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骨牌

(中國骨牌)

鎖定
骨牌是一種遊戲用具,亦用作賭具,也稱牙牌,出自《儒林外史》第五一回。 [4] 
中文名
骨牌
分    類
遊戲用具
拼    音
gǔ pái

目錄

骨牌漢語詞彙

骨牌釋義

[dominoes] 娛樂用具,用骨頭、象牙、子或烏木製成,每副32張,上面刻有2—12的點子 [3] 

骨牌出處

清 吳敬梓 《儒林外史》第五一回:“這時船上水手倒也開鋪去睡了,三個差人點起燈來打骨牌。” [5] 

骨牌例句

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回:“ 鴛鴦道:‘如今我説骨牌副兒,從老太太起,順領下去,至 劉老老止。’”
梁章鉅 《浪跡續談·骨牌草》:“骨牌之戲,自 宋 有之,《宣和譜》以三牌為率,三牌凡六面,即骰子之變也。近時天九之戲,見於明 潘之恆 《續葉子譜》,雲近叢睦好事家,變此牌為三十二葉,可執而行,則即今骨牌掽湖之濫觴也。”
葉聖陶多收了三五斗》:“有的沉溺在賭博裏,希望骨牌骰子有靈,一場贏他十塊八塊。” [1]  [4] 

骨牌骨牌簡介

骨牌用途

骨牌 骨牌
骨牌是一種遊戲用具。常用於賭博。用木、骨或象牙製成。
牌類娛樂用具,亦用作賭具。每副三十二張,用骨頭、象牙、竹子或烏木製成,上面刻着以不同方式排列的從兩個到十二個點子。俗傳始行於宋代。也稱牙牌

骨牌材料

骨牌的得名是來自於它的製作材料,由於骨牌大多是用牛骨製成的故稱骨牌。骨牌也有用象牙製成的,故亦稱牙牌。骨牌最早產生的時間大約在中國北宋宣和年間,因此也被稱作“宣和牌”。
骨牌是由骰子演變而來的,但骨牌的構成遠較骰子複雜,例如兩個“六點”拼成“天牌”,兩個“幺 點”拼成“地牌”,一個“六點”和一個“五點”拼成“虎頭”。因而骨牌的玩法也比骰子更為多變和有趣。在明清時期盛行的“推牌九”、“打天九”都是較吸引 人的遊戲。麻將是骨牌中影響最廣的一種遊戲形式。 [1] 

骨牌骨牌術語

骨牌 骨牌
有人把“骨牌”和“牌九”、“天九”混淆起來,其實,骨牌是賭具的名稱,而牌九和天九隻是骨牌中最流行的玩法而已,其他的玩法還有接龍等。(接龍又名“剝皮賭”,是一種根據牌面點數輪流出牌的玩法,輸贏很大,一個晚上足以使一個小富之家破產,經常有人連衣服都輸掉後光着身子回家的,所以有此外號。)
一副骨牌只有32張,比起一百多張一副的麻將來簡單得多,所以才能在舊中國的農村流行起來。有人對骨牌的牌面感到很難理解,其實只要一句話就可以説清楚:每張骨牌的牌面都是兩個骰子的點數拼成的。不過馬上帶來下一個問題,一個骰子有六種點數,兩個骰子點數的組合應該是21種,怎麼一副骨牌倒有32張呢。
其實,一副骨牌裏有11種牌面是成對的,共22只,再加上其餘10種單張的牌面,正好32張。成對的牌有個專門的術語叫“文牌”,單張的則稱為“武牌”。下面就來逐一介紹。

骨牌文牌

1、兩個六點:稱為天牌,一對天牌湊一塊就叫“天牌對”;
2、兩個一點:稱為地牌;
3、兩個四點:稱為人牌;
4、一點和三點:稱為和牌,或者鵝牌,;
5、兩個五點:稱為梅花,或者梅牌;
6、兩個三點:稱為長牌,或者長三;
7、兩個二點:稱為板凳;
8、六點和五點:稱為虎頭,或者斧頭;
9、六點和四點:就叫四六啦,又叫紅頭十,因為牌面上總共十點,而骨牌上的四點和骰子上一樣是紅色的,骨牌裏有很多牌都是這樣命名的;
10、六點和一點:幺六,又名高腳七(牌面七點,六點形如兩條長腳);
11、五點和一點:幺五,又名大頭六;

骨牌武牌

1、五點和四點稱為紅九,三點和六點稱為黑九,這兩張牌湊一起叫雜九對;
2、五點和三點稱為黑八,六點和二點稱為平八(取牌面上二點和六點都是“平”的之意),合稱雜八對;
3、五點和二點稱為黑七,三點和四點稱為紅七,合稱雜七對;
4、四點和一點稱為紅五,二點和三點稱為黑五,合稱雜五對;
5、最後兩張名堂可就多了,二點和四點稱為二四,又稱大雜六,一點和二點稱為幺雞、丁三、丁雞等等,又稱小雜,兩者合稱大小雜。 [2] 

骨牌牌九

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民間出現了一種名叫“骨牌”的遊戲。這種骨牌遊戲在宋高宗時傳入宮中,隨後迅速在全國盛行。當時的骨牌多由牙骨製成,所以骨牌又有“牙牌”之稱,民間則稱之為“牌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