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飛棍

鎖定
飛棍,神秘現象中的一種奇異生物。一種通過攝像機拍攝到的神秘物體,在攝影師眼裏它來無影去無蹤。據《走近科學》報道,飛棍是由飛蟲飛過鏡頭導致
中文名
飛棍
外文名
RODS
別    名
飛魚
天竿魚

飛棍不速之客

2002年秋,一家影視公司在北京西南的雲居寺風景區拍攝紀錄片時,有一個驚人發現。編導張赫賓回憶,他發現一些閃亮的物體在拍攝的畫面上飛來飛去,速度非常之快,只能在每幀畫面上才能看清楚。
當他重新搜索所拍攝的全部素材時,結果令人吃驚:那個神秘的物體在很多畫面裏留下了蹤跡。這説明,在張赫賓拍攝時,神秘物體始終在他身邊,而自己卻渾然不知。張赫賓介紹,神秘物體呈長條形,且帶三角形翅膀,有時翅膀突然會變成兩對甚至三對。什麼生物會擁有三對翅膀呢?在自然界中,無論鳥類還是昆蟲,它們最多有兩對翅膀。有人認為,昆蟲翅膀的進化在數量上呈越來越少的特點,假如這樣的話,遠古昆蟲身上可能出現三對翅膀。由於多對翅膀不利於飛行中的平衡和轉向,才使得昆蟲翅膀逐漸減少。那麼,神秘物體會不會是從遠古一直存活的生物呢?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3張)
張赫賓還發現,神秘物體的飛行速度驚人。張赫賓根據畫面推算,神秘物體在25分之3秒內飛行了5公里,也就是説時速竟達14400公里!張赫賓説神秘物體是從5公里遠的山頂飛過鏡頭的,這説明這個物體應當是比較龐大的,但它穿過鏡頭的瞬間,體積並非如此。我們只能假設:神秘物體在高速飛行過程中處於不斷變形的狀態!

飛棍故宮蟲影

飛棍 飛棍
無獨有偶,兩年後,同樣神秘的物體在故宮被發現。來自珠海市第一中學的物理老師王琳,在北京故宮拍攝到了同樣神秘的物體。北京UFO協會秘書長周曉強介紹,研究會網站收到王琳老師發來的視頻錄像,她稱在2004年3月拍攝到故宮那裏的不明飛行物,想請協會幫助分析是什麼。
儘管這段視頻是經過壓縮的影像,但仍能清晰地看出那個物體的輪廓。這是一個白色的、有三對對稱翅膀、像昆蟲一樣的物體。王琳説,“中間的小白點,在我的電腦裏是兩小段白色短棒,但由於壓縮成VCD的關係變成一個白點,真遺憾,你可能只看到它變大變小,但在我這裏看到的是它不斷轉彎飛行的過程。”
周曉強將王琳傳來的視頻資料轉發給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朱進研究後得出的結論是飛蟲。“飛蛾、蒼蠅等蟲子飛行時其軌跡是很不規則的,當它們經過鏡頭的瞬間,相對運動使其顯得速度極快。至於長棍狀是因為處理過程變形所致或攝像速度與飛行速度相互作用的結果。”
北京市UFO協會的初步觀察,結論是,這種不明飛行物體是自然界中的一種昆蟲。命名“飛棍”
飛棍 飛棍
其實,這種神秘物體也不是第一次被發現,早在1994年,美國獨立電視製片人朱斯·伊斯加米拉就在新墨西哥州羅茲威爾以南拍攝到這種神秘物體,那裏恰巧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飛碟的地方。
朱斯在拍攝的錄像帶上,發現有些不尋常的東西飛過天空。最初朱斯以為是飛鳥,但經研究發現,這些東西與張赫賓和王琳後來所拍攝到的物體十分接近,是圓柱狀物體,飛行速度非常快,如果不是藉助攝像機所拍攝的畫面,肉眼根本看不見。朱斯認為這可能是一種未知的物種,將它命名為“飛棍”(Rods)。
為證實自己的看法,朱斯求教於科學家們。雖然他用攝像機捕捉到飛棍,但由於尚未有人找到飛棍的活體或屍體,人們對於它的構造等一無所知,科學家們也無法做出進一步解釋。

飛棍無所不在

飛棍 飛棍
20多年前,美國華盛頓特區史密森氏學會昆蟲學家歐文對巴拿馬地區某一樹種的19棵樹噴灑了殺蟲劑,並計算落下來的昆蟲種類。如果其他樹種上寄居的昆蟲物種數量與此相當,他估計全世界僅昆蟲就可能超過3000萬種。因此不排除飛棍是一種人類未知的昆蟲。
朱斯陸續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關於神秘物體的錄像帶,包括墨西哥、加拿大、日本、韓國及歐洲大陸的一些國家。經歸納發現,飛棍幾乎無處不在,不論天空、大海,還是樹叢、室內都曾出現它的身影。此外,各飛棍身長相差很大,從10釐米到30多米不等。
更令人震驚的是,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就有人用紅外線攝像機拍攝到了這種物體。朱斯將美國人詹姆斯1958年拍攝的飛棍畫面和自己所拍畫面進行比對,發現兩個物體完全相同!他還發現,“凡是有飛碟活動的地方就能發現Rods,UFO還是一個謎,Rods也是。”

飛棍高速飛行

1990年,職業攝影師託姆在瑞典桑德維爾拍攝瑞軍坦克,它3秒鐘可開炮8次。畫面中,彈殼還未着地,飛棍就已從畫面的一端飛到另一端。朱斯推測飛棍時速至少有160公里。
在已知昆蟲中,飛行最快的是天蛾,最高時速可達53.6公里。據我們所知,自然界中的昆蟲無法達到飛棍速度。
2002年11月,美國攝影記者莫利在拍攝氣象新聞時發現一個不明物體,並將其拍下。這個不明物體很有可能是飛棍。經專家鑑定,這些畫面並非出於偽造。這個不明物體沒有發光,速度極其快。它不像飛機或導彈,雷達也沒有發現它的蹤跡。

飛棍智能物體

飛棍 飛棍
1994年,一盤來自墨西哥的錄像帶成為拍攝飛棍的經典。拍攝地是墨西哥的一個深1500米的山谷。由於山谷裏棲息了很多燕子,因此稱燕子谷。這裏聚集了一些特技跳傘愛好者,馬克·李奇專門負責拍攝運動員的特技動作。馬克在拍攝時就發現了這些物體,但他當時認為是燕子。但幾周後當他重看這些畫面時,發現那是一種未知的東西。“我不能確定它們的大小,有時看起來很大,有時又很小。後來我又多次拍到它們。它們不像是如今已知的任何物種,可以清楚地辨別出飛棍與燕子及昆蟲之間的區別。而在其中一組畫面裏,我們可以看見飛棍在刻意避開跳傘者,避免與他們接觸,這説明飛棍是有智力的。
那飛棍會不會是一種人工製造的高智能飛行器呢?美國一位攝影愛好者拍攝到較為清晰的飛棍外部形態。朱斯用動畫模擬了飛棍的飛行特徵:在飛行中飛棍軀體僵硬,完全靠翼的劇烈振動來使自己的身體飛行。
飛棍 飛棍
顯然,飛棍的飛行方式與人類所有的飛行器完全不同。經過漫長探索,人類在上世紀初終於發明了飛行器,人類所有的飛行器都是固定翼和旋轉翼,它們是靠渦輪或噴氣來使飛行器升空、飛行。而自然界中的鳥類和昆蟲是靠自己翅膀撲動所產生的動力來實現飛行的。
人類也曾夢想製造類似鳥類的撲翼類飛行器。早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就繪製出撲翼類飛行器的草稿圖,但他的夢想僅限於圖紙。
上個世紀90年代,人們發明出一種撲翼類實驗飛行器,但很不成熟,不能在空中自由翱翔,更不能與飛棍那樣轉瞬即逝的速度相比。這證明飛棍不可能是人類製造的撲翼類飛行器。

飛棍未解之謎

飛棍 飛棍
飛棍如果是自然界中一種生物,為什麼沒有人發現它的活體或屍體?飛棍的飛行時速為160公里,很少有生物能夠達到這種速度。如果自然界中確實存在這種生物,電影膠片早在110年前就已經出現,照相技術則更早,為什麼我們在電影膠片和照片中,都沒有找到關於飛棍的記錄?只有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人們在攝像機拍攝到的畫面中,才能見到飛棍的身影?
如果飛棍是一種飛行器,它在無人操縱的條件下,卻能自由規避前方障礙物,這又將怎樣解釋呢?在我們人。類所有發明出來的飛行器中,從來沒有一個如此小的飛行器能擁有如此之高的智能。
飛棍究竟是什麼?會不會是來自外太空的高智能飛行器?還沒人能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
在揭開飛棍之迷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飛棍之迷的起因。
早在1994年,美國獨立電視製片人朱斯·伊斯加米拉,就在新墨西哥州羅茲威爾以南拍攝到了一段16分鐘的影片,而那裏恰巧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飛碟的地方。
飛棍
飛棍 飛棍
朱斯在所拍攝的錄像帶上,發現有些不尋常的東西飛過天空。最初朱斯以為可能是飛鳥,但隨着一遍遍地重放那段影片,他開始對自己的想法產生了懷疑。從外觀上看,朱斯發現的這些東西與張赫賓和王琳後來所拍攝到的物體十分接近,它是圓柱狀的物體,飛行的速度非常快。由於這種物體的形狀像一根棍子,朱斯就將它命名為“飛棍”。
朱斯介紹説,起初我以為是鳥,或者是小蟲子,因為旁邊有很多鳥和飛蟲飛來飛去。
為了證實自己的看法,朱斯開始求教於科學家們,科學家們對於這種物體也無法得出進一步的解釋。儘管一些科學家無法解釋飛棍究竟是什麼物種,但人們卻不能排除飛棍是一種人類未知的昆蟲。
朱斯並沒有放棄,他將自己的發現公佈出去,希望引起人們的關注。此後朱斯陸續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錄像帶,它們是由一些不明飛行物愛好者所拍攝到的。經過仔細地歸納分析,朱斯等人發現,飛棍幾乎無處不在,不論是天空、大海,還是樹叢,室內都曾經出現它的身影;此外,飛棍這個外形呈圓柱狀的物體,身長相差很大,從各地拍攝到的畫面來看,它的長度從10釐米到30多米不等。
飛棍
飛棍 飛棍
1994年,朱斯收到了一盤來自墨西哥的錄像帶,它可以説是拍攝飛棍的經典之作。畫面的拍攝地點是在墨西哥的一個山谷。這個山谷深1500米,洞口直徑50米,山洞的走向與地面垂直,洞口相對狹窄,越往深處越寬闊,這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地質現象。由於這個山谷裏棲息了很多燕子,人們也把它叫做燕子谷。每年這個山谷都聚集了一些特技跳傘的愛好者,馬克·李奇則專門負責拍攝那些運動員漂亮的特技動作。就是在那裏,他也拍攝到了飛棍。像任何一位拍攝到飛棍的攝影者一樣,馬克開始也不相信能拍攝到了一種神秘的物種,但當他瀏覽完自己所有拍到的畫面時,他才發現自己不相信已經是不可能了。“後來我又多次拍到了它們。它們到底是什麼?”
通過馬克拍攝到的畫面,我們可以清楚地辨別出飛棍與燕子以及昆蟲之間的區別。而在其中的一組畫面裏,我們可以看見飛棍在刻意避開跳傘者,避免與他們接觸,這一點極其重要,因為它説明了飛棍是有智力的。
飛棍如果是自然界中一種生物的話,那麼為什麼都沒有人發現它的活體或是屍體呢?另外,飛棍的飛行速度高達每小時160公里,而自然界中,很少有生物能夠達到這種速度。如果自然界中確實存在這種生物的話,為什麼我們在電影膠片和照片中,都沒有找到關於飛棍的記錄?
如果飛棍是一種飛行器,它在無人操 縱的條件下,卻能自由規避前方障礙物,這又將怎樣解釋呢?在我們人類所有發明出來的飛行器中,從來沒有一個如此小的飛行器能擁有如此之高的智能。
它們究竟是什麼?會不會是一種來自外太空的高智能飛行器?還沒有人能給飛棍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
它出現 在巴格達戰場上空,大家回憶一下,當時其實大家都見到了。 [1] 

飛棍揭開謎團

飛棍 飛棍
其實,所謂的飛棍是一種光學假象。這種假象欺騙不了人的眼睛,但是卻能欺騙攝像設備。 由於攝像設備本身的取像頻率較慢,是它們實際上並不能很忠實的反映出拍攝的圖象,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光學假象。如果再加上長焦鏡頭進行遠拍的話,可能飛棍還會變大。
而人的眼睛相對於攝像設備而言更加靈敏,所以,在我們眼裏,那些只是普通飛蟲。
但是到了相對不靈敏的設備裏,它們就成了一根棍,事實上,很多快速飛行的東西都能被拍成棍狀生物……這同時也解釋了為什麼人眼看不到飛棍。

飛棍相關報道

但在我們身邊,卻有人破解了它的神秘,這個從未被公開過的“飛棍”大揭秘,很可能使所有相信“‘飛棍’就是一種類似UFO的不明飛行物”的神話成為“泡影”。
飛棍 飛棍
西湖邊偶然拍下“飛棍”事情還要追溯到2002年的陰曆八月十六,即中秋節次夜。當晚杭州一名生態動態攝像師祝辰洲,在西湖邊拍攝“滿月下的鸕鷀”。像往常一樣,他順便拍了一段月亮的特寫,不經意間,他發現月亮“中間”有一隻小鳥瞬間飛過,當時他也並不為意,只感到是個難得一遇的鏡頭。
一位北京來的朋友看了這段片子後,卻像發現新大陸一樣興奮,他認為,那飛過月亮的就是傳説中的“飛棍”!這位朋友恰好看過《探索·發現》欄目3月初播出的一部關於《飛棍:未被公開的UFO檔案》的片子,以及美國《神秘的飛棍》錄像。
“飛棍”?對於祝辰洲來説,還是個頭一回聽説的新名詞。但在朋友有鼻子有眼的描述下,祝辰洲也對“飛棍”迸發了強烈的好奇心。他上網搜到了500餘項符合“飛棍”的查詢結果,如果輸入英文“flyingrods”,更是跳出了43。5萬項之多的相符查詢結果,還有一個專門的“flyingrods”網站。
各大網站、媒體中關於“飛棍”的描述
★神秘的飛棍
RODS,一種神秘物體,在人們眼裏它來無影去無蹤。
★不速之客
2002年秋,一家影視公司在北京雲居寺風景區拍攝紀錄片時,發現一些閃亮的物體在畫面上飛來飛去,速度非常之快,只能在每幀畫面上才能看清楚。
兩年後,同樣神秘的物體在故宮出現(見上圖)。能清晰地看出那個物體是一個白色、有三對對稱翅膀、像昆蟲一樣的物體。
其實,早在1994年,美國獨立電視製片人朱斯·伊斯加米拉就在新墨西哥州羅茲威爾以南拍攝到這種物體,那裏恰巧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飛碟的地方。在朱斯的錄像帶上,發現有些不尋常的東西飛過天空。最初朱斯以為是飛鳥,但經研究發現,這些東西速度非常快,如果不是藉助攝像機所拍攝的畫面,肉眼根本看不見。朱斯將它命名為“飛棍”(Rods)。
“飛棍”如果是自然界中一種生物,“飛棍”的飛行時速為160公里,自然界中沒有一種生物能達到這速度。如果“飛棍”是一種飛行器,那它在無人操縱的條件下,怎麼能自由規避前方障礙物?“飛棍”會不會是來自外太空的高智能飛行器?科學家也不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我拍到“飛棍”啦!!!
我本以為是曝光問題,看了電視才知道原來是“飛棍”!
★反應到底多快
“飛棍”的反應到底能有多快?是像蝙蝠那樣靠聲波回射還是有視力呢?我敢肯定的是,“飛棍”的反應與它的自身速度成正比,我肯定,飛棍不是由別的什麼進化來的。
★我哥哥曾經被“飛棍”襲擊。
那時去逛街,一個白色物體快速飛過我哥哥臉上,速度很快,轉身一看,我哥哥臉上流血。我懷疑是“飛棍”!
★《別了,温哥華》的第20集,第23分52秒,有飛棍經過畫面!是從右向左的。大家可以去找找,一定要從片頭曲開始計算時間!
祝辰洲道破“飛棍”內幕
根據外界種種關於“飛棍”的描述,祝辰洲綜合了“飛棍”十大特點,再經過自己的實踐檢驗與專業知識,把“飛棍”的神秘面紗層層揭開。他寫下了破解神秘“飛棍”的全過程並向早報提供了證據照片。

飛棍破解

破解證據一:實踐篇
本人用攝像機、照相機在昆蟲飛舞最集中的地方——養蜂場拍到以下影像:
A、用1/45秒速度捕捉到了多翅膀“飛棍”
B、用後簾同步閃光拍攝,拍到的“飛棍”和它的製造者——蜜蜂。1/45秒拍出的是“飛棍”,在拍攝結束時閃光燈用大約1/1000秒凝固了蜜蜂的真實形態。
這證明飛行中的昆蟲(蜜蜂)完全可以在較慢的快門速度情況下曝光成“飛棍”樣物體,也知道了蜜蜂可以在1/45秒之內撲翼6次。
破解證據二:推理篇
飛棍 飛棍
這是一張最典型的“飛棍”錄像中的畫面,其中“飛棍”的影像已經被合成到同一張畫面上,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幀畫面中的“飛棍”,互相是幾乎沒有重疊的,我們根據屏幕顯示得知,拍攝時的光圈為2。8,自動白平衡,增益為零,快門1/60秒。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攝像知識:攝像機是以每秒25幀的圖像進行拍攝,而每幀圖像又是以一定的快門速度拍攝的,最常用的應該是1/50或1/60秒。也就是説,如果一部攝像機以每幀1/60秒幀的速度拍攝,那麼在每一秒鐘,攝像機拍攝了一個物體的25個1/60秒的瞬間,同時也有25個約1/40秒時間是沒有拍攝的空格。我們先假設如果是一個點狀物體,以高速運行時在攝像機上留下的軌跡應該是一段線條(約1/60秒移動的軌跡)和一段空格(約1/40秒移動的距離)。我們從世乒賽錄像的每幀畫面上就可以找到乒乓球運行的軌跡,乒乓球已經被拍成了長條狀,並且經過一點距離,又出現一個長條,這就是無翼“飛棍”。
再看看有翼“飛棍”。首先,我們可以根據合成照片分析出:兩個“飛棍”頭的間隔約有一個“飛棍”的距離,也就是説“飛棍”在1/40秒的攝像空格時飛行了大約一個“飛棍”的距離,由此推論,在1/60的曝光時間它該移動多遠呢?只有兩個結論:
A、如果“飛棍”是一個多翅膀實體,那麼根據照片,它在1/60的曝光時間裏幾乎沒有動過,也就是説“飛棍”只可能以這樣一種方式在運行:每秒鐘25次的步進式飛行,它還能感知攝像機快門的開/閉時間,在攝像機快門打開的時候停止運動或緩慢運動,而在攝像機快門關閉即空場的時候高速運行。
B、在1/60秒的曝光時間內,有一個小小的飛蟲撲翼兩次並劃出一道軌跡,蟲子的飛行速度幾乎是勻速的。
如果A成立,那麼有理由相信攝像機與“飛棍”是同謀了。
所以結論B恰恰是“飛棍”惟一合理解釋。因此建議拍到過“飛棍”的朋友,察看一下當時的快門速度吧。
再反問一句,自認為拍攝到“飛棍”的人,你怎麼就認定用1/60秒凝固了一個高速運行鏡頭的實體?這一點也正是被絕大部分“飛棍”愛好者忽略的問題。
回頭看看所有的“飛棍”圖片,特別是攝像的每一幀圖像,就會發現都是符合乒乓軌跡特點的,而“飛棍”翅膀的產生也可以看一段動畫示意(可以在網站看到)。
破解證據三:解釋篇
我們逐條解釋一下總結出來的“飛棍”十大特點:
1、從未被肉眼看見。肉眼不能看見有幾種可能,如:非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極高速運行,全透明等,但大家忽略了另一種可能,就是看到的和拍到的不一樣。人眼可以很快跟
飛棍
飛棍(5張)
蹤物體飛行,並且對影像的感覺是連續的,不像攝像機是一幀幀拍攝的,所以,人眼可以準確感覺到飛行的小蟲,而攝像機拍出的就可能是“飛棍”和“無翼飛棍”。
2、在大量影視片和少量照片中出現。影視片僅僅是在逐幀或極慢速播放時才能看見。“飛棍”拍攝需要“撞”上,所以影視片中被“撞”的機會要比照片多許多,另外,由於一般“飛棍”掠過畫面都是以幀來計數的,正常播放在畫面上僅僅是一閃而過,人眼很難看清。而逐幀播放時,“飛棍”就出現了。其實,只要正常播放,“飛棍”給人的感覺就是蟲!
3、高速飛行,據稱有人計算出飛棍時速達到160公里/小時至10000公里/小時。對於一個肉眼沒有看到過的,離鏡頭有多遠都不知道的東西,僅根據拍攝幀數——一個時間參數就算出的速度怎麼能作數。那麼我如果拍攝一隻小鳥,掠過月亮停在一棵樹上,是否我就能夠算出小鳥從月亮飛到地球的速度呢。
4、具有智能,飛行中可以避開障礙物。蟲子或小鳥當然會避開障礙物了。
5、有兩種形式,對稱翼式“飛棍”和不對稱翼式“飛棍”,翅膀的數量是從兩對到無數對不斷變化。如果拍到的是小蟲側面,就是非對稱翼式“飛棍”,如果拍到的是背部或腹部,就能出現對稱翼式“飛棍”,不同曝光時間,或蟲子的撲翼頻率不同,就可以拍出不同對翼數的“飛棍”。
6、沒有一張真正清晰的照片或畫面,沒有任何圖像顯示該物體有眼睛腳爪,也沒人看到它的翅膀和表皮質感。怎麼可能要求一張移動軌跡照片出現質感呢!
7、世界各地無處不在,昆蟲、小鳥當然無處不在。
8、從未有活體或屍體被發現。昆蟲、小鳥死了後也不可能被拍成“飛棍”。
9、照片、單幀畫面的真實性不容置疑。照片、攝像全部都是真實的,但“未經偽造加工的影像就是完全真實的影像”嗎?這正是攝像機、照相機跟人們開的玩笑。同樣真實的影像還有“火棍”——汽車燈光軌跡,大家看到的就應該比較多了。
10、從未被跟蹤拍到。如果被跟蹤,拍出來的就是一隻小蟲或小鳥,只有掠過鏡頭,拍出來的才有可能是“飛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