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鰈魚

(鰈科鰈形目魚類)

鎖定
鰈魚是鰈形目鰈科魚類的全稱。體側扁,近卵圓形,左右不對稱;尾柄短高;吻鈍短,口前位,牙尖錐狀;兩眼位於頭右側;鰓耙尖小;肛門偏體左側。頭體右側淡黃灰褐色,體左側乳白色。 [3]  鰈魚的眼睛位於身體右側,是與鮃魚的最大區別。 [4] 
鰈魚棲息範圍廣泛,以鹹淡水交匯水域到水深1000米的深海地帶均有分佈。在中國分佈於鴨綠江口到台灣以北諸海區。 [3]  孵化後10天內眼睛分列身體兩側,背鰭朝上在水中游動;長到10毫米左右時開始變態,一側眼睛逐漸轉移到另一側,無眼一面朝下棲息於泥沙質的海底中。 [5]  主要攝食甲殼類、多毛類和小型魚類。 [3] 
鰈魚味甘、性平,歸腎經,具有補氣壯陽的功效,主治腰背痠痛等症。 [6]  它的脂肪含量較低,並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及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對高血壓、高血脂患者,尤為適用。 [7] 
中文名
鰈魚
拉丁學名
Pleuronichthys cornutus
動物界
魚綱
鰈形目
鰈科

鰈魚外形特徵

鰈魚 鰈魚
體形很扁,而且眼睛都長在同一側。在脊椎動物中,身體左右完全不對稱的只有鰈魚 [1]  而已。當游水時,身體左右擺動,但看起來卻像尾巴上下揮動着往前遊。
鰈魚中,眼睛在身體右側的稱為鰈,在左側的稱為鮃。
鰈魚通常躲在沙中,只留眼睛在外面,而且體色會隨周圍環境而變,極不容易被發現。
側扁,不對稱,兩眼都在右側。口前位,下頜多少突出,前鰓蓋骨邊緣一般遊離。有眼的一側暗褐色,無眼的一側白色。 [1] 

鰈魚生活習性

鰈魚棲息在淺海的沙質海底,捕食小魚蝦。它們特別適於在海牀上的底棲生活。由於它們的身體扁平。雙眼同在身體朝上的一側,這一側的顏色與周圍環境配合得很好;它們身體的朝下一側為白色。鰈魚的身體表面有極細密的鱗片。鰈魚只有一條背鰭,從頭部幾乎延伸到尾鰭。它們主要生活在温帶水域,是温帶海域重要的經濟魚類。
鰈魚的眼睛是怎樣湊到一起的呢?原來,從卵膜中剛孵化出來的鰈魚幼體,完全不象父母,而且跟普通魚類的樣子很相似。眼睛長在頭部兩側。每側各一個,對稱擺放。它們生活在水的上層,常常在水面附近游泳。大約經過20多天,鰈魚幼體的形態開始變化。當鰈魚的幼體長到1釐米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鰈魚一側的眼睛開始搬家。它通過頭的上緣逐漸移動到對面的一邊,直到跟另一隻眼睛接近時,才停止移動。不同種類的鰈魚眼睛搬家的方法和路線有所不同。鰈魚的頭骨是軟骨構成的。當鰈魚的眼睛開始移動時,鰈魚兩眼間的軟骨先被身體吸收。這樣,眼睛的移動就沒有障礙了。鰈魚眼睛的移動是鰈魚的體內構造和器官也發生了變化。鰈魚已經不適應漂浮生活,只好橫卧海底了。鰈魚是名貴的海產。漁業上把它叫做牙鮃。牙鮃的身體一般長25釐米到50釐米,最大的牙鮃有70釐米。牙鮃會根據季節的更替,做短距離的集羣洄游。在我國沿海,牙鮃有廣泛的分佈。黃海、渤海的漁民們用海底曳網捕撈牙鮃。新鮮的牙鮃可以食用或者製作成罐頭。牙鮃的肝臟還可以提煉魚肝油

鰈魚生長繁殖

鰈魚分佈範圍

主產於温帶及寒帶海域。我國沿海均產,北方較多。常見的有木葉鰈、星鰈、高眼鰈等。 [1] 

鰈魚辨別方法

辨別鰈魚與鮃魚的方法:
將魚平放,魚眼放在靠向自己一面。魚頭在身體左側的是鮃魚,魚頭在身體右側的是鰈魚。

鰈魚營養價值

鰈魚 鰈魚
鰈魚的脂肪含量較低,並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及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每100克生鰈魚中,含蛋白質19克、脂肪1.2克,能提供385.1千焦的熱量。鰈魚對高血壓高血脂患者,尤為適用。 [2] 

鰈魚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鰈魚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174 千卡
蛋白質 14.2 g
脂肪 9.2 g
水分 64 g
碳水化合物 9.2 g
膳食纖維 0.3 g
葉酸 17 μg
生物素 30 μg
220 mg
17 mg
140 mg
210 mg
130 mg
0.16 mg
0.7 mg
0.02 mg
0.3 mg
29 μg
31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26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15 mg
煙酸(煙酰胺) 1.7 mg
維生素B6 0.15 mg
維生素B12 1 μg
展開
參考資料
  • 1.    鰈魚  .台灣魚類資料庫[引用日期2012-12-23]
  • 2.    鰈魚的營養價值及做法  .菜瓢谷.2013-10-21[引用日期2013-12-03]
  • 3.    王曉惠主編,中國自然資源通典 海洋卷,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15.09,第56頁
  • 4.    EI出版社,食鮮小菜自制指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09,第67頁
  • 5.    (日本)柴田書店編者;李普超譯者,和食全書,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0.03,第122頁
  • 6.    高松主編,遼寧中藥志 動物、礦物、海洋類,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7,第542頁
  • 7.    《中醫堂》編委會主編,食物藥效全典,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4,第2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