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巫文化

(以占星術和占卜術為主要形式地域特色文化)

鎖定
巫文化是上古時期巫咸為首的靈山十巫和在以巫溪寧廠古鎮寶源山為中心創造的以占星術和占卜術為主要形式,以鹽文化和藥文化為主要內容的中國地域特色文化。
中文名
巫文化
內    容
占星術和占卜術
類    型
生活文化
特色文化
鹽文化和藥文化
地    區
巴渝地區

巫文化含義

圖1 巫文化 圖1 巫文化
巫文化是上古時期以巫咸為首的"靈山十巫"在以今巫溪寧廠古鎮寶源山為中心創造的以占星術和占卜術為主要形式,以鹽文化和藥文化為主要內容的中國地域特色文化。據《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有靈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郭璞《巫咸山賦》更載"巫咸以鴻術為帝醫師,生為上公,死為貴神,封於是山,因以為名"。經考證,今巫溪寧廠古鎮寶源山不僅因有寶源山鹽泉可供古人類直接取食,而且古代這裏還盛產"神仙不死之藥"丹砂。因此,寶源山就是以巫咸為首的上古"十巫""所從上下"升降採藥、採滷製鹽的靈山,也就是真正意義的巫山。這裏誕育了神秘悠遠的巴文化之母文化---巫文化(鹽文化、藥文化),在唐堯時期就建立了巫咸國,形成了巫文化在三峽地區(大巫山地區)之濫觴。孕育了"記神事之書"《山海經》、偉大的文學開篇鉅著《詩經》、巫歌《楚辭》,並在天文、文學、文字、藝術、醫學、地理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巫的源遠流長,甲骨文中已有巫字,説明在殷商以前就已出現了。甲骨文專家許進雄教授將巫字的演變歸納如右下圖1(據許進雄,古文諧聲字根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台北第一版)最早的巫字是兩個工字的交叉,大概是行法術時所用器物的象形;以後加上兩個人在跳舞,是巫用形體動作請神靈降臨。

巫文化

漢語大字典》的解釋是:“古代從事祈禱、卜筮、星佔,併兼用藥物為人求福、卻災、治病的人。”
這個解釋是比較準確的,但是還有三點需要補充:
其一,巫不僅存在於古代,還活動於當代。當代不僅在偏遠落後地區有巫,在發達的城市亦有巫。
其二,巫的活動不僅僅限於求福、卻災、治病,還存在預測謀劃等事宜。
其三,巫往往自稱自交通鬼神,與鬼神感應,趨吉避吉凶,從而騙取民眾信任而獲得財物。
概言之,巫是人類社會專事巫術,以祈禱、降神、感應等神秘行為為人驅災、求吉、治病、表達心願,並且為自己謀求生存的人。
巫文化 巫文化
巫的泛稱是文化人,狹義解釋是吃鬼神飯的文化人。

巫文化巫字本義

巫,上古已有此字。在甲骨文、金文都有“巫”字。它應當是中國先民最早創造的一批文字。長江流域出土的文物上很早就有了“巫”字。有人考證江蘇昊縣澄湖出土的良諸文化陶罐上的符號,釋其四個字符號為“巫戌五俞”。在安徽含山凌家灘4號墓出土刻紋木版也有“巫”字。

巫文化字形解釋

中國上古創字是有規律的。先民把工和二個“人”字組合在一起,自有其用意。工,《説書》解釋説:“工,巧飾也。象人有規規榘也。與巫同意。凡工之屬皆從工。”宋代俆鍇説:“為巧必遵規矩法度,然後為工,否則目巧也。”巫事無形,失在於詭,亦當遵規榘,解釋故曰與巫同意。”工的原始意義至少有二點其一是巧飾,其二是曲尺。近人楊樹達在《積微居小述林.釋工》認定工象曲尺之形。工,借用古代文學家對“工”字的解釋,上下二橫分別代表天地。巫則是由二個人在其中。《説文》釋“巫”:“象人兩袖舞形”。今人根據甲骨文和金文,認為巫字“象兩玉交錯形”。《漢語大字典.工部》的巫字條説:“《説文》‘筮‘筮巫以玉事神。從霝〈注:ling,古同“零”、“靈”〉聲。靈〈注:ling,同“靈”〉或從巫。’古代巫師以玉為靈物。古以交錯的玉形代表巫祝的巫。”因此,巫字的字形與舞形、玉器有關,上古沒有貶意。

巫文化注音解釋

中國古代創字規律,音義有微妙的聯繫。清代考據學家往往窮盡畢生精力研究音羣和義羣的關係。巫與烏、嗚、污、誣、誤、惡、霧、勿、忤、蕪同聲,大多是些晦暗之詞。
巫與誣通。漢代楊雄《法語.君子》載有“不果則不果矣,人以巫鼓”。李軌《注》雲:“巫鼓猶妄説也。妄説傷義,甚於不言。”汪雲寶《義疏》雲:“巫讀誣。誣鼓,謂誣妄鼓扇。”
此外,巫與舞在讀音上都是一聲之轉,這可能與巫的動作有關。巫最初的印象是手舞足蹈。
巫文化是上古時期人類在繁衍生息,推進社會發展中,創造的一種適應自然,改造自然的原始文化,它也是人們對萬物有靈崇拜時期的文化的通稱,是人類遠古的文化。巫文化融匯了天文地理,人文數理、醫卜星相、五行八卦,祭禮娛樂的總和,它詮釋了中國傳統的道、哲、理、文、聯姻,並滲透影響了陰陽學説、莊老思想、屈原詩歌、孔丘仁義。它構成了華夏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極大的豐富了華夏文學藝術寶庫、宗教哲學、科學技術,推動了中華文化的成長。
甲骨文時代的巫,是男巫女巫的通稱,後世女巫才稱為巫,男巫叫覡,《説文》中對巫的解釋是:“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據説他們能使鬼神附體,或用其他方式見到鬼神,總之是具有與鬼神溝通的功能而不同於常人。傳説有個巫咸,能知人生死禍福;黃帝作戰前,要找他用蓍草來占卜;還有記載説,他的兒子巫賢當了輔佐殷王祖乙的大臣。論起來,祖乙與黃帝年代相去很遠,他們父子的壽命真夠長了。但既是傳説就不必那麼較真;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時的巫,地位是很高的,因為他們是那時最有文化的人,又能將人間事向鬼神報告並把鬼神的指示帶回來。但擔的責任也大,譬如天不下雨,便將巫脱去衣服放在太陽下曝曬,甚至架起火來燒,以為這就可以驚動鬼神,下雨來救他,結果燒死了不少;戰國時西門豹治鄴,將用河神的名義詐騙錢財危害人民的巫,統統扔到河裏去,説是請他們去通報河神,就是這古法的應用。 治病也是巫的專業,那時得病以為是中了什麼邪。就找巫來驅邪。用唱歌跳舞,或口中唸唸有詞及其他奇怪的形體動怍來行使法術;有時也給病人吃點藥物。巫在表現鬼神附體或作法前,自己也常要吃某些藥以求得興奮,因為他得表現出與平時不同的癲狂狀態,這些藥是他們一代一代靠經驗積累起來的,只有他們才有和敢用;還有象占卜的時候需要將龜甲或獸骨燒出裂紋,一般人不會燒,而巫則能很快就完成,他們確一些有別人沒有的本事,於是成了“招神,逐疫,禳災,除不祥”的專業户,巫是他們的姓氏。

巫文化儒家文化

儒家的興起併成為正統後,子不語怪力亂神,巫的社會地位變得低下,加上有些巫(這時一般是女性了)出入宮廷,交通權貴,介入宮廷權力爭鬥,在政變失敗後受到嚴厲鎮壓;而野心家用巫術來蠱惑人心,製造社會動亂,歷代都有,皇帝對這種人也很警惕,從社會的表面看,以巫為職業的人不多了,但如從人的思想與行為來看,巫風實仍未減,而且已滲透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像舊時家家都有本黃曆,裏面什麼時候出門、嫁娶、動土才吉利等內容,以及社會上扶乩、請神、看相算命等等活動,也都是巫風的流被。
所以我用了巫文化這個詞。以巫為職業的巫婆神漢也仍然有,可能因與巫蠱之類害人之事相關,名聲不好,但人們實際上還是信的;而不用巫的名號,換個裝束,以什麼高人、大師的面貌出現,實際幹巫的事,更是可以風行社會。宣稱自己能與無形的神仙鬼怪溝通,能預知未來,致人禍福,總之是通靈不凡之人,是他們共同的特徵,把握住這特徵,要有科學的武裝,識別他們其實也是不難的。可惜在中國信巫而不信科學,因無科學而更信巫,形成了一個循環往復的怪圈,要突破實在是太難了。

巫文化發源地

説起“巫文化”的發源地,不是別處,正是巫咸國。我們必須首先要弄清,人們口耳相傳廣泛使用的“巫文化”、“巫術”、“巫師”等概念中的“巫”究竟是指的什麼?對此,學界尚未做出嚴密定義,但從已有的研究來看,毫無疑問,“巫”指的就是神與人之間的一種媒介,也可以説是一種通靈的職業。而從事這一職業的人則被叫做“巫師”,他們是通達天地的預告者,也是執行者;他們所使用的通靈手段,主要包括占星、占卜等形式,這些都被統稱作“巫術”。而與之相關的宗教也好,風俗也罷,還有藝術等等,通通都被視為巫文化。巫文化不僅反映了先民的思維方式情感訴求,還間接地反應了遠古的經濟生產力水平,作為一種精神現象的載體,它還開創了三峽流域後來的精神文明和羣族文化。
可以説,巫文化是一種充滿神秘的人類文明,它不僅滲透、影響了陰陽説、老莊思想、屈原詩歌,甚至還包含了禪、中醫、宗教,而且還豐富了華夏民族的哲學、科技和藝術,極大地推動了華夏民族的成長。
既然如此,那我們所説的三峽巫文化又具體指的什麼呢?有專家給出定義説:三峽巫文化實際上是一種標準的地域性文化,它指的是西起重慶,東至宜昌,北靠大巴山脈,南臨武陵山大婁山,包括整個重慶市及湖北省的宜昌市和恩施,全長660公里,總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範圍以內的文化。主要以巴文化楚文化為對象,其中,尤其又以巫文化為最大的核心文化。
提到巫文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往往都是裝神弄鬼的那一套,尤其在科學文明已經春風沐雨般的今天,人們更是難以理解巫文化背後的積極意義了。然而,如果我們放下偏見,親身走進巫文化濫觴之地的巫山巫溪等地,就會發現,事實上巫文化作為一種人類精神文明的早期印記,背後保存了許許多多華夏文明的母題,是人類童年時期的集體記憶中最為輝煌燦爛的部分。比如巫文化背後所藴含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又比如起源與鹽、藥文化的巫術,還比如巫歌、巫舞、巫戲等形式多樣的藝術文化。
而其中最讓人感興趣的大概要數“巫術”了,然而,這恐怕也是迄今為止,人們對巫文化誤解最深的內容之一。
從歷史上來看,三峽地區自古就有崇尚巫術占卜的傳統,其中,尤以巫山、楚地為主。這裏巫風瀰漫,歷來就有“信鬼巫、重人祠”的習氣風俗。在民間,人們的大小事情都離不開巫術占卜活動。無論是造屋鋪橋,還是修堤築壩,先民們往往都習慣於求神問佛,占卜問卦。甚至連生老病死,喪葬嫁娶,也都離不開巫師鬼神的指引和幫助。
由於受到佛、道輪迴思想的影響,巫文化中對於人死後的靈魂歸屬問題也格外重視。不僅如此,關於人死後靈魂歸宿這個問題,人們還發明瞭很多別的巫術形式。即便是到了現今,在巫溪等地的民間也還零星地保留着跳端公、告陰狀、趕白虎、化九龍水、請七仙姑、請桌子神等巫術形式。比如,其中比較常見的“跳端公”,它常常又被稱作“過刀橋”———這是一種專門為超度死者所做的法事。根據習俗,作法事之前,首先得紮好“刀橋”。而所謂的“刀橋”,其實是將兩尺長的刀每隔一兩尺遠縛在兩根竹竿上,共綁十多把刀,並需要將兩尺長的刀以每刀一兩尺的間距捆縛在兩根竹竿上。然後,用桌椅紮成一兩丈長的橋頭,將用竹竿做好的刀梯平放做“橋身”,刀口向上放置。最後,便是在陣陣鑼鼓聲中,由端公一邊在口中唸唸有詞,一邊赤腳踩着刀口走過,而死者的親屬們則一律披麻戴孝,跟隨在端公、靈幡、靈牌之後不斷地作輯,以示躬送。
還有一種類似於巫蠱的“告陰狀”也別具特色,這是一種將仇人姓名、生辰八字、地址等寫在一張紙上,揉成團塞進即將下葬的死者口中,讓死者帶到陰間,請求閻王受理訴狀的巫術。人們相信,這樣一來,即使到了陰間,此人也會被閻王繩之以法,永世不得安寧……如今,在巫溪的寧廠鎮長桂、萬古一帶,還流傳着一種類似的暗害巫術,它是在生辰八字不容易收集到,政府機關查户口又不方便的情況下流行起來的。據説只要收集到仇人的毛髮,指甲或腳印泥土等,然後將收集起來的東西盛於小竹筒內,邊唸咒語邊塗上雞肉(防止靈魂外跑或污靈),再用樹葉包裹,偷偷投入危險之地,受術者就會逐漸痴呆乃至死亡。除此以外,巫溪地區流傳的巫術還有很多種花樣。比如為了驅鬼辟邪、還願請神之類目的而採取的巫術則更是數不勝數,層出不窮。雖然這些巫術難免帶有迷信色彩,然而,如果將它們放到遠古人類歷史上來關照,也許你就會穿過紛繁的巫術現象,站到人類和人性這個更高的層面上去理解人們對幸福、對健康、對豐收的深切渴望,並且進一步理解無論是先人還是作為後代的我們,人類所共有的渴望得到外力幫助和保護的這種人性深處的普遍願望了。
追本溯源,在對巫術活動有了初步瞭解之後,人們往往會對巫術的起源之謎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就好比“木有根,水有源”一樣,當然,巫術的產生肯定不會是憑空而來。只是巫術的胚胎,竟然是貌似八竿子也打不着的鹽、藥文化,想必這結果,不僅讓人不易想到,甚而至於,簡直是叫人疑竇叢生,不肯信服了。
相傳,盛極一時的巴國在享受了因鹽帶來的豐實富餘之後,緊接着又因鹽而引來了鄰國的嫉妒,並最終引發了楚、秦相爭。巴國於是由此遭至戰禍,直到最後滅亡。不難看出,在這裏,鹽是巴文化之所以產生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於是,從此以後民間就有了“巴不離鹽,鹽不離巴”的説法,然後又有了“鹽巴”一説。雖然時代久遠,但鹽作為一種再珍貴不過的資源,在三峽地區是確有其事的。現已發現的上古三峽地區自流鹽泉就有三條之多,它們分別是:巫溪縣寧廠鎮寶源山鹽泉、彭水縣鬱山鎮伏牛山鹽泉,以及湖北宜昌市長陽縣西的鹽水。 [1] 
作為萬人敬仰的通靈使者的巫師,他們的使命從來都不是單一的。一方面他們是與神靈最接近的,負責傳達神的旨意;另一方面,他們也是一個時代掌握了最先進的生產技術、文化知識的特權階級。因此,除了上面提到的製鹽技術,他們往往還掌握着製藥本領。而他們所採用的藥,不是別的,正是“丹砂”。巧的是,這種珍貴的物質的產地不是別處,正是古時候的巫山———於是巫山在古代又被稱為“丹山”。
由此可見,巫術最初的含義並不是指藉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對某些人、事物施加影響或給予控制的方術,而是指巫咸國的巫師們通過占星、占卜知識的運用,練就的獨特土法制鹽、製藥之術。而擁有了鹽、藥文化的巫溪巫山等地,很自然的,便由此人丁興盛,併產生了重要的巫文化。
瞭解了巫術文化的“來龍”之後,接着我們還應看看它的“去脈”。
事實上,在巫術的整個演變歷程中,它逐漸開始分化,並形成了黑巫術白巫術兩條大的支脈。其中,“黑巫術”是指嫁禍於別人時使用的巫術;“白巫術”又稱吉巫術,指的是祝吉祈福時用的巫術。
另一方面,中國巫文化自古以來便受到佛教輪迴學説的影響,二者相互融合就形成了系統的鬼神文化,加之地域間民俗文化的差異,這就使得巫文化形成了一種共性羣體下的個性趨勢。比如,在山西北部盛行着的一種“看闖客”的驅鬼方式———所謂“闖客”,指的便是鬼魅。據説,在山西民間,人們認為造成疾病的原因在於鬼魅纏身,因此,一旦有人生病,信奉者便會到紙鋪裏去“看闖客”,以尋求驅鬼的方法,送走鬼魅保得安康。 [2] 

巫文化事件影響

巫風所及並非盡限於市井,往往高層還更熱中,由此直至可以影響軍國大計的事件屢有發生。隨手拾來,就有:
南北朝時南齊的末代皇帝蕭寶卷,信奉據説是死後成為鐘山之神的蔣子文,還有個宋徽宗,相信妖人林靈素,都是因此誤了大事的昏庸亡國之君。
曹操歎羨“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到了晚年相信一個名叫王表的神,這位神,“不見其形”而是靠一位名叫紡績的婢女溝通,孫權把這位無形的神封為輔國將軍羅陽王,在都城修建館舍迎去請教。國將興,聽於民。國將亡,聽於神。這句名言就是後人孫盛對此事有感而發的。
近在清代,我們還可以看到這樣荒唐的事。那是在鴉片戰爭後期,道光二十一年,林則徐因主張抵抗英軍而皇帝想和,早已被撤換,但這時皇帝忽然又要抵抗了,將主和的欽差大臣琦善撤職換成奕山,還派去了一位打內戰很內行的果勇侯楊芳當欽差參贊大臣。這位果勇侯一到廣州,馬上下令“廣收馬桶,排列沿河”,還在城隍廟做法事,將符水裝入壇中埋在地下,“種種設施,不一而足,其捍患禦侮之法可謂良且盡矣。”(廣東軍務記,收在近代史資料叢刊,《鴉片戰爭》Ⅲ,神州國光社,1954)須知這不是在武俠小説或僅供消遣的影視中,而是面對英軍入侵的備戰行動!結果可想而知,英國人不吃這一套,這位欽差參贊大臣也下台了。
相信巫術並以國家的名義用它來與科學創制出來的物質力量較量,還發生過更大規模的一次,大家都會想到,那就是義和團的行為。
西方科學技術與中國巫術較量的結果,中國方面一敗塗地,於是也想到應該向西方學習了,但是當時的當權者以為洋人比我們強的,無非是船堅炮利,想要的僅是西方的技術,叫做“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在精神世界中還是“以中國倫常名教為原本”,也就是後來概括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連最著名的維新派領袖康有為也這樣認為:
“吾國人之所以遜於世人者,但在物質而已。物質者至粗之形而下者也。吾國人能講形而上者,而缺於形而下者,然則今而欲救國乎,專從事於物質足矣;於物質之中,先從事於其工藝兵炮之至粗者,亦可支持焉。(《物質救國論》,1905)

巫文化巫與占卜

占卜
占卜(3張)
占卜是一項世界性的文化現象,在國外亦有各種各樣的占卜形式,但是,此處所進行的關於占卜問題的探討,主要以中國古代占卜為觀照的焦點,使用材料大多為中國古代文獻。然而,不管是中國古代的星佔、筮佔、龜甲佔,還是古巴比倫時期流行的髒卜,古希臘羅馬時期盛行的占星術,都具有一種相通的思想基礎和行為方式。
占卜之術曾經在古代中國社會生活中發揮過重要作用,從大量的甲骨卜辭甲骨文中,可以看出卜筮在社會生活中佔據着顯著地位,"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興,何嘗不以卜筮決於天命哉!其於周尤甚,及秦可見"。商代王室崇尚迷信,凡是祭祀、征伐、田獵、出入、年成、風雨、疾病等等,事無鉅細,一切都求之於鬼神,而最為常用的方法就是使用龜甲獸骨等占卜吉凶,占卜以後又會在龜甲獸骨上刻下占卜的時日、占卜者的名字、所佔卜的事情、占卜的結果等,迄今安陽殷墟發現了約十五萬片甲骨刻辭,除開極少數是商王室、貴族記事之用外,絕大多數是殷人占卜的結果,即卜辭,卜辭反映出殷人幾乎無事不卜的習俗。
不論是使用龜甲獸骨,還是使用動物內臟進行占卜,古今中外占卜的主要行為目的大致相同。由於它萌生於原始文明的土壤之中,與原始思維的關係非常緊密,古人常常藉助於種類繁多的星佔、筮佔、式佔、擇日曆忌、龜卜、占夢等等千奇百怪的手段,來研究他們身邊的奇妙世界。在占卜者的隊伍裏,既有操縱"雞骨卜""牛骨卜"等的民間巫師,也有深諳易學,實施繁複的預測之術的易學大師。它是巫術的近親,還是巫術的子女?

巫文化異同點

首先,因為占卜與巫術有相同的思維方式。原始思維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把特定條件下的現象無限制地推廣,因此形成對客觀世界的錯誤聯想。在此認識基礎上,客觀世界被人為地鍍上一層神秘之光,被賦予一種強烈的主觀色彩,擁有非常的操縱能力。按照順勢巫術來説,世間的萬世萬物都可能具有某種特性,因此順勢巫術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把這種特性傳遞給人類。而基於接觸巫術的原則,事物一旦互相接觸過,它們之間將保留着某種聯繫,即使他們已經相互遠離。在這樣一種交感關係中,充當了巫師角色的占卜實施者們,憑藉虔誠的心態和高超的技藝,一廂情願地與想象中的鬼神世界保持了某種聯繫,當然這種聯繫需要通過神秘的儀式、咒語祝辭等特殊方式獲得。占卜者作法的目的在於溝通人神以探尋未知世界,這是占卜與其他巫術形式的顯著區別。
其次,占卜需要巫術實施者的介入。實施者並不一定要求非得是專職人員,當然,有一個必要前提,這些實施者(包括求佔者、代佔者)必須都對超自然力的存在毫不懷疑。易學大家、民間巫師,以及那些非專業的篤信占卜,或者偶爾為之的人,構成了占卜者的龐大隊伍。占卜這一獨特的文化現象能夠恣肆蔓延,並且能夠世代傳承,這支隊伍起到了非同尋常的重要作用。比如在《周易》占筮系統的發展歷程上,虔誠追隨者的參與功不可沒,他們抱着至誠至信的心態鑽研琢磨《周易》,使其得以高度發展,成為古代顯學之一。
第三,占卜所反映出的儀式化特徵相當明顯。占卜前必須遵從一套嚴格的儀規,占卜者要向神鬼表達其虔誠的心跡,奉行占卜中必須遵守的程序,包括認真地叨唸祝辭。在易佔中,從占卜之前的準備到占卜中的掛、扐、歸奇、揲等動作,以及占卜中所使用的祝辭都有特殊的規定,尤其到後來易佔逐步成熟,在形式上越發講究,對占卜儀式的要求也更加嚴格。《繫辭》程序嚴格完整,每一步每一環都融入了精心的設計,包含了濃厚的儀式化特徵。
第四,占卜的目的在於認識或者改變世界。巫術目的在於"發現、預言、和引出事變"。所謂的發現、預言、和引出事變,正好比較全面地描述了在巫術觀念下所產生的巫術行為的宗旨。占卜者的目的正在於認識世界,並且希望通過這樣的認識達到改變世界的目的。當然,如果以客觀態度對事物進行科學的認識推測,那就不是巫術,而是科學的預測。但巫術所反映的世界是被歪曲了的,因其是在巫術觀念的支配下得以產生,人們實施巫術,希望藉助神鬼等的力量探尋到世界的奧秘,雖然其得出的結論往往是荒唐可笑的,但錯誤的結論並不能掩蓋巫術行為中涵蓋的以認識世界為目的這一事實。在千奇百怪的巫術中,是有以判斷為主要目的的巫術的,巫術的功能應當包括判斷和改變、瞭解和改造的雙重目的。
似占卜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文化現象,它的複雜性有目共睹,複雜的事物總是不可能以一種單一的狀態存在,而正是因為它的複雜性引發了它組成的多元性。經過上千年的發展變化,占卜形式已經發展得林林總總、千奇百怪,使人眼花繚亂。儘管占卜文化包容龐雜,仔細分辨仍然可以從那些"羊骨卜""雞蛋卜"與"易學"之間摸索到它們的不同特質及其共性。

巫文化巫之分流

出於職業需要,巫師大多較一般人掌握了更多的文化技能,古代的大部分官方文書工作均由祝宗卜史系列的官員們來承擔,這類官員稔熟於各種祭祀儀典、天文曆法、史籍譜牒、占卜記錄等,這樣一些人無意有意中憑藉手中所掌握的文化知識成為記錄保留古代文化的中堅力量
雖然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巫術逐漸已經失去了往日的輝煌,巫的地位在不停地下滑。但是由於巫是上古時代文化的掌握者,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他們仍然以"宗""祝""史"等身份充任着朝廷的代言人、文化的傳承者,他們記錄下燦爛的古代文明,使其得以生生不息。
巫師的分流有以下幾種:

巫文化輔佐君主

尚書·洪範》:"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士,謀及卜筮。"祭神、占卜在古代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司巫男巫、女巫均有不同的施職範圍,主持比較大型的、專門的巫術活動,如此精細的區分,反映出巫在其分化過程中職權逐漸縮小的趨勢。由於統治者對巫術的篤信,巫師的地位儘管較從前有所下降,但實際上他們中的一些技藝超羣者在統治者的優寵下仍然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巫師們設壇作法,希望通過玄妙的法術通神,他們還能"準確"地測算過去與未來,從而贏得了統治者的信任,並且籍觀星占筮等"絕技"參政、輔政,干預國家大事。這樣,一部分巫因為繼續受到宮廷的重視而得以承擔一部分朝廷的事物,成為統治者的輔佐,他們實際上已經淪為御用巫師。

巫文化服務百姓

因為人們還有無盡的願望,還有數不清的恐懼,有被人類學家們稱作"集體無意識"的對神鬼的敬畏,看似瑣碎零散的巫術活動,猶如春天的草籽,在民間生活中肆意蔓延。"後四歲,天下已定,詔御史,令豐謹治枌榆社,常以四時春以羊彘祠之。令祝官立蚩尤之祠於長安。長安置祠祝官、女巫。其梁巫,祠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之屬;晉巫,祠五帝、東君、雲中君、司命、巫社、巫祠、族人、先炊之屬;秦巫,祠社主、巫保、族累之屬;荊巫,祠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之屬;九天巫,祠九天:皆以歲時祠宮中。其河巫祠河於臨晉,而南山巫祠南山秦中。"眾多巫師參與到如此廣泛的祭神活動中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民間巫師由於同世俗生活保持着親密的接觸,因此不管時局如何動盪,政權如何更迭,各種力量如何打壓,他們卻一如既往浮現或者潛伏於廣泛的世俗生活中,奔走在民間,憑藉光怪陸離的巫術形式--祝禱、占卜、祈禳……,出沒於社會生活的不同場景之中,成為奉神事鬼的骨幹。

巫文化成為藝人

實際上巫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用歌舞來降神娛神,因此巫師尤其是女巫大都善歌舞,這一點在《九歌》和《詩經》中有許多描寫。因為在原始人的心目當中,藝術具有相當的實用價值,在最初的藝術發展階段,含有巫術性質的藝術是最早、最普遍的文化形式,最原始的藝術形式往往是作為輔助實際生活的一種巫術才得以產生。
巫術活動中所攙雜的強烈的情感、執着的信念、神奇的幻想等等簡直就可以被當作史前藝術的部分組成。因此,舊石器時代遺留下來的大量繪畫、雕刻等作品,和一些原始部落保留的歌舞,被當作藝術起源於巫術的證據。音樂的產生也具有幾乎相同的原理,故而從某種程度上可以毫不誇張地説,巫師是最早的舞蹈音樂藝術家。舞蹈音樂這類極富表現力的獨特藝術形式在他們的"巫舞"、"巫歌"中形成並被髮揚光大,所以把舞蹈音樂藝術原創的一部分功績記到原始巫師們身上一點也不過分,這也是上古巫師們值得自豪的地方。

巫文化安貧樂道

山海經·大荒西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豐沮玉門,日月所入。有靈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郭璞注稱"巫咸"等人皆是神醫。在古代人的認識裏疾病乃是因為鬼神所致,因此醫生治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通過向鬼神祭祀祈禱來消災滅病,通天達地的"巫"理所當然地擔當起替人消除疾病的重任。但是隨着知識的積累,人類認識水平的提高,古代醫學逐漸艱難地從巫術中分流。對那些"信巫不信醫"的人,扁鵲提出不予治療,明確了"巫"與"醫"之間的分野。

巫文化口播文學

巫師作為古代一個人數眾多、隊伍龐大的社會階層,對創造和傳播神話故事以及古小説的創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關於巫師的神話傳説越豐富,人們對巫術的信仰就會越發堅定,然後由於這種信仰的堅定,對神話傳説的興趣也就越來越濃厚,同時對巫術的崇信更加執着。巫術思想的泛濫,對巫師的迷信,奠定了古小説中巫術故事盛行的廣泛的社會民俗基礎。巫的作用對於中國文藝的發生和發展有重要關係,這種對於巫的信仰在民間十分流行。戰國時代以來興盛的還有方士。方士,是主張人通過修業成神、可以長生不老這種神仙説者。秦始皇追求長生的傳聞是有名的。這些巫和方士,利用民間的風俗信仰,提倡鬼神靈異,編造神異之書。這樣,神怪的傳聞便興盛起來,在人們之間流傳。這種風潮就成為產生六朝時代志怪小説的母胎。對於小説這一獨特的文體而言,巫師們信巫還要傳巫,所謂的"傳"除了一般的口傳之外,在文字產生之後,敍事文學就成為巫師們傳播巫術的最佳載體,巫在自覺不自覺之間為小説的產生及其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戰國時期流行的各種巫術是小説興起的源頭之一,關於巫術的故事在唐前志怪中俯拾即是,類似於《列異傳》《搜神記》《幽明錄》《博物志》《玄中記》《拾遺記》等等小説中都有關於巫術的大量記載。當我們從小説產生的源頭上反推小説的創作者的時候,不難發現小説最初的創作者與巫之間有着無法割捨的關聯。

巫文化師術思

現代科學向兩極發展,一是探究過去,一是前瞻未來。在過去、未來之間,立足服務現今。歷史長劇《康熙王朝》、美國科幻大片《黑客帝國》、《星球大戰》等,都是人文學者們艱辛工作的結果。
歷史一頁一頁翻過去,人類一代一代傳下來。一些人文活動的因子承襲了,一些信息卻被捨棄。因而歷史是複雜的,重構重述歷史又是難的。比如,巫山乃至全國全世界的先民們如何生產與思考?實在難於探尋。重述巫文化,是何等不易!正因如此,《巫峽潮》從2期到10期,連載8篇巫文化溯源系列文章,奇文雅正,旁徵博引,科學論證,學風嚴謹。仔細研讀,不能不深有感焉。
總觀"系列",澄清了當代人們對巫文化理解上的許多混亂,是我縣第一個言説"巫文化"的系列文章,令人耳目一新。奇文八論,共三部分。

巫文化巫師

其一,巫師,敍述變化脈絡。"巫之變遷"探索巫文化發展顛峯及必然滑落之原因,巫師也每況愈下,指出其歷史的進步性與現實的落後性。"巫之分流"談其文化急劇衰落後巫師的五大分流,巫師們走進官場,混跡宗教,充當藝人,成為醫生,口播小説,從單一走向多元。

巫文化巫術

其二,巫術,敍述行為方式。"何為巫術"則從寬泛意義上剖析其五大要素,為眾説紛紜的巫術界定了明確含義。"巫術之術"解疑其與方術、法術、魔術、數術的區別與混雜,在浩大龐雜之網絡中給人以清晰印象。"巫與扶乩"評析其神秘特殊的表現形式,故弄玄虛,問天地,卜前程,其術程序化、規範化。

巫文化巫思

其三,巫思,敍述思維特徵。"巫與咒術"則從口語的的特殊功用與咒語的特殊形態入手,詮釋其詭譎力與人們善良願望之間的關係,誇飾語言魅力。"巫術意象"探求其形象思維過程,闡述其典型性神秘性、象徵性與各類藝術的淵源,誇飾了物象魅力。"巫與占卜"介紹巫術也用易學占卜這一形式加以神秘化,與"易學預測"的思維形式同。
總之,八論奇文,俯瞰式全方位解釋了巫文化。一言以蔽之:巫曾有用,影響很大,卻很荒唐!誠然,巫文化是遠古文化,時空間距太大,加之其神秘性與封閉性,本已造成人們理解的必然障礙;且要探究它,必須嚴肅科學,必須考證引典,其較多的抽象思維與學術語言,又造成了人們的閲讀困難。但不管怎麼説,這些系列文章,為眼花繚亂、一片混亂的巫文化,劃了一道清晰而精準的線條,令人欣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