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飧(sūn),漢語二級字又作“喰”,該字的主要字義是指晚飯,亦泛指熟食,飯食,也指晚餐。如: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出自杜甫客至 [6-7] 
中文名
拼    音
sūn
部    首
鄭    碼
RSOX
五筆輸入法
qwye
筆畫數
12
筆順編號
354344511534
注    音
ㄙㄨㄣ
異體字

漢字釋義

【名】
1、會意。從夕,從食。“夕”指“黃昏”。“夕”與“食”聯合起來表示“晚飯”。本義:晚飯。
田字格中的“飧”字 田字格中的“飧”字 [1]
2、同本義。飧,哺也。——《説文
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
又如:飧饔(晚飯和早飯)
3、熟食。
不素飧兮。——《詩·魏風·伐檀》。傳:“熟食曰飧。”
飧五牢。——《周禮·掌客》。注:“客始至致,小禮也。”
宰夫朝服設飧。——《儀禮·聘禮》。注:“食不備禮曰飧。”
飧有陪鼎。——《左傳·昭公五年》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杜甫《客至》
又如:飧牽(熟食和牲口)
簡單的飯食。如:飧食(飯食);飧錢(古代在奉祿外給的飯錢);飧粥(稀飯
【動】
1、吃晚飯。
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孟子·滕文公上》趙岐《注》、朱熹集註》並雲:“饔飧,熟食也;朝曰饔,夕曰飧。”此處作動詞。
2、用水泡飯
君未覆手,不敢飧。——《禮記 [2] 

古籍解釋

廣韻》思渾切《集韻》《韻會》《正韻》蘇崑切,𠀤音孫。《説文》哺也。 《集韻》或作餐,通作湌。
又《玉篇》水和飯也。《釋名》飧,散也。投水於中,自解散也。《禮·玉藻》君未覆手,不敢飧。《注》覆手者,謂食畢以手循口旁,恐有餚污著也。未覆手,言君初飧未竟,臣不敢飧也。
又《雜記》孔子曰:少施氏食我以禮,吾飧,作而辭曰:疏食也,不敢以傷吾子。《注》禮,食竟,更作三飧,以助飽。飧謂以飲澆飯也。鄭康成釋飧為勸食,誤。
又食也。《周禮·秋官·司儀》致飧,如致積之禮。《注》飧,食也。小禮曰飧,大禮曰饔餼。《儀禮·聘禮》宰夫朝服設飧。《注》食不備禮也。
又熟食也。《詩·小雅》有饛簋飧。《傳》飧,熟食。
又夕食也。《周禮·天官·宰夫》賔賜之飧牽。《注》鄭司農雲:飧,夕食也。
又古通眞。《宋玉·九辯》竊慕詩人之遺風兮,願託志乎素飧。蹇充倔而無端兮,淚莽莽而無垠。 《説文》作𩚏。夕食,故從夕。《正韻》譌作飱,非。 [3]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4]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