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喇鎮

鎖定
馬喇鎮,隸屬於重慶市黔江區,地處黔江區東南角,東與酉陽自治縣的毛壩鄉為鄰,南與金洞鄉相依,西與濯水鎮連接,北與五里鄉相連,距黔江區人民政府駐地42千米, [1]  區域總面積146.6平方千米。 [2] 
宋、元、明、清時期,馬喇鎮境域均屬酉陽土司管轄區;1988年8月,撤馬喇鄉改設馬喇鎮。 [1]  截至2018年末,馬喇鎮户籍人口為18388人。 [2]  截至2020年6月,馬喇鎮下轄1個社區、7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蓮花榜。 [1] 
2018年,馬喇鎮有工業企業6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2] 
中文名
馬喇鎮
別    名
馬喇湖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重慶市黔江區
地理位置
黔江區東南角
面    積
146.6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7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蓮花榜
電話區號
023
郵政編碼
409005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灰千樑子-響水河-拜佛阡
車牌代碼
渝H
人    口
18388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馬喇鎮建置沿革

宋、元、明、清時期,均屬酉陽土司管轄區。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歸流”後,屬酉陽縣上下里。
民國十七年(1928年),為北五鄉,屬酉陽縣第三區。
1952年3月,北五鄉劃入黔江縣第七區,分設馬喇鄉、早化鄉、官莊鄉。
1953年3月,由馬喇鄉析置印合鄉。
1956年4月,官莊、印合鄉劃入馬喇鄉。
1958年5月,改建馬喇公社。
1961年2月,馬喇公社析置官莊公社。
1984年2月,撤馬喇公社更名為馬喇鄉。
1988年8月,撤馬喇鄉改設馬喇鎮。
2001年11月,小莊鄉併入馬喇鎮。 [1] 

馬喇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馬喇鎮下轄蓮花1個社區,杉樹、龍溪、印合、香樹、小萬、官莊、高爐7個行政村。 [1] 
截至2020年6月,馬喇鎮下轄1個社區、7個行政村:蓮花社區、杉樹村、龍溪村、高爐村、小萬村、官莊村、香樹村、印合村, [3]  鎮人民政府駐蓮花榜。 [1] 

馬喇鎮地理環境

馬喇鎮位置境域

馬喇鎮地處黔江區東南角,東與酉陽自治縣的毛壩鄉為鄰,南與金洞鄉相依,西與濯水鎮連接,北與五里鄉相連,距黔江區人民政府駐地42千米, [1]  區域總面積146.6平方千米。 [2] 

馬喇鎮地形地貌

馬喇鎮地勢東西北高、南低;境內為東西部兩山高聳,南北中部為梯狀丘陵地形;境內最高點位於黃柏ㄚ山頂,海拔1800多米;最低點位於官莊村的銅車壩,海拔600多米。 [1] 

馬喇鎮氣候

馬喇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温15.4℃,1月平均氣温4.3℃,極端最低氣温-5.8℃(1986年1月12日);7月平均氣温25.9℃,極端最高氣温38.6℃(2009年7月21日);最低月均氣温-1.2℃(1986年1月),最高月均氣温35.1℃(2009年7月);無霜期年平均273.5天,最長達309天,最短為223天,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6月最多。 [1] 

馬喇鎮水文

馬喇鎮境內河道屬阿蓬江流域;境內有馬喇河,發源於灰千樑子,由北而南,經金洞鄉注入細沙河,再自東向西匯入阿蓬江,境內長12千米,流域面積14.1平方千米,年均徑流量101.2立方米/秒。 [1] 

馬喇鎮自然災害

馬喇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主要指伏旱和伏秋連旱)、暴雨、洪澇、大風、冰雹、春季低温、綿雨等。 [1] 

馬喇鎮自然資源

馬喇鎮境內已查明礦藏資源銅、鐵、硫、磷、鉛、鋅、高嶺土、石英岩等,其中尤以鉛鋅礦居多,其儲藏量達500多萬噸;常見的樹種有42科81屬146種,其中有銀杏、水杉、紅豆杉、鐵尖杉、楠木、香樟、黃檀、樺木等珍稀樹種;東邊灰千樑子林區林海面積達3萬畝,森林蓄積量達1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39.6%;野生動物有23目69科147種,野生藥材1280種,野生中藥材有黃姜、天麻、枳豌、山蘿蔔、黨蔘、蘿蔔七等數百個優良品種,以枳豌、山蘿蔔、黨蔘、天麻居多。2011年,馬喇鎮有耕地面積1.5萬畝,人均0.8畝。 [1] 

馬喇鎮人口

2011年末,馬喇鎮總人口18398人,城鎮化率35%;另有流動人口300餘人。總人口中,男性9657人,佔52.5%;女性8741人,佔47.5%;以土家族為主,達17859人,佔97.1%;苗族294人,佔1.6%;漢族佔1.4%。2011年,馬喇鎮人口出生率9.5‰,人口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長率3.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02.2人。 [1] 
2017年末,馬喇鎮常住人口為12987人。 [4] 
截至2018年末,馬喇鎮户籍人口為18388人。 [2] 

馬喇鎮經濟

馬喇鎮綜述

2006年,馬喇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7485萬元,比2001年的2757萬元增加4728萬元,增加171.2%;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2131元,比2001年的1519元增加612元,增加40.3%;農民存款餘額為突破5265萬元,比2001年的1500萬元上升3765萬元,年均增長753萬元。
2011年,馬喇鎮財政總收入914.3萬元,比2010年增長24.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0.6萬元,比2010年增長100.9%。2011年,馬喇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484元。 [1] 
2018年,馬喇鎮有工業企業6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2] 

馬喇鎮農業

2011年,馬喇鎮農業總產值1.7億元,比2010年增長21.2%,農業增加值1213萬元。馬喇鎮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馬喇鎮生產糧食1萬噸,人均562千克;經濟作物實現收入1127萬元,比2010年增長27%,其中油菜產量523噸,比2010年增長7%,實現收入255萬元,比2010年增長31%;烤煙實現產量166噸,實現收入313萬元,比2010年增長77%;中藥材總產值782萬元,比2010年增長10%。馬喇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馬喇鎮生豬出欄2.9萬頭,家禽出欄9.9萬羽;生產肉類3123噸,蠶繭33.9噸;畜牧業總產值0.6億元;林業實現收入411萬元,同比增長48%。 [1] 
馬喇鎮農田

馬喇鎮工業

2011年,馬喇鎮工業總產值為0.3億元,比2010年增長12.1%,工業增加值651萬元。2011年,馬喇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職工214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15萬元,比2010年增長18.6%。 [1] 

馬喇鎮商貿

2011年末,馬喇鎮有商業網點12個,職工55人。2011年,馬喇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21%;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21.8%。 [1] 

馬喇鎮金融

2011年末,馬喇鎮有2家銀行在境內開設了分行;各類存款餘額為1.2億元,比2010年增長13%;人均儲蓄9188元;各項貸款餘額0.1億元,比2010年增長1.2%。 [1] 
馬喇之景

馬喇鎮社會事業

馬喇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馬喇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270人,專任教師2人;小學2所,在校生1179人,專任教師7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398人,專任教師7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馬喇鎮教育經費達212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12萬元。 [1] 

馬喇鎮科技事業

2011年末,馬喇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5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85人,經營管理人才35人,技能人才22人,農村實用人才13人。 [1] 

馬喇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馬喇鎮有文化服務中心1個,有各類圖書室9個,藏書2.7餘萬冊,文化休閒廣場1處。2011年末,馬喇鎮有學校體育場2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8%。2011年末,馬喇鎮有廣播喇叭415只,入户率67%,通響率100%,廣播綜合覆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户數為314户,電視綜合覆蓋率55%。 [1] 

馬喇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馬喇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8個;牀位30張,固定資產總值408.3萬元;專業衞生人員2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1人。2011年,馬喇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1萬人次,住院手術981台次,出院病人0.6萬人次。2011年,馬喇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8萬人,參合率100%;孕產婦死亡率為零。 [1] 

馬喇鎮社會保障

2011年,馬喇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為150户,人數165人,比2010年減少31人,支出50.7萬元,月人均250元,比2010年增長31元;臨時醫療救助144人次,資助金額19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74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99户,人數818人,支出64.3萬元,比2010年增長21.2%,月人均65.5元,比2010年增長22.1%;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1人,支出14萬元,比2010年增長11.2%;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1人,支出8萬元,比2010年增長12.5%;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7人,撫卹事業費支出23.7萬元,有敬老院1家,牀位3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20人。 [1] 
馬喇鎮村民生活

馬喇鎮交通

2011年末,馬喇鎮有通往黔江主城的縣鄉(鎮)級公路1條,境內總長18千米;有村級公路43條,總長313千米。 [1] 
馬喇鎮地圖

馬喇鎮歷史文化

馬喇鎮重大事件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4月至5月上旬,紅三軍主力轉戰鄂川邊境,舉兵攻打彭水,曾三進三出黔江馬喇湖;同年4月3日,紅三軍直屬單位和紅九師,從湖北來鳳縣安撫司經川鄂交界地進入酉陽細沙一帶,同年4月5日到達馬喇湖;正值清明節,人稱莫二老爺的大惡霸莫躍堂正為其女定親擺宴席,莫家大院張燈結綵。紅軍突襲莫家大院,活捉了莫躍堂及其親戚,將糧食分給當地羣眾;同年4月19日,賀龍軍長率領紅三軍由湖北咸豐活龍坪出發,在黔江沙子場宿營,於20日再次來到馬喇湖;同年5月5日,紅三軍由酉陽毛壩出發,到木葉後,兵分兩路,一路走小涵、大板營,一路走矮洞溪,於當晚進入黔江縣境,第三次會合於馬喇湖。在馬喇湖期間,賀龍軍長和老百姓親切交談,瞭解社情,並和貧苦大眾同吃同住。

馬喇鎮民俗文化

馬喇鎮保留下的巫文化字體 馬喇鎮保留下的巫文化字體
馬喇鎮保留着土家族巫文化,境內流傳有如穿花、端工、請掃帚神、請背兜神等多種土家巫文化。巫文化是上古時期巫咸為首的“靈山十巫”在以今巫溪寧廠古鎮寶源山為中心創造的以占星術和占卜術為主要形式,以鹽文化和藥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地域特色文化。據《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有靈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吳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郭璞《巫咸山賦》更載“巫咸以鴻術為帝堯醫師,生為上公,死為貴神,封於是山,馬喇鎮因以為名”。巴文化之母文化———巫文化(鹽文化、藥文化),在唐堯時期就建立了巫咸國,形成了巫文化在三峽地區(大巫山馬喇鎮地區)之濫觴。還從該地遷徙出巫誕一部的五姓巴人到湖北長陽鍾離山,巫文化與楚文化等文化融合產生了巴文化,孕育了“記神事之書”《山海經》、《詩經》、巫歌《楚辭》。

馬喇鎮竹編燈籠

在被譽為黔江“民間藝術之鄉”的馬喇鎮,當地人引以為傲的傳統技藝——梁氏竹編燈籠。馬喇的梁氏竹編起碼也有300年的歷史。馬喇鎮的梁氏後人是“湖廣填四川”時期由湖南遷到這裏的,因此這裏的梁氏竹編源於馬喇梁氏始祖梁邦文。梁邦文定居此地後,就把從湖南帶過來的竹編燈籠手藝,作為謀生的技能養活家人,因為他做工精細,更讓這門技藝遠近聞名。梁氏竹編燈籠也成了婚嫁用燈、節日用燈、號燈、字燈、花燈、靈堂燈、檐燈、引魂燈的首選。 [5] 

馬喇鎮風景名勝

  • 灰千樑子
灰千樑子地處武陵山脈西翼,重慶黔江區東部邊緣,有喀斯特地貌景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