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鹿

(漢語文字)

鎖定
鹿(拼音:lù)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2]  ,其甲骨文字形像一隻有角的鹿。鹿本義就是指野生動物鹿。鹿與祿同音,所以古人常常使用雙關的修辭手法,以鹿指爵位,也指有爵位的人。
鹿是漢字部首之一,以“鹿”為意符的字大部分是鹿類動物的名稱,如麋、麂、麝、麟等。 [16] 
中文名
鹿
拼    音
部    首
鹿
五    筆
YNJX(86);OXXV(98) [3] 
倉    頡
IXP [3] 
鄭    碼
TX [3] 
筆    順
點、橫、撇、橫折、豎、豎、橫、橫、豎提、撇、豎彎鈎
字    級
一級 [1] 
平水韻
入聲一屋 [4] 
統一碼
U+9E7F [3] 
異    體
廘、𢉖、𢊩
字形結構
半包圍-左上包圍結構
注音字母
ㄌㄨˋ
四角碼
0021₂
造字法
象形字
總筆畫數
11

鹿字源解説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象形字。“鹿”在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字形像鹿,角、頭、身、足、尾具備(圖1-3)。雖然各個階段都有一些省變字形出現,但該字發展脈絡仍然十分清楚。甲骨文和金文(圖4、5)雖然不完全相同,但描畫的都是一隻頭朝左,尾朝右的鹿,鹿頭上朝上的是雄鹿美麗的鹿角,下面是鹿身、鹿尾、鹿腳,形象而好看。小篆(圖9)經過篆化雖然不像鹿了,但其上的“山”形仍然表現出了獨特的鹿角,其下表現出了鹿腳。隸楷階段最大的變化就是原像鹿足的部分與身體分離,變成了比形,從而使整字象形意味大減。 [2]  [5] 
鹿在上古時代是一種常見的動物,也是被獵殺的重點對象。卜辭中有不少商王“逐鹿”“獲鹿”的記載。後來鹿的數量減少了,但仍然是皇室田獵所喜歡的對象,因此有“逐鹿中原”“鹿死誰手”等説法,這裏的鹿實際上已經由鹿這個動物引申指一種政權、權勢。如《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裴駟集解引張宴曰:“以鹿喻帝位。”一説,這裏的“鹿”是雙關的用法,暗指“祿”。 [15] 

鹿詳細解釋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哺乳綱鹿科動物的通稱。參看“鹿科動物”義項。
deer
《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文言〉比喻政權或爵位。
political power
《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逐鹿
〈文言〉比喻掌權的人。

揚雄《解嘲》:往昔周網解結,羣鹿爭逸。

〈文言〉糧倉。
granary
《國語·吳語》:市無赤米,而囷鹿空虛。

〈文言〉通“麓”。山腳。

《周易·屯》六三:即鹿無虞。

〈文言〉通“”(jué)。古代酒器。

《隸釋·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君於是造立禮器,樂之音符鍾,磬、瑟、鼓、雷、洗、觴、觚、爵、鹿、柤、梪。”

〈文言〉用同“轆”。船的桅杆上絞動帆的裝置。

《清商曲辭三·懊儂歌八》:長檣鐵鹿子,布帆阿那起。

姓氏用字,參看“鹿姓”。


鹿虔扆(五代詞人)
形容詞
〈文言〉粗;粗劣。
coarse
呂氏春秋·貴生》:顏闔守閭,鹿布之衣,而自飯牛。
鹿布
[6-7]  [14] 

鹿古籍訓釋

鹿説文解字

【卷十】【鹿部】盧谷切(lù)
獸也。象頭角四足之形。鳥鹿足相似,從匕。凡鹿之屬皆從鹿。
【譯文】鹿,獸名。象有頭、角和四隻腳的子。鳥、鹿的腳相象,所以都從匕。大凡鹿的部屬都從鹿。
【註釋】“象頭”句:饒炯《部首訂》:“上象枝角,次象頭及身尾,下象四足。”相似:王筠《説文解字釋例》:“烏二足而篆似一,鹿四足而篆似二,非省之也。善飛善走者足必屈,屈則相併時多,見其彷彿而已。” [8] 

鹿説文解字注

“鹿獸也”注:鹿字今補。三字句。《韻會》作山獸。
“象頭角四足之形”注:盧谷切。三部。
“鳥鹿足相比,從比”注:依《韻會》訂。説從比之意也。上言象其足矣,此當有一曰二字。鳥鹿皆二足相距密,不同他獸相距寬,故鳥從匕,鹿從比。比,密也。古匕與比通用,故槩之曰從比。凡鹿之屬皆從鹿。 [9] 

鹿康熙字典

【亥集下】【鹿字部】鹿;部外筆畫:0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盧谷切,音祿。《説文》:獸也。《玉篇》:麞(獐)屬。《爾雅·釋獸》:鹿牡麚牧麀,其子麛,其跡速,絕有力𪊑。《埤雅》:仙獸也。牡者有角。《字統》:鹿性驚防,羣居分背而食,環角向外以備人物之害。《易·屯卦》: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疏:即鹿若無虞官,虛入林木中,必不得鹿。《詩·小雅》:呦呦鹿鳴。
又鹿蜀,獸名。見《山海經》。
又鉅鹿,郡名。《前漢·地理志》:鉅鹿,即禹貢大陸。○按今屬順德府。
又獲鹿、束鹿,並縣名。《唐書·地理志》:隋鹿泉,唐改獲鹿。隋鹿城,唐改束鹿。
又地名。《左傳·僖二十四年》:出於五鹿。注:在今衞縣西北。
又山名。涿鹿在上谷。白鹿在荊州。鹿門舊名蘇嶺山,在襄陽。沙鹿在晉平陽元城縣東。
又鹿門,關名。《左傳·襄二十四年》: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注:魯南城東門。
又台名。《書·武成》:散鹿台之財。薛瓚曰:在朝歌城。
又衡鹿,官名。《左傳·昭二十年》:山林之木,衡鹿守之。
又囷鹿。《吳語》:大荒荐饑,市無赤米,而囷鹿空虛。注:先儒以圓曰囷,方曰鹿。囷,聚也,亦散也。鹿善聚善散。故囷謂鹿。俗作簏。
又鹿車小車也。《風俗通》:鹿車小,裁容一鹿。
又酒器。《魯相韓敕修孔廟禮器碑》:有雷洗觴觚,爵鹿柤梪。
又縷鹿,婦人冠名。見《蔡邕·獨斷》。
又鹿豆。《爾雅·釋草》:蔨,鹿𧆑,其實莥。注:今鹿豆也。
又活鹿,鹿蹄,鹿腸,鹿首,鹿麻,並草名。見《本草綱目》。
又與麓通。《詩·大雅》瞻彼旱麓,棒楛濟濟。《周語》作旱鹿。
又姓。《正字通》:漢鹿旗,明鹿麟。
又五鹿,複姓。漢有五鹿充宗。
又鹿鹿,與彔彔通。《前漢·蕭曹傳贊》:彔彔未有奇節。注:彔彔,猶鹿鹿也。亦作碌碌。
又作陸陸。
又《荀子·成相篇》:剄以獨鹿,棄之江。注:獨鹿,與屬鏤同。 [10] 

鹿廣韻

盧谷切,入屋來 ‖鹿聲屋部(lù)
獸名。《國語》曰:“周穆王徵犬戎得四白鹿、四白狼而荒服不至。”又姓,《風俗通》雲:“漢有巴郡太守鹿旗。” [9] 

鹿字形書法

鹿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鹿書寫提示

“鹿”書寫筆順 “鹿”書寫筆順
❶底部齊平。❷“廣”,點筆在豎中線上端。❸右下包圍部分上半部的底部在橫中線下側,兩短豎分寫豎中線左右;“比”,左右二“匕”分寫豎中線左右;左部“匕”的短橫和㇙(豎提)都收筆於豎中線,“匕”的乚在豎中線右側,下行右彎鈎出,鈎部超出上部。 [12] 

鹿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13] 

鹿音韻集成

鹿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l
uk
先秦
王力系統
l
ɔk
先秦
周法高系統
l
ewk
西漢



東漢





uk


u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屋沃燭覺

ok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uk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uk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l
uk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l
uk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l
uk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l
uk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l
uk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l
ok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1] 

鹿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鹿
祿
入聲
一屋

合口呼
次濁
盧谷切
luk
集韻
祿
入聲
一屋
合口呼
次濁
盧谷切
luk
禮部韻略

入聲





盧谷切

增韻

入聲





盧谷切

中原音韻
祿

入聲作去聲
魚模

合口呼

次濁

lu
中州音韻

入聲作去聲
魚模





葉路

洪武正韻
祿

入聲
一屋


次濁
盧谷切
luk
分韻撮要

陽入
第六東董凍篤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1] 

鹿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lu
51
去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lu
21
去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lou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nou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nu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luəʔ
4
入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lɔʔ
4
入聲

晉語
太原
luəʔ
2
陰入

吳語
蘇州
loʔ
23
陽入

吳語
温州
ləu
212
陽入

湘語
長沙
ləu
24
入聲

湘語
雙峯
ləu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luk
5
陰入

客家話
梅縣
luk
5
陽入

粵語
廣州
lʊk
2
陽入

粵語
陽江
lʊk
54
上陽入

閩語(閩南片)
廈門
lɔk
5
陽入

閩語(閩南片)
潮州
tek
4
陽入

閩語(閩東片)
福州
lyʔ
4
陽入
文讀
løyʔ
4
陽入
白讀
閩語(閩北片)
建甌
lu
42
陽入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7]  、漢典 [11]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1-01]
  • 2.    李學勤 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07:867
  • 3.    鹿  .漢典[引用日期2016-10-19]
  • 4.    一屋 鹿  .搜韻[引用日期2019-01-01]
  • 5.    常文禮著.智慧漢字[M].貴陽:貴州大學出版社,2012.06:72
  • 6.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5042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844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 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335
  • 9.    辭書搜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19-01-01]
  • 10.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508
  • 11.    鹿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15-11-28]
  • 12.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218
  • 13.    書法欣賞  .漢典[引用日期2015-11-28]
  • 1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新華字典:商務印書館,2019:320
  • 15.    鄭春蘭編著.精彩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6:312
  • 16.    左民安著.細説漢字 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 插圖珍藏本[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12:652
  • 17.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11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