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成剛

(黃埔軍校將領)

鎖定
成剛,男(1903—1964),字應時,號制宜,韶山如意鄉人。1924年8月,考入廣州黃埔軍校第二期炮科。次年二月,參加東征,討伐軍閥陳炯明,九月因成績優異留校任入伍生炮連連長、副營長,七月,參加北伐。後歷任團長、副旅長、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四期第一總隊總隊長、第十六期第二總隊總隊長、政治部第十二政訓處長等職,1942年2月任中國遠征軍第六十六軍副軍長。1943年8月,任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部中將參謀長。在中緬邊境參加對日軍作戰。因戰功卓著,美國總統杜魯門頒贈自由勳章一枚。1946年任武漢要塞籌備處主任,1947年任中央訓練團辦公廳中將主任。1949年,任國民黨第一O二軍中將軍長。後改任國民黨第一兵團第十四軍軍長、湖南全省綏靖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八月,列名參加和平起義,但又違背諾言,在邵陽、武岡一帶率部頑抗,遭中國人民解放軍痛擊。年底,經廣西逃往越南。1954年到台灣,歿於台北。 [2] 
應時
所處時代
民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湖南寧鄉
出生日期
1903年
逝世日期
1964年
主要成就
滇西反擊戰
本    名
成剛
學 籍
黃埔軍校二期
黨 派
中國國民黨

成剛人物生平

成剛,字應時,號制宜,韶山如意鄉人。1924年8月,考入廣州黃埔軍校第二期炮科。次年二月,參加東征,討伐軍閥陳炯明,九月因成績優異留校任入伍生炮連連長、副營長,七月,參加北伐。後歷任團長、副旅長、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四期第一總隊總隊長、第十六期第二總隊總隊長、政治部第十二政訓處長等職,1942年2月任中國遠征軍第六十六軍副軍長。1943年8月,任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部中將參謀長。在中緬邊境參加對日軍作戰。因戰功卓著,美國總統杜魯門頒贈自由勳章一枚。1946年任武漢要塞籌備處主任,1947年任中央訓練團辦公廳中將主任。1949年,任國民黨第一O二軍中將軍長。後改任國民黨第一兵團第十四軍軍長、湖南全省綏靖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八月,列名參加和平起義,但又違背諾言,在邵陽、武岡一帶率部頑抗,遭中國人民解放軍痛擊。年底,經廣西逃往越南。1954年到台灣,1964年病歿於台北。 [3] 

成剛人物事蹟

成剛滇緬抗戰

1941年12月,國民黨軍政部在重慶以第二補訓總處所屬部隊改編成第六十六軍,張軫任軍長,成剛任副軍長,隸屬宋希濂的11集團軍。1942年春,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甸作戰,先後投入兵力10萬餘人。4月,11集團軍在總司令宋希濂的率領下,奉調入滇抗擊日軍,成剛擔任參謀長,在雲南怒江一線抗擊進犯日軍。第一次遠征結果,日軍傷亡約45000人,英軍傷亡1.3萬餘人,中國遠征軍傷亡5萬餘人,絕大部分犧牲在胡康河谷野人山。雖然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但中國遠征軍新38師在孫立人領導下,集合新22師近三千人退入英屬印度,成為中國駐印軍的基本力量。同時,國民政府鑑於緬甸的重要性,在滇西重新組編並整訓第二批遠征軍,並於1943年2月設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陳誠衞立煌相繼擔任總司令,隨時準備與中國駐印軍和英美軍隊協同反攻緬甸。
1944年,中國遠征軍進行第二次入緬甸作戰,與中國駐印軍及在緬甸的英美軍隊一道,對日寇進行大規模反攻,投入總兵力達40萬人,其中滇西遠征軍約16萬人。這年6月,第11集團軍渡過怒江,展開了滇西抗日的慘烈戰鬥。成剛在滇西抗戰中,擔任11集團軍參謀長,先協助宋希濂,後襄助黃傑,前後參與領導和策劃了松山戰役、龍陵戰役、芒市戰役、畹町黑山門戰役和緬境的九穀戰役。1945年初,滇西失地全部光復。同年3月30日,中國遠征軍與英軍勝利會師,隨後中國駐印軍凱旋。在第二次入緬作戰中,中國駐印軍殲滅日軍4.8萬餘人,自身傷亡1.8萬餘人,解放了緬甸土地約13萬平方公里。滇西中國遠征軍殲滅日軍21057人,自身傷亡67403人,解放了滇西全部土地約3.8萬平方公里。滇西光復和抗戰勝利後,成剛因戰功卓著而獲四等雲麾勳章和美國總統杜魯門頒發的自由勳章,被譽為滇西抗戰6位戰略家之一。而在中國遠征軍的抗戰中,成剛的幾位親人均奔赴前線作戰,表現出了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他的侄子成其事曾在孫立人部下任少校營長,1945年初攻打密支那時,被炮彈擊中陣亡。另一個侄子成其人效力於戴安瀾將軍的200師麾下,在松山戰役中負傷後繼續參加戰鬥,一直堅持到抗戰勝利。
成剛在戰火硝煙中,表現出一種儒將風采。1944年夏,在滇西大反攻前夕,他寫下了一首明志詩:“天塹怒江我半倚,兩軍對峙決雌雄。倭寇哪得越雷池,誓雪深仇今發令。” 而攻佔松山後,他又以詩記下了當時的實況:“任務分明不曲私,渡江殺敵顯神威。親臨前線笑談麾,寸土必爭誠壯烈。三軍以令以驅馳,任他工事足憑恃。據險松山不保持,最後勝方我何疑。” [1] 

成剛敗逃台灣

1945年3月,成剛被國民政府授予少將軍銜。10月,擔任中央訓練團辦公廳少將主任,參謀本部國防要塞處武漢要塞籌備主任等職。1948年9月被授陸軍中將,升任第102軍軍長。
1949年7月,程潛、陳明仁醖釀湖南和平起義。為確保起義成功,陳明仁將下轄14軍軍長傅正模升為第一兵團副司令,協助其出謀劃策。然後,把14軍和102軍並編,任命102軍軍長成剛接任14軍軍長。陳明仁認為,成剛是較為可靠的部屬,把部隊交給他,是一個比較妥當的辦法。但是,陳明仁錯了,就在他發出起義通電後不久,成剛卻叛離了他,率部隨黃傑經由越南撤至台灣。而湖南和平起義成功之後,起義部隊先後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和第二十一兵團,陳明仁任司令員,傅正模任副司令員,均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級指揮員。1964年,成剛病逝於台北,享年61歲。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遠征軍抗日將領成剛的曲折歷程  .湖南省圖書館主辦"天下湖南網"[引用日期2018-06-22]
  • 2.    湖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湖南名人志》,中國檔案出版社,1999年,第163頁。
  • 3.    韶山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韶山市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年,第440-4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