頭四兩,辣椒、槐鹽
(1).先把蟹處理乾淨,切成4~6塊。
(2).起油鍋,將蟹炸至金黃色,撈起備用。
(3).把蒜餌放入油鍋炸至金黃色,撈起備用。
(4).把辣椒炒一下,再將蟹及蒜餌入鍋,放入槐鹽拌勻即可。
小功夫
(1).槐鹽時五香粉和鹽的混合物。
(2).蟹肉是相當易熟的海鮮,所以,先讓蟹過油鍋,就可以使肉汁封住,不流失。可是時間不能過久,否則,肉質太老,肉汁反而流失。
分拆
麪包蟹 麪包蟹
1 剪掉大閘蟹的八隻腳,包括兩隻大鉗,放涼後其中的肉會自動與蟹殼分開,很容易被捅出甚至是被吸出,因此要留待最後來吃;
2 將蟹掩(即蟹肚臍部分的一小塊蓋,公蟹母蟹形狀不同)去掉,順勢揭開蟹蓋;
3 先吃蟹蓋部分,用小勺把中間的蟹胃部分舀出,輕輕將外面包裹着的蟹黃吮乾淨。注意,不要吮破中間那個呈三角錐形的蟹胃,應將其丟棄;
4 吃完蟹蓋輪到蟹身,先用剪刀將多餘的蟹腳、蟹嘴和蟹肺剪掉;
5 用勺柄將蟹身中間一個呈六角形的片狀物挑出來,那是蟹心部分,丟棄;
6 用小勺舀點醋淋在蟹身上,然後把蟹身的蟹黃蟹膏吃乾淨;
7 把蟹身掰成兩半,此時可見成絲狀的蟹肉。只要順着蟹腳來撕,就可以將蟹肉拆出。吃乾淨的蟹殼是完整呈半透明狀的;
8 用剪刀把蟹腿剪成三截,最末一節蟹腳尖可充當工具。先用蟹腳尖細的那一頭把蟹腿中段的肉捅出來,再用蟹腳尖粗的那一頭把蟹腿前段的肉捅出來;
9 將蟹鉗分成三段,前兩段都可將蟹殼直接剪開,用勺舀出肉。最後的那隻鉗子,技巧是剪開兩邊,然後用手往相反的方向掰兩隻鉗腳,鉗殼就完整地分開了;
10 以此吃法吃出來的蟹殼,雖未必能完整地拼回一隻蟹的形狀來,卻也鋪陳得條理分明,絲肉不剩。吃完蟹殼洗一洗手,再喝上一杯暖融融的薑茶,一頓飯的時間就吃一隻大閘蟹,也覺得酒足飯飽了。

麪包蟹英式麪包蟹

材料:
蟹肉塊1 1/2杯
1)洋葱1個,剁碎;
2)黃油或人造黃油2湯匙
3)蘑菇4-5個,切成片
4)麪粉3湯匙
5)淺色奶油50g
6)乾白酒3湯匙
7)新鮮胡椒碎1/8茶匙
8)雞蛋2個,輕輕打碎,取蛋黃
9)鹽適量
做法:
1)混和洋葱和黃油在2夸脱大小的玻璃量杯中。高火烹飪3分鐘。
2)拌入蘑菇,高火烹飪2分鐘。放入麪粉,拌好。加入奶油,酒,鹽和胡椒。高火烹飪5—6分鐘,直至濃郁。
3)拌入蛋黃。高火烹飪2—3分鐘,每1分鐘攪拌一次。拌入螃蟹中。高火烹飪2—3分鐘,每半分鐘攪拌一次。
4)在有面包屑脆皮的碟中食用。根據喜好可在蛋奶醬杯,蛋糕杯或蟹殼中食用。

麪包蟹清蒸麪包蟹

又到一年吃蟹季,作為資深的海鮮食客,也不能錯過這號稱膏蟹之王的"麪包蟹"了!
又是寒冬到,螃蟹是眾人垂涎的美食,這個時候的螃蟹都比較肥美,個頭非常飽滿,經過簡單的烹飪過程,它們就成了冬季裏不可錯過的一道美食。
今天我們介紹的是一種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的螃蟹--麪包蟹。麪包蟹學名普通黃道蟹,俗名褐蟹。市場常見的麪包蟹主要產地為蘇格蘭和愛爾蘭,因此也常常被叫做“英國麪包蟹”或“愛爾蘭黃金蟹”。
它體型較大,膏脂豐腴,肉質豐滿,是非常好的烹調食材。同時它可以説是全世界最多膏的蟹種之一,號稱“膏蟹之王”。因為其移動緩慢,活動範圍極小,故能儲滿全身蟹膏。它的膏脂封滿整個蟹蓋,味道不濃,卻有種獨特香味。
麪包蟹是歐洲主要的海捕螃蟹種類,捕撈的區域主要集中在大西洋北部的西海岸,最主要的產區是在英國,約佔世界捕撈量的60%。
麪包蟹捕撈自深海200米以下冷水海域,棲息在海底的泥沙石峯中,生長緩慢,生長期12-18年。麪包蟹本身繁殖能力強,且歐洲各國都有嚴格的捕撈限制,比如英國只允許捕撈體寬大於14釐米的蟹。所以麪包蟹的種羣資源一直保持在一個穩定水平。麪包蟹的全球捕撈量每年都維持在約4萬至5萬噸,其中半數以上來自英國,英國捕撈的麪包蟹主要以鮮活的形式出售給了法國和西班牙,也有部分銷售到中國市場來。
鮮活的麪包蟹,膏肥肉美,清蒸、辣炒或者做成咖喱蟹都好吃。
這次我們用最簡單也最能保持原汁原味的清蒸,大多數人會被面包蟹海量的蟹黃所震驚,真是一種吃蟹黃吃到飽的體驗。
主料: 鮮活麪包蟹一隻 (一般約750-1000G)
輔料:大蒜,葱,油,生抽等各適量
步驟
  1. 將螃蟹用毛刷對着水沖洗刷乾淨(可將大夾上泥毛剪掉)後,把螃蟹蓋打開去掉腮後清洗乾淨, 斬成幾塊置於盤中。
  2. 螃蟹腿卸下後,把外殼也敲破後襬於盤中。
  3. 大蒜一頭切成碎末,葱切成比細絲
  4. 鍋中放入適量的油,燒熱,放入蒜末和葱絲一起翻炒直至微黃,然後放入一些生抽,攪拌均勻後盛出。
  5. 把炒好的蒜末葱絲均勻地灑在已擺好盤的螃蟹塊上面
  6. 蒸鍋先把水燒開後,入鍋中火蒸15-20分鐘,至蟹殼呈鮮紅色時,取出。
  7. 大功告成,開始享用美味的螃蟹,可根據個人口味再調配蘸汁。
温馨小提示:
1,麪包蟹市面上大部分是熟凍的,味道與口感遠不如鮮活的。
2,因為殼比較硬,最好都是在蒸之前就斬好,包括螃蟹腿也應該把殼先敲破,否則吃起來會比較費勁。
3,蘸汁的口味根據個人喜好進行自由調配,但不用也可以。 [2] 
參考資料
  • 1.    著:(德)安科·庫珀 譯者:荊妮.節肢動物世界:科學普及出版社,2011
  • 2.    吃蟹好時節之--清蒸麪包蟹  .搜狐[引用日期2017-01-22]
  • 3.    謝丹責任編輯;蔡威,生命早期營養精典,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9.06,第37頁
  • 4.    甘智榮主編,水產海鮮的500種做法,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7,第107頁
  • 5.    我是不白吃著,不白吃漫畫了不起的食物簡史,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1,第211頁
  • 6.    我是不白吃著,不白吃漫畫了不起的食物簡史,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1,第212頁
  • 7.    我是不白吃著,不白吃漫畫了不起的食物簡史,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1,第2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