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鮮于璜碑

(漢故雁門太守鮮于君碑)

鎖定
《鮮于璜碑》是刊刻於東漢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的一方碑刻,全稱為“漢故雁門太守鮮于君碑”,無撰書者姓名,屬隸書書法作品,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1] 
《鮮于璜碑》上尖下方,呈圭形,高242釐米、寬81~83釐米、厚12釐米。碑首有直徑為15釐米的碑穿。碑座為長方覆鬥形,長122釐米、寬72釐米、高24釐米。碑座中間有豎碑的槽,長90釐米、寬14釐米。碑陽額上有“凸”字形單線界框,框內剔地陽刻小篆“漢故雁門太守鮮于君碑”,框六角刻有捲雲紋,額旁陰刻青龍、白虎;碑陰穿上陰刻朱雀。碑兩面均有銘文,總共有827字,均為陰刻。其中,碑陽16行,滿行35字,記敍鮮于璜的生平,文後贅以讚詞;碑陰15行,滿行25字,所刻為長篇四言韻語,內容與碑陽大同小異,文尾詳列鮮于璜的家族世系。 [2]  書法上,其體式風格屬於古樸雄強、方正豐腴一路,與《張遷碑》有許多相似之處,似出一門,方筆取勢,橫厚拙重,莊嚴寬博,結字點畫多變而沉穩,字的大小也多變化。 [1] 
中文名
鮮于璜碑
創作年代
東漢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
全    稱
漢故雁門太守鮮于君碑
書法類型
隸書
規    格
高242釐米、寬81~83釐米、厚12釐米
現藏地
天津博物館

鮮于璜碑碑刻內容

碑陽
鮮于璜碑-碑陽 鮮于璜碑-碑陽
諱璜,字伯謙。其先祖出於殷箕子之苗裔,漢膠東相之醇曜,而謁者君之曾,孝廉君之孫,┘從事君之元嗣也。君天姿明達,徹䁵有芳。在母不瘽,在師不煩。岐齔謠是,含好䓦常。治《禮小┘戴》,閨孝友。温故知機,輝光篤實。升而上聞,上郡王府君察孝,除郎中,遷度遼右部司馬。慰┘綏朔狄,邊宇艾安。遷贛揄令,經國帥下,政以禮成。民誦其惠,吏懷其威。喪父去官,服終禮闋。┘復應三公之招,闢太尉府,除西曹屬。葴謨屢獻,使事日言。王人嘉德,台司側席。蠢爾葷育,萬┘邦作寇。冀土荒饉,道殣相望。帝諮君謀,以延平中拜安邊節使,銜命二州。受莢秉憲,彈貶貪┘枉。清風流射,有邵伯述職之稱。聖上珍操,璽符追假。永初元年,拜雁門太守。折節清行,恭儉┘束脩。政崇無為,聲教禁化,猷風之屮。時依郡烏桓,狂狡畔戾。君執以威權,徵其後伏。永初之┘際,有勳力於漢室。令德高譽,遺愛日新。內和九親,外睦遠鄰。免浣息隸,為成其門。周無振匱,┘亦古晏臧之次矣。當遂功祚,究爵永年。意乎不造,早世而終。以延光四年六月壬戌,卒於家。┘蓋銘勒之雲,所以彰洪烈,纂乃祖,繼舊先,非夫盛德,惡可已哉。於是君之孫魴、倉、九等,乃相┘與刊山取石,表諡定號,垂之億載,以示昆苗。其頌曰:┘
於鑠我祖,膺是懿德。永惟孝思,亦世弘業。昭哉孝嗣,光流萬國。秩秩其威,娥娥厥額。此宜蹈┘鼎,善世令王。如何夙隕,丁此咎𣧑。國無人兮王庭空,土罔宗兮微言喪,王機悵兮嘉謀荒。旌┘洪德兮表元功,闡君靈兮示後萌,神有識兮營壇場。┘
延熹八年十一月十八日己酉造。┘ [3]  [4] 
碑陰
鮮于璜碑-碑陰 鮮于璜碑-碑陰
唯君行操,體𡿦則乾。至孝通洞,克勤和顏。烝烝慄慄,可移於官。郡┘將察上,宿衞報關。出典邊戎,民用永安。遂遷宰國,五在仁,嗇民┘彰,家用平康。父君不𢠽,棄官奉喪。闢踴哭泣,見星而行。子無隨┘歿,聖人折中。五五之月,令丞解喪。州闢典部,入領治中。萬里同風,┘艾用照明。大尉聘取,上輔機衡。遂登漢室,出司邊方。單于怖畏,四┘夷稽顙。皇上頌德,羣黎慕涎。筴書追下,銀龜史符。到官視事,七年┘有餘。民殷和睦,朝無顧憂。勳績著聞,百遼詠虞。以病去官,廿有餘。┘年逾九九,永歸幽廬。皇上憀慄,痛惜欷歔。生民之本,孰不遭諸。歍┘哀哉,奈何悲夫!┘
君三:大子諱寬,字顏公,舉有道,闢大尉府掾;中子諱𦓞,字景公,┘郡五官掾,功曹,守令,幽州別駕;小子諱晏,字魯公,舉孝廉,謁者,雁┘門長史,九原令。┘
膠東君諱弘,字元譽。中子諱操,字仲經,郡孝,灌謁者。子諱琦,字瑋┘公,舉孝廉。子諱式,字子儀,故督郵,早卒。督郵子諱雄,字文山,州從┘事。子,即君是也。┘ [3]  [4] 
(説明:加粗,表示碑作異體;加框,表示損字;┘,表示分行。)

鮮于璜碑創作背景

《鮮于璜碑》是鮮于璜之孫鮮于魴、鮮于倉、鮮于九等人於東漢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為鮮于璜樹立的歌功頌德的墓碑。 [5-6]  兩漢時期,民族統一,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科技發達,作為華夏民族“核心文化”的漢文化凝聚着華夏民族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同時,漢朝幅員遼闊、制度完備,漢族人口眾多且分佈廣泛,周邊的各民族受漢文化的影響和同化,源源不斷地融入於漢文化的懷抱之中。漢文化除博大精深、厚重雄強外,還往往表現為精密、瑰麗、華飾等,集壯美和華麗為一體。漢代的審美文化在壯美與瑰麗的基調之上,呈現出多元的審美傾向。漢代碑刻也不例外,其審美風格,現實與浪漫並存,質樸與華麗和合,凝重與飛動兼容。東漢晚期,官方碑刻制度的建立與隸書本體語言的高度成熟造成了刻碑之風盛行的局面。劉勰《文心雕龍·誄碑》雲:“後漢以來,碑碣雲起。”朱劍心《金石學·説石》説:“其時門生故吏,為其府主刻石頌德,遍於郡邑,風氣極盛。”《鮮于璜碑》風格雄強樸厚,且不失靈動自然,正是這一時風的產物。 [7] 
據碑文記載,鮮于璜小時候聰明好學 ,孝順父母 ,尊敬老師 ,言行規矩 。青年時期被地方推舉孝廉,後來升遷為郎中。東漢永初元年 (107年),鮮于璜被任命為雁門太守。為政期間,鮮于璜嚴於律已,勤政廉潔,注重教化,對匈奴恩威並重,使得邊關安寧,百姓能安居樂業。後來年事已高,以病去官,最終於東漢延光四年 (125年)逝世。 [8]  《鮮于璜碑》立於鮮于璜卒後四十年,其原因可能是:①社會刻碑盛行風氣使然。兩漢經學興盛,而尤重《孝經》,東漢晚期以厚葬為德,以薄葬為不孝。鮮于璜的子孫多在朝廷任官,其後輩為了門庭榮譽,為其曾經頗有功名業績的祖父立碑也在情理之中。②碑面出現下葬使用的碑穿,如果碑穿的形成不是按通行的碑刻習慣鑿制的,則有可能是鮮于璜的子孫們發達,新尋一塊風水好的墓地,整個祖墳遷移,於是有刻立碑銘之舉。 [9] 

鮮于璜碑藝術鑑賞

鮮于璜碑風格

《鮮于璜碑》雖然不以秀逸取勝,但率真質樸之氣更具風采。落筆穩健,如鋼刀切玉,運筆勁折,斬釘截鐵,與東漢其他碑刻相比另具一番氣象。同時,《鮮于璜碑》是漢隸方筆系統的代表作,起筆方折寬厚,轉角方圓兼備。行筆闊筆直書,筆勢直拓奔放,力量感表現得極為強烈,使線條極具抒情性。此外,其線條質感老辣結實,內涵豐富,一點畫都是情感表現的載體,在線條的構成上強調積點成線,使每個點都步步為營,都注入強大的生機和活力。具體表現為:
①粗細相間,直曲結合。碑中,線條的粗細對比非常強烈,且隨結構的變化而變化。線條顯得粗獷有力,厚實奔放;細線條顯得含蓄深沉,內斂雄渾。在整體上一般以較長的粗線條為主,較短的細線條為輔,然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線條多平直樸實,沉着痛快,方折意味濃厚。不過,在平直的線條為主的情況下,也結合一些圓轉的筆調。如橫畫的一波三折以及運筆的逆入、澀行、緊收的動作都十分典型和精到。
②扁平勻稱,錯綜揖讓。在體態上多取橫勢,碑中字形以扁平為主,同時以長、方為輔,形象如漢代石雕刻石一樣風貌古樸。在橫向上比較開張,縱向上則較為收斂,而長和方的體態安排是根據筆畫的繁簡而擺佈的,在整體佈局上,起着協調變化的作用。每個字的各部位相互之間形成的關係都非常和諧,相互交錯穿插,使每個部分都成為具有生命力的載體,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變化極為豐富。
③複雜的空間對比。由於線條之間的穿插組合,使得碑中的空間分割關係變得錯綜複雜,對比也就異常的強烈。它有多種形式存在,如“鼎”字的左右對稱,“為”字的上緊下松,“邊”字的上松下緊,“桓”字的左疏右密,“勒”字的左密右疏等等,真正做到密不容針,疏可走馬的矛盾調和,其空間對比是非常豐富多彩的。有些結字呈上寬下略窄格局,偏旁大小錯落,以奇取勝,筆法在規矩中求多變,參差得勢,通篇有大氣凜然之致。 [1] 

鮮于璜碑筆法

《鮮于璜碑》的用筆以方筆為主,方中有圓,以方直多變取勝,線條深沉、穩重,行筆要強調澀行,即行筆時不漂不滑,且慢且澀,又澀而直,橫折處呈方折,稜角分明。特別是橫畫起筆與豎畫收筆,幾乎筆筆方正,橫豎點畫多取平直,有的略帶歪斜,拙重中寓靈秀,樸厚中見睿智。行筆中有提按,有頓挫,線條點畫藴藉樸厚之美,有入木三分之力。具體表現為:
①橫畫。主橫的寫法是逆鋒入紙,豎下向上挫筆,隨即折鋒使筆鋒鋪開向右澀行,積點為線,步步為營。基本取平勢或略有波折,至末端重按出雁尾。雁尾隨勢而定,多變化,時大時小,時平時陡,而雁尾的下緣較平,上緣向上翹起,古拙而不落俗套。副橫則注意收筆處有一向上再向下的挫筆回鋒的動作,使橫畫末端出現方意的變化。
②豎畫。豎一般短而粗,如石柱力鼎千鈞,頂天立地。頂天的豎(位於字的上部,如“去”字上部)上寬而下窄,立地的豎(位於字的下部,如“景”字下部)上窄而下寬,既富於變化,又給人以力量和穩重的感覺。
③點畫。點畫稜角分明,多呈正三角形或長三角形,點雖小,但力度大。在書寫時,實際上都是橫豎撇捺的濃縮,如高山之墜石,點的俯仰縱橫陰陽隨字而異,百態千姿,各得其所。
④撇畫、捺畫。撇畫的寫法是向左取分式中鋒逆行,為了和捺對稱或強調分勢,一般向左逆筆較遠,並在收筆時向上翻,同時收筆。捺畫的起筆、行筆與波畫的寫法基本相同。只是筆勢下垂稍有波勢,行筆過程中,筆鋒逐漸向外向上轉,稍頓後挫提,寫出捺腳。 [1] 
(圖冊來源:《鮮于璜碑》 [10] 

鮮于璜碑結體

《鮮于璜碑》以方筆為主,線條直而方,少有縱逸之筆,即使此筆下垂皆短,撇捺不外拓,基本在方格以內,有的撇捺收縮成兩點,給人以樸厚的感覺。同時保留了一些篆書體式,且時有奇絕之筆,顯得古而拙。尤其碑陰不為界格所囿,更為恣肆,而每個字或大或小,平穩中又帶有自然的姿致。具體表現為:
①結構端莊,字形肅穆。碑中撇畫、捺畫趨向短縮,撐格較滿,有石雕之感;豎畫短而粗,使字的重心下移,給人以穩重感。
②正中寓欹,平中見奇。碑中字結體富於變化,端莊中寓靈動,平穩中見險奇,有蒼茫之氣。穿插避讓,朝揖互讓,情趣備增。
③暗含篆意,古趣盎然。碑中有不少字帶有篆書的遺蹟,如“至”字、“室”字等,筆畫暗含古法,古趣自生。 [1] 
(圖冊來源:《鮮于璜碑》 [11] 

鮮于璜碑作品評價

河南大學中文系教授高文:碑文在頌揚鮮于璜“功績”過程中,又從側面反映當時東漢政府與北方烏桓等少數民族之關係,可以印證、補充《後漢書》有關記載。書法結構謹嚴,字身寬扁,用方筆,豐厚凝重,端莊遒勁,含蓄沉著,與《張遷碑》相近,而時間早21年,書法藝術水平較高,表現出古樸壯美的藝術風格,可視為漢隸中方筆流派代表之一。(《漢碑集釋》) [4]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滕西奇:《鮮于璜碑》出土較晚,所以字跡清晰,字口完好。其字形布白勻稱,結體端莊平實,茂密嚴整。文字多用方筆,筆畫平直厚重,筆致豐厚凝重,氣格宏大,古樸壯美。書格拙中寓巧,平正中見險奇,沉雄中見恣肆。它與《張遷碑》皆為漢隸方筆雄強風格的代表性作品。二者相比, 論嚴整《鮮于璜碑》勝於《張遷碑》,論活脱《張遷碑》勝於《鮮于璜碑》,論寬扁方厚《鮮于璜碑》勝於《張遷碑》,論恣肆率真《張遷碑》勝於《鮮于璜碑》。(《兩漢名碑註譯——鮮于璜碑(一)》) [12] 

鮮于璜碑歷史傳承

1973年5月,《鮮于璜碑》出土於天津市武清縣高村公社蘭城大隊(今天津市武清區高村鎮蘭城村),後移至天津博物館。 [2]  [13] 
參考資料
  • 1.    李象潤.漢《鮮于璜碑》探考[J].書法之友.1999(05):3-5.
  • 2.    天津市文物管理處, 武清縣文化館. 武清縣發現東漢鮮于璜墓碑[J]. 文物, 1974(08):68-72.
  • 3.    天津市文物管理處,天津市歷史博物館 編.漢鮮于璜碑.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01月第1版:“釋文”部分
  • 4.    高文 著.漢碑集釋(修訂本)[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11月第2版:284-294.
  • 5.    王偉.《鮮于璜碑》結字特點研究——兼論自身書法創作[D].南京:東南大學,2019:5.
  • 6.    盛文林 編著.書法藝術欣賞.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4年01月第1版:31-32
  • 7.    田英濤.漢《鮮于璜碑》研習實踐與心得[D].開封:河南大學,2017:7.
  • 8.    李濟生. 鮮于璜其人其碑[J]. 書法賞評, 2018(05):41-47.
  • 9.    郎家升.《鮮于璜碑》基本概述[J].卷宗.2018(18):226.
  • 10.    上海書畫出版社 編.鮮于璜碑.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1年06月第1版:1-22
  • 11.    上海書畫出版社 編.鮮于璜碑.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1年06月第1版:23-36
  • 12.    滕西奇. 兩漢名碑註譯——鮮于璜碑(一)[J]. 老年教育:書畫藝術, 2018, 617(12):20-21.
  • 13.    武清一工地埋着“寶貝”?  .搜狐新聞.2006-03-24[引用日期2020-07-1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