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太福音

(法國、意大利1964年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執導的電影)

鎖定
《馬太福音》是由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執導,埃裏克·伊拉奧基瑪格瑞塔·卡魯索參演的劇情片 [1] 
《馬太福音》講述了耶穌基督的一生。
中文名
馬太福音
外文名
Il Vangelo Secondo Matteo
其他譯名
瑪竇福音
類    型
傳記、劇情、歷史
製片地區
意大利、法國
導    演
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編    劇
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片    長
133 分鐘
上映時間
1964年9月4日
對白語言
意大利語
色    彩
黑白

馬太福音劇情簡介

當人民的苦難不斷加深之時,上帝將他的兒子耶穌(Enrique Irazoqui 飾)送到人間。受到感召,少女瑪麗亞(Margherita Caruso 飾)以處子之身生下耶穌,並與未婚夫約瑟Marcello Morante 飾)一同將其養大。耶穌如此鍾愛世人,他通過各種神蹟引導人們誠心向善,他的信徒和追隨者越來越多。然而世界已然腐朽,貪婪殘暴佔據統治地位。那些忘掉廉恥的統治者決定除掉這個來自天堂的聖子……

馬太福音演職員表

馬太福音演員表

    • 恩裏克·伊拉佐奎 飾 Christ
    • 瑪格麗塔·卡魯索 飾 Mary (younger)

馬太福音職員表

導演 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編劇 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馬太福音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
意大利 Italy 1964年9月4日......(Venice Film Festival)
意大利 Italy 1964年10月2日
法國 France 1965年3月3日
西德 West Germany 1965年4月9日
荷蘭 Netherlands 1965年9月16日
美國 USA 1966年2月17日......(New York City, New York)
芬蘭 Finland 1967年3月24日
瑞典 Sweden 1967年12月25日
芬蘭 Finland 1977年4月8日......(re-release)
新加坡 Singapore 2003年4月18日......(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荷蘭 Netherlands 2003年4月18日......(re-release)
法國 France 2003年6月18日......(re-release)

馬太福音影片評價

帕索里尼最偉大的作品,他用自己的天主教背景和馬克思主義信念,將耶穌詮釋為一個政治革命家,而不是一個聖人。童貞女瑪麗婭許配給約瑟,沒有迎娶就懷孕了。耶穌降生,被聖靈引到曠野,受魔鬼的試探。他禁食40晝夜,撒旦讓他變石頭為食,耶穌説:“經上記着説'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
天主教國家意大利,絕少人真正讀過聖經。民眾多半是透過神職人員的解説來認識耶穌。這也就是為什麼這部「忠於原著」的影片拍出來後,會引起那麼大的震驚──因為片中體現了一個全新又原始的耶穌。
帕索里尼,被貼上「敗德」標籤的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者,此片一出卻獲得不同立場人士的一致讚譽。他把耶穌「還原」為在貧瘠的焦土上,一個和平民百姓站在一起的革命家。片中大量非職業演員的真實面孔,包括從頭到尾無言的約瑟和瑪麗亞(年老的瑪麗亞轉由導演自己的母親飾演),質樸得令人動容。耶穌大段大段的宣講,配合演員狂烈而疏離的眼神,極具説服力。帕索里尼不以寫實的觀點去掉耶穌的神聖及神秘性,而是著重在與種種神蹟並存的、耶穌淑世的感性面,成為一部拯救赤貧階級的理想化詩篇,也印證了帕索里尼所體認的:在最深邃的層次上,馬克斯主義與基督神性實有內在的共通關係。
馬可福音過於粗魯,約翰福音過於神秘,路加福音則過於感傷、過於布爾喬亞。在帕索里尼眼中,馬太福音是唯一擁有民族─民眾史詩特質的福音書,他的影片也成功地傳達出這種特質。和往後把耶穌世俗化的美國片《萬世巨星》、《基督的最後誘惑》相比,本片的純淨影像更貼近民族紀錄片般的風格,從中可以看出意大利電影從新寫實主義轉型的過程,以及巴索里尼獨特的詩人本質。即令剝除任何意識型態,都仍是一部美麗不可方物的影像極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