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魏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

鎖定
魏鎮(1895年7月15日—1973年7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湖南省邵東市人。建國前曾擔任湘軍二師五團一營排長,國民黨軍第十九師第四團團長,廣西南寧軍校第六隊隊長,國民黨軍第十九師五十七團團長,國民黨軍第二十四師副師長,國民黨軍第三十一軍一三五師副師長兼四十五旅旅長、一三五師代理師長、一八八師師長,國民黨政府軍委會第一校閲組中將主任,南京政府國防部長辦公室高級參謀,國民政府湖南省第六(駐邵陽)行政督察區專員兼邵陽保安司令,寶永警備司令部司令員,湖南省軍管區副司令等職。1949年8月參加湖南和平起義 [19]  。起義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二兵團高級參謀,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一兵團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5軍副軍長,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副主任等職。 [1-2]  [4]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4] 
1973年7月23日,魏鎮將軍逝世,終年78歲。 [5] 
中文名
魏鎮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南省邵東縣魏家橋鎮長衝口村
出生日期
1897年7月15日
逝世日期
1973年7月23日
畢業院校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陸軍大學
軍    銜
少將(1955年)

魏鎮人物生平

魏鎮早年經歷

1897年7月15日,魏鎮出生於湖南寶慶東鄉魏家橋長衝口(今邵東市魏家橋鎮長衝口村),輩名國濟,字屏藩。小時有兄弟姊妹8人,他排行第三,家中僅有稻田8畝,父親魏虞廷以教私塾維持一家生活。魏鎮在10歲後,入私塾讀書。 [6] 
1911年,魏鎮進入寶慶東湖小學,同學中後來出名的有彭述之等。 [6] 
1913年,魏鎮入省城長沙妙高峯中學,只讀一年。 [6] 
1914年,魏鎮轉入湖北武昌旅鄂中學。 [6] 
1916年,魏鎮考入湖北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只讀一年。 [6] 
1918年,魏鎮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步科第8期四隊),一直到1920年才離校。魏鎮在求學時期吃盡了苦頭,因為交不起學費,父親為此到處去借錢,遭人白眼,最後還是以地契作抵,才借到八塊銀元。後來,營長蔡鑑認為他年輕有為,慨慷解囊,資助銀洋1000元,還發給一年的軍餉。 [6] 
直皖戰爭爆發後,軍校被毀於戰火,魏鎮和同鄉宋濤(即宋湘濤)回到長沙,羅藩瀛將他們介紹到湘軍二師五團一營唐希忭部下,魏鎮擔任中尉排長,駐南縣梅田湖鎮。魏鎮那時初出茅廬,正欲建功立業,小試鋒芒,恰巧捕獲了匪首4名,匪部和其親屬願以重金贖命,被魏鎮斷然拒絕,還將這些匪首就地正法,一時人心大快。魏鎮受到師長葉祺的傳令嘉獎。 [6]  [7] 
1926年後,魏鎮在何健部任漢陽學兵大隊長,後編入十九師劉建緒旅第四團,任該團團長。劉建緒奉令進攻井岡山,本欲以四團為先鋒,後因何鍵產生疑慮,改令四團移防永興資興汝城。此時,在海陸豐蘇區工農革命軍第四師副師長的宋濤,因部隊被粵軍打散,獨身逃至汝城,魏鎮冒風險為其備辦灑餚,壓驚洗塵,多方安慰,還留其擔任副團長。部隊移駐華容縣後,宋濤參與廣州暴動,以及在紅四師擔任副師長一事被何鍵發覺,魏鎮資助和掩護宋濤遠走香港。 [7] 

魏鎮抗日戰爭時期

“九一八”事變後,葉祺將魏鎮介紹到廣西南寧軍校,任第六隊隊長。魏鎮由此成為桂系一員。 [7] 
1934年,魏鎮調任周祖晃十九師五十七團團長。 [7] 
兩廣事件”發生後,魏鎮調任二十四師副師長。 [7] 
“兩廣事件”平息後,蔣介石李宗仁白崇禧重新合作,魏鎮得以入陸軍大學特三期深造,課程以各兵種應用戰術作業為主。 [7] 
魏鎮(正中露臉者)在崑崙關戰役時期 魏鎮(正中露臉者)在崑崙關戰役時期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桂系在柳州組軍抗日,魏鎮擔任韋雲淞三十一軍一三五師副師長兼四十五旅旅長。他尚未畢業,但國難當頭,魏鎮於是匆匆返回柳州,對部隊進行緊急訓練。不久,魏鎮率部從水路乘船下廣州,再自粵漢鐵路開赴河南訓練兩星期,經臨淮關開到明光,防禦津浦鐵路南段之敵。當時因新兵過多,工事較差,倉促臨戰,傷亡頗大,但士兵強悍驍勇,愛國熱情高漲,同仇敵愾。苦戰半個月後,魏鎮奉命撤退至淮南九龍崗鎮,與敵十三師團對峙。 [7]  [8] 
一八八師證章 一八八師證章
1938年,魏鎮代理一三五師師長,率部在安徽霍丘張家塝等地作戰。此間突接“母逝、妻亡、女夭,速歸”的電報,他深感敵氛方熾,國難正殷,不能因奔喪之私,貽誤戰機,含悲率部激戰,獲全勝。10月1日,魏鎮參與黃梅、廣濟等地的正面戰鬥,部隊死傷過半。10月20日左右,一三八師因減員過多,編入一三五師,星夜兼程至平靖關作戰。10月30日,魏鎮奉命突圍,將重傷員託老百姓掩護和收留,繞廣水樊城集結。此後,魏鎮任一八八師師長,回廣西整訓一年,開赴新圩待命。 [8] 
1940年1月,魏鎮率一八八師參加崑崙關戰役,激戰4天。1月5日,一八八師又調邕欽、邕龍兩路作戰。山圩(扶綏縣山圩鎮)一戰,一八八師與日寇第五師團一個聯隊拼殺一晝夜。此戰共殲滅日軍一千三百多人,敵逃走時丟屍四百八十三具。日軍退回南寧時,僅剩下300餘人了,已喪失戰鬥能力。 [8]  [16]  山圩戰役參戰部隊主要是國民革命軍第十六集團軍的第三十一軍一八八師對日軍第五師團第九旅團第十一、四十一兩個聯隊交戰。 [18]  此戰抗日部隊官兵陣亡二百四十人。為了紀念陣亡戰士,根據一八八師師長魏鎮的命令,於1941年4月15日在山圩修建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並刻石記載烈士們的功績,以激勵子孫後代。1988年9月,扶綏縣人民政府將山圩抗戰陣亡將士紀念塔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現為扶綏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18]  此塔位於扶綏縣山圩鎮政府右側的小山坡上,塔身高五米,塔基寬一米五,朝北,用火磚及石灰砌成。塔身周圍有欄棚,正面刻有“陸軍第一百八十八師抗戰陣亡將士紀念塔”。塔基正面鑲砌師長魏鎮撰寫的碑文: [17] 
陸軍第一百八十八師抗戰陣亡將士紀念塔碑記 [17] 
蓋聞光武興漢、雲台繪復國之勳。伏波平蠻,銅柱紀南之績。論功行嘗,國有常型。表烈揚忠,人資矜式,自古尚矣,於今猶然。溯自七七事變以還,抗戰軍興,舉國共憤。本師奉命參加皖鄂、桂南之戰役,歷時三載,大小數百戰,輾轉數千裏。賴我將士用命,迭挫敵鋒。二十七年秋,皖鄂之役,敵集中陸、海、空軍、溯江西犯,陷安慶,下馬當,冀圖一舉奪武漢。師與敵第六師團周旋於黃梅、廣濟之交,苦戰數月,肉飛血濺,天地為愁。二十八年冬,敵乘虛入侵桂南,陳兵賓、武之野。師受命馳援,滯敵於崑崙關西南山嶽地帶,卒挫其犯之謀。旋復轉戰於吳村、唐報、山圩、崩橋、棉羊、馱盧、弄農各地。山圩一役,兵力不滿七營,包圍敵第五師團之精鋭於守界、渠透、岑吞、汪榜間,肉博二晝夜,鮮血成渠,敵屍體遍野,開桂南抗戰勝利之新紀錄。中樞聞捷,嘗責有加。棉羊、崩橋之戰,繼敵交通四日五夜。馱盧之戰,敵不敢越左江而西。弄農之戰,予敵重創。師行所至,敵不敢向。繼而克龍州,復南關,勢如拉朽。惟槍林彈雨之中,犧牲亦巨。綜計抗戰迄今,陣亡官兵不下二千數百人,鎮忝長師,於痛將士之雲亡,股肱不再;凜英靈之未妥,寢饋難安。謹於龍州公園及山圩,建立紀念塔與公墓,以慰忠魂,而彰功烈。墓塔既成,愛志其崖略而為之歌曰:桂嶺蒼蒼,左江泱泱;烈士這風,山高水長;巍峨基塔,萬古流芳。 [17] 
師長 魏鎮 敬撰
中華民國三十年四月十五日
扶綏縣山圩抗戰陣亡將士紀念塔
1942年,魏鎮在桂林短期休養後,調國民黨中央軍委校閲委員會,任第一校閲組中將主任,擔任抗日戰爭第三戰區、第九戰區的校閲工作。 [8] 

魏鎮解放戰爭時期

抗戰勝利以後,國民黨撕毀了《停戰協定》,解放戰爭爆發。魏鎮對時局和國家前途憂心忡忡。他不願參加內戰,想為實現國內和平奔走效力,但當時只是國防部總長辦公室的中將高參,沒有兵權,因此思想非常苦惱。 [8] 
1946末的某一晚,宋濤來訪,將一項重要消息告訴魏鎮。他説:“王東原快回湖南出任主席了,委你以軍區司令一職。王説,你要回邵陽也可以,希你慎重考慮!”宋濤還建議:“邵陽地下黨很活躍,那裏人地兩熟,辦事方便。你去軍區不如去邵陽,便於今後的活動。” [8]  [9] 
魏鎮接受宋濤的勸告,於1947年2月回邵陽,任邵陽專署專員兼保安司令,宋濤任保安副司令。魏鎮在此期間一本初衷,為家鄉民眾,為掩護地下黨,作了以下一些貢獻: [9] 
1、唐志才是國防部安置在邵陽的彙報秘書,負責彙報邵陽地下黨活動情況。他手下有國防部二廳情報人員和保密局特務。魏和唐在國防部共事時,私誼頗深,唐願意關照,所以魏鎮任內,唐志才沒有召開彙報會議,減輕了地下黨活動的阻力。 [9] 
2、釋放地下工作人員。 [9] 
3、支持《勁報》,保護新聞自由。 [9] 
4、修建專區醫院。 [9] 
王東原促魏鎮去長沙後,因軍區司令一職已由蔣伏生擔任,不便更調,魏鎮於是擔任副職。 [10] 
程潛主湘後,解放大軍在結束淮海戰役後,飲馬長江。程潛為和平解放湖南運籌奔走。白崇禧妄想統率桂系精兵,阻撓解放軍解放廣西,準備在湖南負隅頑抗,形勢非常嚴峻。魏鎮既是程潛最堅定的追隨者,又是白的舊部,私誼很深。他多次利用時機勸誡白崇禧,讓他不要懷疑程潛,上蔣介石的當。 [10] 
湖南和平解放前夕,魏鎮在多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在軍事上,作了有利於和平解放的準備。他策動湘東師管處劉銘球團和保安一團孫坤部起義,將頑固反共的李精一、楊際雲部編為湘西縱隊,從邵陽移駐湘西,並派湘西師管區戴文部移駐邵陽,為邵陽起義創造條件。其次,在徵兵問題上採取“緩兵之計”。當時,白崇禧提出要在湖南擴充實力,徵兵3萬。魏鎮以需要軍費為藉口拖延,國民黨暫時拿不出來,徵兵也就緩和下來了。此後國防部又來電催徵,魏鎮於是宴請桂系師以上軍官,請他們寬限徵兵時日。這些軍官不少是他的同事和舊部,因而再不提徵兵的事了。他還説服夏威蔣伏生,釋放長沙《中央日報》社長段夢暉湖南大學四位學生。 [11] 
1949年7月中旬,程潛召開了有陳明仁唐星、魏鎮、謝慕莊參加的五人會議,秘密商討湖南和平起義問題。7月20日,按照會議的部署,魏鎮回邵陽,率先在防務上作好佈置。7月24日,程潛、唐星、謝慕莊、彭傑如來邵,魏鎮指揮四、五、六、九團在潭寶公路沿線佈防。8月4日傍晚,魏鎮派人將家屬以小船沿邵水送至東鄉黑木洞,準備起義,但反對起義的成剛的14軍和丁廉部卻早已行動。李覺和魏鎮於是立即指揮所部渡過資江,向新化和安化行進,最終勝利抵達長沙。魏鎮與解放大軍會師後,任肖勁光十二兵團高級參謀。 [11]  [12] 

魏鎮建國之後

1949年11月1日起,起義部隊番號正式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一兵團,陳明仁任司令,魏鎮任副司令。 [13] 
魏鎮將軍起義後
1950年12月,魏鎮率部赴廣西剿匪。 [13] 
1951年,魏鎮經過一系列的學習後,提高了覺悟,認識到自己在舊社會是剝削階級。那時家中還存有十兩黃金,非自已勞動所得,於是要交給政府,兑換人民幣1000元存入銀行。1965年,這1000元再加上利息400元被寄到韶山灌區,支援灌區建設。 [14] 
1952年10月8日,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命令,第二十一兵團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5軍,陳明仁任軍長,王振乾任政治委員,歐致富、魏鎮任副軍長,高體乾任參謀長,鍾文法任政治部主任,張鳴夫任後勤部部長。 [15] 
1953年,魏鎮隨部隊開赴湛江負責海防基本建設。 [14] 
1955年9月 [20]  ,魏鎮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 [14] 
魏鎮將軍少將戎裝照
1956年2月,魏鎮因年齡太大申請轉業到地方。5月,魏鎮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副主任。 [14] 
1973年7月23日,魏鎮逝世,終年78歲。 [5] 

魏鎮所獲榮譽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4] 

魏鎮故居

魏鎮故居 魏鎮故居
魏鎮故居位於邵東縣魏家橋鎮長衝村,坐落在一大片稻田壟中,前有一口山塘,外景開闊,在土改時分給其侄兒居住。兩旁房屋已翻新,僅剩中間兩間仍保持原貌。故居為磚木結構,因年久失修,破損嚴重,未翻新的兩間房屋開有裂縫,牆壁磚塊剝落嚴重。 [3] 

魏鎮相關書籍

《銘刻在心——魏鎮將軍傳記》 《銘刻在心——魏鎮將軍傳記》
《銘刻在心——魏鎮將軍傳記》
參考資料
  • 1.    開國少將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5-27]
  • 2.    星火燎原編輯部編. 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名錄 第 卷[M]. 解放軍出版社, 699頁,2006.
  • 3.    魏鎮故居  .湖南紅色記憶多媒體資源庫[引用日期2023-09-17]
  • 4.    杜家毫.芙蓉國裏盡朝暉——從湖南走出的開國領袖與將帥.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22.01:第304頁
  • 5.    李文質.邵陽市文史資料第十輯.邵陽: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邵陽市委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8.10:第31頁
  • 6.    張謙生.邵東英傑第一輯.邵東:中共邵東縣委黨史辦,1991.06:第196頁
  • 7.    張謙生.邵東英傑第一輯.邵東:中共邵東縣委黨史辦,1991.06:第197頁
  • 8.    張謙生.邵東英傑第一輯.邵東:中共邵東縣委黨史辦,1991.06:第198頁
  • 9.    張謙生.邵東英傑第一輯.邵東:中共邵東縣委黨史辦,1991.06:第199頁
  • 10.    張謙生.邵東英傑第一輯.邵東:中共邵東縣委黨史辦,1991.06:第200頁
  • 11.    張謙生.邵東英傑第一輯.邵東:中共邵東縣委黨史辦,1991.06:第201頁
  • 12.    張謙生.邵東英傑第一輯.邵東:中共邵東縣委黨史辦,1991.06:第202頁
  • 13.    李文質.邵陽市文史資料第十輯.邵陽: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邵陽市委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8.10:第36頁
  • 14.    李文質.邵陽市文史資料第十輯.邵陽: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邵陽市委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8.10:第37頁
  • 15.    張明金、趙功德.《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的70個軍》: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6年:第148頁
  • 16.    李文質.邵陽市文史資料第十輯.邵陽: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邵陽市委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8.10:第32頁
  • 17.    崇左之最——山圩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修建最早  .廣西崇左政協網.2016-07-06[引用日期2023-09-19]
  • 18.    扶綏縣山圩抗戰陣亡將士紀念塔  .廣西崇左政協網.2014-08-22[引用日期2023-09-19]
  • 19.    國慶勿忘建國功臣!開國將軍中有7位邵陽人!  .邵陽共青團.2015-10-01[引用日期2023-10-21]
  • 20.    杜家毫.《芙蓉國裏盡朝暉——從湖南走出的開國領袖與將帥》.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22.01:第259-264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