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鰈形目

鎖定
鰈形目(Pleuronectiformes),是指硬骨魚綱的一目,因遊動似蝶飛而得名。又因本目魚類兩眼同位頭一側,被認為需兩魚並肩而行,故又名比目魚。鰈形目物種體甚側扁,成魚左右不對稱,兩眼均位於頭部左側或右側。口、牙、偶鰭等也時有不對稱情況。肛門通常不在腹部正中線上。各鰭一般無鰭棘。背鰭、臀鰭基底長,鰭條多。腹鰭胸位或喉位,一般鰭條不多亍6枚。體兩側被櫛鱗或圓鱗,或有眼側被櫛鱗,無眼側被圓鱗。無眼側通常白色。成魚一般無鰾。全球共有14科134屬678種,我國有9科55屬149種。其中有許多是重要經濟魚類和養殖種類 [1] 
中文名
鰈形目
別    名
比目魚
拉丁學名
Pleuronectiforme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硬骨魚綱Osteichthyes
亞    綱
輻鰭亞綱Actinopterygii
包含亞目
3亞目
包含科
9科
包含屬
約118屬
包含種
約538種

鰈形目形態特徵

體側扁,呈長橢圓形、卵圓形或長舌形,成魚身體左右不對稱;兩眼均位於頭部的左側或右側;口稍突出;鰓4,假鰓發達;鰓耙發達、退化或無鰓耙;鰓蓋條6-8;鰓蓋膜互連,遊離,峽部多呈凹刻狀。一般無鰭棘;背鰭和臀鰭基底長,鰭條數目多,與尾鰭相連或不相連;腹鰭胸位或喉位,鰭條通常不多於6。
從幼魚到成魚有變態現象,仔魚體兩側各具1眼,左右對稱,變態後1眼移至另側,變為不對稱,無眼側通常無色 [1] 

鰈形目分佈範圍

均為底層海魚類,其分佈與環境,如海流、水深和水温等因素有密切關係。如沿赤道諸大洋西側暖流廣,種類特多;黃、渤海沿岸寒流強且有黃海冷水團,冷温性種類較多。西太平洋南海等未受冰川期的強烈影響,種類也很多。有少數種類,在中國如華鮃、江鰈、窄體舌鰨、褐斑三線舌鰨等可進入江河淡水區生活 [2] 

鰈形目下級分類

有3亞目9科約118屬538種。中國產3亞目8科50屬134種。
分為三個亞目:〔亞目( Psettodoidei)背鰭和腹鰭均具鰭棘;鰈亞目( Pleurontoidei)無鰭棘,前鰓蓋骨遊離,其中鮃科( Bothidae)眼位於左側,鰈科( Pleuronectidae)眼位於右側;鰨亞目( Soleoidei)前鰓蓋骨不遊離,其中鰨科( Soleidae)眼位於右側,舌鰨科( Cynoglossidae)眼位於左鰜亞目 Psettodoidei側。中國本目魚類資源豐富 [2] 
鰜亞目,眼同位於頭左或右側的尾數約相等,兼有鮃、鰈的特徵。體長橢圓形;奇鰭分離,背鰭始於項背且與臀鰭前端有鰭棘;鰓蓋膜分離。鰓峽窄而無深凹刻。
鰜科Psettodidae
身體極為扁平,呈橢圓形。最大特徵為雙眼位於身體同一側,或左或右。口大,端位,下頜較突出,上下頜、鋤骨、齶骨及舌均有牙齒。鰓蓋膜分離,前鰓蓋骨後緣遊離,無皮膜或鱗片,鱗片為細小的櫛鱗。背鰭與臀鰭的基底均具低鱗鞘。兩側側線明顯。背鰭起於頭部的後方,背鰭與臀鰭前方都有硬棘,兩鰭的後緣離尾鰭甚遠,兩側腹鰭約略對稱,有一枚硬棘與五個軟條,兩側胸鰭亦對稱。尾鰭後緣略呈菱形。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西起南非,北至日本,南至澳洲,為沿岸底棲砂泥底魚類,棲息深度在一至一百公尺左右。產漂浮性卵,孵化後小魚的外形和一般魚類相同,眼睛位在頭部之兩側,且先行漂浮性生活,然後才下沈至砂泥地上活動。屬肉食性,主要以魚類為食全世界1屬3種斑尾鰜Psettodes belcheri、小鱗鰜Psettodes bennettii、大口鰜Psettodes erumei。我國產大口鰜,東海南部到南海可見。
鰈亞目 Pleuronectoidei
鰈亞目,背鰭至少前達眼上方,奇鰭分離且無鰭棘,鰓峽有一深凹;常有翼蝶骨、後匙骨、肋骨或肌刺骨。我國產5科36屬94種。
棘鮃科Citharidae
體長橢圓形,極縱扁;雙眼同位於體左側或右側。口於吻端;下頜稍突出;上下頜齒小而尖鋭;齶骨無齒。鰓蓋膜分離;前鰓蓋骨後緣多少遊離,無皮膜或鱗片。背鰭起點於眼之上方;背鰭與臀鰭均不與尾鰭相連;腹鰭基底短,具1硬棘5軟條;眼側胸鰭短於盲側,內側鰭條分枝,盲側鰭條均不分枝。肛門偏於眼側。全世界5屬6種,我國產3屬3種。底棲砂泥底魚類,棲息深度在18~73米左右,有些種類常被發現於河口外圍。產漂浮性卵,孵化後小魚之外形和一般魚類相同,眼睛位在體之兩側,且先行漂浮性生活,然後才下沈至砂地上活動。具有保護色,會隨外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體色,如不仔細尋找,常會忽略了它們的存在。利用背鰭臀鰭緩緩地遊走,遇到敵人,則會擺動身體及尾部快速遊動或躲入砂中。是砂地上的隱身能手。屬肉食性,平時於砂地上覓食小魚和甲殼類等。
牙鮃科Paralichthyidae
全世界有16屬約90種。我國產4屬17種。身體呈卵圓形,極為平扁。雙眼均位於身體的左側方,有些則位於右側方。口開於吻部,下頜較突出,牙齒髮達。鰓蓋膜相連,前鰓蓋骨後緣遊離,無皮膜或鱗片。各鰭均無硬棘,背鰭開始於眼睛的上方,背鰭與臀鰭皆不高,長至尾柄前方,均不與尾鰭相連。基底短,兩側位置不一定對稱,但眼側的腹鰭一定不超過盲側的第一鰭條。肛門偏於盲側。廣泛分佈於三大洋温帶、熱帶及亞熱帶之近海。主要棲息於較淺的大陸棚區,喜好沙泥底質的環境。產漂浮性卵,孵化後小魚之外形和一般魚類相同,身體左右對稱,且先行漂浮性生活,成長後才至砂地上活動。具有保護色,會隨外在環境之變化而改變體色。利用背鰭和臀鰭緩緩地遊走,若遇到敵人,則會擺動身體和尾部快速遊動或躲入砂中。是砂地上的隱身能手。屬肉食性,平時於砂地上覓食小魚及甲殼類等。
鮃科Bothidae
兩眼均位於頭部左側(偶有反常個體),右眼神經位於背方。偶鰭無分支鰭條。有肋骨與上肋骨;無椎體上骨、椎上骨、椎下骨及肌刺骨。口通常前位,無鋪上頜骨。卵有1個油球。全世界有20屬115種,是鰈亞目中最大一科。我國產13屬41種。分佈很廣,為淺海地區重要的魚類資源之一。但在深海的種類肉質較軟,易腐爛不易保存,因此食用的價值不高。
菱鮃科Scophthalmidae
全世界有5屬11種。本科我國不產,但一些種類我們餐桌上常見美食。瘤棘鮃Psetta maxima又稱大菱鮃,俗稱“多寶魚”,學名在國內常被錯誤地寫為“Scophthalmus maxima”。體側扁,近圓形。兩眼均位於頭部左側,魚體裸露無鱗,只有眼側被以骨質突起。眼間隔平而寬。背鰭鰭條57~71枚,臀鰭鰭條43~52枚。原產於北大西洋歐洲沿岸,從斯堪的納維亞到地中海一帶,並延伸到黑海水域,是該海區重要經濟魚類。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引入人工飼養,現為常見水產魚類。
鰈科Pleuronectidae
兩眼均位於頭部右側(少數種類偶有反常個體),左眼神經位於背方。齶骨無牙。前鰓蓋骨邊緣遊離(木葉鰈屬除外)。背鰭起點在頭的前部,至少在眼的上方,鰭條均分節。有一後匙骨;有肋骨及上肋骨;無椎體上骨、椎上骨、椎下骨及肌刺骨;尾舌骨尖鈎形或鈍鈎形。全世界有39屬約93種。可分為鰈亞科Pleuronectinae和瓦鰈亞科Poecilopsettinae。我國產13屬19種。近海主要有高眼鰈、星鰈、長鰈木葉鰈黃蓋鰈、油鰈、石鰈等。
冠鰈科Samaridae
背鰭始於吻部盲側鼻孔的下方;腹鰭條5,不分枝;腹椎骨有橫突及腎脈突,末端支負着肋骨;喙骨寬;嗅小板平行,無中軸;右側線痕狀無無。包括斜頜鰈屬Plagiopsetta、冠鰈屬Samaris和沙鰈屬Samariscus,共3屬20種。我國產3屬7種。有時也作為鰈科的一個亞科,即冠鰈亞科Samarinae。
鰨亞目 Soleoidei
鰨亞目,無鰭棘,奇鰭互連或分離,背鰭始於吻部,胸鰭弱或無,腹鰭2~6,側線0~3條,前鰓蓋骨後緣隱皮內,鰓耙微小或無,無翼蝶骨、後匙骨、肋骨、肌刺骨及犁骨牙等,第一間髓棘到頭部成變形間髓棘,第一間脈棘長連第一脈棘。我國產2科15屬61種。一些種類具有重要經濟價值。
鰨科Soleidae
身體呈鞋底狀或舌狀,眼位於頭右側,前鰓蓋後緣不遊離。全世界有20屬89種。多分佈於熱帶。我國產11屬19種,主要分佈在南海,帶紋條鰨分佈可達黃渤海。本科魚類可分為3亞科:鰨亞科Soleidae奇鰭不連;口前位;胸鰭有或無;腹鰭近似對稱,不連臀鰭;連鰭鰨亞科Synapturinae奇鰭互連;胸鰭無或不對稱;腹鰭不連臀鰭;口小近前位;無臂鰨亞科Cynoglossinae奇鰭不連;無胸鰭;右腹鰭連臀鰭;吻鈎達口下方。有人認為在豹鰨的背、臀鰭基小孔內的鰭腺所分泌的液體,有強驅鯊作用。
舌鰨科Cynoglossidae
眼均在左側,吻部鈎狀下彎,口下位,前鰓蓋骨邊緣不遊離,背、臀、尾鰭相連,大多數種類的鱗片為小櫛鱗,少數被為圓鱗。卵有小油球50~100個。全世界有3屬110種。廣泛分佈於世界各熱帶及亞熱帶海域,少數種可生活於淡水流域。我國產3屬35種。本科可分為舌鰨亞科Cynoglossinae和無線鰨亞科Symphurinae [1]  [3] 

鰈形目相關報道

科技日報北京時間2010年18月12日電 記者從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獲悉,由該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與華大基因研究院聯合啓動的半滑舌鰨全基因組測序和基因圖譜繪製研究項目已全部完成。
據介紹,這是我國完成的第一個魚類基因組測序項目和全基因組序列圖譜,使半滑舌鰨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測定了全基因組序列的鰈形目魚類。這個項目得到了科技部、農業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部門的支持。2009年12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與華大基因研究院聯合啓動研究項目。採用新一代測序技術,依託於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自主研發的一系列序列拼接組裝和分析軟件,成功進行了半滑舌鰨魚全基因組測序,並進行組裝和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於7月31日在北京宣佈成功完成半滑舌鰨全基因組測序和組裝並繪製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2] 
參考資料
  • 1.    陳大剛,張美昭編著,中國海洋魚類 下卷 = MARINE FISHES OF CHINA,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5.12,第1921頁
  • 2.    唐濤 周明成主編,動物辭典 下,遠方出版社,2005.01,第256頁
  • 3.    科學數據庫-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  .中國植物主題數據庫[引用日期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