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麗(拼音:lì、lí),是漢語一級通用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2]  ,本義一般認為是“成雙”“成對”,這個意思也寫作“儷”,引申為一方附着另一方。麗還表華美之義,引申為好看、漂亮、美好等。以上義讀lì。麗又讀lí,用於地名,如麗水、高麗。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3]  、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lì,lí,lǐ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GMYY
倉    頡
MBIB
鄭    碼
ALLD
字    級
一級(0699) [1] 
平水韻
去聲八霽(lì),上平四支(lí) [5] 
注音字母
ㄌㄧˋ,ㄌㄧˊ,ㄌ〡ˇ
總筆畫
1+6
異體字
婯、䴡、𠀙、𠀞、𠧥、𡡜、𪋘、𠪕、𣀷
造字法
指事字(存疑)
結    構
獨體字,上下結構
四角號碼
1022₇
統一碼
基本區 U+4E3D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2]
“麗”的構型和本義説法不一。一種説法認為“麗”字甲骨文作圖1,字形由“鹿”和兩張獸皮組成,指鹿皮的美麗。金文和篆文中的“麗”在形式上與甲骨文中的“麗”相類似,後演化為繁體字形(圖10)。戰國楚系文字訛變為從兩“辛”(圖8)。漢字簡化時利用繁體字的一部分構成簡體字,是記號字。“麗”的本義是美麗的含義。也有説圖1的甲骨文是借鹿角來表達“美麗”這一概念的。漢字簡化時將“鹿”省去,寫作“麗”。 [2]  [6] 
也有人認為。“麗”的甲骨文作圖A,下面是兩個“人”字,表示一對情侶或夫妻,上面加一長橫將兩“人”連在一起,義為耦(偶),即成雙成對,指事結構。又將一長橫分裂成兩短橫作圖B,顯得對偶。《説文解字》古文由此演變而來,作圖4,兩個人字形變。《説文解字》篆文作圖5,兩個人字寫成向右之形。楷書作“麗”,義為配偶。野鹿一般雄雌結伴而行。古人訂婚,要送兩張鹿皮給女方作為禮物,象徵成雙成對,圖1一類字形應是在當時這種習俗的影響下,在“麗”下加“鹿”,而形成的一個後起加旁字,義為伉儷,即配偶、夫妻。圖1的甲骨文上面兩個符號與圖A的甲骨文“麗”字不同,是否表示兩張鹿皮,尚不明確。 [7] 
麗由對偶、成雙成對派生出相關結伴、匹配、依附、纏繞等意義。如漢張衡《西京賦》:“若其五縣遊麗辯論之士,街談巷議,彈射臧否。”遊麗,結伴而行。“麗”字表示美的意思,一般認為是假借的用法。 [7]  [16] 

詳細字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形容詞
成雙的;成對的,後作“儷”。
in pair
《周禮·夏官·校人》:“麗馬一圉,八麗一師。”
麗辭;麗句
華美;漂亮。
fine;
beautiful;
magnificent
《尚書·畢命》:“敝化奢麗,萬世同流。”
宋玉《招魂》:“被衣服纖,麗而不奇些。”
麗質;美麗;秀麗;風和日麗
通“厲”。形容聲音高亢。

《荀子·樂論》:“聲樂之象:鼓,大麗。”於省吾《雙劍誃諸子新證·荀子三》:“麗,應讀作‘厲’,麗、厲雙聲疊韻字。”

書法用語。體外有餘曰麗。

竇臮《述書賦》上:“道徽之書,豐茂宏麗。”

動詞
結伴而行。

《漢書·揚雄傳上》:“麗鈎芒與驂蓐收兮,服玄冥及祝融。”
張衡《西京賦》:“若其五縣遊麗辯論之士,街談巷議,彈射臧否,剖析毫釐,擘肌分理。”

附着;依附。
stick to;
rely on
《易·離卦》:“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乎中正,故亨。”
《後漢書·張衡傳》:“夫戰國交爭,戎車競馳,君若綴旒,人無所麗。”
附麗
系;纏縛。

王充《論衡·感虛》:“於是剪其髮,麗其手,自以為牲,用祈福於上帝。”

連接。

謝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詩:“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

中(zhòng);正着目標。

庾信《哀江南賦》:“箭不麗於六麋,雷無驚於九虎。”
《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一》:“飛矢麗帝甲如蝟毛焉。”

施;加。
impose
《荀子·宥坐》:“官致良工,因麗節文。”

依法、按事實施加刑罰。

《尚書·呂刑》:“惟時苗民匪察於獄之麗,罔擇吉人,觀於五刑之中。”
《隋書·經籍志二》:“司刑掌五刑之法,麗萬民之罪。”

經過。

《淮南子·俶真訓》:“夫貴賤之於身也,猶條風之時麗也。”

跨越。

王充《論衡·薄葬》:“魯人將以璵璠斂,孔子聞之,徑庭麗級而諫。”

匹;品配。

劉禹錫《武陵書懷五十韻》:“鳶飛入鷹隼;魚目麗璵璠。”

椽柱之類。後作“欐”。

《莊子·人間世》:“三圍四圍,求高名之麗者斬之。”
《莊子·秋水》:“梁麗可以衝城,而不可以窒穴。”

名詞
光華。

揚雄《甘泉賦》:“雲飛揚兮雨滂沛,於胥德兮麗萬世。”

(Lì) 姓氏用字。



動詞
通“”。遭遇;落入。
encounter;
suffer
《詩經·小雅·魚麗》:“魚麗於罶,鱨鯊。”

形容詞
通“罹”。憂愁。

曹丕《大牆上蒿行》:“今爾何為自低卬,悲麗平壯觀?”

-
見例詞


名詞
數目。
figure;
number
《詩經·大雅·文王》:“商之孫子,其麗不億。”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8]  《漢語大字典》 [9]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鹿部】郎計切(lì)
旅行也。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從鹿麗聲。《禮》:麗皮納聘。蓋鹿皮也。
𠀙,古文。
𠧥,篆文麗字。
【註釋】①旅:王筠《説文解字句讀》:“俗作侶。”②禮:《儀禮·士昏禮》:“納徵(納幣以成婚禮),玄縹、束帛、儷皮。”鄭玄注:“儷,兩也;皮,鹿皮。”按:“麗皮納聘”,隱括其辭。③麗:王筠《説文解字句讀》:“本象兩鹿皮之形,後來以為不明瞭,始加鹿耳。”《釋例》:“以麗皮納聘為本義,旅行為引伸之義。” [10] 

説文解字注

旅行也。
段注:此麗之本義,其字本作麗,旅行之象也。後乃加鹿耳。《周禮》:麗馬一圉,八麗一師。注曰:麗,耦也。禮之儷皮,《左傳》之伉儷,《説文》之驪駕皆其義也。兩相附則為麗。《易》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艸木麗乎土,是其義也。麗則有耦可觀,㸚部曰:麗爾猶靡麗也。是其義也。兩而介其間亦曰麗,離卦之一陰麗二陽是也。
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
段注:此説從鹿之意也。見食急而猶必旅行者義也。《小雅》:呦呦鹿鳴,食野之苹。傳曰:鹿得蓱,呦呦然鳴而相呼。𢡆誠發乎中,以興嘉樂賓客,當有𢡆誠相招呼以成禮也。北史:裴安祖聞講鹿鳴,而兄弟同食。古文只作麗,後乃加鹿之意如是。
從鹿麗。
段注:各本麗下有聲字,今正。從鹿,《五經文字》作從鹿省,蓋張氏所據如是,故隸書多作麗少一畫。郎計切,十五部。
《禮》:麗皮納聘。蓋鹿皮也。
段注:《聘禮》曰:上介奉幣儷皮。《士冠禮》:主人酬賓,束帛儷皮。儷即麗之俗。《鄭注》:儷皮,兩鹿皮也。鄭意麗為兩,許意麗為鹿,其意實相通。《士冠》注曰:古文麗為離。
𠧥,篆文麗字。
段注:古文皆作篆文,毛刻作籀文。《集韻》、《類篇》曰:古作麗、𠧥。《玉篇》又乖異不同。《廣韻》則麗、麗各字。疑麗者古文,麗者籀文,𠧥者小篆也。然小篆多用麗為形聲。 [11] 

廣韻

呂支切,平支來 ‖麗聲歌2部(lì)
麗,東夷國名。又盧計切。
郎計切,去霽來 ‖麗聲歌2部(lí)
麗,美也。著也。又姓,出《姓苑》。郎計切。三十三。 [12] 

康熙字典

【亥集下】【鹿部】 麗;康熙筆畫:19;部外筆畫:8
古文:𠧥、𠀙、𪋘
(lì)《唐韻》《集韻》《韻會》郎計切。《正韻》力霽切,竝音隷。《説文》:旅行也。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駕應龍象輿之蠖略委麗兮。師古注:行步進止貌。
又《玉篇》:偶也。《易·兑卦》:麗澤兑。注:麗,猶連也。《周禮·夏官·校人》:麗馬一圉。注:兩馬也。又:束帛麗皮。注:兩皮也。《史世紀》:太昊始制嫁娶麗皮為禮。《釋義》:麗,偶數也。
又《玉篇》:好也。《廣韻》:美也。《楚辭·招魂》: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
又《前漢·東方朔傳》:以道德為麗。
又《玉篇》:數也。《詩·大雅》:商之孫子,其麗不億。
又《廣韻》:著也。《左傳·宣十二年》:射糜麗龜。注:麗,著也。
又《正韻》:附也。《易·離卦》: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
又《禮·王制》:郵罰麗於事。注:麗,附也。過人罰人當各附於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
又系也。《禮·祭義》:祭之日,君牽牲,旣入廟門,麗於碑。注:麗,猶系也。
又《玉篇》:華綺也。《正韻》:華也。《書·畢命》:敝化奢麗,萬世同流。《韓詩外傳》:原憲謂子貢曰:仁義之匿,衣裘之麗,憲不忍為也。
又《玉篇》:施也。《書·多方》:不克開於民之麗。傳:不能開於民所施政敎。麗,施也。言昏昧。
又《正韻》:光明也。
又地名。《左傳·成十三年》:晉師濟涇,及侯麗而還。注:侯麗,秦地。
又《前漢·地理志》:樂浪郡華麗縣。
又與欐同。屋棟也。《列子·力命篇》:居則連麗。
又麗譙,高樓也。《莊子·徐無鬼》:君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閒。《前漢·陳勝傳》注:樓,亦名譙,故謂美麗之樓為麗譙。
又梁麗,車名。《莊子·秋水篇》:梁麗可以衝城,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又魚麗,陣名。《左傳·桓五年》: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為魚麗之陳。
又《正韻》:小舟也。
又姓,見《姓苑》。
又複姓。《左傳·成十七年》:晉厲公遊於匠麗氏。
(lí)又《廣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正韻》鄰溪切,竝音離。《釋名》:麗,離也。言一目視天,一目視地,目明分離,所視不同也。
又高麗,國名。《魏志》:高句麗,在遼東之東。《前漢書》:作高句驪。
又山名。《史記·黥布傳》:布故麗山之徒也。或作驪。
又與鸝同。張衡《東京賦》:麗黃嚶嚶。注:𪁐麗古字通。
又《集韻》憐題切,音黎。義同。
(lǐ)又《集韻》裏弟切,音禮。蕭該説,彭蠡,澤名。古作彭麗。
又力智切,音詈。美也。
(sī)又《類篇》山宜切,音釃。㭊也。
(lì)又《集韻》郎狄切,音歷。縣名。
從麗,俗從兩日,非。《六書正譌》:麗,古麗字。相附之形,借為伉麗。俗別作儷。
考證:“《楚辭·招魂》:‘被文纖麗而不奇些。’”謹照原文纖字上增服字。“《左傳·桓五年》:‘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為魚麗之陣。’”謹照原文陣改陳。 [13]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麗字書寫筆順 麗字書寫筆順
首筆是一長橫,不是兩短橫。首筆長橫居上居中,“一”蓋住兩個“冂”。兩個“冂”分居豎中線兩側,頂部都在橫中線上方,框內點筆在橫中線下方。 [3]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字頭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麗、麗
高本漢系統

l
ieɡ
王力系統
l
ie
董同龢系統
l
ieɡ
周法高系統
l
李方桂系統
l
igh


iei


iei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祭霽

iəi
北魏後期北齊
祭霽

iɑi
齊梁陳北周隋
祭霽

iæi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l
iei
擬音/王力系統

l
iei
擬音/董同龢系統

l
iɛi
擬音/周法高系統

l
iɛi
擬音/李方桂系統

l
iei
擬音/陳新雄系統

l
iei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4-15]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五支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呂支切
lje
麗、麗
去聲
十二霽
開口呼
四等
次濁
郎計切
liɛi
集韻

平聲
上平五支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山宜切
ʃiɛ

平聲
上平五支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鄰知切
liɛ

平聲
上平十二齊
開口呼
四等
次濁
憐題切
lɛi

上聲
十一薺
開口呼
四等
次濁
裏弟切
lɛi

去聲
五寘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力智切
liɛ
麗、麗

去聲
十二 霽
開口呼
四等
次濁
郎計切
lɛi

入聲
二十三錫
開口呼
四等
次濁
狼狄切
lɛk
禮部韻略


平聲




鄰知切



去聲




郎計切

增韻


平聲




鄰知切



上聲




力紙切



上聲




裏弟切



去聲




郎計切

中原音韻

陽平
齊微
齊齒呼

次濁

li

去聲
齊微
齊齒呼

次濁

li
中州音韻


平聲
齊微




淩低切



去聲
齊微




郎帝切

洪武正韻

平聲
三齊


次濁
鄰溪切
li

上聲
三薺


次濁
良以切
li

去聲
三霽


次濁
力霽切
li
分韻撮要

陽去
第二威偉畏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4-15] 

方音彙集

注意:發音用國際音標標註,僅作參考,實際發音以當地發音為準。
字目
方言區
方言點
發音
調值
調類
麗(美麗)
北京官話
北京
li
51
去聲
北方官話
濟南
li
21
去聲
中原官話
西安
li
55
去聲
西南官話
武漢
ni
35
去聲
西南官話
成都
ni
13
去聲
江淮官話
合肥
ɿ
53
去聲
江淮官話
揚州
li
55
去聲
晉語
太原
li
45
去聲
吳語
蘇州
li
31
陽去
吳語
温州
lei
22
陽去
湘語
長沙
li
45
陰去
湘語
雙峯
li
33
陽去
贛語
南昌
li
45
陰去
客家話
梅縣
li
52
去聲
粵語
廣州
lɐi
22
陽去
粵語
陽江
lɐi
54
陽去
閩語
潮州
li
35
陽上
閩語
廈門
le
33
陽去
閩語
福州
la
242
陽去
閩語
建甌
li
24
陰入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5]  、《漢語方音字彙》 [17]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15]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869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202
  • 4.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16]
  • 5.    平水韻 八霽  .搜韻[引用日期2020-05-15]
  • 6.    左民安著.細説漢字 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 插圖珍藏本[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12:651
  • 7.    殷傑編著.品物流形[M].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03:234-235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791;800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下[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8.01:2459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339.
  • 11.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5-15]
  • 12.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46;374
  • 1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510-1511.
  • 14.    麗(簡體)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15]
  • 15.    麗(繁體)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15]
  • 16.    丁義誠,張國慶,富金壁等主編.全解漢字 詳釋1500個常用漢字的音、形、義、用 第1輯 第2版[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05:43-44
  • 17.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 第2版[M]:文字改革出版社,1989.06:8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