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角(拼音:jiǎo、jué)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6]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獸角,本義即獸角。引申指形狀像獸角的,也引申指角落,或指器物的角,又指岬角。角還指貨幣的輔助單位,舊指銀元的五分之一或十分之一;現指人民幣一元的十分之一,角還引申出競賽、爭勝之義,讀作jué。宋代稱色藝雙全的名妓為“角妓”。由此引申出角色、演員等義。
角是漢字部首之一,序號165。用“角”作意符的字一般與獸角或獸角製品有關,如觸、觴(shāng)、觥(gōng)。
中文名
拼    音
jiǎo、jué,lù、gǔ
部    首
五    筆
QEJ [3] 
倉    頡
NBG [3] 
鄭    碼
RID [3] 
筆    順
撇、橫撇/橫鈎、撇、橫折鈎、橫、橫、豎 [4] 
字    級
一級(編號:0814) [16] 
平水韻
入聲三覺(jiǎo、jué),入聲一屋(lù) [2] 
總筆畫
7+0(部首+部首外)
統一碼
基本區 U+89D2 [3] 
注音字母
ㄐㄧㄠˇ、ㄐㄩㄝˊ,ㄌㄨˋ
四角碼
2722₇ [3] 
造字法
象形字
字形結構
獨體字,獨體結構
異體字
𧢲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1]
象形字。角是動物頭頂或鼻前長出的骨狀突起物,前端較尖,用於攻擊或防衞。“角”在甲骨文中就像是獸角的形狀(圖1),像牛、犀牛等動物頭上的尖角。上面還刻畫出了獸角的紋理。西周早期金文與甲骨文相同(圖3),後期角尖筆畫上引,或再多出一斜畫(圖4、5),可能是掛扣的形象。小篆將頂端的部分寫作“人”形(圖6),隸書以後寫作“⺈”(圖7、8);同時中間的紋理演變為兩橫一豎。 [1]  [19] 
“角”的本義就是獸角。先民曾以狩獵為生,自然少不了與動物頭上的角打交道,於是“角”也就很自然地被人們賦予了頗為豐富的意義。
動物長角的位置大致相當於人頭的兩側,因此稱頭的兩側為“額角”。生活中和角相似的事物也會稱為角。上古時代,孩童在額角兩邊所扎的髮髻也稱為“角”,《詩·衞風·氓》中就有記載説:“總角之宴,言笑晏晏。”説的就是結髮為總角。
對古人來説,動物的角顯然是一種相當精巧難得的器物,通常要比他們製作的陶器、銅器之類有更多方面的優越性,所以角便被人們廣泛應用於物質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它可以製成一種吹奏樂器,由於吹出的聲音響亮而又傳得遠,多被用於軍隊中,因為這種軍中樂器以角製成,所以也就以“角”為名,所謂“號角”“鼓角”之“角”正指這種吹奏器。
角又可被製作成盛器,根據它的物質特性,尤其適合盛液體。與此相應,“角”又為酒器、茶具的名稱。用作這種意義讀為jué。商周時代的酒器“角”,以青銅製成,形似爵而有蓋,乃是盛酒之角的變異傳承形態。正因為先民以角為盛酒之器,作為古代酒器之名的“觚”(gū)“觥”“觴”“觶”(zhì)等字皆以“角”作為表義符號。“角”可盛酒,自然也可盛茶,唐齊己《詠茶十二韻》:“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此中的“角”,即是茶器。作為盛液體的器物,“角”又很自然地演化為飲料的計量單位,既可為酒的量詞,又可為茶的量詞。
“角”作為量詞,並不限於飲料的指稱,如從一個餅上切下一塊來叫做“一角餅”,一元錢的十分之一叫做“一角錢”等。然而“角”的這種量詞用法卻另有淵源。動物犄角的形態是一頭尖鋭,一端碩大。應該説,生活中這類形態的事物很多,“角”每每可以成為它們的稱名:“菱角”“皂角”之“角”,“桌角”“牆角”之“角”,“成山角”“好望角”(即“岬角”——突入海中的尖形陸地)之“角”,“直角”“鋭角”(即從一點上展開的兩條直線所形成的空間之類)之“角”,等等。顯然,這些“角”無不或具體或抽象地具有動物犄角的形態特徵。作為一種常見形態,“角”又很自然地成為角形物的量詞。“角”作為貨幣單位名稱的形成,原因也不外乎此:“角”與“元(圓)”相對,把一個“圓”依圓心為中心分割為若干部分,自然也是若干“角”。
“角”又可表示演員類意義,讀為jué。可以表示角色,即“主角”“配角”之“角”;也可以表示行當,如“丑角”“旦角”之“角”。由此而衍生出“演員”義,如“名角”之“角”。“角”的這個義類也不是憑空產生的。前文言及,“角”可表示空間中的幾個頂點區域的位置,而在舞台這個空間裏,不同角色、行當的演員一般就是分處於不同的“角”上的,由此他們便得了“角”的稱名。
角對於動物來説是具有防禦和攻擊功能的器官。它的這一特性作用於人們的思維,又導致了它的另一意義——比試、競爭,即“角鬥”“口角”之“角”。“角”在表示這一意義時,也要讀為jué。 [18]  [20] 

詳細釋義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語
例句
例詞
jiǎo
名詞
牛、羊、鹿等獸類頭頂或吻前突生的堅硬骨狀物。一般細長而彎曲,上端較尖,有防禦進攻等作用
horn
《易‧大壯卦》:“羝羊觸藩,羸其角。”
秦牧《藝海拾貝‧廣州城徽》:“有一隻最巨型的山羊雄立在頂端,渾身是勁,神態栩栩,那彎曲的角,圓睜的眼,飄動的髯……都給刻劃出來了。”
牛角;羊角;鹿角;角弓;鳳毛麟角
形狀像角的東西

《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
唐·杜甫《姜楚公畫角鷹歌》:“楚公畫鷹鷹帶角,殺氣森森到幽朔。”
皂角;菱角;豆角;角冠;角田;觸角
借指禽獸

漢·揚維《太玄‧窮》:“山無角,水無鱗。”
宋·岳珂《桯史‧施宜生》:“餘日者燕客,執事鹹餕,而汝獨孫諸儕,撤器有噫聲,若欿然不怡,此魚服而角也。”

物體兩個邊沿相接的地方
corner
唐·韓愈《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汴泗交流郡城角,築場千步平如削。”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雖然是眼角兒傳情,咱兩個口不言心自省。”
蕭紅《生死場》十四:“金枝打開小包,用剪刀剪了塊布角,縫補不認識的男人的破襪。”
角落;門角;拐角;牆角;角隅;西北角
星宿名。二十八宿中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一宿。參見“角宿

《鶡冠子‧天則》:“四氣為政,前張後極,左角右鉞。”
陸佃解:“角,東方之星也。”
《呂氏春秋‧圜道》:“月躔二十八宿,軫與角屬,圜道也。”舊傳為壽星。

平;使平

﹝仲春之月﹞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鬥甬,正權概。——《禮記·月令》
同、角、正,皆謂平之也。——鄭玄注

古樂器名。出西北遊牧民族,鳴角以示晨昏。軍中多用作軍號
horn
《通典‧樂一》:“蚩尤氏帥魑魅與黃帝戰於涿鹿,帝乃命吹角為龍吟以御之。”
唐·李賀《雁門太守行》:“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清·王韜《甕牖餘談‧張秉中事》:“張又誤以為賊匪復集,亦鳴角應之,彼此交轟,天明始止。”
號角;鼓角
舊同“餃”。餃子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司文郎》:“王大悦,師事之。使庖人以蔗糖作水角。宋啖而甘之。”

鳥喙

《詩經‧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
《漢書‧董仲舒傳》:“夫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齒者去其角,傅其翼者兩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

突起的額骨

《孟子‧盡心下》:“王曰:無畏寧爾也,非敵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
《新唐書‧李密傳》:“額鋭角方,瞳子黑白明澈。”
角犀;角崩
古代未成年的人,頭頂兩側束髮為髻,狀如牛角,故稱角
horn-like hairs
《詩經‧衞風·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禮記‧內則》:“男角女羈。”
角兒;總角;角髻;角婢;角發
幾何學上稱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構成的圖形,也指從一條直線上展開的平面或一點展開的多個平面所構成的圖形
angle

鋭角;直角;鈍角;補角;夾角;對角線
岬角,伸入水域的陸地的尖端或延長部分,或如半島或如突出的尖端(多用於地名)
cape

古代量穀物時刮平鬥斛的用具

《管子‧七法》:“尺寸也,繩墨也,規矩也,衡石也,鬥斛也,角量也,謂之法。”

形容詞
牛角長得周正

《論語‧雍也》:“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何晏集解:“角者,角周正,中犧牲。”
漢·揚雄《法言‧君子》:“牛玄騂白睟而角,其升諸廟乎,是以君子全其德。”

oblique
漢‧張衡《西京賦》“隅目高匡”三國吳薛綜注:“隅目,角眼視也。”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寺塔記上》:“佛殿內槽東壁維摩變,舍利弗角而轉睞。”

量詞
中國輔幣單位名,10分為1角,10角為1元
jiao
魯迅《吶喊‧阿Q正傳》:“鄒七嫂在阿Q那裏買了一條藍綢裙,舊固然是舊的,但只花了九角錢。”
角票;角洋;角子
用於文件,相當於份、封

《晉書‧藝術傳‧索紞》:“索綏夢東有二角書詣綏,大角朽敗,小角有題韋囊角佩。”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賽兒就叫人拿着這角文書朝城上説:‘我們是萊陽縣差捕衙裏來下文書的。’”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八回:“前年蘇州接了一角刑部釘封文書;凡是釘封文書,總是斬決要犯的居多,拆開來一看,內中卻是雲南的一個案件。”

面積單位。古代一角為四分之一畝。

清·錢泳《履園叢話‧陵墓‧水邱太夫人墳》:“《墳廟記》雲:在錦南鄉上錢王堡,計一十四畝一

用於從整體劃分成角形的東西

魯迅《書信集‧致金肇野》:“但我看別人的作品,割取名作之一角者也不少。”

用於飲料

《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叫店家買了三角酒,割了二斤肉。”

用於牛

明·宋濂《鳳陽單氏先塋碑銘》:“上閔其勞,從之,贈田三千畝,牛七十角。”

動詞
張開兩角。比喻從兩旁夾攻

《左傳‧宣公十二年》:“晉人逐之,左右角之。”
《續資治通鑑‧元泰定帝致和元年》:“命知院伊蘇岱爾……等分為三隊,張兩翼以角之,敵軍敗之。”

抓住角。比喻當面迎攻。

《左傳·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
《後漢書‧袁紹傳》:“大軍泛黃河以角其前,荊州下宛葉而掎其後。”

平;使平

《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鬥甬,正權概。”

包,裹

《太平廣記》卷一三三引唐皇甫枚《三水小牘‧王公直》:“乃與村眾及公直同發蠶坑,中唯有箔角一死人,而缺其左臂。”

jué
名詞
古代盛酒的器具,形似爵而無柱與流,兩尾對稱,有蓋。用以温酒和盛酒。

《禮記‧禮器》:“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角。”

戲劇或影視中,演員扮演的劇中人物
role;part;
character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這聲音便是那二十三歲不曾娶妻的那傻角。”
巴金《》十六:“克定便邀請劍雲參加賭博……﹝覺慧﹞心裏很不快活,想着:‘倒是我給你們拉了一個角來了。’”
角色;主角兒;配角;角藝
行當,即主要根據戲曲演員所扮演人物的性別和性格等劃分的類型
role
顧篤璜《崑劇史補論‧道鹹同光間蘇州崑劇的狀況》:“還有旦角小來喜、小冬至、小面阿寧等人,從蘇州到了寧波。”
演員
actor(or)actoress
顧篤璜《崑劇史補論‧崑劇要創新》:“對於到農村的演出是不重視的,甚至以為好角是不屑搭江湖班的。”
紅角兒;名角;坤角;男角;女角
貯茶器

五代·齊己《詠茶十二韻》:“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
宋·林逋《夏日寺居和酬葉次公》:“社信題茶角,樓衣笐酒痕。”

中國古代五聲音階的第三音階,相當於簡譜的“3”

《周禮·春官·大師》:“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

(Jué)姓氏用字



動詞
觸穿;挑出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九:“道光二十一年,西人踞吾郡,掠耕牛為糧。一酋方屠牛,忽一牛突起,角出酋肝腸,血淥淥倒地。”

比試;競爭
contend
唐·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詩:“攪攪爭附託,無人角雄雌。”
《三國演義》第四四回:“正是:智與智逢宜必合,才和才角又難容。”
角逐;角鬥;角試;口角
衡量,考察
weight
《孫子‧虛實》:“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
《漢書‧東方朔傳》:“﹝董君﹞常從遊戲北宮,馳逐平樂,觀雞鞠之會,角狗馬之足。”

-
【角里】(Lùlǐ)漢朝初年隱士,四皓之一。

《史記·留侯世家》:“四人前對,各言名姓:曰東園公,角里先生,綺裏季,夏黃公。”

擬聲詞
形容雉雞的叫聲

唐·韓愈《此日足可惜贈張籍》詩:“百里不逢人,角角雄雉鳴。”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5]  《現代漢語詞典》 [6]  《漢語大字典》 [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四】【角部】古嶽切(jiǎo)
獸角也。象形,角與刀、魚相似。凡角之屬皆從角。 [8] 

説文解字注

“獸角也”注:人體有偁角者,如“日月角”,“角犀豐盈”之類。要是假借之辭耳。
“象形”注:古嶽切,三部。按舊音如榖,亦如鹿。
“角與刀魚相佀”注:其字形與刀魚相似也。此龜頭似蛇頭、虎足似人足之例。 [9] 

廣韻

盧谷切,入屋來 ‖ 角聲屋部(lù)
角,角里先生,漢時四皓名。又音覺。
古嶽切,入覺見 ‖ 角聲屋部(jué、jiǎo)
角,芒也。競也。觸也。《説文》曰:“獸角也。”又角抵戲。《漢武故事》曰:“未央庭中設角抵戲。角抵者,六國時所造也,使角力相抵觸。”亦大角,軍器。徐廣《車服儀制》曰:“角,前世書記所不載,或雲本出羌胡,以驚中國之馬也。”又姓,後漢有角善叔。 [10] 

康熙字典

【酉集上】【角部】 角
(jué,或jiǎo)《唐韻》古嶽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嶽切。並音覺。《説文》:角,獸角也。本作𧢲,從力從肉。《易·大壯》:羝羊觸藩,羸其角。《春秋·成七年》:鼷鼠食郊牛角。《禮·月令》:仲夏鹿角解,仲冬麋角解。《大戴禮·易本命》:四足者無羽翼,戴角者無上齒。《列子·黃帝篇》:傅翼戴角,謂之禽獸。
又犀有食角。《爾雅·釋獸》:犀似豕。注:犀三角,一在頂,一在額,一在鼻。鼻上者,食角也。蘇頌曰:一名奴角。
又龍角。《埤雅》:有角曰虯龍。
又角弓,以角飾弓也。《詩·小雅》:騂騂角弓。《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為弓角者,以為疾也。《魏志·鮮𤰞傳》:端牛角為弓,世謂之角端者也。○按,角端即角顓,謂一角正立不斜,故名角端。角,古音祿,字林、正韻譌作甪,非。
又額角。《逸雅》:角者,生於額角也。《後漢·光武紀》:隆準日角。注:謂庭中骨起,狀如日。《論語·撰考讖》顏回有角額,似月。
又隅也。《易·晉卦》:晉其角。疏:西南隅也。《後漢·郎顗傳》:顗父宗善風角星算。注:角,隅也。𠋫四隅之風以佔吉凶。
又《唐書·裴坦傳》:含人初詣省視事,四丞相送之,施一榻堂上,壓角而坐。宋敏求《春明退朝錄》:舍人院每知制誥上事,必設紫褥於庭,北面拜,㕔閣長立褥東北隅,謂之壓角。
又男、女未冠、笄曰總角。《詩·衞風》:總角之宴。朱傳:結髮為飾也。《禮·內則》:剪髮為鬌,男角女羈。注:夾囟曰角,兩髻也。午達曰羈,三髻也。
又校也。《禮·月令》:仲春,角鬥甬。注:較其同異也。《管子·七法篇》:春秋角試。
又《廣韻》:競也。《戰國策》:駕犀首而驂馬服,以與秦角逐。《前漢·谷永傳》:角無用之虛文。
又《增韻》:通作確。《前漢·李廣傳》:數與滷確。注:謂競勝負也。
又《韻會》:角抵,戲名。六國時所造,使兩兩相當,角力相牴觸。《史記·李斯傳》作觳抵。《前漢·武帝紀》作角抵。又《張騫傳》作角氐。角與觳通。
又掎角,駐兵以制敵也。《正韻》:紲其後曰掎,絓其前曰角。《左傳·襄十四年》: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魏志·少帝紀》:吳𡨥屯逼永安,遣荊、豫諸軍,掎角赴救。《韻會》:亦作捔。
又東方之音也。《禮·月令》:孟春之月,其音角。《前漢·律曆志》:角,觸也。物觸地而出,戴芒角也。《爾雅·釋樂》角謂之經。《韻會》通作龣。《魏書·江式傳》宮商龣徵羽。注:龣即角字。
又大角,軍器。《演繁露》:蚩尤率魑魅與黃帝戰,帝命吹角為龍鳴御之。《唐書·百官志》:節度使入境,州縣築節樓,迎以鼓角。今鼓角樓始此。
又星名。《韻會》:東方七宿之首,蒼龍之角十二度。《爾雅·釋天》:壽星,角亢也。注:列宿之長。
又《博雅》:大角謂之棟星。《史記·天官書》:大角者,天王帝廷。
又羊角,旋風也。莊子《逍遙遊》: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
又酒器。《禮·禮器》:𤰞者舉角。疏:四升曰角。角,觸也。不能自適,觸罪過也。
又量器。《管子·七法篇》:鬥斛也,角量也。《呂覽·八月紀》:正鈞石,齊升角。
又木角,㪺水斗名。《禮·喪大記》:虞人出木角。
又角人,官名。《周禮·地官》:角人掌以時徵齒角,凡骨物于山澤之農。
又履名。《釋名》:仰角,屐上施履之名也。揚子《方言》:徐土邳圻之閒,大麄謂之䩕角。注:今漆履有齒者。
又艸名。《博雅》:𦯊明,羊角也。《埤雅》:莪,一名角蒿。
又果名。《淸異錄》:新羅國松子有數等,惟玉角香最奇。《本草綱目》:芰實,一名沙角。
又鳥名。《本草綱目》:鷹,一名角鷹。李時珍曰:頂有毛角,故名。
又小魚名鹿角。歐陽修《達頭魚》詩:毛魚與鹿角,一龠數千百。
又地名。韓愈《祭張員外文》:避風太湖,七日鹿角。注:地在洞庭湖。
又城名。《左傳·襄二十六年》:襲衞羊角,取之。注:今廩丘縣所治羊角城是。
又縣名。《南齊書·州郡志》:角陵縣,屬南新陽左郡。
又姓。《後漢·馮異傳》:角閎據汧駱。
(lù)又《唐韻》《集韻》並盧谷切,音祿。《類篇》:獸不童也。
又《廣韻》:漢四皓有角里先生。○按《通雅》:角,古音祿。《詩·召南》: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史記·刺客傳》:天雨粟,馬生角。《前漢·東方朔傳》:臣以為龍又無角,謂之為蛇又有足。揚子《太玄經》:嘖以牙者童其角,㩣以翼者兩其足。崔駰《杖頌》:用以為杖,飾以犀角,王母扶持,永保百祿。俱叶音祿。李因篤曰:杜甫赤霄行,孔雀未知牛有角,渴飮寒泉逢觝觸。唐人亦作祿,音用。
又李濟翁《資暇錄》雲:漢四皓,其一號角里先生。角音祿,今多以覺音呼,誤也。至於讀角為覺,而角里之音祿者,輒改作甪,則益謬矣。
又《東都事略》崔偓佺雲:刀下用音榷,兩點下用音鹿,一點一撇不成字。未詳《唐韻》角音祿,又音覺,其實字無二形。説文角訓象獸角形,亦無刀用兩點之説。偓佺臆説,不可從。《佩觿集》《字林》《韻會》《正韻》分角甪為二,並誤。
又《字彙補》古祿切。音谷。韓愈《贈張籍》詩:角角雄雉鳴。方崧卿雲:角音谷。
又《音學五書》葉良拒切。音慮。尉繚子《兵談篇》:兵如總木,弩如羊角,人人無不騰陵張膽絕乎疑慮,堂堂決而去。
《集韻》:通作捔。 [14]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角”字書寫演示 “角”字書寫演示
【規範提示】第7筆豎穿過第5、6筆橫,上下出頭。
【寫法】“⺈”窄、小,“用”寬、大。“⺈”,首筆撇起筆於豎中線上端,⺈收筆於豎中線。“用”,豎撇起筆於“⺈”首筆撇尖下,第三筆橫在橫中線下側,末筆豎在豎中線。 [17]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
ŭk
先秦
王力系統
k
eɔk
先秦
董同龢系統
k
uk
先秦
周法高系統
k
rewk
先秦
李方桂系統
k
ruk
西漢



東漢





ruk


ru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屋沃燭覺

rok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ok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ok
隋唐
高本漢系統

k
ɔk
隋唐
王力系統

k
ɔk
隋唐
董同龢系統

k
ɔk
隋唐
周法高系統

k
ok
隋唐
李方桂系統

k
åk
隋唐
陳新雄系統

k
ɔk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2-13]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祿
入聲
一屋

合口呼
次濁
盧谷切
luk
入聲
四覺

開口呼
全清
古嶽切/音覺
kɔk
集韻
祿
入聲
一屋
合口呼
次濁
盧谷切
luk
入聲
四覺
開口呼
全清
訖嶽切
kɪɔk
禮部韻略

入聲





訖嶽切

增韻

入聲





訖嶽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上聲
蕭豪

齊齒呼

全清

kiau
中州音韻

入聲作上聲
蕭豪





葉皎

洪武正韻

入聲
六藥


全清
訖嶽切
kiak
分韻撮要

陰入
第十剛講降角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1-12] 

方音彙集

注意:發音用國際音標標註,僅作參考,可能與實際發音有異
方言區
方言點
發音
調值
調類
備註
北京官話
北京
tɕiau
214
上聲
白讀
北京官話
北京
tɕye
35
陽平
文讀
北方官話
濟南
tɕye
213
陰平
文讀
北方官話
濟南
tɕye
55
上聲
文讀
北方官話
濟南
tɕia
213
陰平
白讀
中原官話
西安
tɕyo
21
陰平

西南官話
武漢
tɕio
213
陽平
文讀
西南官話
武漢
ko
213
陽平
白讀
西南官話
成都
tɕyo
31
陽平
文讀
西南官話
成都
ko
31
陽平
白讀
江淮官話
合肥
tɕyɐʔ
4
入聲
文讀
江淮官話
合肥
kɐʔ
4
入聲
白讀
江淮官話
揚州
kaʔ
4
入聲

晉語
太原
tɕyəʔ
2
陰入
文讀
晉語
太原
tɕieʔ
2
陰入
白讀
吳語
蘇州
koʔ
4
陰入

吳語
温州
ko
323
陰入

吳語
温州
tɕia
323
陰入
俗讀,為“腳”(腳色)訓讀
湘語
長沙
tɕio
24
入聲
文讀
湘語
長沙
ko
24
入聲
白讀
湘語
雙峯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kɔʔ
4
陰入

客家話
梅縣
kɔk
1
陰入

粵語
廣州
kɔk
33
下陰入

粵語
陽江
kɔk
21
下陰入

閩語
潮州
kak
21
陰入

閩語
廈門
kak
32
陰入

閩語
福州
kauʔ
23
陰入
文讀
閩語
福州
kœyʔ
23
陰入
白讀
閩語
建甌
24
陰入
文讀
閩語
建甌
ku
24
陰入
白讀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1]  、《漢語方音字彙》 [15] 
參考資料
  • 1.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385
  • 2.    平水韻 三覺 角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01-18]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6]
  • 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61
  • 5.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10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345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654;712
  • 7.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4175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606
  • 9.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660
  • 10.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451;464
  • 11.    角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2-05-21]
  • 12.    角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5-21]
  • 13.    角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5-21]
  • 14.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113-1114
  • 15.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 第2版[M]:文字改革出版社,1989.06:196
  • 16.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5-21]
  • 17.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61
  • 18.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621-622
  • 19.    俞水生著.漢字中的禮儀之美[M].上海:文匯出版社,2017.12:215-216
  • 20.    鄭春蘭著.傳統文化經典讀本 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1:9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