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龍崗鎮

鎖定
九龍崗鎮,隸屬於淮南市大通區,地處淮南市大通區東南部,東瀕高塘湖,南依舜耕山,西依大通林場,北與洛河鎮及淮南農場接壤。鎮人民政府駐地距市中心5千米。 [1]  行政區域總面積33.5平方千米。 [2]  截至2019年末,九龍崗鎮户籍人口為32253人。 [2] 
1949年1月,大通、九龍崗兩地分別設立鄉政府;同年11月分別改設鎮,隸屬淮南礦區行政辦事處。1953年5月~1955年3月,撤鎮成立區人民政府,直屬淮南市人民政府。1992年2月,原淮豐鄉和九龍崗街道辦事處合併組建新的九龍崗鎮,九龍崗鎮下轄8個行政村(王樓、魏嘴、方崗、曹店、九龍崗、夏農、陳巷、夏菜)和15個居民委員會。 [1]  截至2020年6月,九龍崗鎮轄4個社區、8個行政村, [3] 
2019年,九龍崗鎮有工業企業196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2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2] 
中文名
九龍崗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區
地理位置
淮南市大通區東南部
面    積
33.5 km²
下轄地區
4個社區、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夏菜村
電話區號
0554
郵政編碼
232035
氣候條件
暖温帶氣候
車牌代碼
皖D
人    口
32253人(2019年)

九龍崗鎮歷史沿革

1949年1月,大通、九龍崗兩地分別設立鄉政府;同年11月分別改設鎮,隸屬淮南礦區行政辦事處。
1950年9月~1953年5月改屬淮南市人民政府。
1953年5月~1955年3月,撤鎮成立區人民政府,直屬淮南市人民政府。
1955年4月,撤銷大通、九龍崗兩個科級的區,合併成立縣級市轄大通區,下轄大通、九龍崗兩個建城區和新設立的夏郢鄉。
1957年6月,在九龍崗設立街道辦事處。
1992年2月,原淮豐鄉和九龍崗街道辦事處合併組建新的九龍崗鎮。

九龍崗鎮行政區劃

九龍崗鎮區劃沿革

1992年2月,九龍崗鎮下轄8個行政村(王樓、魏嘴、方崗、曹店、九龍崗、夏農、陳巷、夏菜)和15個居民委員會。
2003年15個居民委員會合併為4個社區;紅旗、路南、九街、崇文居民委員會改為紅旗社區;淮舜、淮路、舜耕、站南居民委員會改為淮舜社區;重華、新市街、醫院、礦北居民委員會改為重華社區;新建、建設、前進居民委員會改為新建社區。 [1] 
2011年末,九龍崗鎮轄紅旗、淮舜、新建、重華4個居民委員會,九龍崗、夏農、夏菜、陳巷、曹店、方崗、魏咀、王樓8個村民委員會。 [1] 

九龍崗鎮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九龍崗鎮轄4個社區、8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夏菜村。 [1] 
九龍崗鎮區劃詳情
紅旗社區
淮舜社區
重華社區
新建社區
夏農村
夏菜村
曹店村
魏嘴村
王樓村
方崗村
九龍崗村
陳巷村
/
/
/

九龍崗鎮地理環境

九龍崗鎮位置境域

九龍崗鎮地處淮南市大通區東南部,東瀕高塘湖,南依舜耕山,西依大通林場,北與洛河鎮及淮南農場接壤。人民政府駐夏菜村,西距市中心5千米。 [1]  行政區域總面積33.5平方千米。 [2] 

九龍崗鎮地形地貌

九龍崗鎮地處平原地區為河間淺窪平原,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微傾,海拔20~24米。 [1] 
九龍崗鎮地形圖

九龍崗鎮氣候

九龍崗鎮屬暖温帶氣候,其特徵是熱量豐富,日照充足,氣候温和,雨量適中,夏季多雨,冬季乾旱,四季分明,季風顯著,無霜期長。但年際降水量變化大,季節分佈不均勻,易形成旱澇災害,春秋兩季時熱時冷,氣温不穩定。 [1] 

九龍崗鎮人口

2011年末,九龍崗鎮轄區總人口306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8000人,城鎮化率58.2%。另有流動人口1036人。總人口中,男性15657人,佔51.1%;女性14943人,佔48.9%;14歲以下4035人,佔13%;15~64歲21479人,佔70%;65歲以上5086人,佔1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0558人,佔99.86%;回族15人,佔0.14%。2011年,人口出生率11.2‰,人口死亡率13.5‰,人口自然增長率-2.3‰。轄區總面積33.5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13.4人。 [1] 
2017年末,九龍崗鎮常住人口為30470人。 [4] 
截至2019年末,九龍崗鎮户籍人口為32253人。 [2] 

九龍崗鎮經濟

九龍崗鎮綜述

2011年,九龍崗鎮財政總收入3795萬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730萬元,比上年增長26%。 [1] 
2019年,九龍崗鎮有工業企業196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2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2] 

九龍崗鎮農業

九龍崗鎮耕地面積15520畝。糧食作物以小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6萬噸,其中小麥5000噸,水稻1000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8027畝,產量2萬噸,主要品種有葉菜類、根莖類、瓜菜類、茄果類、豆類等,其中葉菜類4428噸,根莖類5124噸,瓜菜類2930噸,茄果類3610噸,豆類1687噸。 [1] 

九龍崗鎮畜牧業

九龍崗鎮以飼養生豬、奶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出欄3408頭,年末存欄1641頭;奶牛年末存欄1823頭;家禽飼養量11萬羽。2011年,肉類總產量447.3噸,禽蛋產量880噸。 [1] 

九龍崗鎮工業

九龍崗鎮形成以機械加工、物流運輸、電子產品生產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工業企業50多家,其中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141萬元。 [1] 

九龍崗鎮商業

2011年末,九龍崗鎮有商業網點463個,職工3856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0.1億元;城鄉集貿市場3個,年成交額3億元。 [1] 

九龍崗鎮金融

2011年末,九龍崗鎮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6億元,比上年增長8%;各項貸款餘額1.9億元,比上年增長12%。 [1] 

九龍崗鎮交通運輸

2011年末,九龍崗鎮鎮區開通公交線路2條,一條122線路通往安成鋪,一條2路公交車通往田家庵;另一處有定點班車,直達水家湖。 [1] 
九龍崗鎮境內有合淮蚌高速公路、206國道、334省道、九大路、九水路、九孔路6條公路幹線交會,南距淮南東站13千米,即將建成通車的淮蚌高速公路、合淮蚌高速鐵路貫穿其中。橋樑2座,分別為窯河特大橋,全長2107.5米,位於九龍崗鎮魏嘴村東側;鐵路立交橋,全長1206米,位於大通工業新區東側,是合徐高速公路淮南連接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1] 

九龍崗鎮社會事業

九龍崗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九龍崗鎮鎮綜合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8個,藏書2萬多冊;鎮屬文藝團隊4個,從業人員94人。 [1] 

九龍崗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九龍崗鎮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807人,專任|教師59人;小學6所,在校生1488人,專任教師13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477人,專任教師9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1]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
淮南十五中 淮南十五中
大通一小 大通一小

九龍崗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九龍崗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3個,其中鎮衞生院1所,村、社區衞生室12個;病牀7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2張,固定資產總值18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40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4.1萬人次。
2011年,九龍崗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2883人,參合率100%。 [1] 

九龍崗鎮體育事業

2011年末,九龍崗鎮有健身廣場3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30%。 [1] 

九龍崗鎮社會保障

2011年,九龍崗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605户,人數1281人,月支出30.2萬元,月人均235.2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07户,人數483人,月支出6.6萬元,月人均136.8元。敬老院1家,牀位88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43人。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30人,發放各類優撫資金76萬元。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4個。 [1] 

九龍崗鎮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九龍崗鎮鎮區東大井供水廠1處,深水井1口及成套淨化供水設備。 [1] 
供電
2011年末,九龍崗鎮鎮區供電站1座,屬市供電公司,供給全鎮城鄉居民生產及生活用電。 [1] 
園林綠化
2011年末,九龍崗鎮鎮區花壇20個,植樹造林150畝,新增綠化面積43萬平方米。 [1] 

九龍崗鎮歷史文化

九龍崗鎮歷史人文

九龍崗是淮南最早建設煤礦和鐵路的地方,也曾是建國前淮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淮南礦路公司、淮南煤礦局、淮南礦務局、中共淮南礦區黨委、中共淮南市委均駐地九龍崗。九龍崗也成為淮南礦務局、淮南市的發源地。
九龍崗是淮南礦務局、淮南市的發源地-——民國十九年(1930年),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成立淮南煤礦局,局址設在九龍崗。1936年6月,田家庵至裕溪口的淮南鐵路建成通車,隨之成立的淮南鐵路局局址也設在九龍崗。解放初期,淮南礦務局、淮南市委和市政府均駐地九龍崗,為淮南市的經濟政治中心。直至1956年,中共淮南市委和淮南礦務局機關才從九龍崗遷址洞山。
九龍崗是淮南電力工業的發源地-——民國十九年(1930年),九龍崗煤礦創辦之初,購進1台7.5千瓦直流發電機,建發電房,是為淮南電力工業的源頭。
九龍崗誕生了淮南市最早的中學——淮南路礦員工子弟中學,創辦於1946年秋,為淮南一中、淮南二中的共同前身。
九龍崗誕生了淮南地區最早的具有現代意義的醫院-——淮南東方醫院集團腫瘤醫院的前身是淮南第一礦工醫院,始建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先後為淮南路礦醫院、淮南礦工醫院、淮南礦工總院、第一礦工醫院等,幾度易名,是一所綜合性醫院,也是淮南地區衞生事業的發源地。
九龍崗誕生了安徽省最早的廣播電台-——淮南人民廣播電台前身為淮南煤礦職工廣播電台,1950年3月12日試播,同年4月獲中央新聞總署廣播事業局批准,於1950年5月1日正式開播,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安徽省第一家開播的廣播電台。它的成立,揭開了安徽省廣播事業發展史上新的一頁。台址在九龍崗新雅村。1951年4月1日淮南煤礦職工廣播電台改名為淮南人民廣播電台。1952年底,安徽人民廣播電台開播,淮南人民廣播電台於1953年5月16日奉命停播。
九龍崗誕生了淮南地區最早的報紙——《淮南日報》創辦於1950年2月7日,其前身為《淮礦工人》報。解放前,淮南沒有地方報紙。1950年1月18日,淮南人民在歡慶解放一週年之際,中共淮南礦區委員會與淮工籌會決定創辦一張淮礦工人報。1950年2月7日,作為中共淮南礦區委員會機關報的《淮礦工人》問世,成為全省第一家工礦報紙。當時的社址設在淮南九龍崗新村院內,張愷帆為《淮礦工人》題寫報名。1953年淮南市礦合併,中共淮南市委成立,《淮礦工人》隨即更名為《淮南報》,成為市委機關報。當年6月份,曾一度在業務上與淮南人民廣播電台合作,稿件先播出後排印,社址設在九龍崗礦工醫院南側,後遷至九龍崗礦務局招待所院內。1957年1月1日,市委將報社遷至洞山。

九龍崗鎮文物古蹟

遺存現狀
九龍崗至今遺存着民國和解放初期建的淮南村、會所、火車站、旅館、早期淮南一中、淮南二中的發源地。德國克虜伯公司生產1908年製造的井架,是淮南不可多得的工業遺存,隸屬淮南九龍崗二公司,現已關閉,已作為文物點進行保護。九龍崗民國建築羣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建築羣是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所有權屬淮南礦業集團和淮南東方醫院集團。“天地玄黃宇宙”建築羣(淮南村)為磚木結構,為六排住宅平房,間隔10米至13米不等。每排有四或五幢單個建築,每幢長31.5米,進深11.8米,幢與幢之間間隔4米。部分建築已被破壞,但基本保持原貌。民國小鎮九龍崗保留着淮南煤礦開發的歷史記憶,留下了淮南煤礦早期的開拓者創業的足跡,出記錄下日本侵佔淮南煤礦的深重災難與國恥。以淮南煤礦局辦公樓、淮南鐵路局辦公樓、淮南煤礦高級員工住宅區以及供水所、九龍崗火車站等民國老建築構成的街區,是民國小鎮九龍崗的基本佈局。淮南礦務局辦公樓下的地道網,更是那個特定時代的歷史見證,許多謎團尚待解開。
保護開發
根據淮南市旅遊局策劃的蒸汽機車時代”體驗觀光之旅項目、‘九龍崗1949’城市記憶、‘田家庵1976’城市記憶三個重點旅遊項目,將利用淮南鐵路線長,老火車站多的獨有資源,讓火車把一個城市的旅遊景點串起來,以景區建設推動舊城改造。。“蒸汽機車時代”體驗觀光之旅項目,擬投資9億元建設九龍崗遊客集散中心、整修九龍崗火車站作為淮南鐵路博物館、復建田家庵火車站、整理維修望峯崗等車站,建設旅遊火車運營管理系統,購置蒸汽機車和車廂等;另外,兩個“城市記憶”擬投資30億元,對老街區、老建築等修復、重建,火車站候車室內建社區圖書館、咖啡廳、茶座等,使其兼具遊客候車與社區居民活動雙重功能。
作為國內比較少見的保存較完好的“日偽軍”建築羣,淮南市吸引社會資本,將其打造為“九龍崗影視基地”。2008年,由蔣雯麗執導的電影《我們天上見》在九龍崗鎮取景拍攝,並作為電影的主要取景拍攝地。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薛維棟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山西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10月:0881-0882.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202.
  • 3.    北孟鎮2020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11-15]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