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驍勇

(漢語詞彙)

鎖定
驍勇,拼音:xiāo yǒng,漢語詞語,意思猶勇猛;指勇猛的士卒。出自《三國志·魏書·袁紹傳》。
中文名
驍勇
外文名
brave
拼    音
xiāo yǒng
反義詞
畏怯
詞    性
形容詞
出    處
《三國志·魏書·袁紹傳》

目錄

驍勇釋義

1、指勇猛。2、指勇猛的士卒。 [1] 

驍勇出處

三國志·魏書·袁紹傳》:“沮授又諫紹:‘良(顏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

驍勇例句

1、指勇猛。
三國志·蜀志·楊儀傳》:“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
晉 江統《徙戎論》:今五部之眾,户至數萬,人口之盛,過於西戎,其天性驍勇,弓馬便利,倍於氐、羌。 [5] 
《南齊書·戴僧靜傳》:“其黨輔國將軍孫曇瓘驍勇善戰;每蕩一合;輒大殺傷;官軍死者百於人。” [4] 
《北齊書·南安王思好傳》:“本名 思孝 , 天保 五年,討 蠕蠕 , 文宣 悦其驍勇,謂曰:‘爾擊賊如鶻入鴉羣,宜思好事。’故改名焉。” [6]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回:呂布驍勇,萬不能敵。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七回:那唐僧的徒弟,又有些驍勇,亂忙中,四下裏都尋覓不見。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回:“戎兵見鄭伯驍勇,一時驚散。”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百零八回:“將士皆磨拳擦掌,爭先奮勇。乃選驍勇有力者,約二萬人,謂之壯士,別為一軍,為衝鋒。”
《明史·胡海傳》:“海驍勇,屢戰屢傷,手足胸腹間金痍皆遍,而鬭益力。” [2]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大家都誇他是一個驍勇剽悍的將領。” [3] 
2、指勇猛的士卒。
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驍勇百萬,畜力待時,役不再舉,今日之謂。”
《新唐書·隱太子建成傳》:“建成等私募四方驍勇及長安惡少年二千人為宮甲,屯左右長林門,號‘長林兵’。”
《古今小説·梁武帝累修歸極樂》:“於是衍乃密修武備,招聚驍勇數萬,多伐竹木,沉之檀溪,積茅如岡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