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顧越

(南北朝文人)

鎖定
顧越(493-569年),字思南,號信符,吳郡鹽官(今浙江省海寧市)人。南朝梁陳大臣,儒家學者。 [1] 
少孤,以勤苦自立,聰慧善辯。説《毛詩》,傍通異義,梁太子詹事周舍甚賞之。解褐揚州議曹參軍,兼太子左衞率丞。義理精明,尤善持論,遷國子博士。陳文帝即位,除給事黃門侍郎,官至通直散騎常侍中書舍人。捲入華皎謀反,遭人誣告罷官。
太建元年(569年),卒於家,時年七十七。 [1] 
思南
信符
所處時代
南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吳郡鹽官
出生日期
493年
逝世日期
569年
主要成就
南朝大臣 儒家學者中書舍人
主要作品
《陳書本傳》
本    名
顧越

顧越人物生平

顧越,字思南,吳郡鹽官縣人。家住新坡黃岡,世代辦鄉學,因此顧氏家族多儒學之人。 顧越少年喪父,以勤奮刻苦自立,聰明有辯論之才,講《毛詩》,能旁通不同的義理,梁太子詹事周舍非常欣賞他。入仕為揚州議曹史。兼太子左率丞。 [1] 
顧越精通義理,尤其擅長立論,和會稽賀文發一起被梁南平王蕭偉看重,納為賓客。不久補任《五經》博士。紹泰元年(555),升為國子博士。世祖即位,任始興王諮議參軍,侍東宮讀書。世祖因顧越年歲太高,厚待他,任他為給事黃門侍郎,又兼國子博士,侍東宮讀書之職不變。廢帝繼位,任他為通直散騎常侍、中書舍人。華皎反叛時,顧越正在東陽,有人向陳高宗進讒言,説他有圖謀不軌之心,詔令監禁他,因此免職。太建元年(569)去世,時年七十八歲。 [2]  [3] 

顧越親屬成員

祖父:顧道望,齊散騎侍郎。
父親:顧仲成,梁護軍司馬、豫章王府諮議參軍 [2] 

顧越個人作品

顧越著有《喪服》《毛詩》《老子》《孝經》《論語》等義疏四十餘卷,詩、頌、碑誌、箋、表凡二百餘篇,傳於世。(《舊唐書·志》作二十卷,此從《陳書本傳 [1]  》)

顧越史書記載

顧越,字思南,吳郡鹽官人。所居新坡黃岡,世有鄉校,由是顧氏多儒學焉。少孤,以勤苦自立,聰慧有口辯,説《毛詩》,傍通異義,梁太子詹事周舍甚賞之。解褐揚州議曹史,兼太子左率丞。顧越於義理精明,尤善持論,與會稽賀文發俱為梁南平王蕭偉所重,引為賓客,尋補五經博士。紹泰元年,遷國子博士。陳文帝即位,除始興王(陳叔陵)諮議參軍,侍東宮讀。陳文帝以顧越篤老,厚遇之,除給事黃門侍郎,又領國子博士,侍讀如故。廢帝嗣立,除通直散騎常侍中書舍人華皎之構逆也,越在東陽,或譖之於陳宣帝,言其有異志,詔下獄,因坐免。太建元年卒於家,時年七十七。 [1] 
參考資料
  • 1.    《陳書.卷三十三》:顧越,字思南,吳郡鹽官人也。所居新坡黃岡,世有鄉校,由是顧氏多儒學焉。越少孤,以勤苦自立,聰慧有口辯,説《毛氏詩》,傍通異義,梁太子詹事周舍甚賞之。解褐揚州議曹史,兼太子左率丞。越於義理精明,尤善持論,與會稽賀文發俱為梁南平王偉所重,引為賓客。尋補《五經》博士。紹泰元年,遷國子博士。世祖即位,除始興王諮議參軍,侍東宮讀。世祖以越篤老,厚遇之,除給事黃門侍郎,又領國子博士,侍讀如故。廢帝嗣立,除通直散騎常侍、中書舍人。華皎之構逆也,越在東陽,或譖之於高宗,言其有異志,詔下獄,因坐免。太建元年卒於家,時年七十八。
  • 2.    《南史.卷七十一.顧越》:顧越,字允南,吳郡鹽官人也。所居新坂黃岡,世有鄉校,由是顧氏多儒學焉。祖道望,齊散騎侍郎。父仲成,梁護軍司馬、豫章王府諮議參軍。家傳儒學,並專門教授。越幼明慧,有口辯,勵精學業,不捨晝夜。弱冠遊學都下,通儒碩學,必造門質疑,討論無倦。至於微言玄旨,《九章》七曜,音律圖緯,鹹盡其精微。時太子詹事周舍以儒學見重,名知人,一見越,便相嘆異,命與兄子弘正、弘直遊,厚為之談,由是聲譽日重。時又有會稽賀文發,學兼經史,與越名相埒,故都下謂之發、越焉。
  • 3.    《南史.卷七十一.顧越》:初為南平元襄王偉國右常侍,與文發俱入府,並見禮重。尋轉行參軍。大通中,詔飈勇將軍陳慶之,送魏北海王顥還北主魏,慶之請越參其軍事。時慶之所向克捷,直至洛陽。既而顥遂肆驕縱,又上下離心,越料其必敗,以疾得歸。裁至彭城,慶之果見摧衄,越竟得先反,時稱其見機。及至,除安西湘東王府參軍。及武帝撰制旨新義,選諸儒在所流通,遣越還吳,敷揚講説。越遍該經藝,深明《毛詩》,旁通異義。特善《莊》、《老》,尤長論難,兼工綴文,閒尺牘。長七尺三寸,美鬚眉。武帝嘗於重雲殿自講《老子》,僕射徐勉舉越論義。越抗首而請,音響若鍾,容止可觀,帝深讚美之。由是擢為中軍宣城王記室參軍,尋除《五經》博士,仍令侍宣城王講。大同八年,轉安西武陵王府內中錄事參軍,尋遷府諮議。及侯景之亂,越與同志沈文阿等逃難東歸,賊黨數授以爵位,越誓不受命。承聖二年,詔授宣惠晉安王府諮議參軍,領國子博士。越以世路未平,無心仕進,因歸鄉,棲隱於武丘山。與吳興沈炯、同郡張種、會稽孔奐等,每為文會。紹泰元年,復徵為國子博士。陳天嘉中,詔侍東宮讀。除東中郎鄱陽王府諮議參軍,甚見優禮。尋領羽林監,遷給事中黃門侍郎,國子博士、侍讀如故。時朝廷草創,疑議多所取決,鹹見施用。每侍講東宮,皇太子常虛己禮接。越以宮僚未盡時彥,且太子仁弱,宣帝有奪宗之兆,內懷憤激,乃上疏曰:"臣梁世薄宦,祿不代耕。季年板蕩,竄身窮谷。幸屬聖期,得奉昌運。朝廷以臣微涉藝學,遠垂徵引,擢臣以貴仕,資臣以厚秩,二宮恩遇,有異凡流。木石知感,犬馬識養,臣獨何人,罔懷報德?伏惟皇太子天下之本,養善春宮,臣陪侍經籍,於今五載。如愚所見,多有曠官,輔弼丞疑,未極時選。至如文宗學府,廉潔正人,當趨奉龍樓,晨遊夕論,恆聞前聖格言,往賢政道。如此,則非僻之語,無從而入。臣年事侵迫,非有邀求,政是懷此不言,則為有負明聖。敢奏狂瞽,願留中不泄。"疏奏,帝深感焉,而竟不能改革。及廢帝即位,拜散騎常侍,兼中書舍人,黃門侍郎如故。領天保博士,掌儀禮,猶為帝師,入講授,甚見尊寵。時宣帝輔政,華皎舉兵不從,越因請假東還。或譖之宣帝,言越將扇動蕃鎮,遂免官。太建元年,卒於家,年七十七。所著《喪服》、《毛詩》、《老子》、《孝經》、《論語》等義疏四十餘卷,詩頌碑誌箋表凡二百餘篇。