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

鎖定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是宋代詞人辛棄疾創作的送別詞。此詞主要寫作者對範開參加科舉應試的熱情鼓勵和美好祝願。上闋點明時令和環境,想象仲秋時節範開參加秋試的情景;下闋用比喻的手法實寫範開攜書劍登程的情景,表達了對範開的美好祝福。全詞采用虛實相生以及多處用典的手法,在運用意象和創設意境上充分體現了辛詞的豪放特點。
作品名稱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
作品別名
鷓鴣天·白苧新袍入嫩涼
出    處
全宋詞
作    者
辛棄疾
創作年代
南宋
創作時間
1186年
作品體裁
詞牌名
鷓鴣天
字    數
55
主    題
送別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作品原文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
白苧新袍入嫩涼。春蠶食葉響迴廊,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明年此日青雲去,卻笑人間舉子忙 [1]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註釋譯文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詞句註釋

⑴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等。雙調五十五字,前後闋各三平韻,一韻到底。上闋第三四句、下闋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對仗。
⑵廓之:當即編次《稼軒詞甲集》之範開,辛棄疾的門人。其生平事蹟不詳。秋試:秋季舉行的考試,是對科舉制度中解試的借代性叫法,考試時間在農曆秋季八月,也叫秋闈
⑶白苧(zhù):用白色苧麻織成的布。《王直方詩話》:“梅聖俞在禮部貢院考校時和歐公《春雪詩》雲:‘有夢皆蝴蝶,逢袍只苧麻。’”宋代舉子均著苧麻袍。嫩涼:微涼,初涼。
⑷“春蠶”句:典出歐陽修禮部貢院閲進士就試》詩:“無譁戰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原意指行軍時為了禁止士兵喧譁而讓他們含着竹片,這裏指考場一片寂靜只聽見筆與紙摩擦的沙沙響聲。
⑸禹門:即龍門,相傳龍門為大禹所鑿。《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桃花浪起,江海魚集龍門下,躍而上之,躍過者化龍,否則點額暴腮。”古時以“魚躍龍門”喻指考試得中。桃花浪:比喻春闈(即禮部考試)。
⑹“月殿”句:比喻登科做官。宋制,各州郡漕試解試均於八月舉行,正桂子飄香時節。月殿,月官。此處指代朝廷。桂子,桂花中的一種,常綠喬木,全株有芳香氣。這裏指科考得中。
⑺鵬北海:典出《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⑻鳳朝(zhāo)陽:典出《詩經·大雅·卷阿》:“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朝陽,指山的東面,因其早上為太陽所照,故稱。
⑼青雲去:一作“青雲上”。典出《史記·範睢蔡澤列傳》:“須賈頓首言死罪,曰:‘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後以“青雲直上”比喻人仕途順遂,官運亨通,迅速升到高位。
⑽舉子忙:典出《南部新書》乙卷:“長安舉子自六月已後,落第者不出京,謂之過夏……七月後投獻新課,並於諸州府拔解。人為語曰:‘槐花黃,舉子忙。’”舉子,科舉考試的應試人。 [1]  [2]  [3]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白話譯文

你在這初秋微涼的天氣裏,穿着白色苧麻織成的新衣袍,前去參加科舉考試。我彷彿看到了你參加考試的情景,你與其他考生一起在考場裏專心致志地書寫,猶如春蠶啃食桑葉,迴廊裏沙沙作響。龍門裏已經準時掀起了桃花浪,月宮裏總是最先收得桂花的香氣。待到科舉應試放榜時,你一定能捷足先登月殿之上,蟾宮折桂,魚躍龍門自然輕鬆。
如今你就像展翅的鯤鵬,從北海翱翔到南海,又像是華麗的鳳凰飛向東昇的太陽。今後你還要攜帶着書和劍,繼續走向遼遠廣闊的應試之路。明年的今天,你早已經青雲直上,仕途順遂,到那時,你就可以輕鬆愉悦地閒看世間的舉子,笑他們還在為求取功名而日夜奔忙。 [3]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創作背景

此詞當作於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範廓之(範開)是辛棄疾的學生,他準備去參加科舉考試,辛棄疾為表達對他的送別之情和祝願之意而寫下此詞。 [1]  [2]  [3]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作品鑑賞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首句“白苧新袍入嫩涼”中的“嫩”字很有意藴,詞人將天氣的涼爽感受着一“嫩”字來表現,可謂出語驚人。這種“陌生化”的表達,將秋天天氣微涼、清爽和清新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次句“春蠶食葉響迴廊”就是在首句所點明的環境基礎上寫範廓之(也可以説是考生們)穿着白色苧麻做的新衣服在微涼的天氣裏端坐在考場中,奮筆疾書而發出瞭如春蠶嚼桑葉般的沙沙聲的情景。這樣寫,突出了“秋試”之“秋”的季節特點,在秋高氣爽的季節,參加應試的舉子們奮筆疾書、緊張忙碌的情狀通過“春蠶食葉”的比喻表現出來。
此詞突出的表現手法是虛實相生。上闋點明時令和環境。“白苧新袍入嫩涼”是實寫送別的季節——初秋、天氣環境——微涼、被送者的衣着——白苧新袍;“春蠶食葉響迴廊。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是虛寫,想象仲秋時節範廓之參加秋試的情景、此次秋試的結果以及下一年參加春闈的結果,虛實結合。下闋,“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用比喻的手法實寫廓之攜書劍登程的情景,實中有虛,以虛喻實,喻體“鵬北海,鳳朝陽”意境豪邁雄壯,充滿對範廓之的鼓勵;“明年此日青雲去,卻笑人間舉子忙”完全是虛寫,想象範廓之連中兩試後輕鬆愉快的心情,表達了對他的美好祝福。
此詞在意象運用與意境創設上體現了辛詞的豪放特點。大鵬、丹鳳,意象豪邁;北海、朝陽、路茫茫,意境開闊;攜書佩劍,既文又武,顯示出既儒雅又剛健的氣概。此詞用典也很突出,“春蠶食葉”“禹門”“桃花浪““桂子香”“鵬北海”“鳳朝陽”“青雲”都用了典故。如桃花浪,典出宋張世南遊宦紀聞》卷六:“鮑氏安國、安行、安世兄弟,三科連中,故程文昌伯禹贈之詩,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而“月殿先收桂子香”暗喻“蟾宮折桂”,“折桂”一詞源於《晉書·郤詵傳》“累近雍州刺史。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此後即將朝廷科舉中選拔人才稱為“折桂”。借喻高中狀元。詞人借用這兩個典故,含蓄地表達對範廓之參加“秋試”的美好祝願,祝願他金榜題名。
這雖是一首送別詞,但因為是送人蔘加科考,自然不必如一般的送別詩般抒寫離情別緒,而側重於對應考者熱情的鼓勵和美好的祝願,合情合理。 [4-5]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名家點評

《邯鋼報》原副編審遲雙明:此詞主要寫作者對範開參加科舉應試的熱情鼓勵和美好祝願。全詞采用虛實相生的手法,多處用典,但入情入理,巧妙運用大鵬、丹鳳比興,以使意象豪邁;點提北海、朝陽、路茫茫,突出詞的意境開闊;又有攜書佩劍,展現了他既文又武的才華,描繪出一副既儒雅又剛健的氣概。因此説,辛棄疾在這首詞中運用意象和意境上充分體現了豪放詞的寫作特點。(《辛棄疾詞全鑑》) [3]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作者簡介

辛棄疾畫像 辛棄疾畫像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堅決主張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並遭到打擊,曾長期落職閒居於江西上饒、鉛山一帶。韓侂冑當政時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並稱為“蘇辛”。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6] 
參考資料
  • 1.    胡云信.審視2013年高考詩歌鑑賞題兼談複習對策[J].新高考(高三語文),2013(9):43-46
  • 2.    辛棄疾.稼軒詞編年箋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91
  • 3.    東籬子解譯.辛棄疾詞全鑑[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109-111
  • 4.    洪 建.2013年高考詩詞鑑賞題探究[J].語文建設.2013(11).57-58+61
  • 5.    倪同剛.2013年各地高考詩歌鑑賞題述評[J].中學語文,2013(Z2):80-86
  • 6.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