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

鎖定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又稱為顳下頜關節紊亂病,主要是指涉及與顳下頜關節相關的結構之間的解剖和功能異常所引發的一類疾病的總稱。這些結構包括髁突關節窩關節盤等。病因多元,包括關節內外創傷、心理社會因素以及不良習慣等。TMD主要發病於20~40歲的中青年女性,但也在青少年羣體中有所發現。常見的疾病類型包括咀嚼肌紊亂疾病、關節結構紊亂疾病、炎性疾病以及骨關節病等。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主要症狀包括張、閉口時有疼痛感、發出關節彈響,磨牙或緊咬牙,晨醒後咀嚼肌羣疼痛,大張口困難、頻繁的頭痛、頸痛、顳下頜關節區疼痛、關節“鎖住”、肌肉疼痛和觸壓痛,有時疼痛擴展半側面部。顳下頜關節紊亂病並非傳染病,無需特別的傳播預防。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治療方法多樣,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咬合治療、手法操作治療以及手術治療等。自我調理及改變生活習慣也十分重要。藥物治療主要採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和骨骼肌松馳劑等減輕炎症和疼痛不適。而在明確存在顳下頜關節內結構異常時,可能需要進行外科治療。與此同時,顳下頜關節紊亂病也可以配合進行中醫治療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具有自限性,多數可以自愈,預後良好。然而也存在很小一部分的病例會發生嚴重的器質性改變,在青少年患者中可能會導致牙頜面畸形,對此類病例的預防及治療尤為重要。在有關節部位疼痛,下頜運動異常,或者關節出現彈響,破碎聲音等症狀時,應及時赴醫院就診。
中醫病名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
外文名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turbance syndrome
別    名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就診科室
口腔科
多發羣體
20~40歲的中青年女性,精神緊張、焦慮抑鬱的人羣
常見發病部位
顳下頜關節
常見病因
創傷,精神緊張,焦慮,咬合關係不良,口腔不良習慣,關節負荷過重,自身免疫因素
常見症狀
顳下頜關節部位疼痛,下頜活動異常,張口有阻礙,關節有彈響和破碎聲音
傳染性
是否遺傳
相關藥物
非甾體類抗炎藥,激素,抗抑鬱藥,骨骼肌鬆弛劑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病因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發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闡明,與多種因素有關。
如關節內外創傷,抑鬱焦慮、易怒、精神緊張等心理社會因素,咬合不良,自身免疫因素,顳下頜關節負荷過重,關節解剖因素,不良習慣等其他因素,都與該病的發生發展有關。顳下頜關節是一個球窩狀關節,其球狀部分稱髁突,窩狀部分稱關節窩。在髁突與關節窩之間有一個軟骨構成的關節盤,用於緩衝壓力並協助髁突進行張閉口運動。
在關節的後部,關節盤的附着處含豐富的神經和血管,是一處非常敏感的部位。關節韌帶確保髁突與關節盤處於正確的位置,顳下頜關節周圍的肌肉也起到穩定關節的作用,並幫助下頜進行咀嚼、説話等功能性運動。
牙齒對於顳下頜關節發揮功能也非常重要,牙齒之間的錯合關係會產生異常的應力,造成髁突的錯位及對關節盤、韌帶和肌肉的損傷。創傷也會直接造成關節的損害和影響正常功能的發揮。
當與顳下頜關節相關的各因素協調共處時,關節就能發揮正常的功能。相反,當這些因素出現異常,或出現應力、創傷情況下,就會發生顳下頜關節紊亂病。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幾種不同類型,其致病因素有所不同。
  • 咀嚼肌紊亂疾病
外傷、精神緊張、寒冷刺激、夜磨牙等可導致咀嚼肌的直接受損。開口過大或因口腔科治療等需長時間大張口,可導致咀嚼肌過度活動,最終出現咀嚼肌疲勞。
  • 關節結構紊亂疾病類
顳下頜關節結構紊亂,包括各種類型的關節盤移位。病因不明,許多學者認為與異常應力有關,如突然咬硬物、突然過大張口、外傷等可致髁突快速或過度移動,關節盤及附着韌帶被拉長或撕裂,導致關節盤移位。
  • 炎性疾病
顳下頜關節滑膜炎可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原發性滑膜炎病因不明。繼發性滑膜炎多由損傷、關節鄰近組織的炎症、關節盤移位等因素引起的無菌性炎症。
  • 骨關節病
骨關節病也可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原發性骨關節病的病因不明,有學者認為與機械性損傷、化學炎症等因素有關。
繼發性骨關節病主要由局部因素導致,如關節盤移位、關節持續承受異常壓力、咬硬物、外傷等,在此過程中下頜髁突受到過大外力使關節表面軟骨和軟骨下骨受到破壞,從而導致骨關節病發生。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症狀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主要症狀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主要症狀包括為以下幾點:
  • 張、閉口時有疼痛感,或發出關節彈響;
  • 磨牙或緊咬牙,晨醒後咀嚼肌羣疼痛;
  • 大張口困難;
  • 頻繁發作的頭痛或頸痛;
  • 顳下頜關節區疼痛;
  • 關節“鎖住”;
  • 肌肉疼痛和觸壓痛,下頜運動受限,有時疼痛擴展半側面部。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典型症狀

  • 咀嚼肌紊亂疾病
主要表現包括開口度異常(如開口過大或開口受限)、開口型異常、受累肌疼痛。
  • 患者咀嚼肌出現持續性疼痛,疼痛常沿肌肉走行區域放射到顳部(太陽穴區域)、頸外側或枕部(即後腦勺)。
  • 受累肌肉的區域觸摸按壓時肌肉發硬。
  • 晨起時疼痛相對比較輕微,在咀嚼和大張口時疼痛加劇,多伴有下頜運動受限。
  • 可伴有耳鳴、眩暈牙痛頭痛等症狀。
  • 關節結構紊亂疾病
以關節彈響為主要症狀,病變早期關節彈響發生在開口初、閉口末,一般無明顯疼痛。關節軟組織出現炎症和水腫時,關節可出現輕微疼痛。有時會發生關節絞鎖,患者必須做一個特殊的動作,才能使關節正常運動。
根據病程,3~6個月以內為急性,6個月以上為慢性。大多數患者有關節彈響的病史。由於持續損傷使關節盤韌帶拉長失去彈性、關節盤變形,前移的關節盤不能自動回覆,使髁突的滑動運動受到障礙,出現開口受限或明顯的張口疼痛。
  • 炎性疾病
急性期關節區疼痛明顯,下頜運動時疼痛加劇。由於關節腔內有滲出物,可出現關節區域腫脹,患側後牙不能咬合、開口受限、開口型偏斜。
慢性期疼痛沒有急性期劇烈,通常表現為下頜運動時如大張口或咀嚼時關節區疼痛。
急性期可出現關節疼痛,這種關節疼痛與退行性改變和滑膜炎症有關。關節疼痛多出現在在開、閉口及咀嚼硬物時加重,所以也稱為骨關節炎。存在骨質增生、骨贅的患者可聞及關節多聲彈響、摩擦音和破碎音。
慢性期可無明顯關節疼痛,所以稱為骨關節病。由於關節骨質破壞明顯,主要表現為下頜運動受限,晨起時開口受限明顯,起牀活動後逐漸緩解。也可以沒有任何症狀體徵。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就醫

當出現顳下頜的關節部位疼痛,下頜活動異常,病患張口有阻礙,或者關節有彈響和破碎聲音,出現以上症狀時應到醫院就醫。依靠病史、查體及影像學輔助檢查進行診斷。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就診科室

可到口腔科就診。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相關檢查

  • 影像學檢查
包括許勒位、髁突經咽側位及曲面體層三種,主要用於觀察關節骨頭的變化,可發現有關節間隙改變和骨質改變等,如骨破壞、增生、硬化、囊樣變等。
錐形束CT(CBCT)
可三維觀察關節間隙改變和骨質改變,發現關節及其周圍硬組織結構變化,如骨破壞、增生、硬化、囊樣變等。
通過高分辨率的MRI圖像,可以判斷關節盤和肌肉等軟組織的情況,發現關節盤移位、穿孔和各附着鬆弛或撕脱等。
造影可發現關節盤移位、穿孔、關節盤附着的改變以及軟骨面的變化。
  • 特殊檢查
關節內鏡
可發現關節盤移位、變性,滑膜充血、滲出、增生,關節骨面軟骨剝脱、骨面暴露等。
牙頜模型
使用牙頜模型可發現咬合關係紊亂。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鑑別診斷

顳下頜關節區、顳下窩、上頜竇後壁、腮腺區及鼻咽區腫瘤,也可引起牙關緊閉或開口困難,可能會與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混淆,可結合是否伴有腦神經症狀或其他症狀,以及CT、MRI等影像學檢查進行鑑別。
急性化膿性顳下頜關節炎
顳下頜關節區可見紅腫、壓痛明顯,尤其上下不能對咬,稍用力即可引起關節區劇痛。
類風濕性顳下頜關節炎
存在全身遊走性、多發性關節炎,尤以四肢小關節最常受累,晚期可發生關節強直,可通過免疫學檢查和臨牀表現相鑑別。
  • 耳源性疾病
中耳炎所引起的疼痛也可放射到關節區,並會影響到開口和咀嚼功能,本病進行耳部檢查後可進行鑑別。
本病可引起頸部、肩背、耳後區以及面側部疼痛,容易被誤診。但此類疼痛與開口和咀嚼無關,而常常與姿勢和頸部活動有關,可伴有手的感覺和運動異常。可通過症狀與影像學檢查輔助鑑別。
  • 莖突過長征
顳骨莖突為顳骨下面向前下方突出的細而長的骨性突起,正常莖突平均長度為2.5 cm,超過3.5 cm 為莖突過長。
本病常常在開口、咀嚼時引起髁突後區疼痛,以及關節後區、耳後區和頸部牽涉痛。影像學檢查可確診。
  • 癔病性牙關緊閉
可出現全身其他肌痙攣或抽搐,多發於女青年,既往有癔病史。一般發病前有精神因素,突然發生開口困難或牙關緊閉,語言暗示或間接暗示常能奏效。
  • 破傷風牙關緊閉
常有外傷史,痙攣常從咀嚼肌開始,同時因表情肌的緊縮使面部形成特殊的“苦笑”面容並伴面肌抽搐。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治療

通過自我調理及某些生活習慣的改變,一部分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症狀體徵能夠消除或緩解。有些症狀或體徵則需進一步的治療。
必須明確的是,即使保守治療不見效,某些時候手術也未必就是下一步治療措施。比如患者的問題是肌源性的,而非關節本身原因,那麼手術就無法解決問題。
若明確為顳下頜關節內結構異常導致患者的臨牀問題,則可選擇手術治療。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急性期治療

囑患者進軟食,注意下頜休息。局部熱敷、理療,服用非類固醇抗炎藥。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一般治療

對幾乎所有的病例,使下頜得到休息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沒有動作時可讓上下牙分開,保持一個良好的放鬆的姿勢。
熱濕敷可以用來放鬆肌肉。而當關節損傷時,即刻使用冰袋可以減輕腫脹。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藥物治療

藥物可減輕炎症和疼痛不適,如非甾體類抗炎藥和骨骼肌松馳劑等。
  • 非甾體類抗炎藥:用於減輕炎症和疼痛不適。
  • 激素:強烈的抗炎止痛作用,一般局部注射。
  • 抗抑鬱藥:用於緩解慢性疼痛。
  • 骨骼肌鬆弛劑:適用於伴有咀嚼肌紊亂的患者。
藥物治療的目標,是以最小的副作用達到最大的治療效果。不同患者對藥物的反應差異很大,對某一患者有效的藥物劑量,對另外患者可能無效,甚至會產生明顯的毒副作用,因此一定要在醫師指導下用藥。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外科治療

在明確存在顳下頜關節內結構異常時,可能需要外科治療。以下介紹幾種外科治療方法。
  • 關節腔沖洗術
一般在門診進行,關節區局麻下穿刺針頭進入關節腔,20~50ml生理鹽水封閉式加壓反覆沖洗,或200ml生理鹽水開放式持續灌洗。沖洗完成後有時會給予0.5~1ml皮質類固醇激素類藥物,以減輕水腫和炎症。
採用一種特殊的小的關節鏡,可以進入顳下頜關節,幫助外科醫師觀察其內部並進行一些小手術,如復位關節盤、修整破損的軟骨、或鏡下注射藥物等。
關節鏡手術可以在病房或門診進行,當患者基礎麻醉後,關節區注射局麻藥,無菌鹽水沖洗關節,使關節鏡小心進入關節內部。
關節鏡到位後,連接其末端的攝像鏡頭,醫師就可以通過電視屏幕觀察到放大的關節內部解剖結構,同時術區持續無菌鹽水沖洗,這時,外科醫師就可以實施手術,例如去除妨礙關節運動的瘢痕組織等。
  • 開放性手術
需在耳前做切口,暴露關節,來修復關節盤或韌帶。在一些關節受損嚴重的病例中,需要進行更為複雜的外科手術才能解決問題,如骨修整、關節盤置換,有時甚至是整個關節置換手術。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中醫治療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可輔以針灸、推拿等中醫治療。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其他治療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為口腔醫學領域中與精神心理狀態關係十分密切的一種疾病。情緒壓力增加可影響肌肉功能,如加重夜磨牙,可激活交感神經系統,從而引起肌痛。
口腔科醫生常不能夠提供足夠的心理治療,但必須瞭解心理因素與本病的關係,並能用於診斷,必要時請專科醫生會診。
  • 咬合治療
咬合治療是目前臨牀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分為可逆性與不可逆性。
可逆性咬合治療
可逆性咬合治療即為使用咬合墊。咬合墊可分為前伸再定位咬合墊、穩定型咬合墊、鬆弛咬合墊等。各種咬合墊治療機理不同,治療適應證也不同,要根據臨牀和患者的情況作出選擇。
不可逆性咬合治療
不可逆性咬合治療包括正畸治療、固定修復治療等,其目的是調整咬合。因其能夠恢復牙齒、肌肉和關節之間的協調關係,對有些患者也是需要的。
如果是上下頜骨關係異常,則需要外科手術矯正上下頜骨位置,恢復良好關係,對解決關節問題也有潛在的幫助。
為臨牀常用的支持治療或對症治療,包括熱療、冷療、超聲治療、離子導入、肌鬆弛儀、電刺激等。需在專業醫師的協助指導下進行。
  • 手法操作治療
包括軟組織淺部及深部按摩及肌肉調節訓練等,如限制關節運動、放鬆治療、被動開口訓練、輔助性肌拉伸、對抗性開口訓練等。
開閉口訓練能夠幫助下頜運動受限的患者恢復正常,這種訓練用力要緩和,避免對關節造成過大的應力。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預後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多數可以自愈,預後良好。但也存在少數病例會發生嚴重的器質性改變,預後隨病變的分類、程度、器質性改變情況而不同。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可引起髁突的吸收,破壞影響下頜骨的發育,特別是青少年,可能會導致牙頜面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